《部編版三下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版三下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反思(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部編版三下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與反思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材解析:
《絕句》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美麗的景色。前兩句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后兩句具體描寫燕子和鴛鴦,一靜一動,生動地表現(xiàn)出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的氣氛?!痘莩绱航砭啊肥翘K軾為惠崇的畫題的詩。詩中既依畫面所繪,又融進作者的想象,刻畫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三衢道中》是詩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寫出了他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古詩教學,吟誦是重點,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和情感。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
2、物,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感覺、色彩、氣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并且在交流中使認識更加清晰。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詩的韻味,理解詩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預習生字詞,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圖片,激情導入
1.出示圖片: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看到這美麗的景色,你的頭腦里跳出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
2.你們又想起了哪些古詩呢?
預設:《春曉》《詠柳》。
3、 3.春天在我們的眼中是美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古詩三首》中的前兩首古詩,就是描寫春天的,我們一起看一看在詩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樣的。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以色彩明麗的圖畫刺激學生的視覺,調動積極性,在頭腦中搜索春天,激起探究古詩內容的欲望。
二、解讀詩題,了解作者
1.質疑:第一首詩,是描寫春天的詩,但是,從題目怎么也看不出與春天有關。
絕句是一種詩歌體裁,它的特點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五個字的簡稱五言絕句,七個字的簡稱七言絕句。詩人以絕句為題,是因為事先沒有想好題目,就用這種詩的體裁名
4、稱作了詩題。
2.了解作者。
學生匯報搜集到的資料。老師做適當?shù)难a充。
杜甫,字子美,漢族,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為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為杜少陵、杜草堂。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3.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檢查學生讀古詩的情況
5、。
(3)相互糾正字音,針對學生的共性錯誤,指正區(qū)分,反復領讀。
鴛鴦:一種鳥,常在水邊嬉戲,雄鳥與雌鳥常結對生活。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
鴦是后鼻音;崇是翹舌音;豚與村屯的屯同音;惠下部是心。
4.標出停頓,把古詩讀通。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指名讀,男女生讀。
設計意圖:掌握生字,掃除學習障礙,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標出停頓,有節(jié)奏地讀古詩,把古詩讀通,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6、
三、理解古詩,感受春之美
1.學習《絕句》。
(1)指名讀古詩,想一想,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春天)
(2)自讀古詩,再看看插圖,思考:詩的前兩句中有哪些景物?
預設:遲日、江山、春風、花草。
(3)你能說說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嗎?
預設:溫暖的陽光,秀麗的江山,輕柔的春風,五顏六色的花,嫩綠的小草。
(4)多么美好的春色!詩中寫道:遲日江山(),春風花草()。學生填空。
什么是遲日?(春季太陽落山漸晚,所以說遲日。)
詩中有美景,還有氣味呢?(香)
誰聞到
7、了?怎樣讀這兩句詩?
(5)美麗的春景也吸引了小動物,讀讀古詩,找一找哪些小動物出來了。
預設:燕子、鴛鴦。
(6)小燕子在做什么?(飛來飛去)為什么要飛來飛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泥融飛燕子。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冰凍的泥土也變得濕軟,小燕子飛來飛去地銜泥壘窩。
(7)勤勞的小燕子忙著壘窩,那鴛鴦在干什么呢?
預設:在沙灘上睡覺。
(8)看圖,鴛鴦睡得多香甜哪!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呢?
預設:春天,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大地,照在沙灘上,沙子漸漸地變暖了,在沙灘上休息的鴛鴦在溫暖的春風中睡著了。
8、 (9)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幅圖,你會畫什么?
(10)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嘗試背誦。
2.學習《惠崇春江晚景》。
(1)出示春江晚景圖,你能感覺到這是哪個季節(jié)?(春季)
(2)這幅畫是惠崇畫的,簡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作的一首題畫詩,我們來讀一讀。
(3)認識蔞蒿、蘆芽、河豚。
蔞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蘆芽:蘆葦?shù)哪垩俊?
河豚:一種肥而味美的魚,有毒。
(4)誰讀懂了第一句
9、?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
(5)春天來了,誰得到了這個訊息?(鴨)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天來了,寒冰消融,水溫升高,群鴨好像最早感覺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戲玩耍了。
(6)除了最先感知春天的群鴨,一些植物也發(fā)生了變化。
預設:蔞蒿滿地蘆芽短。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
(7)整個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春的氣息,蘇軾的短短的幾句詩就把畫面中的景物都呈現(xiàn)出來了。再讀古詩,哪些句子是寫景的?(前三句)第四句是寫什么的?(作者的聯(lián)想)
正是河豚欲上時
10、,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锩?。
(8)題畫詩,依畫而題,蘇軾通過觀察,引發(fā)聯(lián)想,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的季節(jié)。他的聯(lián)想是有根據(jù)的,不是胡亂的想象。
請你朗讀古詩,結合插圖,想象畫面。
(9)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嘗試背誦。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中結合插圖、生活實際、想象,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中所寫的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產生熱愛之情。
四、觀察指導,練寫生字
1.學生觀察課后寫字表中在前兩首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交流哪些生字的書寫有難度,需要注意什么。
11、2.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融、燕、鴛、鴦、惠、崇、蘆、芽的書寫過程,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幫助學生記住字形,學會筆順。重點強調:
融:左下內部不是羊。
燕:廿是燕頭,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鴛:上部分的右側不是巳。
惠:第六筆是豎,不是豎提。
3.學生獨立觀察課后寫字表,先描紅,再練寫兩個。
4.展示反饋,集體評議后修改自己的書寫。
設計意圖:書寫指導要結合學生已有的書寫能力,教師抓住難點進行指導,提高書寫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
12、情況。
2.布置作業(yè):將古詩有感情地讀給家人聽。
設計意圖:將古詩讀熟練,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營造積極濃厚的閱讀氛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學過的兩首古詩,導入新指名背誦《絕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幾的《三衢道中》又描繪了怎樣的美景呢?
設計意圖:回顧學過的古詩,進入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解讀詩題,了解作者
1.讀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
2.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
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今江西贛州)人。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其詩
13、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曾幾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了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古詩的同時,對詩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圖文結合,理解古詩
1.掌握生字。
(1)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糾正字音。
(3)指名讀,匯報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點水旁。與水有關。溪右邊中間部分有點。
減:減法的減。
梅: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每天的每。
(4)指導寫字。
14、 課件演示梅、溪、泛、減的書寫。
這四個字,都是左窄右寬。
溪:寫時注意右部分,爫幺大,不要忽視中間的幺有點。寫時要緊湊。
減:右邊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生練習寫生字,老師巡視指導。)
2.標出停頓,讀通讀順。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學生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讀古詩,提出疑問。
(1)作者是什么時間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線怎樣?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結合插圖想象畫面,與同學交流。
15、 (3)作者的心情怎樣?
4.學生交流匯報。
5.你讀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
6.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梅子黃時,正值雨季,而天氣卻(日日晴),給人以(喜悅)之感。這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練讀。
(2)小溪泛盡:乘小船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而行。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小溪泛盡卻山行這句詩寫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僅表明作者的行程,還透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指導學生讀這句詩。
16、 這兩句詩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以后再走山路。
詩人游興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驚喜于心頭。那么,該怎么讀這兩句詩呢?
(3)正當詩人走在山路上的時候,看到樹上美麗的黃鸝,聽到其叫聲,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兩句。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綠陰:蒼綠的樹蔭。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這兩句詩的意思:一路上綠陰并不比來時看到的少,而綠陰深處又傳來了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游興。
17、
黃鶯清脆的叫聲突出了山林的寂靜,綠陰、黃鶯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
7.朗讀古詩并想象畫面。
8.欣賞江南景色。
9.學生配樂誦讀古詩。
設計意圖:調動多種感官,理解詩句意思,讀與悟結合,體會詩人心情。
四、綜合比較,總結全將這三首古詩連著背一遍。
2.比較異同:
同:情感同。(都是表達喜愛之情)
異:內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點不同。
3.再讀三首古詩,總結全課。
4.布置作業(yè)。
讀古詩,想象畫面,為喜歡的古詩配一幅畫。
18、
設計意圖:綜合比較異同,便于學生綜合理解古詩的內容及相關知識,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板書設計:
古詩三首
教學反思:
以生為本,學生年齡小,閱歷淺,概括能力弱,理解詩意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以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展開一步步的學習,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復誦讀中把古詩讀通讀懂,理解感悟詩意,體會詩的意境,與作者共鳴。盡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本著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在讀上注重了讀的層次:先讀正確,再讀出節(jié)奏,然后讀出意境,讀出韻味。結合圖畫展開想象,感受描繪的美景,在靜態(tài)畫面中抓住動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受到熏陶,培養(yǎng)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