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實踐的含義、實踐的特點,理解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原理,使學生初步確立科學的實踐觀,切實認識到生活、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確立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的觀點,初步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知識來源于實踐,一切知識都要服務于實踐,充分發(fā)揮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實踐的基本特點 2、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 四、教具 常規(guī)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分鐘) 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那么,它是怎么產(chǎn)生的?實踐在認識產(chǎn)生過程中有什么地位何作用?這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要探究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38分鐘) 1、實踐及其特點 (1)實踐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2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他們把實踐或是看成是適應環(huán)境的本能活動,或是看成純主觀的活動,或是割裂實踐與認識的關系,都不是對實踐的正確認識。 教師講解: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要了解好實踐的含義,我們就得從下面的兩方面來理解:其一,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其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 教師提問:大家根據(jù)對實踐含義的理解,判斷以下各項中屬于實踐的是:1、蜜蜂筑巢2老師講課3學生認真學習4教師備課5爭論“克隆人”6建設中的長江山峽7克隆綿羊“多利”出生(屬于實踐活動的有2、4、6、7) 學生活動:依據(jù)實踐的理解,區(qū)分一般活動和實踐活動 (2)實踐的特點 教師提問:我們所說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特有的,直接現(xiàn)實的活動,那么這樣的實踐活動有什么特點?你能通過上述實例概括出來嗎? 學生活動:依據(jù)自己的舉例和教師的舉例概括實踐的特征 教師點評:實踐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A客觀物質性 B主觀能動性C社會歷史性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教師講解:第一,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原因有兩點: A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的主體(體力、智力)、實踐的手段(工具、設備)、實踐的對象(自然界、社會關系),構成實踐的要素都是客觀的、物質性的,因此由實踐主體、實踐對象、實踐手段有機結合的實踐也必然具有客觀物質性。 B實踐過程和結果要受客觀事物和客觀規(guī)律的制約 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教師提問:鳥兒筑巢和人類建造房子有沒有區(qū)別?為什么?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 教師總結:主觀能動性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實踐有主觀能動性的,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體現(xiàn)在: A、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物質生活資料——電視機、電腦、空調 B、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社會制度的更替 注意: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與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二者是統(tǒng)一的,不應用這一特征去否認另一特征。 舉例說明:某一同學是某中學的學生、是某班的學生、是江門人,我們不能以此來否定其他的特征,這些特征之間并不矛盾。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教師提問:A單個人的活動叫做實踐嗎? B實踐活動能夠脫離社會嗎? C人們的實踐活動受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 D不同歷史時期的活動都一樣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社會性:實踐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的人的活動 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規(guī)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chǎn)物。 教師講解: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實踐的含義、構成要素以及特點,下面我們就可以回答課本42頁的問題了,辯證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實踐觀區(qū)別在哪里呢? 杜威:實踐和動物的活動沒有本質的區(qū)別 辯證唯物主義:實踐是人們有意識的活動,與動物本能有本質的區(qū)別 費爾巴哈:實踐是人們?yōu)榱藵M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利己主義”活動 辯證唯物主義:實踐具有社會性,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 黑格爾:實踐是人的精神、觀念的活動 辯證唯物主義: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教師提問: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那么實踐的形式有哪些?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概括 教師總結:A改造自然的生產(chǎn)實踐,即人們的物質生產(chǎn)活動——它是最基本的實踐形式 B變革社會的實踐。如革命和改革、方針的制定制度的實施 C科學實驗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4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撥:西紅柿的食用之謎是通過“品嘗”揭開的,這啟示我們,對萬事萬物,我們只有勇于去“嘗試”“做一做”“試一試”,才能獲得對它的認識。 教師提問:人的認識能從人腦中自己生出來嗎?能從天上掉下來嗎?能由客觀事物自己跑到人腦中來嗎?為什么不能?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 教師講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當主體與客體相分離時,人腦就不能產(chǎn)生認識。因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中,讓客觀事物通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進入人腦,人腦才有可能產(chǎn)生認識。因此說,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敢于“品嘗西紅柿”,敢于“吃螃蟹”,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人的正確認識只能從實踐中來。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fā)生關系,使客觀對象發(fā)生某種改變,并從中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4頁“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從認識的起源上來講的,但并非人的一切知識都來自親身實踐,間接經(jīng)驗是他人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學習間接經(jīng)驗也是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個人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取,這是關于知識的傳播問題,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這是認識的來源問題。 ②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4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撥:古代天文學的發(fā)展是由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需要知“農(nóng)時”,力學的發(fā)展是由于制作生產(chǎn)工具的需要,數(shù)學的發(fā)展則是計數(shù)的需要,這些都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的發(fā)展、科學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由于在實踐中遇到了新問題,產(chǎn)生了新要求,為了解決問題而研究探索的結果。無論是古代的天文學、力學還是數(shù)學,都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并不斷向前發(fā)展的。 教師講解: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對此,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A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chǎn)生的新要求,推動著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fā)展。 C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因為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5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第一問:莊子的錯誤在于,否定了是非的標準,主張無是無非,從而走向了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第二問:是非是可以說清楚的,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是非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社會實踐。 教師講解: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對此,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A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不能由這一認識本身來回答。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就必須超出認識的范圍,從認識之外尋找判斷認識是否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標準。 B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 C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自身都不能作為判斷真理的標準,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實踐。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chǎn)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此時,我們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個結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6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應該為實踐服務,應該回到實踐中去加以檢驗和運用,認識才具有實際的意義。因此,博士回國后,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牧民實現(xiàn)共同富裕,才真正達到了認識的目的。 教師講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包含三方面的意思: A認識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為實踐服務,為人類造福。 B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離開了對實踐的指導。認識不為改造世界服務,認識就是空洞的,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C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實踐的觀點。實踐既是認識的起點,又是認識的歸宿。 (三)小結新課(1分鐘)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實踐及其作用,知道了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三個特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fā)展的動力、唯一的檢驗標準,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總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四)練習作業(yè)(5分鐘) 1.下列觀點包含實踐是認識基礎的有:①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 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④百聞不如一見 ⑤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答案D 2、“由于戰(zhàn)爭的需要,古代人設烽火臺,用烽火和狼煙為信號傳遞軍情。同樣的原因,促使現(xiàn)代人創(chuàng)造了無線電波發(fā)報、雷達等科學技術去探測和傳遞軍情。”這說明 ( ) 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B、人類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發(fā)展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不斷給人們的認識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手段。 答案C 3、恩格斯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惟一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答案B 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認識論角度看,其哲學寓意( ) A、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 B、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 C、一切真知都來自于實踐 D、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答案B 六、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一)實踐及其特點 1、實踐的基本含義: (1) 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 (2)實踐是一種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 2、實踐的基本要素:主體、手段、對象 3、實踐的特點: (1)客觀物質性 (2)主觀能動性 (3)社會歷史性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七、課后作業(yè) 結合所了解的生活實際,分組討論實踐對認識的作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認識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60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