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河中石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第12篇河中石獸(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 題 二 文 言 文 閱 讀第 12篇 河 中 石 獸 第 二 部 分 詩 歌 鑒 賞 與 閱 讀 理 解 點 擊 鏈 接 至 第 12篇 河 中 石 獸Word文 件點 擊 鏈 接 至 第 篇 河 中 石 獸文 件 1. 通 假 字 曳鐵鈀 _通_,意思是:_鈀耙平整土地用的農(nóng)具 知識梳理 2. 古 今 異 義(1)閱17張家界十余歲 古義:_ 今義:看(文字),閱讀(2)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_ 今義:一種學科,物理學(3)但知其一 古義:_ 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經(jīng)歷這里指客觀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只,僅僅 3. 詞 類 活 用(1)名詞作動詞 棹數(shù)小舟 原意:船槳,在文中的意思:_(2)動詞作
2、名詞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原意:水位急劇上升,在文中的意思:_劃(船)指洪水 4. 重 點 實 詞(1)一寺臨河干 臨【F】:_ 河干:_(2)山門圮16常德于河 圮:_(3)求石獸于水中 求【F】:_(4)竟不可得 竟【F】:_(5)曳鐵鈀 曳:_(6)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設帳:_靠近河岸。干,水邊,河岸倒塌尋找竟然拖著設館授徒,即教書 (7)爾輩不能究物理 究【F】:_(8)是非木杮 是:_(9)湮16常德于沙上 湮:_(10)不亦顛乎 顛:_(11)嚙沙為坎穴 嚙:_(12)轉(zhuǎn)轉(zhuǎn)不已 已【F】:_推究此,這埋沒顛倒咬,這里意為沖激 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 溯流:_(14)如其言
3、 如【F】:_(15)可據(jù)理臆斷歟 理:_ 臆斷:_于是逆著河水依照常理主觀地推斷 5. 文 言 虛 詞(1)二石獸并沉焉 _ 一老河兵聞之 _ 其反激之力 _ 當求之于上流 _(3)如其言 _于此,在那里代詞,代指講學家的觀點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代指石獸代詞,他的(2)之 6. 句 子 翻 譯(1) 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2017烏魯木齊)(2)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往下游找了十幾里地,不見石獸的蹤跡。這不是木片,怎么能夠被洪水攜帶走呢? (4)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017烏魯木齊)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后反轉(zhuǎn)一圈,
4、翻來翻去停不下來,石頭于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3)沿河求之,不亦顛乎?順著河水尋找它們,不是弄顛倒了嗎?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點,不知道其中第二點的多了,(難道)可以憑據(jù)常理主觀地推斷嗎? 7. 文 意 理 解(1)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誤?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方法?(2016齊齊哈爾)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老河兵則從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確看法。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包含的道理。(2016齊齊哈爾)本文記敘了人們尋找
5、石獸的經(jīng)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的道理。 一、(2017張家界)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14題。(14分 )【甲】河中石獸 滄 州 南 , 一 寺 臨 河 干 , 山 門 圮 于 河 , 二 石 獸 并沉 焉 。 閱 十 余 歲 , 僧 募 金 重 修 , 求 石 獸 于 水 中 , 竟 不可 得 , 以 為 順 流 下 矣 。 棹 數(shù) 小 舟 , 曳 鐵 鈀 , 尋 十 余 里 ,無 跡 。 猜押訓練 一 講 學 家 設 帳 寺 中 , 聞 之 笑 曰 : “ 爾 輩 不 能 究 物 理 。是 非 木 杮 , 豈 能 為
6、 暴 漲 攜 之 去 ? 乃 石 性 堅 重 , 沙 性 松 浮 ,湮 于 沙 上 , 漸 沉 漸 深 耳 。 沿 河 求 之 , 不 亦 顛 乎 ? ” 眾 服 為確 論 。 一 老 河 兵 聞 之 , 又 笑 曰 : “ 凡 河 中 失 石 , 當 求 之 于 上流 。 蓋 石 性 堅 重 , 沙 性 松 浮 , 水 不 能 沖 石 , 其 反 激 之 力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處 嚙 沙 為 坎 穴 。 漸 激 漸 深 , 至 石 之 半 , 石 必倒 擲 坎 穴 中 。 如 是 再 嚙 , 石 又 再 轉(zhuǎn) , 轉(zhuǎn) 轉(zhuǎn) 不 已 , 遂 反 溯 流逆 上 矣 。 求 之 下 流 , 固
7、 顛 ; 求 之 地 中 , 不 更 顛 乎 ? ” 如 其 言 , 果 得 于 數(shù) 里 外 。 然 則 天 下 之 事 , 但 知 其 一 , 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 , 可 據(jù)理 臆 斷 歟 ?【乙】杜處士好畫 蜀 中 有 杜 處 士 , 好 書 畫 , 所 寶 以 百 數(shù) 。 有 戴 嵩 牛一 軸 , 尤 所 愛 , 錦 囊 玉 軸 , 常 以 自 隨 。 一 日 曝 書 畫 , 有 牧童 大 之 拊 掌 大 笑 曰 : “ 此 畫 斗 牛 也 。 牛 斗 力 在 角 , 尾 搐 入 兩 股 間 。 今 乃 掉 尾 而 斗 , 謬 矣 ! ” 處 士 笑 而 然 之 。古 語 云 :
8、 “ 耕 當 問 奴 , 織 當 問 婢 。 ” 不 可 改 也 。 注解: 杜 處 士 : 姓 杜 的 讀 書 人 。 戴 嵩 : 唐 代 畫家 , 韓 滉 弟 子 。 拊 : 拍 。 搐 ch : 收 縮 , 此 指“ 夾 ” 。 掉 : 擺 動 。1.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2)一日曝書畫 ()經(jīng)歷曬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2分 )(2)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2分 )它的反沖擊力,一定會在石頭下方迎水面沖刷沙子形成坑穴。蜀地有個姓杜的讀書人,喜歡書畫,(他)珍藏的書
9、畫要用百來計算。 3. 結(jié)合語境,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中“笑”的具體原因。(4分 )(1)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原因:(2)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原因:講學家笑找石頭的人弄不清沙輕石重的性質(zhì),不在原地找,而是順水而下去尋找。牧童笑杜處士珍藏的斗牛畫把尾巴畫錯了。斗牛時牛的尾巴應當夾在兩條大腿之間,而畫家畫的牛尾巴都是翹起(擺動)的。 4. 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讀了甲乙兩文后分別得到的啟示。(4分 )甲文:(1)我們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觀臆斷,講學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沙輕石重,不知水有反沖擊力)所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2)實際經(jīng)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可靠(我們要多向富有生活
10、經(jīng)驗的人學習),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實際經(jīng)驗,所以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乙文:(1)做什么事都應尊重事實,不能想當然,戴嵩畫畫,沒有仔細觀察斗牛,而是想當然認為斗牛時牛的尾巴是翹起(擺動)的,所以畫錯了(遭牧童嘲笑)。(2)要注意觀察生活,向生活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觀察,一下子就看出畫的錯誤。(3)要注意細節(jié)。戴嵩作為大畫家,忽略了細節(jié),把斗牛的尾巴畫錯了,所以遭人嘲笑。 二、(2016常德)閱讀河中石獸,完成15題。(12分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山門圮于河 ()(2)湮于沙上 ()(3)如是再嚙 ( )倒塌埋沒咬,這里意為沖激 2. 指出下面句子
11、中“之”所指代的內(nèi)容。(2分)(1)一老河兵聞之 ( )(2)當求之于上流 ( )指講學家所說的話(講學家所說的道理)指代石獸 3. 用“/”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畫一處)(1分 ) 眾 服 為 確 論/4.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 (3分 )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照他說的那樣去做,果然在(上游)幾里之外找到了(石獸)。 5. 聯(lián)系原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體內(nèi)容。(3分 )“其一”是指只考慮到石頭和沙子的性質(zhì)(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zhì)疏松漂浮);“其二”指還需考慮到水的沖擊會掏空石頭下面的沙子,從而讓石頭翻轉(zhuǎn),離開原來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動到上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