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名題分解 教育發(fā)展主題.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名題分解 教育發(fā)展主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名題分解 教育發(fā)展主題.doc(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名題分解 教育發(fā)展主題 1.(xx廣東惠州四模39)(25分)教育關乎個人的幸福、國家的繁榮、世界的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古希臘的教育家們在從事教育的時候,沒有歷史負擔。既沒有既成的、公認的文化傳統(tǒng)可資遵循,也沒有權威的古圣先賢規(guī)范他的思路……古希臘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對后人只有啟示、教益,而沒有約束力。 ——據張瑞璠 王承緒《中外教育比較史綱》 材料二 16至18世紀前期,在歐洲,教育的控制權主要掌握在耶穌會和其他宗教團體的手中。18世紀后期,歐洲學者興起一股民族主義教育熱潮。他們表達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學校必須由民族國家辦理,對所有公民實行一定程度的免費教育,努力按照國家的要求和標準去塑造國民。 ——據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義教育思想研究:流變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戰(zhàn)后西方教育思想沿著兩條不同的軌跡發(fā)展:一是為了積極應對時代發(fā)展和國家間的競爭,走上了以教育危機和教育改革為核心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鑒于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zhàn)所造成的惡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義的國際主義教育思想的道路。 ——據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義教育思想研究:流變及省察》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古希臘教育思想產生的政治、經濟背景。(4分) (2)明清王朝對教育的控制權體現在什么制度上?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18世紀后期歐洲民族主義教育思潮興起的原因。(8分) (3)據材料三,指出二戰(zhàn)后西方教育思想的兩條道路。分析第一條道路形成的時代背景。(10分) (4)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今天中國教育發(fā)展的認識。(3分) 【考點】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雅典民主政治;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現代信息技術;新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政治背景從古希臘民主政治角度回答,經濟背景從工商業(yè)和海外貿易角度回答。 (2)第一小問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科舉制。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二可知,民族國家和教會爭奪教育權的斗爭。民族主義教育思潮興起與民族意識增強有關,民族意識增強又與18世紀歐洲思想解放運動有關。再結合所學知識,從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角度回答。 (3)第一小問兩條道路,根據材料三“走上了以教育危機和教育改革為核心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的道路”、“ 走上了超越民族主義的國際主義教育思想的道路”回答。第二小問背景,民族主義教育思想形成與殖民體系崩潰,民族獨立國家劇增有關;超越民族主義的國際主義教育思想形成又與經濟全球化有關;再結合所學從戰(zhàn)后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等角度回答。 (4)從現代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教育方針等角度回答。 【答案】(1)政治:小國寡民,奴隸制城邦民主政治發(fā)達,政治氛圍好;(2分) 經濟:奴隸制經濟發(fā)達,特別是工商業(yè)和海外貿易發(fā)達,經濟基礎雄厚。(2分) (2)制度:科舉制。(2分) 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促進思想的解放,民族意識的覺醒;伴隨資產階級革命,近代民族國家紛紛建立;民族國家和教會爭奪教育權的斗爭。(6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3)道路:民族主義教育思想的道路,國際主義教育思想的道路。(2分,每點1分) 背景:冷戰(zhàn)開始,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殖民體系崩潰,民族獨立國家劇增;第三世界興起;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貧富差距拉大。(8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4)認識:堅持“科教興國”戰(zhàn)略;把民族主義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相結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3分,一點2分,兩點以上給滿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2.(xx廣東梅州二模38)(26分)一定時期的教育與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密切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曹松葉先生《宋元明清書院概況》統(tǒng)計,宋代書院共有203個,以地域分布計算,長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黃河流域占3.52%?!未恍┲麑W者,如朱熹、陸九淵等都熱衷于書院講學,影響巨大。 ——任繼愈主編《中國文化小百科中國古代學?!? 材料二 近代中國某學校的課程表(1876年) 時間 課程內容 備注 首年 認字寫字;淺解辭句;講解淺書 1、由洋文而及諸學共須八年。館中肆習洋文四種,即英、法、俄、德四國文字也。 2、至于漢文儒學,原當始終不已,故于課程并未另列。向來初學者,每日專以半日用功于漢文。 二年 講解淺書;練習文法;翻譯條子 三年 講各國地圖;讀各國史略;翻譯選編 四年 數理啟蒙;代數學;翻譯公文. 五年 講求格物;幾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練習譯書 六年 講求機器;微分積分;航海測算;練習譯書 七年 …… 八年 ……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國總理兼教育部長費里提出兩項教育法案。第一項法案……規(guī)定母親學校(幼兒園)和公立小學一律免收學費。第三項法案……規(guī)定對6—13歲的所有兒童實施強迫的、義務的初等教育,……對不送孩子入學的父母處以罰款、監(jiān)禁等處分。 ——劉新科《國外教育發(fā)展史綱》 請回答: (1)依據材料—概括宋代書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學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國哪一政治派別創(chuàng)辦的并說明理由。請舉出該政治派別所創(chuàng)立的學校一例。(8分) (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列舉出促成法國兩項教育法案出臺的政治、經濟和思想領域的重要事件。(6分) (4)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保障6歲以上少年兒童接受初等教育而頒布的法案和實行的重大舉措。(4分) 【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宋明理學;啟蒙運動;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法國共和制的確立;《共產黨宣言》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洋務運動;中體西用思想;新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從“以地域分布計算,長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黃河流域占3.52%”,可總結特點;第二小問原因,結合宋代經濟、政治發(fā)展狀況和材料一中“宋代一些著名學者,如朱熹、陸九淵等都熱衷于書院講學,影響巨大”,總結原因。 (2)第一小問派別和理由,結合材料二“近代中國某學校的課程表(1876年)”、“至于漢文儒學,原當始終不已,故于課程并未另列。向來初學者,每日專以半日用功于漢文”和表格體現的學習內容,從學校設立時間和內容方面判斷派別和理由;第二小問舉例,結合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堂的內容列舉學校。 (3)從材料三中的“1881和1882年,法國總理兼教育部長費里提出兩項教育法案”,判斷法國所處的時期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方面的發(fā)展狀況列舉出促成法國兩項教育法案出臺的重要事件。 (4)第一小問法案,結合改革開放后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內容,歸納法案;第二小問舉措,結合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展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方針,以民間的方式辦學的舉措,可知是啟動“希望工程”。 【答案】(1)特點: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長江流域)。(2分) 原因:經濟重心的南移(宋代南方商業(yè)經濟繁榮);北方與少數民族政權對峙;朱熹等學者在南方講學的推動。(6分) (2)派別:洋務派。(2分) 理由:課程表制定時間為1876年是洋務運動時期;課程體現出儒學與西學結合,符合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思想。(4分) 學校:京師同文館(或福州船政學堂)。(2分) (3)事件:政治上,巴黎公社革命或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推動。(2分) 經濟上,兩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2分) 思想上,啟蒙運動的推動或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影響。(2分) (4)法案:《義務教育法》(2分) 舉措:啟動“希望工程”。(2分) 3.(xx北京朝陽二模37)(34分)教育是人類繼承經驗、改造社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考工記》多被認為是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齊國政府制定的指導、監(jiān)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yè)、工匠勞動制度的書籍。該書開宗明義“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執(zhí),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于此同時,墨家、農家等設學收徒傳授技藝,在《管子》《荀子》等書中關于職業(yè)技能傳授也有著“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工匠之子莫不繼事,而都國之民安習其服”的記載。 (1)指出《考工記》中的經濟思想與商鞅經濟思想的不同。概括在當時職業(yè)技能傳授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14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國民政府的民眾識字運動的官方宣傳材料中,將大眾的識字與三民主義能否實現直接掛鉤。在民間,經過知識分子的著力提倡而正在日趨普及的白話文正成為推行平民教育的利器。“定縣實驗”就是1929年晏陽初帶領數十位大學教授、博士在河北定縣進行的以教育、生計、衛(wèi)生、自治為主題的農村改革活動。晏陽初的獻身精神和他的活動籌款能力,使定縣成為令人關注的焦點。到1936年,定縣有散布各處的平民圖書館、閱報所、問字處、圖書擔,有491種《平民讀物》。定縣農民參與戲劇、籃球、足球等活動,與傳統(tǒng)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定縣似乎處在一個“人造環(huán)境”中。后在戰(zhàn)爭威脅下,晏陽初和中華平民教育學會被迫南遷。 ——摘編自徐秀麗《平教會掃盲活動的歷史考察》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定縣實驗”的認識。(8分) 在美國職業(yè)教育立法的百余年發(fā)展歷程中,出現了以下重要節(jié)點。 1862年《莫雷爾法案》 提出了改變以歐洲學術為特點的課程內容,加強實用技術教育。聯邦政府贈予各州一定數量的土地,各州開辦以講授農業(yè)和機械工藝知識為主的專門學院。 1917年《史密斯——休士法》 開始著手建立軍事職業(yè)教育體系。 20世紀40年代 軍事產業(yè)職業(yè)教育中受訓人數達986055人 1982年《合作訓練法案》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政府與私人和民間團體共同參與制定的職業(yè)訓練法案。法案強調為貧困、殘疾、失業(yè)等困難群體提供職業(yè)培訓 1994年《2000年教育目標》 提出了每個美國成年人必須要掌握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并有充分的能力行使公民的權利履行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3)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美國職業(yè)教育立法百年發(fā)展的歷程”解讀材料信息。(12分) 【考點】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商鞅變法;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第一小問不同,根據材料“審曲面執(zhí),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笨芍犊脊び洝分鲝埞ど膛c農業(yè)相提并論;商鞅變法運用法律明令主張重農抑商;第二小問方式,官營手工業(yè)注重官府內部技能的傳授;“墨家、農家等設學收徒傳授技藝”各學派通過私學向子弟傳授技能;“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家族父兄親情式技能傳授渠道;第三小問原因,春秋戰(zhàn)國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需要技能型人才;官營工商業(yè)的需要;私營工商業(yè)和個體農業(yè)的興起;士階層崛起與私學發(fā)展,使得技能傳授成為可能渠道。 (2)“定縣實驗”就是1929年晏陽初帶領數十位大學教授、博士在河北定縣進行的以教育、生計、衛(wèi)生、自治為主題的農村改革活動”可知“定縣實驗”實驗內容涉及范圍廣;“在國民政府的民眾識字運動的官方宣傳材料中,將大眾的識字與三民主義能否實現直接掛鉤”“經過知識分子的著力提倡而正在日趨普及的白話文正成為推行平民教育的利器”實驗得益于政府推動、新文化運動的深入及教育救國的思想與實踐;“定縣農民參與戲劇、籃球、足球等活動,與傳統(tǒng)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定縣似乎處在一個“人造環(huán)境”中。后在戰(zhàn)爭威脅下,晏陽初和中華平民教育學會被迫南遷。”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政局、國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3)“提出了改變以歐洲學術為特點的課程內容,加強實用技術教育”工業(yè)革命時期強調學術實用性,注重培養(yǎng)實用技術人才;“1917年《史密斯——休士》開始著力建設軍事職業(yè)教育體系”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戰(zhàn)爭需要培養(yǎng)訓練軍工人才;“《合作訓練法案》案強調為貧困、殘疾、失業(yè)等困難群體提供職業(yè)培訓”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社會陷入經濟滯漲,社會矛盾突出,立法促使職業(yè)培訓與社會保障相結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演進,職業(yè)技能培訓與公民素養(yǎng)的提高相結合。 【答案】(1)不同:《考工記》主張工商與農業(yè)相提并論;商鞅主張重農抑商(4分) 方式:官府、私學與家族傳承(2分) 原因:社會變革需要人才;官營工商業(yè)的需要;私營工商業(yè)和個體農業(yè)的興起;士階層崛起與私學發(fā)展。(8分) (2)認識:實驗內容涉及范圍廣;實驗得益于政府推動、新文化運動的深入及教育救國的思想與實踐;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政局、國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8分) (3)解讀:工業(yè)革命需要大量實用技術人才;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戰(zhàn)爭需要培養(yǎng)訓練軍工人才;20世紀70年代的社會經濟問題,促使職業(yè)培訓與社會保障相結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演進,職業(yè)技能培訓與公民素養(yǎng)的提高相結合。(8分) 重視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加大對職業(yè)教育的立法保障;職業(yè)教育與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相吻合;提高職業(yè)技能與提高公民素養(yǎng)相結合;政府承擔與民間辦學相結合。(4分) 4.(xx山東實驗中學二模38)(22分)中外教育的變革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徽州文化發(fā)達,乃“程朱桑梓之邦”,早在南宋時期,徽州書院就紛紛建立,明清時期隨著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辦學熱情的高漲,書院教育遠勝于前。……徽州宗族書院較之其他書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顯。休寧《茗州吳氏家典》記載:“族內子弟有器宇不凡,資稟聰慧而無力從師者,當收而教之?;蚋街役?,或助以膏火(注:指學費),培植得一個兩個好人作將來楷模?!? ——張曉婧《論明清徽州書院的社會功能》 (1)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徽州書院教育發(fā)展的特點。(6分) 材料二 盧梭談到教育時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純潔的,人生來愛自由,……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的天性,而不會給他添加什么東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長在大路上的樹苗,讓行人碰來碰去,東彎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盧梭著《愛彌兒》1762年 (2)依據材料二,指出盧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2分)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 “吾人所需教育者,亦去其不適以求其適而已?!裰虒W相期者,第一當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當了解國家之意義,第三當了解個人與社會經濟之關系,第四當了解未來責任之艱巨?!? ——陳獨秀1915年10月15日《青年雜志》第一卷第二號 (3)與材料二相比,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有何新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陳獨秀的教育理念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6分) (4)綜上,影響教育變革的因素有哪些?(2分) 【考點】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發(fā)展;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據材料一“……宗族辦學熱情的高漲,書院教育遠勝于前?!谧鍟骸矫窠逃墓δ芨用黠@?!瓱o力從師者,當收而教之,……培植得一個兩個好人作將來楷模?!钡汝P鍵信息從辦學力量、教育功能、教育對象和目標等角度歸納。 (2)第一小問內容,依據材料二“……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的天性”可以歸納為尊重人的天性;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可以從經濟上資本主義的壯大、思想上啟蒙運動的影響等角度歸納。 (3)第一小問特點,依據材料三“……教學相期者,……了解人生……,……了解國家之意義,……了解個人與社會經濟之關系,……了解未來責任”可以從個人、國家、社會經濟、民族等角度歸納;第二小問影響,抓住限制詞“積極”,結合所學,從思想解放、培養(yǎng)人才、促進覺醒、推動新文化運動等角度歸納。 (4)綜合三則材料,從歷史思維的常規(guī)角度概括即可,例如政治因素、經濟發(fā)展、思想文化發(fā)展等方面。 【答案】(1)特點:注重平民教育功能;具有宗族色彩;注重對貧寒子弟的資助、樹立楷模。(6分) (2)內容:教育要以人為本,遵循人的自然天性。(2分) 原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4分) (3)特點:從注重個體人性的解放,到注重人的社會責任感,追求國家民族的解放。(2分) 影響:促進青年思想啟蒙,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新意識的近代知識分子,有利于國民素質的提高;促進民族意識的覺醒,推動了中國的革命運動;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開展。(6分) (4)因素:時代背景、經濟發(fā)展、思想意識、民族危亡、政治局勢。(2分) 5.(xx山東德州二模39)(22分)從古至今,中國教育制度和內容不斷發(fā)生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漢)由地方學即郡國學申送十八歲以上青年入太學,受業(yè)一年,經考試,以甲乙等分發(fā)。甲等得在宮廷充皇帝侍衛(wèi),乙等回歸本鄉(xiāng)作吏……凡屬政府成員,皆須太學出身,或是由太學生服務地方政府為吏之雙重資格為出身。此等人,皆經政府之教育與選擇。每一成員,既通經術,亦稱文學,又擅吏事,漢人謂之“通經致用”。 ——錢穆《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材料二 國民學校修身科初級教科書《公民須知》目次 (注:劉大紳編、教育部審定,商務印書館出版,1917年1月) 材料三 20世紀20年代訂立的《九江岳氏家規(guī)》中強調祭祀的時候“拜跪尤不可懈怠”,并規(guī)定“倘贊禮方完,執(zhí)事者致祭,即哄然手彈膝塵,亦屬不敬”。而同時代《南海荷溪鄉(xiāng)何垂裕堂族規(guī)》中掃墓之儀式規(guī)定為“(一)齊集;(二)立正;(三)行三鞠躬禮;(四)肅立;(五)頒發(fā)領胙券;(六)禮畢”。 ——黃書光《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tǒng)教化的近代命運》 (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漢太學教育的突出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6分) (2)依據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發(fā)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8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近代家族教育的兩種傾向。你對近代家族教育的發(fā)展有什么認識?(8分) 【考點】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新文化運動;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一“經考試,以甲乙等分發(fā)。甲等得在宮廷充皇帝侍衛(wèi),乙等回歸本鄉(xiāng)作吏……凡屬政府成員,皆須太學出身 “概括即可;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提高官員素質、促進儒學發(fā)展、推動大一統(tǒng)等角度歸納。 (2)第一小問發(fā)展,據材料二“國民學校修身科初級教科書《公民須知》目次”的具體內容,可以從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方面歸納;第二小問因素,結合教材所學,從政治變革的推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國內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國外教育體制的影響等角度概括。 (3)第一小問傾向,據材料三,可以概括為守舊與革新兩種;第二小問認識,結合所學辯證分析,既要看到時代進步對近代教育的影響,也要看到發(fā)展同時在空間上的不平衡。 【答案】(1)特點:把教育和選拔管理人才結合起來,把讀書和做官結合起來。(2分) 影響:有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政府官員;進一步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有助于加強思想一統(tǒng),加強中央集權。(4分,答出2點即可) (2)發(fā)展:注重公民教育,培養(yǎng)公民的權利意識和法治意識。(2分) 因素:中華民國的建立,政治體制的變革推動教科書對公民知識的介紹和傳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主權在民,意識增強;新文化運動促使民眾權利意識進一步覺醒,推動現代公民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民族危機加深,“教育救國”思想興起并發(fā)展;歐美、日本資本主義國家教育的影響。(6分,答出3點即可) (3)傾向:一種家族教育是恪守傳統(tǒng)教育,堅持祭祀跪拜禮儀;另一種則是廢除了跪拜之禮,體現了家族教育觀念的革新。(4分) 認識:在近代經濟和思想發(fā)展的刺激下,傳統(tǒng)教育和禮俗開始了艱難轉型,彰顯了近代的平等精神;(2分)但是這種變化并不平衡,不同地區(qū)、不同家族間差異明顯。(2分) 6.(xx天津七校高三4月聯考13)(18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內容變革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學校,所以養(yǎng)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熳又俏幢厥?,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是故養(yǎng)士為學校之一事,而學校不僅為養(yǎng)士而設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學?!? (1)依據材料說明黃宗羲對學校教育的認識?這一認識有什么積極意義?(4分) 材料二 清代書院(有別于官學的另一種教育系統(tǒng))的課程設置與地方官學、國子監(jiān)的課程設置相近,以四書五經為主。 19世紀60年代起,我國出現一批新式學堂,開設了外語翻譯、輪船駕駛、天文、測算、軍械、行軍布陣等課程。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總長,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領導下,北京大學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贝筮€開辦了不少平民學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務于社會。 ——張衛(wèi)民《中國教育紀元的斷代工程》 (2)從材料二看,近代以來中國的教育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對推動近代社會發(fā)展有何影響?(8分) 材料三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鏡子。 德國在統(tǒng)一前后,廣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思想:學生必須絕對服從老師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紀的奴仆一樣馴服。與此相反,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學生是“太陽”,是學校教育的中心,老師要圍著學生轉。 材料四 在美國獨立之前,北部幾個殖民地以麻省為代表,特別重視普及教育,當局曾于1647年發(fā)布法令,規(guī)定市鎮(zhèn)中只要有50戶居民就應設立一所小學,于是市鎮(zhèn)學校在北部興起。1775年,英屬13個殖民地人口不過260萬,但已仿效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創(chuàng)辦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在南北戰(zhàn)爭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fā)展到2萬多所,這些為美國的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數以萬計的技術人才。 (3)從政治因素上分析美、德兩國的教育為什么會出現如此顯著的差異?(4分) (4)根據以上材料請你談談外國的教育發(fā)展給予我們哪些啟示。(2分) 【考點】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美國共和制的確立;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第一小問認識,從材料一“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而公其非是于學?!?,概括黃宗羲對學校的認識;第二小問意義,結合黃宗羲主張和所處時代背景,分析其積極意義。 (2)第一小問變化,結合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起,我國出現一批新式學堂,開設了外語翻譯、輪船駕駛、天文、測算、軍械、行軍布陣等課程”、 “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 “北大還開辦了不少平民學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務于社會”,概括近代中國教育的變化;第二小問影響,從以上教育內容、范圍和形式的變化來歸納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3)材料三、四體現德國的教育具有服從和馴服的色彩,而美國教育具有開放自由和普及的特征,故結合德國和美國政治制度的不同特點加以說明原因即可。 (4)可結合材料四美國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說明我國應借鑒之處即可。 【答案】(1)認識:認為學校的功能不應僅局限于培養(yǎng)官員,還應該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相關人才;學校還應該成為評定國家大事是非(或評定天下是非,監(jiān)督政府、評議政事)的機構。(2分) 意義:批判君主專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啟蒙思想)。(2分) (2)變化:改變了過去以經學為主的教學內容;主要培養(yǎng)從事實際事務的有用人才;實行男女同校;開辦平民學校和夜校。(任意2點) 影響:培養(yǎng)了一批人才;推動中國的近代化;推動男女在受教育權上平等或促進婦女解放;有利于提高中下層民眾文化水平;有利于民主科學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4分,答出其中任意2點可得4分) (3)原因: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fā)展比較充分和成熟,深受啟蒙思想影響;而德國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具有專制主義色彩。(4分) (4)啟示:重視教育立法,學習西方先進教育機制,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根據社會需要調整教育政策等(2分) 7.(xx廣東汕頭高二期末25)(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非常重視教育問題。蘇維埃開辦的學校教育面向大眾;學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會干擾;學校教育不僅不收費,而且國家還給有困難的學生發(fā)放食物和衣物等;蘇維埃還發(fā)起了掃盲運動。同時,在第一和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基本在全國實現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除了要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專門人才外,培養(yǎng)學生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30年代,為了加快國民經濟建設,斯大林提出了“技術決定一切”的口號,要求學校加緊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摘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國公立學校制度的建立是工業(yè)化和農業(yè)現代化直接推動下而實現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國早期工業(yè)化蓬勃展開,歐洲的大規(guī)模移民潮洶涌澎湃,工業(yè)化和農業(yè)現代化需要多樣化的人才,而數百萬外來移民也需要通過正規(guī)的教育以便能夠順利融入主流社會,從而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馬薩諸塞州在內戰(zhàn)前率先建立起現代教育體制:分年級教學、書面考試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稅收支持的免費的現代公立學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發(fā)揮很大的影響。內戰(zhàn)后,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逐漸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美國教育體制在發(fā)展過程中體現出了極強的實用主義特點。這種特點促使美國不斷調整、改革和完善教育體制,以滿足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需求。當時歐洲國家的中學重學術,而美國的中學則強調大眾化,把準備就業(y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劍鳴主編《世界現代化進程北美卷》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9世紀美國教育和20世紀初蘇聯教育的異同。(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兩國教育制度對各自社會進步的影響。(8分) 【考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斯大林模式”;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第一小問不同點,根據材料一“學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會干擾”、“ 除了要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專門人才外,培養(yǎng)學生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和材料二“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發(fā)揮很大的影響”、“ 美國教育體制在發(fā)展過程中體現出了極強的實用主義特點”來歸納;第二小問相同點,結合兩則材料找出共同之處,可以從政府重視、教育與技術緊密結合、推行義務教育等角度來回答。 (2)第一小問對蘇聯影響,從對蘇聯工業(yè)化、計劃經濟體制形成以及勞動者素質作用來分析;第二小問對美國影響,根據材料二“1830年代,美國早期工業(yè)化蓬勃展開,歐洲的大規(guī)模移民潮洶涌澎湃,工業(yè)化和農業(yè)現代化需要多樣化的人才,而數百萬外來移民也需要通過正規(guī)的教育以便能夠順利融入主流社會,從而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當時歐洲國家的中學重學術,而美國的中學則強調大眾化,把準備就業(y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歸納為加速美國工業(yè)化進程;推動歐洲移民融入主流社會;提高就業(yè)機率;教育進步保證社會穩(wěn)定等。 【答案】(1)異:蘇聯:教育注重意識形態(tài);教育與宗教分離(世俗化);注重教育平等;(任答1點得2分) 美國:教育注重實用主義;教育與宗教相結合;注重個性化;(任答1點得2分) 同:政府重視教育;教育與技術緊密結合;推行義務教育;教育注重大眾化;教育服務于經濟發(fā)展(工業(yè)化)。(任答2點得4分) (2)影響:蘇聯:推動蘇聯的工業(yè)化進程;加速計劃經濟體制形成;提高了普通勞動者素質。(任答2點得4分) 美國: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加速美國工業(yè)化進程;推動歐洲移民融入主流社會;提高就業(yè)機率;教育進步保證社會穩(wěn)定。(任答2點得4分) 8.(xx山東淄博二模41)(24分)留學教育既是社會變遷的反映,也是文化交流的途徑。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史實】 甲:公元623年日本在華留學生惠日等上奏天皇:“留于唐國學者,皆學以成業(yè),應喚;大唐國者,法式備定之珍國也,常須達”。 (《日本書紀》) 乙:1870年清政府決定挑選120名12歲左右的學生,分4年派赴美國,每年30名。官方出錢派人到美國留學,最初竟然“無人愿去”! (雷頤《歷史何以至此》) 丙:在1949—1954年間,有1424人經過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撓的斗爭回到祖國,多數是從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國(85人)回來的。到50年代末回國人數增至2500名。其中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李恒德、師昌緒、陳能寬、侯祥麟等是在朝鮮戰(zhàn)爭后,經過中美多次談判才得以回國的。 (宋健編《百年接力留學潮》) 【史論】 能不能站在人類文明制高點上,勇敢地接納人類已有文明的成就,是國家盛衰安危的關鍵。 【問題】 (1)惠日的上奏說明了什么?(2分) (2)說明清政府組織官派赴美留學的原因,解釋為什么最初竟然“無人愿去”。(10分) (3)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分析指出20世紀50年代大量留學生回國的意義。(8分) (4)史實乙和史實丙,哪個更能夠證明【史論】,為什么?(4分) 【考點】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洋務運動;新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材料甲中惠日上奏的意思是,留學唐朝的學子都學業(yè)已成,應召喚回來。大唐這個國家,法律完備,是個珍貴的國家,應該常常去。由此可見,日本積極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唐代文化先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第一小問派遣留學的原因,根據材料時間可知當時洋務運動在開展中。因此原因結合洋務運動知識分析。第二小問“無人愿去”的原因,從科舉考試觀念、傳統(tǒng)思想束縛以及孩童年幼、語言不通、路途遙遠等客觀困難來分析。 (3)從國際形勢來,當時兩大陣營對峙,對打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封鎖有重要意義;從國內形勢來看,當時中國百廢待興,留學生歸國,增強建設新中國的力量,成為教育、工業(yè)、國防建設等領域的骨干,推動了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留學生歸國展現了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富貴的精神財富。 (4)任選一觀點加以說明。同意乙,可以從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同意丙,可以從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科技成就來說明。 【答案】(1)說明:日本積極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唐代文化先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2分) (2)派遣留學的原因: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需要借助外國先進力量維護統(tǒng)治;清政府中的洋務派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需要各種技術人才。(4分) 無人愿去”的原因:清政府實行科舉考試,被視為讀書人發(fā)展的正途;社會上的夷夏之辨、鄙視科技、安土重遷等傳統(tǒng)思想的阻礙;孩童年幼、語言不通、路途遙遠等客觀困難的存在。(6分) (3)意義: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大量留學生歸國,增強建設新中國的力量;兩大陣營冷戰(zhàn)正酣,留美歐學生歸國一定程度上打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封鎖;歸國留學生是重要的科學技術人才,他們歸國后成為教育、工業(yè)、國防建設等領域的骨干,推動了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學業(yè)有成,報效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留學生沖破阻撓,力爭歸國展現了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富貴的精神財富。(8分) (4)同意乙。 原因:清政府雖然派遣幼童留學,但以“中體西用”為指導,僅限于學習外國技術,且固守小農經濟,維護封建制度,沒有使中國真正走向富強。這從反面證明【史論】。(4分) 或同意丙。 原因:20世紀50年代的歸國留學生處于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是新中國取得“兩彈一星”等科技成就的重要力量,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從正面證明【史論】。(4分) 9.(xx江西重點中學盟校高三第一次聯考40)(2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管學大臣張百熙曾擬訂《欽定學堂章程》即壬寅學制,未及實行。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張百熙、榮慶、張之洞以日本學制為藍本,重新擬訂學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學堂章程》,是年為舊歷癸卯年故稱癸卯學制(中國近代第一個正式施行的學制)。 該學制包括《初等小學堂章程》、《高等小學堂章程》、《中學堂章程》、《高等學堂章程》、《大學堂章程》 (附《通儒院章程》)、《蒙養(yǎng)院及家庭教育法》、《初級師范學堂章程》、《優(yōu)級師范學堂章程》、 《初等農工商實業(yè)學堂章程》(附《實業(yè)補習普通學堂章程》及《藝徒學堂章程》)、《中等農工商實業(yè)學堂章程》、《高等農工商實業(yè)學堂章程》、《實業(yè)教員講習所章程》、《譯學館章程》、《進士館章程》,還有《學務綱要》、《各學堂管理通則》、《各學堂獎勵章程》和《各學堂考試章程》等??v的方面分三段六級,共25~26年。橫的方面有師范學堂和實業(yè)學堂,設立師范、農業(yè)(含農副業(yè))、工業(yè)、商業(yè)、藝論、翻譯等專業(yè)。 該學制規(guī)定學堂的立學宗旨是“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文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于純正,而后以西學瀹(yu,浸漬)其知識,練其藝能,務期他日成才,各適實用”。還規(guī)定了各級各類學堂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及相互銜接和關系。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材料二 康有為說:“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彼谄渲鳌洞笸瑫分?,系統(tǒng)闡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的思想,正如梁啟超所說:康有為“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體育亦特重焉;”“挽世變在人才,(成人才)在學術,講學術在合群?!薄涤袨樵趶V東南海主持萬木草堂時,他所培養(yǎng)的學生“每輕視八股,于考據訓詁,亦不甚措意,惟喜談時務,多留意政治,蓋有志于用世者?!? ——摘編自張玉山《論維新運動時期維新派的人才觀》 材料三 辛亥革命時期,一些刊物大聲呼吁“教育救國”,“亡國亡種,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強國強種,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無他,教育者進化之也”。五四運動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觀點成為時尚,……(20世紀)20—30年代,教育救國論與職業(yè)教育、鄉(xiāng)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一股社會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黃炎培、陶行知等。 ——中國百科網百科詞條《教育救國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癸卯學制》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頒布的背景。(12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康有為有關教育發(fā)展的觀點。(4分) (3)根據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簡評近代中國的“教育救國論”(9分) 【考點】維新思想;清末新政;教育發(fā)展主題 【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考察對《癸卯學制》的特點的概括歸納,“該學制包括《初等小學堂章程》、《高等小學堂章程》、《中學堂章程》、《高等學堂章程》、《大學堂章程》”等等體現了內容的全面細致和專業(yè)性,“橫的方面有師范學堂和實業(yè)學堂,設立師范、農業(yè)(含農副業(yè))、工業(yè)、商業(yè)、藝論、翻譯等專業(yè)”體現了注重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專業(yè)(職業(yè)或實業(yè))教育的發(fā)展,“7月清政府命張百熙、榮慶、張之洞以日本學制為藍本,重新擬訂學堂章程……而后以西學瀹其知識,練其藝能,務期他日成才,各適實用”體現了引進資本主義教育因素,“該學制規(guī)定學堂的立學宗旨是“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文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于純正”體現了封建性‘保守性’,“縱的方面分三段六級,共25~26年”體現了學習年限過長;第二小問背景,需要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提出的背景,可以從清末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歸納。 (2)此題考查對材料二的概括,“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體育亦特重焉”闡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挽世變在人才,(成人才)在學術,講學術在合群”強調合群,“每輕視八股,于考據訓詁,亦不甚措意,惟喜談時務,多留意政治,蓋有志于用世者”強調教育服務于政治,注重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 (3)此題考查對歷史現象的評價,首先應指出教育救國論的根源,與近代民族危機相關,其次從積極和不足進行評價,積極方面需要從教育的近代化、人才的培養(yǎng)和西學的傳播考慮,消極方面可以從中國近代面臨的根本問題出發(fā)評論。 【答案】(1)特點:①內容細致、全面,“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包括教育階段的劃分、課程設置、教育行政及學校管理等都有明確規(guī)定)(或答連貫性、系統(tǒng)性和普及性); ②注重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專業(yè)(職業(yè)或實業(yè))教育的發(fā)展; ③引進資本主義教育因素(或答學習日本資本主義學制),體現教育近代化趨勢; ④帶有“中體西用”的色彩(或答具有封建性‘保守性’) ⑤年限過長(8分。任答四點得8分) 背景:《辛丑條約》后,清政府面臨空前的統(tǒng)治危機,試圖以新政挽救危機;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fā)展的影響;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沖擊;民主革命形勢高漲;洋務教育的啟示;封建舊學制的落后性與影響;教育救國情懷(4分,任答兩點得4分) (2)觀點:①把教育作為開展政治活動的重要手段,強調教育服務于政治; ②闡述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提倡培養(yǎng)群體觀念; ③立足于挽救民族危機,注重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4分,任答兩點得4分) (3)評價:①它是近代中國社會的救國主張之一是民族危機和憂患意識的共同產物,是對社會矛盾和時代挑戰(zhàn)進行積極回應的產物;(2分) ②教育救國論者重視教育,重視提高民族文化和民眾的素質,促進教育近代化;有利于培養(yǎng)人才;有利于西學傳播(向西方學習)(4分) ③在探索救國救民真理過程中,他們沒有認清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問題,而企圖通過發(fā)展教育的辦法來拯救苦難的中國,這是一種無法實現的救國方案。(3分)(言之成理,皆可適當賦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名題分解 教育發(fā)展主題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分解 教育 發(fā)展 主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75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