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五 第41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I).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五 第41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五 第41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I).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五 第41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I) 1.(xx天津文綜,6,4分)19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鴻章在為格致書院所出考題中,曾問到西方測溫、測熱、測電的方法,問到西方平弧三角與《周髀算經(jīng)》的關系,問到西方關于64種化學物質在中國語言為何物……。這說明當時的中國人( ) A.開始開眼看世界 B.堅持“中體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關注西方科技 2.(xx天津文綜,5,4分)“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鄙鲜鲅哉搼斒? ) A.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批評 B.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批評 C.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批評 D.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批評 3.(xx重慶文綜,7,4分)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蔭進呈咸豐皇帝一書:“其書版在京,如蒙皇上許有可采,請飭重為刊印,使親王大臣家置一編,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學,以知夷難御而非竟無法可御。”此書很快進入清朝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所提出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該書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天演論》 D.《資政新篇》 4.(xx北京文綜,15,4分)秦漢以來儒家思想不斷發(fā)展。下列屬于吸收外來文化因素、闡釋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書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xx安徽文綜,13,4分)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寫道:“康有為以為望變法于朝廷,其事頗難。然各國之革政,未有不從國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喚起國民之議論,振刷國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边@說明( ) A.康梁意識到啟發(fā)民智的重要 B.戊戌變法沒有借鑒外國經(jīng)驗 C.康梁認為變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變法是發(fā)自民眾的運動 6.(xx上海單科,25,2分)保守派、維新派和激進派都有機會爭一日之短長。背后拖著長辮,心里眷戀帝制的老先生與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并坐討論,同席笑謔。這一場景最可能發(fā)生于( ) 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 7.(xx北京文綜,16,4分)下面的史料中,數(shù)字符號表示部分句讀的位置。其中句讀錯誤的是( ) 西人立國具有本①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②然其馴致富強具有體③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④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⑤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⑥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⑦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8.(xx天津文綜,3,4分)戊戌變法期間,湖南《湘報》發(fā)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边@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維新變法 B.鼓勵人們向西方學習 C.宣傳科學救國 D.勸導國人放棄天朝觀念 9.(xx山東文綜,28,20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化教育領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表1為1902—1904年譯書統(tǒng)計簡表。 國別 譯書類別 英 美 日 其他 總計 百分比 哲學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學藝術 8 3 4 11 26 4.9 史 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會科學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學 10 9 73 20 112 21.0 應用科學 3 3 24 26 56 10.5 雜 錄 5 2 24 7 38 7.1 總 計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據(jù)左玉河《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 材料二 表2為京師大學堂專業(yè)設置簡表。 表2 科 目 專 業(yè) 備 注 經(jīng)學科 周易、論語、春秋、理學等 各科預科階段均須開設的課程: 經(jīng)學大義 人倫道德 中國文學 外國語 體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學科 中外史學、地理、文學等 商 科 銀行及保險、關稅等 格致科 算學、化學、物理等 農(nóng) 科 農(nóng)學、林學等 工 科 機器、造船、電氣等 醫(yī) 科 醫(yī)學、藥學 ——據(jù)1904年《奏定大學堂章程》 (1)據(jù)表1,說明這一階段譯書活動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據(jù)表2,說明京師大學堂的專業(yè)與課程設置如何體現(xiàn)了“中體西用”的辦學思想。試從經(jīng)濟和政治兩個方面,分析其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影響。(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4分) 10.(xx廣東文綜,39,16分)(節(jié)選)詞語和概念的變化,可以為探究歷史提供重要信息。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中國,對science的翻譯經(jīng)歷了從“格致”到“科學”的用詞變化。中國古代本有“科學”一詞,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學之興,世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響,時人將science意譯為“格致”。19世紀中葉后,“研格致,營制造者,乘時而起”,“格致”一詞大量使用。19世紀末,梁啟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將science譯為“科學”,呼吁“從事科學,講求政藝”。民國初年,學界還將science音譯作“賽因斯”,意在強調科學的理性精神。 ——據(jù)《近代漢字術語創(chuàng)制的兩種類型》等 (1)材料一中的中國古代“科學”一詞與何種選官制度相關?程朱理學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紀中葉以后,從“格致”到“賽因斯”,反映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12分) B組 xx高考提升題組 1.(xx北京文綜,16,4分)《海國圖志》中出現(xiàn)了一些外來詞匯,如“西業(yè)”(參議院)、“里勃里先好司”(眾議院)、“勃列西領”(總統(tǒng))等。結合所學判斷,該書( ) A.主要內容是介紹西方政治體制 B.對西方政治體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國要學習西方代議制度 D.為戊戌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 2.(xx江蘇單科,7,3分)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xiàn)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這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 ( ) A.反對舊道德崇尚現(xiàn)代文化 B.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 D.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3.(xx福建文綜,18,4分)1900年張之洞《勸學篇》出版英譯本。美國媒體稱,這標志著“長時期以來習慣于孔夫子的陳詞濫調下變得死氣沉沉的中國人,終于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評論認為《勸學篇》( ) A.順應時代潮流 B.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國未來之路 D.主張拋棄孔夫子中國才能覺醒 4.(xx海南單科,12,2分)魏源說:“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雖圣王復作,必不舍條編(明代稅制)而復兩稅(唐代稅制)?!迸c這一思想差異最大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變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5.(xx海南單科,16,2分)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文化運動,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jīng)歷了曲折的歷程。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 ) A.學習西方就是對封建制度的不斷否定 B.學習西方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動力 C.內憂外患交織促進了學習西方的深化 D.發(fā)展資本主義是學習西方的主要目的 6.(xx大綱全國,19,4分)張之洞在戊戌變法期間撰寫的《勸學篇》,在知識分子中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行銷百萬冊。這反映出( ) A.保守勢力轉而支持改革 B.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已過時 C.清政府成為變革的主導者 D.洋務派與維新派思想有共同之處 7.(xx四川文綜,15,4分)康熙帝晚年曾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后,中國恐受其累?!边@表明康熙帝( ) A.對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覺 B.認為中國迫切需要學習西方文化 C.對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經(jīng)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壓力 8.(xx上海單科,22,2分)“一切傳統(tǒng)均不再神圣。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唯物主義、實驗主義……以及最新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均找到支持者?!鄙鲜銮榫俺霈F(xiàn)于( ) A.戊戌變法時期 B.清末新政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 9.(xx江蘇單科,22,13分)1885年早期維新志士王韜主掌上海格致書院,延請洋務大員,命題考士,士子們應時而對,頗多新見。 從主考人員、考核內容和考核結果來看,王韜課士的整個過程體現(xiàn)出新舊雜糅的時代特征。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書院課士題表 類 別 試 題 格致(自然科學)類 龔照瑗 泰西格致之學與近刻翻譯諸書,詳略得失,何者為最要論 教育類 劉坤一 中國一鄉(xiāng)一邑,皆有書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舉。 而泰西藝學,亦各有書院,……中西書院不同,其為育才一也。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jīng),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第中西之載籍極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綜條貫,各盡所長歟?試互證而詳論之 治術類 周馥 中國近日講求富強之術,富以何者為先論 ——據(jù)王爾敏《王韜課士及其新思潮之啟發(fā)》相關表格簡編 材料二 此編所命諸題,……巨細精粗,無乎不貫。諸生所對,皆能犖犖舉其大端,集思廣益,萃眾長而備一得。咸有裨于國家大計。蓋諸生講求西學,揣摩時局,日就月將,進而益上。較之前時,已大相徑庭矣。 ——王韜《格致書院課藝》 請答題: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務運動的什么指導思想?該表述內容的傳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哪里?(3分) (2)與傳統(tǒng)性相對應的是近代性。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王韜課士的近代性”為主題進行論證。(10分)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10.(xx山東文綜,28,20分)在歷史發(fā)展中,個人際遇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嚴復(1854—1921)一生的經(jīng)歷和思想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表為嚴復早期經(jīng)歷簡表。 時間 主要活動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 1871年 在“建威”“揚武”艦實習 1877年 被選派前往英國學習輪船駕駛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 1880年 任北洋水師學堂教習 1890年 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辦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觀之,則及今而圖自強,非標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為其標,則無以救目前之潰敗;不為其本,則雖治其標,而不久亦將自廢。標者何?收大權、練軍實……至于其本,則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開、民力日奮、民德日和,則上雖不治其標,而標將自立。 ——嚴復《原強》(1895年) (1)據(jù)材料一,說明嚴復早期經(jīng)歷的時代背景。(6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在對“自強”問題的認識上,嚴復與洋務派相比有何進步之處。(6分) (3)分析嚴復的“自強”主張在當時沒有實現(xiàn)的客觀原因。(8分) 11.(xx江蘇單科,22,13分)史家有時會修正自己對歷史的認識,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即為一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寫《中國政治思想史》的時候,我所看見康氏的著作不過是現(xiàn)在所看見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認識,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論斷不免有舛誤的地方。例如我說:“康氏以立憲為?;手侄?故其所號召者為假民權。托孔子以為變法之口實,故其所號召者為假維新?!倍嗫此闹?細研他的思想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論斷幾乎與真相恰相反背?,F(xiàn)在我認為這兩句話可以改為“康氏以?;蕿榱椫侄?其所號召者為漸進之真民主。謂孔子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實為制度與思想之一體維新”。我現(xiàn)在的看法……可以說是遵行“過則勿憚改”的古訓。 ——蕭公權《問學諫往錄》 材料二 蕭公權于1940年寫作《中國政治思想史》時,亦不免認為康有為反對革命?!钡胶髞砜吹酱笈嘘P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擺脫……(某種)史觀的陰影,對康氏有新的認識,所謂“假民權”“假維新”,原來都是真的。 ——汪榮祖《康有為論》 材料三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件事也許有某種意義: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制度與思想之一體維新”的內涵。(4分) (2)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為例,以“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為主題進行論證。(9分)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12.(xx課標全國,41,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沖擊—反應”曾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歷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觀點為中國社會存在巨大惰性,缺 乏突破傳統(tǒng)框架的內部動力;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使中國發(fā)生劇烈變化。有人據(jù)此圖示中國近代歷史變遷(見下圖)。 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反應”模式。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 A組 xx高考基礎題組 1.D 題干中的“測溫、測熱、測電”“平弧三角”“化學物質”等屬于西方科技范疇,因此D項符合題意。19世紀40年代林則徐開始開眼看世界,排除A項;“中體西用”雖為洋務派的主張,但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中體”,排除B項;C項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 2.D 從材料信息看,該言論是維新派對洋務派僅學習西方器物,不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批評,故選D項。 3.B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由此書所提出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可知,該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故此書為《海國圖志》,B項正確。《四洲志》是由林則徐組織編譯的,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撰出《海國圖志》,A項錯誤;《天演論》是19世紀末嚴復的譯著,《資政新篇》是洪仁玕于1859年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階級屬性均與洋務派不同,C、D兩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項。 4.B 《四書章句集注》是朱熹的著作,是理學思想的代表作,而理學是在吸收佛教等其他思想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佛教屬于外來文化,故②正確?!犊鬃痈闹瓶肌肥强涤袨樾麄髻Y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的著作,也吸收了外來文化,故④正確。①③都沒有吸收外來文化,故可排除。 5.A 題干材料中“喚起國民之議論,振刷國民之精神”說明康有為、梁啟超主張啟發(fā)民眾的智慧和覺悟,故A項正確。B、C兩項都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題,故可排除。D項表述本身錯誤,戊戌變法并不是發(fā)自民眾的運動。 6.D 新文化運動時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學,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種社會思潮在學生中間流傳,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匯集一處,激烈爭論,各不相讓。故選D。 7.B 本題考查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同時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第一句應為“西人立國具有本末”,故①句讀錯誤;第三句應為“然其馴致富強具有體用”,故③句讀錯誤;⑥正確句讀應為“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材料主要抨擊了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闡明了早期維新派的“體用”觀,據(jù)此中心思想對材料進行斷句,可以更準確地作出判斷。 8.D 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難度中等。解題的關鍵是分析材料蘊含的主旨。分析題干詩歌內容可知其反映的主旨為中國并非是世界的中央,聯(lián)系當時所處的歷史時期,可知是針對清朝晚期“天朝上國”的頑固思想,由此可知D項正確。A、B兩項雖為戊戌變法期間的思想,但與題干詩歌含義不符,排除;“科學救國”應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C項也與題意不符,應排除。 9.答案 (1)特點:地域上,重視翻譯日本相關著作;內容上,重視翻譯人文社會科學著作。 原因:甲午戰(zhàn)爭失敗,促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轉向日本尋找救亡的道路;洋務運動破產(chǎn),讓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僅僅引進西方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不可能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的道路,轉而重點關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若從清末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表現(xiàn):經(jīng)學大義等課程被列為預科基礎課程,大學階段設置經(jīng)學科,體現(xiàn)了“中體”思想;設置工科、格致等科,學習近代化學、物理、電氣等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體現(xiàn)了“西用”思想。 影響:經(jīng)濟上,從推動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發(fā)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從“以經(jīng)學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又對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 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潮流。第(1)問總結特點時要仔細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排列的規(guī)律,從譯書類別和國別兩個角度歸納,特別要注意數(shù)量最大的譯書類別和國家名稱。其原因也要從譯書類別和國別兩個角度分別概括。第(2)問要根據(jù)課程設置的具體內容,從“中體”和“西用”兩個角度分別舉例說明。其影響要從經(jīng)濟和政治兩個角度分析,經(jīng)濟上可從推動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等角度作答,政治上可選取積極和消極任一角度分析。第(3)問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進行概括。 10.答案 (1)科舉制度;(2分)“究天理”。(2分) (2)變化:技術——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戰(zhàn)敗,認識到制度的落后和“師夷長技”的局限;(3分)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國,但民主政體有名無實;(3分)于是提倡科學精神,尋求思想解放。(2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jù)“宋人”“世為士者”,得出相應的選官制度;第二小問要從程朱理學的特點出發(fā)進行分析。第(2)問第一小問要注意詞語翻譯的時間,找出相對應的學習西方的階段性特征,據(jù)此歸納發(fā)生的變化;第二小問要從近代中國的災難和救亡圖存方式的變化上進行分析,注意突出與“變化”相對應的階段性特征。 B組 xx高考提升題組 1.B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逗鴪D志》是晚清地主階級抵抗派魏源所著,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主要介紹西方的歷史地理,其本質目的是通過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以抵御外來侵略,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由此分析,A、C、D三項錯誤。題干信息“參議院”“眾議院”“總統(tǒng)”等,反映的是西方政治體制,說明《海國圖志》對西方政治體制有所涉及,故B項正確。 2.D 題干材料中“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xiàn)光芒”說明作者認為新文化運動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并加以創(chuàng)新,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并未體現(xiàn)出反對舊道德的主張,故A項錯誤。C項與作者意圖完全相反,B項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故均可排除。 3.A 《勸學篇》的本質是“中體西用”,目的是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故排除B、C、D;美國媒體認為,該文讓中國人“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即順應了時代潮流,故選A。 4.D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題意。從題干可知,魏源主張社會變革,反對因循守舊。A、B、C三項均與魏源的思想相近。D項托古改制包括了守舊的一面,與魏源的思想相差較大。 5.C 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文化運動,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先后經(jīng)歷了器物(洋務運動)、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以及思想(新文化運動)三個階段。其曲折的歷程體現(xiàn)出學習西方的不斷深化。C項正確。 6.D 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戊戌變法期間撰寫的《勸學篇》主張向西方學習,在知識分子中影響極大,這表明洋務派的思想與維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處,D項正確。張之洞的這一做法不能證明保守勢力轉而支持改革,也不能反映出清政府成為變革的主導者,A、C兩項錯誤。B項顯然與題意不符。 7.A 本題考查學生說明和證明歷史現(xiàn)象與歷史觀點的能力。題干中“中國恐受其累”表明康熙帝已有西方文化力量發(fā)展可能會對中國造成威脅的憂患意識,所以A項正確;康熙帝采取閉關鎖國政策,故B、C兩項錯誤;“恐受”表明了西方文化尚未對中國構成威脅,D項不符合題意。 8.D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首先提取關鍵信息:“一切傳統(tǒng)均不再神圣”“布爾什維克主義”。新文化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A、B、C三項均不符合以上兩個關鍵信息。所以正確選項為D項。 9.答案 答案要點: (1)表述:(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jīng),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 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體現(xiàn):堅持綱常政教。 (2)略。 解析 (1)早期維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分析材料一中的“試題”信息,能典型地反映洋務運動指導思想的語句為“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jīng),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傳統(tǒng)性主要體現(xiàn)在依然堅持中國傳統(tǒng)的綱常政教。(2)該問屬于開放性設問。論證時應緊扣材料主旨,即近代性,同時深刻理解近代性的內涵:政治和思想上的民主法制化、經(jīng)濟上的工業(yè)化。結合材料一,可以提煉出課士的類別有自然科學類,體現(xiàn)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方面的近代化特點。材料二中“諸生講求西學,揣摩時局”反映了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的近代性。論證過程中應注意運用史實,做到史論結合。 10.答案 (1)鴉片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嚴重;西學東漸,有識之士開始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興起,創(chuàng)建海軍、興辦新式教育。 (2)洋務派主要強調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嚴復認為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只是治標,提高國民素質才是治本;與洋務派相比,嚴復的進步之處在于主張標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強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薄弱;保守勢力強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 本題通過嚴復的個人經(jīng)歷與思想來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涉及“中體西用”和維新思想等知識點。第(1)問,由表格內容可知,嚴復早期經(jīng)歷與洋務運動關系密切。結合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及簡表中所示主要活動說明“背景”。第(2)問,由材料二中的“今而圖自強,非標本并治焉,固不可也”可知,嚴復主張標本兼治;由“不為其本,則雖治其標,而不久亦將自廢”可知,嚴復強調治本的重要性;再結合嚴復對“標”與“本”的認識回答嚴復與洋務派(只治“標”)相比的進步之處。第(3)問,從19世紀末中國所面臨的政治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思想狀況等角度分析客觀原因。 11.答案 (1)內涵:抨擊專制皇權;提倡君主立憲制度;宣傳近代西方學說;政治制度變革和思想啟蒙的雙重目的。 (2)略。 解析 本題考查康有為的維新思想,并通過史學家研究、修正對歷史的認識,考查學生相關的史學素養(yǎng)和史學研究方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及論證、探討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夠準確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挖掘歷史本質。 第(1)問,理解康有為維新思想的內容及作用是解答本問的關鍵。抓住“制度與思想”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涤袨樘岢髁椫贫?反對、抨擊專制皇權,宣傳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由此掀起的戊戌變法運動起到了制度變革和思想啟蒙的雙重作用。 第(2)問,論證“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主題首先要弄清三者之間的關系,結合材料蕭公權研究康有為的例子,充分認識時代對史家研究歷史所形成的歷史認識的影響,時代條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歷史認識,同時歷史認識也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還應看到時代與史觀的關系以及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態(tài)度的聯(lián)系。論證時應充分表達觀點、史論結合。 12.答案 略。 解析 本題為開放型試題,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解題時注意提取材料中的觀點,作者認為,西方對中國的沖擊,導致中國思想觀念發(fā)生重大變化,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現(xiàn)代化的進程。聯(lián)系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思想、政治體制等變化分析回答。注意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五 第41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I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專題 十五 41 近代中國 思想解放 潮流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78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