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桑植縣2015-2016年八年級上期中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doc
《張家界市桑植縣2015-2016年八年級上期中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張家界市桑植縣2015-2016年八年級上期中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5-2016學年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八年級(上)期中數學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下列分式不是最簡分式的是( ) A. B. C. D. 2.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7,則此三角形的第三邊的取值范圍是( ) A.3<x<11 B.4<x<7 C.﹣3<x<11 D.x>3 3.若分式的值為0,則b的值是( ) A.1 B.﹣1 C.1 D.2 4.要使分式有意義,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 ) A.x≠1 B.x≠﹣1 C.x≠0 D.x>1 5.化簡的結果是( ) A.a2﹣b2 B.a+b C.a﹣b D.1 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它的兩邊長分別為8cm和3cm,則它的周長為( ) A.19cm B.19cm或14cm C.11cm D.10cm 7.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對頂角一定是相等的 B.沒有公共點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的 C.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D.如果|a|=|b|,那么a=b 8.貨車行駛25千米與小車行駛35千米所用時間相同,已知小車每小時比貨車多行駛20千米,求兩車的速度各為多少?設貨車的速度為x千米/小時,依題意列方程正確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9.當x=__________時,分式沒有意義. 10.填空:(a﹣2)3=__________. 11.當m=__________時,方程會產生增根. 12.已知1納米=10﹣9米,某種微粒的直徑為2013納米,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該微粒的直徑為__________米. 13.如圖,AC⊥BD于O,BO=OD,圖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對. 14.如圖,∠1=∠2,要使△ABE≌△ACE,還需添加一個條件是__________(填上你認為適當的一個條件即可). 15.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的長分別為5cm和7cm,則此三角形的周長是__________. 16.命題“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和是0”的逆命題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命題. (填“真、假”)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72分) 17.計算: (1)﹣2+(π﹣3.14)0 (2). 18.解下列分式方程: (1)=0 (2)=2﹣. 19.先化簡,再求值:(﹣4),其中x=1. 20.某市在道路改造過程中,需要甲、乙兩個工程隊來完成這一工程.已知甲工程隊比乙工程隊每天能多鋪設20米,且甲工程隊鋪設350米所用的天數與乙工程隊鋪設250米所用的天數相同.問甲、乙兩個工程隊每天各能鋪設多少米? 21.如圖,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點M,N分別在AB,AC邊上,AM=2MB,AN=2NC.求證:DM=DN. 22.閱讀下列材料:x=c的解是x1=c,x2=; x﹣=c﹣(即x=c的解是x1=c,x2=﹣; x=c的解是x1=c,x2=; x=c的解是x1=c,x2=; … (1)請觀察上述方程與解的特征,猜想方程x=c(m≠0)的解,并驗證你的結論. (2)利用這個結論解關于x的方程:x=a. 23.如圖,在△ABC中,∠C=90,點D是AB邊上的一點,DM⊥AB,且DM=AC,過點M作ME∥BC交AB于點E. 求證:△ABC≌△MED. 24.如圖,△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線交AB于E,D為垂足,連接EC. (1)求∠ECD的度數; (2)若CE=5,求BC長. 2015-2016學年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八年級(上)期中數學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下列分式不是最簡分式的是( ) A. B. C. D. 【考點】分式的值. 【分析】根據分式的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的分式是最簡分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A、分式的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故A是最簡分式; B、分式的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故B是最簡分式; C、分式的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故C是最簡分式; D、分式的分子分母含公因式2,故D不是最簡分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最簡分式,利用了分式的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的分式是最簡分式. 2.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7,則此三角形的第三邊的取值范圍是( ) A.3<x<11 B.4<x<7 C.﹣3<x<11 D.x>3 【考點】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根據三角形的第三邊大于兩邊之差而小于兩邊之和,進行計算. 【解答】解: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得 第三邊大于兩邊之差,即7﹣4=3,而小于兩邊之和,即7+4=11.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了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能夠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求得第三邊的取值范圍. 3.若分式的值為0,則b的值是( ) A.1 B.﹣1 C.1 D.2 【考點】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專題】計算題. 【分析】分式的值為0的條件是:(1)分子=0;(2)分母≠0.兩個條件需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據此可以解答本題. 【解答】解:由題意,得:b2﹣1=0,且b2﹣2b﹣3≠0; 解得:b=1; 故選A. 【點評】由于該類型的題易忽略分母不為0這個條件,所以常以這個知識點來命題. 4.要使分式有意義,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 ) A.x≠1 B.x≠﹣1 C.x≠0 D.x>1 【考點】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能為0. 【解答】解:∵x+1≠0, ∴x≠﹣1.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分式有意義的條件.當分母不為0時,分式有意義. 5.化簡的結果是( ) A.a2﹣b2 B.a+b C.a﹣b D.1 【考點】分式的加減法. 【專題】計算題. 【分析】幾個分式相加減,根據分式加減法則進行運算; 【解答】解:原式==a+b. 故選B. 【點評】分式的加減運算中,如果是同分母分式,那么分母不變,把分子直接相加減即可. 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它的兩邊長分別為8cm和3cm,則它的周長為( ) A.19cm B.19cm或14cm C.11cm D.10cm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應討論當8為腰或3為腰兩種情況求解. 【解答】解:當腰長為8cm時,三邊長為:8,8,3,能構成三角形,故周長為:8+8+3=19cm. 當腰長為3cm時,三邊長為:3,3,8,3+3<8,不能構成三角形. 故三角形的周長為19cm.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以及輛較小邊的和大于較大邊時才能構成三角形. 7.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對頂角一定是相等的 B.沒有公共點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的 C.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D.如果|a|=|b|,那么a=b 【考點】命題與定理. 【分析】對頂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對頂角;同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的兩個直線平行;絕對值相等兩個數,可相等或互為相反數. 【解答】解:A、對頂角相等,故A選項正確C錯誤. B、同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的兩個直線平行,故B選項錯誤; C、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對頂角,故C選項錯誤; D、絕對值相等兩個數,可相等或互為相反數,故D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那是真命題,關鍵知道對頂角的概念,平行線的概念和絕對值的概念,然后求出解. 8.貨車行駛25千米與小車行駛35千米所用時間相同,已知小車每小時比貨車多行駛20千米,求兩車的速度各為多少?設貨車的速度為x千米/小時,依題意列方程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由實際問題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題中等量關系:貨車行駛25千米與小車行駛35千米所用時間相同,列出關系式. 【解答】解:根據題意,得 . 故選:C. 【點評】理解題意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關系式. 二、填空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9.當x=2時,分式沒有意義. 【考點】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分析】根據分式無意義的條件可得x﹣2=0,再解即可. 【解答】解:由題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為:2.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分式無意義的條件,關鍵是掌握分式無意義的條件是分母等于零. 10.填空:(a﹣2)3=. 【考點】負整數指數冪. 【分析】根據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可得負整數指數冪,根據負整數指數冪與正整數指數冪互為倒數,可得答案. 【解答】解:原式=a﹣6=.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考查了負整數指數冪,負整數指數冪與正整數指數冪互為倒數. 11.當m=﹣3時,方程會產生增根. 【考點】分式方程的增根. 【專題】計算題. 【分析】方程兩邊都乘最簡公分母(x﹣3)化為整式方程,把可能的增根x=3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方程兩邊都乘以公分母(x﹣3),得:x=2(x﹣3)﹣m ①, 由x﹣3=0,得:x=3, 把x=3代入①,得:m=﹣3. ∴當m=﹣3時,原方程有增根. 【點評】增根問題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①確定增根; ②化分式方程為整式方程; 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關字母的值. 12.已知1納米=10﹣9米,某種微粒的直徑為2013納米,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該微粒的直徑為2.01310﹣6米. 【考點】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 【分析】利用納米與米的單位換算關系進而化簡求出答案. 【解答】解:2013納米=201310﹣9米=2.01310﹣6米. 故答案為:2.01310﹣6. 【點評】本題考查了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以及乘方運算,正確掌握乘法運算法則是解題關鍵. 13.如圖,AC⊥BD于O,BO=OD,圖中共有全等三角形3對.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據三角形全等的性質來判定,在△AOB和△AOD中,AC⊥BD,BO=DO,AO為公共邊,∴△AOB≌△AOD.同樣的道理推出△BOC≌△DOC.再由AB=AD,BC=DC,AC為公共邊,推出△ABC≌△ADC,故得出有三對全等三角形. 【解答】解:①∵AC⊥BD,BO=DO,AO為公共邊, ∴△AOB≌△AOD,② ∵BO=OD,AC⊥BD,OC為公共邊, ∴△BOC≌△DOC,③ ∵AB=AD,BC=DC,AC為公共邊, ∴△ABC≌△ADC, ∴圖中共有全等三角形3對. 故填3. 【點評】本題重點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兩個三角形全等共有四個定理,即AAS、ASA、SAS、SSS,本題考查了后兩個定理的應用. 14.如圖,∠1=∠2,要使△ABE≌△ACE,還需添加一個條件是∠B=∠C(填上你認為適當的一個條件即可).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專題】開放型. 【分析】根據題意,易得∠AEB=∠AEC,又AE公共,所以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容易尋找添加條件. 【解答】解:∵∠1=∠2,∴∠AEB=∠AEC, 又 AE公共, ∴當∠B=∠C時,△ABE≌△ACE(AAS); 或BE=CE時,△ABE≌△ACE(SAS); 或∠BAE=∠CAE時,△ABE≌△ACE(ASA). 【點評】此題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時,必須有邊的參與,若有兩邊一角對應相等時,角必須是兩邊的夾角. 15.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的長分別為5cm和7cm,則此三角形的周長是17cm或19cm.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三邊關系. 【專題】計算題;分類討論. 【分析】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分兩種情況:①當腰長為5cm時,②當腰長為7cm時,解答出即可. 【解答】解:根據題意, ①當腰長為5cm時,周長=5+5+7=17(cm); ②當腰長為7cm時,周長=5+7+7=19(cm); 故答案為:17cm或19cm.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本題重點是要分兩種情況解答. 16.命題“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和是0”的逆命題是和是0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它是真命題. (填“真、假”) 【考點】命題與定理. 【專題】推理填空題. 【分析】兩個命題中,如果第一個命題的條件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而第一個命題的結論又是第二個命題的條件,那么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稱為另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解答】解:逆命題是和是0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根據相反數的意義,知該逆命題是真命題. 故答案為:和是0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真.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互逆命題的知識,兩個命題中,如果第一個命題的條件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而第一個命題的結論又是第二個命題的條件,那么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稱為另一個命題的逆命題,難度適中.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72分) 17.計算: (1)﹣2+(π﹣3.14)0 (2). 【考點】分式的混合運算;零指數冪;負整數指數冪. 【專題】計算題. 【分析】(1)原式第一項利用負整數指數冪法則計算,第三項利用零指數冪法則計算即可得到結果; (2)原式利用除法法則變形,約分即可得到結果. 【解答】解:(1)原式=﹣2﹣2+1=﹣3; (2)原式=?=. 【點評】此題考查了分式的混合運算,以及實數的運算,熟練掌握運算法則是解本題的關鍵. 18.解下列分式方程: (1)=0 (2)=2﹣. 【考點】解分式方程. 【專題】計算題. 【分析】兩分式方程去分母轉化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經檢驗即可確定出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1)去分母得:x+1+x﹣1=0, 解得:x=0, 經檢驗x=0是分式方程的解; (2)去分母得:x﹣4=2x+2﹣3, 解得:x=﹣3, 經檢驗x=﹣3是分式方程的解. 【點評】此題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轉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驗根. 19.先化簡,再求值:(﹣4),其中x=1. 【考點】分式的化簡求值. 【分析】先計算括號內的減法、化除法為乘法,然后通過約分化簡,最后代入求值即可. 【解答】解:(﹣4), =, =, =x﹣2. 把x=1代入上式,得 原式=1﹣2=﹣1.即:(﹣4)=﹣1. 【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式的化簡求值.先把分式化簡后,再把分式中未知數對應的值代入求出分式的值.在化簡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算順序和分式的化簡.化簡的最后結果分子、分母要進行約分,注意運算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式或整式. 20.某市在道路改造過程中,需要甲、乙兩個工程隊來完成這一工程.已知甲工程隊比乙工程隊每天能多鋪設20米,且甲工程隊鋪設350米所用的天數與乙工程隊鋪設250米所用的天數相同.問甲、乙兩個工程隊每天各能鋪設多少米? 【考點】分式方程的應用. 【分析】設乙工程隊每天能鋪設x米.根據甲工程隊鋪設350米所用的天數與乙工程隊鋪設250米所用的天數相同,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設乙工程隊每天能鋪設x米;則甲工程隊每天能鋪設(x+20)米, 依題意,得=, 解得x=50, 經檢驗,x=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題意. 答:甲工程隊每天能鋪設70米,乙工程隊每天能鋪設50米. 【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應用,工程問題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在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時候,也要注意進行檢驗. 21.如圖,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點M,N分別在AB,AC邊上,AM=2MB,AN=2NC.求證:DM=DN.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專題】證明題. 【分析】首先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AD是頂角的平分線,再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即可. 【解答】證明:∵AM=2MB,AN=2NC,AB=AC, ∴AM=AN, ∵AB=AC,AD平分∠BAC, ∴∠MAD=∠NAD, 在△AMD與△AND中, , ∴△AMD≌△AND(SAS), ∴DM=DN.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關鍵是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證明. 22.閱讀下列材料:x=c的解是x1=c,x2=; x﹣=c﹣(即x=c的解是x1=c,x2=﹣; x=c的解是x1=c,x2=; x=c的解是x1=c,x2=; … (1)請觀察上述方程與解的特征,猜想方程x=c(m≠0)的解,并驗證你的結論. (2)利用這個結論解關于x的方程:x=a. 【考點】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觀察所給式子,可看出:如果方程的左邊是未知數與其倒數的倍數的和,方程右邊的形式與左邊完全相同,只是把其中的未知數換成某個常數,那么這樣的方程可直接解得.利用這個結論,可解題. (1)根據閱讀材料得到x1=c,x2=.然后將其代入已知方程進行驗證即可; (2)將x+變形為(x﹣1)+=(a﹣1)+,求得x﹣1的值后再來求x的值即可. 【解答】解:(1)猜想方程x=c(m≠0)的解是x1=c,x2=. 驗證:當x=c時,方程x+=c+成立,當x=時,方程x+=c+成立; (2)x+變形為(x﹣1)+=(a﹣1)+, x﹣1=a﹣1或x﹣1=, ∴x=a或x=. 【點評】本題考查了解分式方程,需要學生具備觀察、比較,猜想、邏輯分析能力. 23.如圖,在△ABC中,∠C=90,點D是AB邊上的一點,DM⊥AB,且DM=AC,過點M作ME∥BC交AB于點E. 求證:△ABC≌△MED.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專題】證明題. 【分析】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得出∠B=∠MED,結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判斷△ABC≌△MED. 【解答】證明:∵MD⊥AB, ∴∠MDE=∠C=90, ∵ME∥BC, ∴∠B=∠MED, 在△ABC與△MED中,, ∴△ABC≌△MED(AAS). 【點評】此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要求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難度一般. 24.如圖,△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線交AB于E,D為垂足,連接EC. (1)求∠ECD的度數; (2)若CE=5,求BC長. 【考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專題】計算題;幾何圖形問題. 【分析】(1)ED是AC的垂直平分線,可得AE=EC;∠A=∠C;已知∠A=36,即可求得; (2)△ABC中,AB=AC,∠A=36,可得∠B=72又∠BEC=∠A+∠ECA=72,所以,得BC=EC=5; 【解答】解:(1)∵DE垂直平分AC, ∴CE=AE,∴∠ECD=∠A=36; (2)∵AB=AC,∠A=36, ∴∠B=∠ACB=72, ∴∠BEC=∠A+∠ECD=72, ∴∠BEC=∠B, ∴BC=EC=5. 答:(1)∠ECD的度數是36; (2)BC長是5.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應熟記其性質: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張家界市 桑植縣 2015 2016 年級 期中 數學試卷 答案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88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