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版.doc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第6課《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紀實性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 2.了解文學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 3.了解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 (二)能力目標: 1.提高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3.提高分析語言中蘊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感悟親情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 2.重點研讀課文中阿長買《山海經》的部分。 3.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三、考情分析: 1.掌握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 2.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的真實寫人的主張。 四、重點解讀分析 (一)導入 讀孟郊的《游子吟》,感悟親情。 游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游子吟》以一個兒子的身份寫出了母愛這種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感情?;蛟S我們并不是每時每刻都能意識到,在平淡的生活中其實蘊藏著許多愛的細節(jié)。多年以后,回首往昔,我們才體會到那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無奈心情。就連魯迅先生這樣偉大的文豪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紀念他兒時的保姆——長媽媽而撰寫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至愛真情。 (二)課前熱身 1.掌握重點字詞 擄( )去 震悚( ) 惶( )急 瘡( )疤( ) 詰( )問 懼憚( ) 粗拙( ) 疏( )懶 駭( ) 2.作家、作品介紹。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16部。另外還翻譯了俄國作家果戈里的《死魂靈》、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毀滅》等作品。 魯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為他撰寫了挽聯,其中,下面兩幅最為著名: (1)著作最嚴謹,豈徒中國小說史; 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蔡元培挽魯迅) (2)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斯諾與姚莘農合挽魯迅) 《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里,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買《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三)課文梳理 1.整體感知,并思考問題。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2)你從這些事中,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3)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明確:(1)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惡的種種規(guī)矩,關于“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其中重點寫的是買《山海經》一事。因為通過買《山海經》一事,表達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題,所以重點詳寫。 (2)對于她那些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謀死“我”的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3)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筆,對阿長既是“不大佩服”、“討厭”、又是“不耐煩”、“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不符實;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看似矛盾,卻令人好奇;用“阿”字有親昵的意味,符合作者當時已經是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的口氣。 2.找出線索: 散文的“神不散”說的是主題集中。寫散文時要放得開,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約,所以還要收得攏。在閱讀散文時,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線索,理清全篇的層次結構,理解全篇的思想內容。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的。 全文線索清晰,在結構上決不是平鋪直敘,而是經過精心構思的。作者欲揚先抑,寫知道阿長謀害了“我”的隱鼠時,感情上是“憎惡”她的;對于阿長的平常舉動,“我實在不大佩服她”;對于阿長所懂得的許多規(guī)矩,“我”也是“不耐煩”的;盡管在阿長給“我”講長毛的故事時,“我”也曾對她“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但那后來也“逐漸淡薄”了;直到阿長給“我”買了《山海經》,才真正“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甚至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結束,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 3.探究作者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特點 思考: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系的事,原因是什么? 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而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文中詳寫了三件事:阿長讓“我”過元旦時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講長毛的故事時說到她的作用,令“我”驚異“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阿長買《山海經》,更使“我”相信“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阿長以其“深不可測”的神秘影響了“我”,激發(fā)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同樣,“我”渴慕《山海經》也是因為書的內容不同一般,有“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其神秘怪異的內容激發(fā)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阿長、《山海經》以及“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都是統(tǒng)一在表現兒童對未知、神秘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這一核心之內的。 4.簡析過渡與照應在本文結構中所起的作用。 過渡和照應是記敘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過渡,是連接段落、層次之間的紐帶。一般來說,內容上的轉折、敘述中的總分、行文中的起訖都要安排過渡。文章中有許多過渡性語句,如“但是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但當我哀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了”等。文中也有過渡性段落,如“這種敬意……我懼憚她什么呢!”這些過渡使文章能夠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寫到另一件事,行文緊湊,結構嚴謹,渾然一體。照應,是指文章有些內容前后呼應,前面講了,后面也有對應。文中照應的例子很多。照應不是重復,而是對前文內容的補充,前后映襯,加深讀者的印象。如文中在開頭寫道“也終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這樣照應的,“我終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通過照應強調了阿長的不被人重視,地位低下。 5.課文內容的再思考 (1)文中略寫的部分可否刪去?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中心意思有較大的作用,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顯得呆板,線索就會不清,情節(jié)也就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缺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所以不能刪去。 (2)文章開頭寫阿長名字由來的目的是什么? 阿長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只是因為她的前任叫這個名字,而大家又叫慣了,這并非是她真的叫這個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無人記得了。作者這樣寫,形象地刻畫出阿長這個不被人重視、地位低下的勞動人民形象。此外,以寫名字的由來開頭,還能起到使讀者對阿長有個總的印象,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作用。 (3)對比魯迅對阿長前后的感情變化。說說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貶低后贊揚的寫法就叫欲揚先抑。 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阿長對孩子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雖然她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傆^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fā)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fā)出深沉的祝福。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fā)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6.語言品味,方法借鑒。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如果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 例1:“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用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的贊嘆,是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jié)描寫: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jié):一是她在“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jié)中被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jié),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這些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她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③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我”的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C、先抑后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跌宕起伏。 (四)幫你小結: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卻寫得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阿長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渡胶=洝肥亲髡摺白畛醯玫剑顬樾膼鄣膶殨?,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 (五)想象創(chuàng)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舉例: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就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7 / 7-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阿長與山海經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二 單元 山海經 教學 設計人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09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