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1.4.2 山地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ppt
《2019屆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1.4.2 山地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1.4.2 山地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ppt(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節(jié)山地的形成,褶皺山、斷坡山與火山,,考點一,地質剖面圖的判讀,,考點二,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考點三,,欄目導引,考點一褶皺山、斷坡山與火山,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向斜:巖層向下彎曲,斷層:巖層斷裂并發(fā)生位移和錯位,谷地:地表向下的凹面,山嶺:地表向上的凸面,陡崖:地表坡度陡直,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示意圖,1.褶皺和斷層的比較,褶皺,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斷層,巖層受力破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常發(fā)育成溝谷,有時有泉、湖泊,,,,2.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2015浙江文綜)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中①~⑧為巖層編號,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題。,1.圖中甲、乙兩地有關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B.甲—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C.乙—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D.乙—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C,題組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2017天津文綜)讀圖,回答下題。,2.圖中地貌景觀顯示的巖石類型和主要的地質構造最可能是()A.巖漿巖、褶皺B.沉積巖、褶皺C.巖漿巖、斷層D.沉積巖、斷層,,巖石呈層狀分布,最可能是沉積巖,巖層發(fā)生了彎曲變形,,地質構造為褶皺,,,B,(2017江蘇單科)下圖為某地區(qū)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是()A.1B.2C.3D.4,斷層乙上方巖層形成的時間晚于斷層。巖漿巖丙的形態(tài)反映出,巖漿活動侵入斷層乙所在巖層及其上方巖層,說明巖漿巖丙形成晚于斷層乙。甲巖層形成晚于丙,因此選項B正確。,褶皺是巖層受擠壓發(fā)生的彎曲變形。沉積巖巖層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發(fā)生傾斜則判斷其可能受擠壓形成褶皺。同一次褶皺形成過程中,同一區(qū)域巖層彎曲變形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發(fā)生巖層傾角不一致的情況,則可能出現多次褶皺過程。,,,B,B,5.(2015福建文綜)下圖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從地形上看,X地屬于河谷地帶,該地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背斜谷,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X地的地質構造為背斜,,,,,,A,,(2014江蘇地理)下圖為某向斜山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回答2~3題。,1、與M點的地形—地層關系相符的是(),2、與沿XY線相符的剖面圖是(),B,A,,根據圖中等高線分布特征判斷,圖中心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東南方向坡度大,應該是相鄰的兩個被侵蝕成谷的背斜,因此該地區(qū)的褶皺是沿西北—東南方向延伸,所以M處的巖層東南(背斜方向)高、西北(向斜方向)低。,,,,M點位于向斜的東南側,巖層向下彎曲,該地的褶皺延伸方向是西北—東南方向,XY一線與褶皺方向垂直,沿此線看,巖層是水平的。,,(2014山東文綜)下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布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下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做的記錄卡片。完成下題。,4.上圖(b)中地質剖面示意圖所示沉積巖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向斜中心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上面后來覆蓋上的巖層最新,,,B,(2016河南名校聯考)地質勘探小組在自西向東水平距離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對某沉積巖進行探測,該小組得到下表中的簡化數據,其中沉積巖埋藏深度是指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據此回答下題。,5.該區(qū)域可能屬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利用表中三個地點的海拔減去某沉積巖埋藏深度,可計算出該巖層在三個地點的海拔,A:280米、B:380米、C:290米,即中部巖層向上拱起且中部地勢較高,判斷該區(qū)域為背斜山,D,,,,考點二地質剖面圖的判讀,,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圖中①處地下的巖層向下彎曲;②處的c巖層表現出不連續(xù)分布,說明在地表處出現了缺失;③處的巖層明顯出現了斷裂錯位。,,,,①處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造;②處的巖層表現出中間老兩側新,為背斜構造;③④兩處均為斷層構造。,,,,,圖中①處在垂直方向上表現出巖層自底部到地表由老變新;在②處水平方向上,向左右兩側,巖層的年齡由老到新排列。,1.判斷巖層的新老關系:,(1)根據地層層序規(guī)律確定: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規(guī)律是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圖中da。,(2)根據生物進化規(guī)律判斷:由于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2.判斷巖層的形態(tài):,巖層的形態(tài),主要表現為巖層的彎曲變形、斷裂錯位以及連續(xù)延伸狀況。圖中①處地下的巖層向下彎曲;②處的c巖層表現出不連續(xù)分布,說明在地表處出現了缺失;③處的巖層明顯出現了斷裂錯位。,3.判斷巖層的分布狀況:,圖中①處在垂直方向上表現出巖層自底部到地表由老變新;在②處水平方向上,向左右兩側,巖層的年齡由老到新排列。,4.分析地質構造和地質過程:,①處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造;②處的巖層表現出中間老兩側新,為背斜構造;③④兩處均為斷層構造。,②處上覆巖層被侵蝕,說明地殼處于上升運動中。,圖中②處缺失c、b、a層,說明該年代該地區(qū)地殼上升沒有發(fā)生沉積作用,或者說明該年代地殼下沉形成了沉積巖,后來該地地殼上升,形成的巖層又被侵蝕掉了。,山東文綜)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甲地層褶皺后,該區(qū)域先后發(fā)生了(),A.沉積作用、侵蝕作用、巖漿侵入B.巖漿侵入、侵蝕作用、沉積作用C.巖漿侵入、沉積作用、侵蝕作用D.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巖漿侵入,,,,D,(2018天津河西一模)通過對地質構造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測地質歷史上生物、構造及其活動情況。下圖為某地質勘探隊員繪制的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三葉蟲、恐龍、大型哺乳動物分別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動物。據圖完成3~4題。,3.圖中斷層最可能發(fā)生的地質時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處巖石沒有生物化石,為變質巖B.乙?guī)r層形成之前該地發(fā)生過地殼抬升C.丙處巖石由巖漿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巖層主要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圖中斷層切斷了含有恐龍化石的巖層,但未切斷含有大型哺乳動物化石的巖層,說明該斷層形成于這兩個巖層之間,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甲處巖層侵入沉積巖層中,為侵入型巖漿巖,D,,,乙下面的巖層(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巖層)表面有被侵蝕的痕跡,說明在乙?guī)r層形成之前該地發(fā)生過地殼抬升,,,丙處巖石形成于侵入巖周圍,屬于變質巖,,,丁巖層含有三葉蟲化石,屬于沉積巖,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2016北京東城模擬)讀圖,完成(1)~(2)題。,(1)圖示()A.花崗巖的形成早于石灰?guī)rB.乙山為斷塊山C.甲處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為山地(2)在野外考察時,判斷丙斷層的依據有()①斷層面發(fā)育的陡崖②斷層破碎帶③斷層兩側巖層錯開④相對下沉巖體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甲處于向下凹的巖層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圖中花崗巖層破壞了石灰?guī)r層,說明花崗巖形成晚于石灰?guī)r,乙山為背斜山,該地地勢起伏較小,主要為丘陵地形。,注意圖中丙斷層兩側沒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據此判斷,,,,,C,D,考點三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信息解讀,地形對交通線路的布局和形態(tài)影響很大,尤其是山區(qū)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設的限制性因素較多,不僅成本高,難度也比較大,因此山區(qū)道路的建設應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山區(qū)交通線的選取原則及原因,,,1.下圖為某半島區(qū)域示意圖,圖中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處連續(xù)彎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該路段(),A.地下礦產豐富,為接近原料產地B.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為保護生物資源C.聚落人口密集,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較大,為減緩公路坡度,甲處等高線密集,地形坡度大,為減緩公路坡度,行駛安全,,,,,,D,題組一山區(qū)交通選線,(2018泰安模擬)讀我國某地區(qū)交通干線(虛線)分布圖,回答2~3題。,2.由圖可以看出,該地區(qū)交通干線分布的共同特點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線延伸D.沿經緯線延伸3.下圖中能反映圖示地區(qū)交通線形態(tài)的是(),A,C,從圖中可直接看出該地區(qū)交通干線基本上沿圖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處應為山谷。,讀圖可判斷出該地區(qū)為山區(qū),主要交通線路呈“之”字形彎曲。,題組二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4.(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讀臺灣島地圖,據圖歸納臺灣鐵路線的分布特點,并簡述其形成原因。,解析:圖示臺灣鐵路線沿海分布,與地形和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關。,答案:分布:在臺灣島的邊緣(或沿海分布),呈環(huán)形分布。原因:臺灣島中部多山地(或地形以山地為主),修建難度大,島嶼邊緣地勢平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qū),運輸需求大。,(北京文綜)讀圖,回答下題。,說明在地形影響下,該區(qū)域城鎮(zhèn)和交通線路的分布特征。,平原:城鎮(zhèn)數量多,密度大,交通線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鎮(zhèn)數量少,密度小,交通線路稀疏。,,,,本題主要考查地表形態(tài)對城鎮(zhèn)和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山地和高原:城鎮(zhèn)數量少,密度小,交通線路稀疏。,,,平原:城鎮(zhèn)數量多,密度大,交通線路密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 1.4.2 山地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1.4 山地 形成 課件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17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