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11《竹林深處人家》教學案(無答案) 語文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11《竹林深處人家》教學案(無答案) 語文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11《竹林深處人家》教學案(無答案) 語文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11《竹林深處人家》教學案(無答案) 語文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識記字詞,掌握文學常識。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讀的順暢,讀出感情,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 2、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味江南竹鄉(xiāng)清幽的優(yōu)美景色,了解竹鄉(xiāng)人民熱情好客、勤勞質樸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 1、朗讀 2、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風格。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竹子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植物,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是謙遜和高潔的象征,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著名的畫家、文學家鄭板橋也寫下了頌竹的千古名篇,請欣賞: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師范讀,生齊讀,在鄭板橋先生的詩中初步領略竹子的品格。 師:同學們愿意領略竹子的風采嗎?今天,我們請來當代畫家、散文家黃蒙田先生帶領我們去江南竹鄉(xiāng)走一走。 二、走進作者: 黃蒙田 (1919年7月——),原名黃草予,又名黃茅,廣東臺山人,現居香港,當代畫家、散文家。1936年畢業(yè)於廣州市立美術專門學校西洋畫系。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放棄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集中美術業(yè)務工作,同時進行寫作。 三、預習檢測: 1、給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 晾( ) 沏( ) 隧道( ) 竹箬( ) 山嵐( ) 竹塢( ) 山麓( ) 匾簞( ) 答案:ling qī su ru ln w l dān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畫家的話只說明了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幅其實的竹鄉(xiāng)。 B.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蓋著。 C.回過頭來,發(fā)現山麓的竹林上出現了鏤鏤輕煙。 D.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畫它,實在束手無冊。 解析:A項“幅”應為“副”;C項“鏤鏤”應為“縷縷”;D項“冊”應為“策”。 答案:B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氣勢: (2)竹塢: (3)山嵐: (4)匾簞: 答案:(1)人或事物表現出來的某種力量和形勢。 (2)竹林茂盛的山間平地。 (3)山林中的云霧。 (4)盛東西的扁形竹器。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對字詞進行圈點批注。 (2)分小組朗讀課文章,找出不理解的句子,以小組為單位寫成小紙條的形式。 (3)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討論,可以請教老師。 師:好了,現在就開始我們的江南竹鄉(xiāng)之行吧!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要讀的正確、讀的順暢、讀出感情! 生自讀課文,小組展開討論,對字詞進行圈點批注。 如:“沏”字應讀“q ī”,而不讀“q ”,“嵐”應讀“l(fā) n”而不讀“l(fā)u n”;“名副其實”不能寫成“名符其實”等。 師:同學們剛才讀的很認真,找出來的字詞也是我們平時容易讀錯或寫錯的字詞,希望同學們要注意。 面大家分小組朗讀課文,找出你讀的過程中不理解的句段,進行討論,可以向老師請教。 (生前后六人為一個小組,開始討論,生生討論,師生討論,在探討的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問題: “竹子把路上空蓋著,作者感受不到外面陽光的強烈,怎么知道外面陽光的強烈?” 題目是“竹林深處人家”我感受作者主要是寫人家?為什么開頭寫那么多的竹林? 竹林深處人家是不是很窮?為什么那里的孩子放羊、撿竹筍,難道他們不上學嗎?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等等。 ?。▽W生的問題很多,有的問題很簡單,同學們經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爭論會自己得出答案,稍有難度的應放在下面課文分析探究中解決,老師要告訴同學們這個問題要在下面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解決)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書讀的很認真,問題也提的恰到好處,通過剛才的一番討論,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江南竹鄉(xiāng)的魅力呢?下面我們整體感知一下課文,請同學們看景、說景,把你看到的景色用恰當的語言敘述下來,然后結合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說的!同學們要邊看邊說,暢所欲言! 2、欣賞江南竹鄉(xiāng)景色 ?。ń现襦l(xiāng)的美景:竹林,竹海,竹塢,“海底隧道”,竹樓,竹床,竹椅等各種竹器,配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領略江南竹鄉(xiāng)的美) 學生邊欣賞邊說話,自主發(fā)言(也可以選一個代表邊看邊說),體會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 五、合作探究 欣賞了美景,下面大家一齊來探討兩個問題: A、細讀前三段,說說作者從哪幾個角度描寫竹林的?寫出了竹林的哪些特點? B、竹林深處人家生活上有哪些特點?你喜歡他們嗎? ?。ㄉ中〗M討論) 資料備案: A、從遠望、近觀、細顧三個角度描寫竹林,寫出了竹林的茂密、豐收景象。 B、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待人熱情好客、品格勤勞質樸。(從作者遙見炊煙,聽到禽鳴,聞到竹香,看到村民,吃到筍干,聽到歡笑來體會)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說一說文中的哪些語句寫的美妙?妙在何處? 六、精讀品析:(課件展示) 1、你覺得哪些語句寫的美妙?妙在何處?(從語句的內容、修辭、表達效果上加以分析?。? 教師舉例: 我覺得“有時看到前面一叢像屏風一樣的竹擋住去路,心里想已經到盡頭了,但是到得前面,那叢竹忽然像機關布景似的移開,我們已經發(fā)現另一條山路讓出來,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句話寫的好,這是作者心理的活動描寫,展示了竹林的濃密與情趣,”屏風的比喻,詩句的引用,都增添了語言的想像力和趣味性。 我覺得“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涌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這個句子寫的妙,這是個比喻句,承接著上文“?!钡谋扔?,抓住風吹草動的特點,用“浪”來描述竹林在“一陣風吹過”時的動態(tài)特點,非常形象生動。 (生討論,品味,有感情的朗讀,齊讀) 2、課堂小結: 作者的文字樸實又善用修辭,不事夸飾,情隨景生,達到了情境交融的境界,同學們在以后寫作寫景作文時,要注意向黃蒙田先生學習。 同學們,正因為竹子美麗、生命力強,所以才與松、梅并稱為“歲寒三友”,而且,歷來的文人墨客也以“竹”為主題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詩畫經典。 希望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資料,欣賞竹的美麗,學習竹的精神,做一個像竹子一樣有氣有節(jié)、謙遜高潔的人! 七、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竹子的詩: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未曾出土便有節(jié),縱使凌云仍虛心” “百花雖佳無久艷,翠竹長青四季賢?!? “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技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雪壓竹頭低,低得欲沾泥, 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板書設計: 寫竹海之景 遠望:無邊無際 近觀:深不可測 移步換景 四顧:密不見底 教學反思 培養(yǎng)了學生查閱資料、積累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和方法,這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而在課堂展示中,不僅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還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的精神,如對“咬定青山不放松”詩句的理解,對“胸有成竹”成語的解釋,等等。 提出的具有探究價值的中心問題。將學生帶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去。 反饋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餅餌( ?。∩铰矗ā 。∩綅梗ā 。? 2.課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不惜筆墨描寫了竹林的茂盛和竹鄉(xiāng)人家豐收時的喜悅,想一想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作者從三個觀景點描繪了不同的竹林景物,試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遠處所見: 深入竹林所見: 登臨竹塢所見: 5.作者對竹子的描寫很有特點,按下列要求從課文中找出同竹子相關的句子。 從色彩上找: 從聲音上找: 從氣味上找: 6.把下列詞填入空缺中,依次是 。 ⑴其實,在她那江南女子的秀氣中,卻蘊含著幾分 。 ⑵不知是喘息了一會兒,還是來了一股 ,招娣練球練得完全忘我了。 ⑶小李也冒火了, 一上來,就不顧一切了。 (備選詞語:愣勁 野勁 邪勁) 7.你能在下面句后括號內用某種動物來比喻此種類型的人嗎? 例如:立場不穩(wěn)見風使舵的人(變色龍) ⑴笑臉相迎兩面三刀的人( ) ⑵一毛不拔吝嗇錢財的人( ?。? ⑶孤陋寡聞見識不廣的人( ) ⑷沒有依靠無處投奔的人( ?。? ⑸強橫無賴獨霸一方的人( ) ⑹代人受過替人受罪的人( ?。? ⑺鞠躬盡瘁為民造福的人( ) ⑻德才兼?zhèn)浯笥凶鳛榈娜耍ā 。? 1.略 2.引出下文 3-5.略 6.野勁、邪勁、愣勁 7.依次是:笑面虎、鐵公雞、井底蛙、喪家犬、地頭蛇、替罪羊、老黃牛、千里馬-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竹林深處人家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11竹林深處人家教學案無答案 語文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上冊 11 竹林 深處 人家 教學 答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26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