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化學性質》復習課件 魯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化學性質》復習課件 魯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化學性質》復習課件 魯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化學性質》復習課件 魯教版 學習目標: 1、熟練地掌握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及長期暴露在空氣放置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 的變化及原因,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2、知道酸都有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為什么酸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3、能說出酸與指示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反應的現(xiàn)象,會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二、重難點: 酸與指示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應用酸的基礎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學習過程: 1、 設置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2、 出示自主復習提綱,明確要求、時間,學生自主復習 (一)我們學過哪些酸? 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濃鹽酸、濃硫酸長期暴露在空氣放置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及原因 如何稀釋濃硫酸 (3)溶液酸堿性強弱程度用pH表示 pH=7 ____性 pH<7 ____性 pH越小,酸性越____ pH>7 ____性 pH越大,堿性越____ (四)2、酸與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說出鎂、鐵、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五)3、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說出鐵銹(三氧化二鐵)與稀鹽酸、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六)4、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1)寫出稀鹽酸、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七)5、酸與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 說出碳酸鈣、碳酸鈉、硝酸銀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說出碳酸鈉、氯化鋇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八)知識梳理:請將以上知識點繪制成系統(tǒng)的網絡圖 4、 當堂達標檢測; A組---小試牛刀 1.下列物質屬于酸類的是 ( ) A.CO2 B. HNO3 C.NaOH D. NaCl 2.酸類物質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本質的原因是( ) A.酸都含有酸根 B.酸都能與指示劑作用 C.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H+ D.酸都是化合物 3.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 ( ) A.變紅色 B.變藍色 C.變無色 D.不變色 4.只用一種試劑來鑒別氫氧化鈉溶液、 水和稀硫酸,可以選用下列物質中的( ) A、紫色石蕊試液 B、無色酚酞試液 C、二氧化碳 D、鹽酸 B組---實戰(zhàn)演練 7.失去標簽的三瓶無色液體,分別是 稀H2SO4、蒸餾水、NaOH溶液, 能把它們一次性區(qū)分開的試劑是( ) A. 酚酞 B. 鐵片 C. 石蕊試液 D. 二氧化碳氣體 C組-----走進中考 8、用無色酚酞書寫的“信件”,最好的顯影劑是( ) A 石灰水 B 食鹽水 C 稀鹽 D 碘酒 9.聰明的小紅在燒水是發(fā)現(xiàn)壺中有許多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她設計了下列方法除去水垢,你認為可行的是( ) A、用食醋浸泡后沖洗 B、用洗滌劑溶液浸泡后沖洗 C、用食鹽水浸泡后沖洗 D、用熱的純堿溶液浸泡扣沖洗 10.小李在學習酸堿指示劑與常見酸、堿溶液作用時,歸 納成如右圖所示的關系。圖中A、B、C、D是兩圓相交的 部分,分別表示指示劑與酸、堿溶液作用時所顯示出的 顏色,則其中表示不正確的是( ) A.紫色 B.藍色 C.紅色 D.無色 11.將一定量的石灰石放入燒杯中,加入10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 溶解,也不參加反應),此時,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比反應前減少了8.8g。 (Ca-40,C-12,O-16,H-1,Cl-35.5) (1)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2)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酸的化學性質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下冊酸的化學性質復習課件 魯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下冊 化學性質 復習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33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