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初中光學綜合測試題與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光學:初中光學綜合測試題與答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初中物理光學綜合測試卷
一、選擇題:(共24分,每小題2分,1、2題為雙選 其余為單選)
1、下列敘述中用到了與圖 1所示物理規(guī)律相同的是()
A . “海市蜃樓” B. “杯弓蛇影”
C. “鑿壁偷光” D. “立竿見影”
2、關于以下四種光學儀器的成像情況說法正確的是 ()
A.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B.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潛望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D.幻燈機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3、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紙上,讓
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 2所示,則從側面看去:()圖1
A.鏡子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fā)生了鏡面
2、反射
C.白紙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暗,它發(fā)生了漫反射
4、夜晚,人經(jīng)過高掛的路燈下,其影長變化是()
A .變長B.變短C.先短后長D.先長后短圖2
5、許多照相機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是可調(diào)的。某次拍攝前攝影師已經(jīng)“調(diào)好焦”
精心整理
,使被攝者在膠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攝前
被攝者移動了位置,他和攝影者的距離變遠了, 為了使他在膠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 鏡頭與底片的距離應()A、變大B.變小C.先
變小后變大D .先變大后變小
6、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發(fā)生折射時,圖 3所示的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圖3
7、潛水員在水中看見岸上的 景物”實質(zhì)是()
A
3、.景物的虛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實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實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虛像,像在最物的下方
8、如圖4所示,小明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應是圖中的()
圖4圖5
9、如右上圖5所示有束光線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漸往杯中加水,光斑將()
A、向右移動B、向左移動
C、不動D、無法確定
10、放映幻燈時,幻燈片應放在離鏡頭( )
A.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間,正立放置
B.大于2倍焦距處,正立放置
C.大于2倍焦距處,住J立放置.D.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間,倒立放置 11、圖6所示的四不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4、)圖6
12、某物體經(jīng)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像,現(xiàn)將透
鏡上部遮住不讓光通過,則屏上的像()
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變化了 D.像性質(zhì)不變,只是變暗了 二、填空題(共30分,每空1分)
13、都說景德鎮(zhèn)瑤里風光很美“魚在天上飛,鳥在水里游” ,這美景奇觀中的“魚”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鳥”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像。
14、1997年3月9日,在我國漠河地區(qū)出
現(xiàn)了 “日全食”現(xiàn)象,圖 7中表示日 全食對太陽、地球、月球的位置,則
5、
精心整理
圖中的A是,B是。
這是由于形成的。圖7
15、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 500s,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約為 km。
16、如圖8所示,將一塊厚玻璃放在一支鉛筆上,看上去鉛筆似乎被分成了三段,這是光的現(xiàn)象。
17、一條光線垂直射向平面鏡,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的夾角是度,若保持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而將平面鏡沿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20。角,則反射光線
又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度。圖 8 18、人的眼睛相當于一個照相機,視網(wǎng)膜相當于照相機的,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一
6、個、的像?,F(xiàn)在我市學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
致近視眼越來越多,近視時就如下圖 9中的,而矯正后則變?yōu)閳D 9中的。
圖9甲乙丙丁
19、丹丹同學身高1.5m,站在平面鏡前3m處,她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m,像高是m;若將一塊和平面鏡一般大的木板放在 鏡子后1m處如圖10所示,這時她 (填“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她以 0.5m/s的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則 像相對于人的速度為 m/s,像的大?。ㄌ钭兇?、變小或不變)。
圖10圖11
20、圖11為光從玻璃斜射人空氣的光路圖,由圖可知,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
21、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應調(diào)節(jié)蠟燭、 凸透鏡、光屏的
7、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 若調(diào)好后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
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12所示,同時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出現(xiàn)的像最小.
(2)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出現(xiàn)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 點,屏上無燭焰的像.
(4)如果把燭焰從a點移到d點,則像到透鏡的距離 像的大小—.(填“變大”或“變小” “不
變”)圖12
三、作圖或簡答題(共 18分,每小題2分)
22、完成圖13所示的光路圖或在方框中畫出適當類型的透鏡。
圖13
23、平面鏡反射光的方向如圖14所示,請你在圖上作出入射光線并標明入射角的大小。
24、根據(jù)平面鏡
8、成像的特點畫出圖 15中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
\ 25、如圖16所示,AB是由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入射光線,CD是由S發(fā)出的另一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請在圖中畫
\ | 出點光源S的位置。
圖14圖15圖16
26、如圖17所示,太陽光與水平面成 60度角,要利
I 用平面鏡使太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
平面鏡的位置,并標明鏡面與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數(shù)。
27、如圖18,由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光,射到空氣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試在圖中準確地畫出與通過 A點的反射光線
對應的入射光線,并作出相應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保留作圖痕跡)
圖17圖18
9、28、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很多廠商一改過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點,紛紛為自己的產(chǎn)品做廣告,但有些廣告制作卻忽視了其中
的科學性。如圖19所示的廣告中有一處科學性的錯誤,請你找出來,并簡要說明它違背了
什么物理原理或規(guī)律。
圖中錯誤是
它違了。
圖19
29、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小華打開窗戶向外望去 請你設想一下, 他可能會看到什么?
聽到什么?他還有一個什么疑問?(請寫出與物理有關的問題)
30、大自然中能觀察到很多物理現(xiàn)象,給我們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你仔細看過物理第一冊課本
精心整理
封面那張攝于大自然的照片嗎?請說出你看到的物理現(xiàn)象并簡要解釋。
物理現(xiàn)象:
解釋:
10、圖20
四、計算或探究題(共 28分,第31題6分,第32 34題各4分,第35題10分)
31、學校操場五星紅旗在旗桿上飄揚。同學們?yōu)榱藴y出
旗桿的高度,設計了三種方案(從上至下為甲、乙、丙) ,如右圖21所示。請你任選其中的 一種方案:
(1)你選哪種?請說明其運用的物理光學知識;
(2)利用同學們的實測數(shù)據(jù),計算出旗桿的高度。
圖21
32、物體位于距離凸透鏡 12cm處,在凸透鏡另一側 20cm處成一個放大的實像,探究該凸透鏡的焦距
f大約在哪個范圍。(要求寫出理論分析過程)
33、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小華發(fā)現(xiàn):光具座上標尺的刻度范圍是 “0——90c
11、m”, 而實驗桌上卻有兩個凸透鏡,規(guī)格如下表所示,小華面臨的問題是:為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 規(guī)律,選用哪個透鏡較好 ?你認為,應該選用的
透鏡是;(選填“甲”或"乙”)
如果選用另一透鏡,在實驗過程中將會
遇到的問題是:。
34、下圖22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中,第一步,改變的方向,觀察反射 :■. \
光線方向怎樣改變;實驗結論是:;
第二步,把紙板的右半面 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是否還能看到。
實驗結論是:。
圖22圖23
A
H
BO=Wn
O D
營長
CD = lot
3l8iti I
35、如圖23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
(1)用平板玻璃、直尺
12、、蠟燭、白紙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 便于確定 和比較
(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樣大小未點燃的蠟燭放在點燃的蠟燭附近并移動,使 它跟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但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手中的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3)他經(jīng)過思考調(diào)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到鏡面的距離和點燃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用白紙放在像位置時,在白紙上 沒有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像。
初中物理光學綜合測試卷
參考答案
一、1.C, D2.B , C3.B4.C5.B6.C
7.A8.C9.A10.D11.B12.D
13、
二、13、折射,虛,反射,虛 14、月球,地球,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15、1.5X10816,折射17、180, 400
18、膠片,倒立,縮小,實,丙,甲 19、3, 1.5,能,1,不變20、30, 4621、同一高度,a, d, e,變大,變大
三、22——27作圖題略,
28、勺子看起來是直的 光的折射規(guī)律。
29、看到閃電,聽到雷聲。
雷雨天,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30、看到了水珠另一側花朵變大了的虛像。
水珠相當于凸透鏡,具有放大鏡作用,花朵在其焦距范圍內(nèi),于是成了放大的虛像。
四、31、如選乙方案則:
(1)光的直線傳播形成影子 (2) AB/CD=EB/FDAB=(EB X CD)/FD=(18 X 1)/0.6=30(m)
32、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