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試談語文導學案的得失與改進》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試談語文導學案的得失與改進(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甘肅省民樂縣第二中學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試談語文導學案的得失與改進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在七年級推廣導學案。要求每位教師在上課時,都要發(fā)給學生一份導學案,語文教師也是如此。經(jīng)過這半學期來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課前發(fā)給學生語文導學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的確具有可取之處:
一、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導學案使用前有些學生也想預習,但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往往不知道如何預習。他們只是簡單地看一遍課文,標注一下自然段,勾劃一下生字詞,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了解,就算完成了預習任務。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
2、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將導學案中的課前導學提前一天發(fā)放。對于課前預習的落實,在上課前我們會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便可以適當調整教案,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二、讓先學后教的教學原則落到實處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對語文學科而言,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尤為重要。因為文字是抽象的東西,作者通過寫作,把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東西通過抽象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生閱讀時,調動
3、自己的生活積累,再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繼而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寫作目的,得到情感熏陶和精神愉悅。
語文導學案,正是把“先學后教”這一教學原則具體化,落實到了具體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在語文導學案的引導下,閱讀課文,思考問題。盡管這種思考不夠正確,不夠深入,不一定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寫作意圖,但只要閱讀了,思考了,學生與作者就已經(jīng)進行了初步溝通,進行了對話與交流。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閱讀的效果取決于讀者自身的閱讀儲備。再經(jīng)過課堂上同學間的討論交流,教師的點撥講解,學生的認識自然就得到了修正與提高。如此循環(huán)反復,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三、有效
4、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和空間
近幾年來,學生偏科現(xiàn)象非常嚴重,尤其削弱了學生對母語——漢語的學習。很多學生不喜歡閱讀,甚至寫不好漢字,記不住詞語,導致寫作文時錯別字連篇。
語文導學案的落實,填補了學生在語文課外學習中留下的空白。用明確的作業(yè)要求學生完成,學生就無法躲避,必須完成。實際上,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看書,寫作文,還可以通過具體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閱讀,認真思考,并且把思考的結果落實在紙面上。盡管這樣做并不完全符合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但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得已而為之,總比學生課外時間不學語文好。
四、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提高學習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在過去
5、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由于教師的直接灌輸。養(yǎng)成惰性的壞習慣,而學案導學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等實踐活動,是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習慣,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形成和探索欲望的提高,對于學生未來在學習中探尋新知具有重要意義,受益終身。
看到語文導學案優(yōu)點的同時,語文導學案產(chǎn)生的負面作用也不能不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概括起來也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的角色錯位
導學案教學,是要教會學生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但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些教師在這種教學創(chuàng)新中迷失了方向,把引導學習變成學生的自我學習,
6、把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只是導學案的編寫者,整個課堂呈現(xiàn)的就是教師的簡單講解和學生的大規(guī)模背誦記憶。這樣的教學不但沒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反而增添了學生厭學、棄學的情緒。
二、課堂氣氛沉悶
導學案教學,是要在學生預習成果展示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通過有效的課堂活動進一步細化、深化、強化課本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課堂卻成了教師檢查課前預習效果的主場所,顛倒主次。一問一答式的沉悶課堂,不利于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優(yōu)勢學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
很多教師在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沒有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設計沒有梯度。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優(yōu)勢學生在教師的“導”中得不到提升,后
7、進生卻被“相對”的大容量壓得喘不過氣來。
四、就學生而言,降低了語文學習效率,偏離了語文學習的獨特特點
語文學習離不開大量閱讀,只有讀得多了,厚積而薄發(fā),才能心有靈犀,融會貫通。語文導學案雖然能夠讓學生把語文學習落到實處,但畢竟類似于數(shù)理化作業(yè),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語文就是做作業(yè)”這一錯誤認識,把語文學習同數(shù)理化學習混為一談,從而偏離了語文學習的獨特特點,除了完成語文導學案外,不再閱讀其它文章或書籍。如果長期這樣,語文教學就真正走上了失敗之路。
既然語文導學案既有優(yōu)點,又有不足,那么如何揚長避短,發(fā)揮語文導學案應有的作用呢?
一、突出重點,抓好閱讀
語
8、文應以閱讀為主,只有大量閱讀,才能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適當?shù)赝瓿烧Z文作業(yè),很有必要;但如果逢“讀”必“做”,就會影響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害怕閱讀。因此,語文導學案不能也不必課課都有,凡是淺顯的文章,讓學生讀讀就行了,就不必用導學案;只有重點名篇,學生學起來有難度,不容易真正理解的,就必須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魯迅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故鄉(xiāng)》等,就需要用導學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二、問題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不少導學案在問題設計上,拘泥于對句義和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不利于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不少學生在完成導學案時,不是自主閱讀,獨立思考
9、,而是查閱資料,一抄了事,根本沒有達到提前預習,自主閱讀的效果。因此應該改進導學案的設計,在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和對內容的感悟能力的基礎上,更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創(chuàng)新解讀能力,應該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和感悟能力,表達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哪怕這些見解是膚淺的,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但畢竟是學生自己的。只有這樣,課堂教學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不要把語文課上成作業(yè)課,強化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堂必須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并且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各
10、抒己見。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應該做到激情導入,引導學生讀寫詞語,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對文章難點進行探究。但有了導學案,一些語文教師無意當中就把語文課上成了作業(yè)課,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完全圍繞導學案展開,問題回答完了,一堂課也就結束了,忘記了朗讀、品味等屬于語文教學的獨特環(huán)節(jié)。
導學案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如果把導學案當成是教師上課的教案,就是混淆了導學案和教案的區(qū)別。導學案的使用對象是學生,教案的使用對象是教師。教師上課時,必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訓練。如果僅僅根據(jù)導學案上設計的問題,
11、逐題檢查講解,就把語文課上成了習題課,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就喪失殆盡。因此,不能用導學案代替教案,導學案只能成為教師教學備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上課時,可以安排恰當?shù)沫h(huán)節(jié)檢查一下學生對導學案的完成情況,決不能照著導學案安排整堂語文課的教學內容。
四、教師做好教學反思,學生做好學習總結。40分鐘的一堂課,既要展示預習成果,又要有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認為必須留給師生一個“空白”,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工作,以便改進教學。學生再重新梳理自己預習的問題和課堂中解決的問題,整合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做好必要的記錄、錯題的整理,以便以后進行復習。
總之,任何一種教學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無缺。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語文導學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