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7單元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和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高效整合學案 北師大版.doc
《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7單元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和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高效整合學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7單元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和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高效整合學案 北師大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7單元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和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單元高效整合 知識網絡脈絡清晰|框圖縱覽,用聯系的觀點牢記歷史 【認讀導引】 三個角度:工業(yè)文明沖擊下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背景下中國經濟的近代化歷程;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 知識整合無障通達|專題歸納,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歷史 一、近代中國經濟結構中的主要經濟成分 類型 特點 歷史影響 自然經濟 自給自足、閉塞性、遲滯性 在近代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影響中國社會的進步 外國資本 主義經濟 侵略性、擴張性 在近代中國長期占據優(yōu)勢地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對象 洋務經濟 半封建性、壟斷性 未能使中國富強,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民族資本 主義經濟 進步性、革命性、軟弱性 中國經濟近代化的主要表現,近代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 官僚資本 主義經濟 買辦性、壟斷性、封建性 嚴重壓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對象 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生活四次大變遷 變遷 時間 歷史背景 表現 第一次 鴉片戰(zhàn)爭后至辛亥革命 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貨大量涌入,上海等口岸被迫開放 沿海沿江地區(qū)習俗受西方文明的沖擊,衣食住行、社會風俗觀念等發(fā)生顯著變化 第二次 1912—1949年 推翻封建帝制,中華民國建立 舊的習俗受到很大的沖擊,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第三次 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 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一些社會丑陋現象消失,人們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四次 改革開放后 改革開放和綜合國力上升 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豐富多彩,并且與世界共同進步 三、西方與中國近代化的差異 西方近代化 中國近代化 社會環(huán)境 獨立自主的資本主義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領導力量 資產階級一直扮演著主角(從商業(yè)資本家到工業(yè)資本家和壟斷資本家) 開始由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民族資產階級沒有真正掌握領導權 資本狀況 經過較長時間的資本原始積累 資本原始積累不充分,民族資本嚴重不足 發(fā)展順序 從輕工紡織業(yè)開始,再發(fā)展重工業(yè) 從發(fā)展重工業(yè)開始,輕工業(yè)是輔助 發(fā)展狀況 發(fā)展較快,工業(yè)革命后實現近代化 曲折緩慢,未占據主導地位 (對應學生用書第135頁) 一、計量史學,定量分析[史學方法] [方法闡釋] 計量史學就是運用自然科學中數學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定量分析,讓史學趨于精確。主要類型包括:歷史統計法和歷史模擬分析法。計量史學的適用范圍:適用有量或數量概念的歷史分析,只是從數量關系上幫助揭示事物的性質;適用于對存在某種依賴關系的歷史現象的研究;適用于對某些歷史結構的分析;適用于對歷史變化、發(fā)展及運用規(guī)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數量關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質,傳統史學實際上就是運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計量史學出現的本身就是對傳統史學的否定。 [運用點撥] 1.解答計量史學類題目應注意三點 (1)兩頭看,項間比 兩頭看:看頭——看對材料的概括說明,包括對表格內容的說明,尤其要注意時間、地點等??次病床牧系某鎏幒歪槍Σ牧纤岢龅膯栴}。項間比:按表中所給信息找備選項比較或分析,找出數字變化或獲取特殊數字的含義。 (2)察變化、譯文字:把發(fā)掘的數字變化或特殊數字的信息,譯成文字信息。 (3)聯教材、掘信息:據譯成的文字信息,聯系教材,揭示其深層隱含信息。 計量史學:甲、乙兩圖分別是1920年和1936年我國經濟生產總值中各行業(yè)所占比重(%)示意圖。 甲 乙 定量分析:通過對比甲、乙兩幅餅狀圖的數據可以看出,占比重最大的一直是農業(yè)和手工業(yè),說明1920—1936年自然經濟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仍占主導地位;與1920年相比,1936年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在我國經濟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體現了自然經濟受到沖擊有所變化,但地位仍很高;圖片材料中的文字“工場手工業(yè)”反映的深層信息是出現了雇傭和被雇傭的生產關系,該行業(yè)所占比重的增加,表明了該行業(yè)的發(fā)展。 由此可知,從甲到乙的變化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自然經濟走向解體,但仍占主導地位;二是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fā)展。 2.(對接高考)計量史學試題在2011年高考中涌現,近幾年高考中繼續(xù)推陳出新。計量史學試題的材料是由各種數據構成的,主要考查學生依據史實辨析、理解、運用史料的能力。 二、以社會史觀關注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史觀應用] [理論闡釋] 社會史觀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進化和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huán)境關系史等。社會史觀的本質是大眾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歷史”或稱為“社會習俗的歷史”。在實際應用中,應從社會生活變遷角度分析歷史規(guī)律或經濟、政治史的發(fā)展。 [運用點撥] 1.以社會史觀歸納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四個階段: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 (2)五點原因:“歐風美雨”的影響;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的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文化;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經濟發(fā)展是生活變遷的根本原因。 2.以社會史觀看待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與重大歷史事件的關系 (1)社會史觀強調一定時期的社會習俗是一定時期思想的體現。不同時期的社會習俗變化一般都與重大歷史事件對社會生活的沖擊有關,尤其是對中國近代化影響深刻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 (2)社會習俗的變化 ①近代中國社會習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 ②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fā)易服”“廢止纏足”,并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 ③辛亥革命前后,“斷發(fā)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④民國時期,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 ⑤在大城市里,婚喪儀式由繁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 ⑥近代中國的廣大農村仍處在落后、封閉的狀態(tài),傳統的風俗習慣在農村堅若磐石地沿襲下來。 3.(對接高考)中國近現代社會處于劇變的歷史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無論是衣食住行、習俗風尚,還是郵電通信、大眾傳媒,都出現了新的特征,近幾年高考加大了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命題趨向,在開放課堂中,以社會史觀關注社會生活的變遷,探究變遷的原因、表現和影響,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7單元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和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高效整合學案 北師大版 2019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單元 近代中國 資本主義 曲折 發(fā)展 現代 社會生活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90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