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jié) 羅馬人的法律-五年(2016—2020)全國各地高考歷史真題分項匯編(人民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19節(jié) 羅馬人的法律-五年(2016—2020)全國各地高考歷史真題分項匯編(人民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19節(jié) 羅馬人的法律
1.(2020年浙江7月選考,16,2分)西塞羅在談及羅馬法時指出:“我們出生是為了正義,法不是基于人們的意見,而是基于自然……人類不存在任何差異。如果存在差異,那么單獨一個定義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獨一無二的、使我們超越于其他動物的理性……毫無疑問是大家共同具有的?!匀贿@樣創(chuàng)造了我們,是為了讓我們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庇勺匀环w系出發(fā),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是
①人生而平等 ②對羅馬法律實踐的理論概括與升華
③人人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 ④以法律
2、科學和各種具體法為指導原則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自然法宣揚人人生而平等,“人類不存在任何差異”,故①正確;“法基于自然”,自然法代表的自然平等思想是對羅馬法律實踐的理論概括和升華,奠定了羅馬法的永恒價值,故②正確;自然法還宣揚人人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自然這樣創(chuàng)造了我們,是為了讓我們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故③正確;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故④錯誤,因此選擇C項符合題意。
1.(2019年天津卷,3,4分)公元58年,駐
3、守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指揮官下令對一名猶太人執(zhí)行鞭刑,猶太人對指揮官說:“你難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沒有犯罪的羅馬公民嗎?”指揮官有些詫異:“我花了許多銀子才獲得了羅馬公民身份。”對方說:“我生來就是?!边@表明此時羅馬公民
A.身份的獲得有不同途徑
B.必須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
C.來自共和國內各個地區(qū)
D.擁有免受法律處罰的權利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羅馬公民的獲取有不同的途徑,可以付一筆可觀的費用成為羅馬公民,也可以生來就是,故選A。B項表述過于絕對,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史實,排除;公元58年已經是羅馬帝國時期,排除C;羅馬法體系中含有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法律觀念,羅馬
4、公民不可能擁有免受法律處罰的權利,排除D。
1.(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Ⅱ,32,4分)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和貴族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斗爭,斗爭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為其間所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評論說:“氏族貴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边@一長期斗爭的結果是
A.貴族的特權被取消
B.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
C.公民與貴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獲得相同的權利
【答案】C
【解析】“平民和貴族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斗爭”說明平民和貴族之間有矛盾,結合所學可知,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一開始貴族是享有很多特權的,而平民沒有,所以平民就為了追求平等的權利而斗爭,斗爭的結果是通過頒布一系列
5、法律達到“氏族貴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也就是說在法律上最終確定了雙方平等的地位,故選C;“貴族的特權被取消”本身說法錯誤,A排除。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標志是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寫的《民法大全》,而題干講的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故B與題干時間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僅僅包括羅馬公民,而共和國時期的羅馬法只適用于羅馬公民,故D不符合題意,排除。
【名師點睛】古代羅馬為人類文明做出的最大貢獻是其法律,既體現(xiàn)了法律的權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樣一種理念,這是通過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長期與貴族進行斗爭才逐漸實現(xiàn)的。法律表面看來是冰冷的,但所蘊含的卻是人們對理性的追求。它建立
6、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上,體現(xiàn)的是對人權和人道的尊重,這是古羅馬法律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這一題就考查了羅馬法不斷發(fā)展演變的歷史,屬于主干知識,涉及到了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兩個重要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2.(2018年江蘇卷,14,3分)羅馬法雖然是與交換還不太發(fā)達的社會狀態(tài)相適應的,但是它仍能闡明在進行交換過程中法人的各種規(guī)定,因而能成為工業(yè)社會的法的先聲。這表明,羅馬法
A.代表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
B.脫離當時社會發(fā)展的狀況
C.合乎世界各國的司法現(xiàn)狀
D.體現(xiàn)商品經濟的基本要求
【答案】D
【解析】羅馬法“仍能闡明在進行交換過程中法人的各種規(guī)定”,說明羅馬法規(guī)范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商品
7、經濟的基本要求,故D項正確;羅馬法代表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故A項錯誤;羅馬法“是與交換還不太發(fā)達的社會狀態(tài)相適應的”,故B項錯誤;C項錯在“世界各國”。
3.(2018年4月浙江選考,17,2分)古羅馬法律制度是人類文明積淀的精華。他們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習俗,在長期司法實踐中,羅馬人認識到外來民族中有許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適用的法律原則只有少數(shù)幾條,因而他們制定了新的法律——萬民法。下列項中不屬于該法律體系的是
A.貴族壟斷立法權
B.具有靈活性和實效性
C.廣泛借鑒外邦人的法規(guī)
D.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
【答案】A
【解析】萬民法是在公民法的
8、基礎上,廣泛借鑒了外邦人的法律,與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簡潔高效,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故B、C、D都不符合題意,所以排除;貴族壟斷立法權是在公民法出現(xiàn)的早期,而不是萬民法實行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
【名師點睛】這一題屬于反向選擇題(也叫否定式選擇題),即選擇不符合史實或者不正確的說法,這類題目的解題關鍵是看清題目要求中的“不”或“錯誤”,判定是選擇不正確的選項或者不符合史實的選項,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選項再選擇,也是防止審題錯誤或者看不清題導致錯選的手段,就是把題目設置的ABCD四個選項都看完,才可以作答,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選項中會有三項是正確的,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沒看清題目只看了
9、一個選項就感覺表述正確而倉促選擇,最終錯選而失分的結果。
1.(2017年北京卷,20,4分)雅典和羅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對后來西方的歷史和文化影響深遠,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審制
C.完備法典
D.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解析】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沒有皇帝制度,A錯誤。陪審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吸收普通公民參與案件審判的一種司法制度。它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于奴隸制的雅典和羅馬時代,古羅馬的陪審團制度類似于雅典,B正確。羅馬有完備的法典,C錯誤。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雅典等城邦實施的一項政治制度,D錯誤。
【名師點睛】雅典是希臘文明的搖籃,也曾經是希臘文明的中心
10、。雅典(或希臘)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fā)源地,羅馬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繼承者、發(fā)揚者。陪審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吸收普通公民參與案件審判的一種司法制度。它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于奴隸制的雅典和羅馬時代,古羅馬的陪審團制度類似于雅典。
2.(2017年4月浙江選考,17,2分)“羅馬人認識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變、具有普遍適用性,但他們并沒有由此明確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們所制定的實在法這一革命性的結論?!睋?jù)此分析,羅馬人認識的“自然法”是
A.羅馬法學高度成熟的標志
B.羅馬法律科學的思想基礎
C.近現(xiàn)代法學的淵源和法律的先驅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為權力的法律觀念
【答案】D
【解析】由
11、材料“羅馬人認識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變、具有普遍適用性”這一信息可知,羅馬人已認識到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為權力,故D項符合題意;由材料“他們……結論”這一信息可知,當時的羅馬法并未高度成熟,排除A項;羅馬人認識到自然法的地位,但不表明他們就認為“自然法”是羅馬法律科學的思想基礎,排除B項;材料沒有論及羅馬法與自然法之間的關系,故僅從材料信息得不出自然法與近現(xiàn)代法律之間的關系如何,排除C項。
3.(2017年11月浙江選考,19,2分)有法學家指出:“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绷_馬從共和國建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產生的法律統(tǒng)稱為
A.習慣法
12、 B.公民法 C.自然法 D.萬民法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從共和國建立到公園前3世紀中葉產生的法律統(tǒng)稱為公民法,故B項正確。習慣法是羅馬貴族對法律的口頭解釋,主要用于羅馬共和國建立之前,A錯誤;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C錯誤;萬民法主要用于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后的羅馬帝國時期,D錯誤。
1.(2016年全國新課標1卷,32)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潛入水下的一只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xiàn)”,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
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
13、
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guī)范
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
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fā)展方向
【答案】A
【名師點睛】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以羅馬法的影響為切入點,深入考查了考生對羅馬法形成發(fā)展的認識和理解。羅馬法的形成與發(fā)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包括習慣法和以《十二銅表法》為代表的成文法在內的羅馬法律統(tǒng)稱為公民法。在羅馬由共和國到帝國的過程中,羅馬社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為適應新的社會變化,羅馬法由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萬民法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這些內容適應了后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
14、發(fā)展的要求和需要,成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但羅馬法的內容主要是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其具體條文和內容對今天來講沒有實際意義。這就要求學生在備考過程中要認識到,分析和理解歷史問題要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不能用今天的情況和標準進行判斷。
2.(2016年天津卷,3)孟德斯鳩曾說:“意大利各民族成為羅馬的公民以后,每一個城市便表現(xiàn)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們不過是由于一種特殊的法律上的規(guī)定才成為羅馬公民的……因此人們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羅馬……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在孟德斯鳩看來,更多意大利人成為羅馬公民
A.加劇了羅馬社會矛盾
B.擴大了羅
15、馬統(tǒng)治基礎
C.有利于羅馬帝國統(tǒng)一
D.導致羅馬失去凝聚力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意大利各民族成為羅馬的公民”,可見應該與萬民法有關,萬民法有利于緩和羅馬社會矛盾,題干中也無從體現(xiàn)這點,故A錯誤;根據(jù)“人們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羅馬” “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可見作者并不認為擴大了羅馬統(tǒng)治基礎或者有利于羅馬帝國統(tǒng)一,故BC錯誤;根據(jù)“每一個城市便表現(xiàn)了它自己的特色”“人們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羅馬”“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笨梢娫诿系滤锅F看來,更多意大利人成為羅馬公民導致羅馬失去凝聚力,故選D。
【名師點睛】孟德斯鳩曾分析羅馬滅亡的原因。在他看來,為了增強對外征服的力量,羅馬把自己的公民權給了它的同盟者,后來又逐步把這種權利給了帝國境內所有的人,帝國境內除奴隸以外的幾乎所有人都因之成了羅馬公民。這樣一來,原來環(huán)繞著羅馬的那圈神圣光環(huán)不見了,羅馬城就再也不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本題的關鍵在于從材料出發(fā)理解作者的觀點,而不是受思維定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