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論貴粟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自考古代漢語——論貴粟疏(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自考古代漢語一一論貴粟疏
【繁】SE王在上,而民不凄含黑者,非能耕而食之,余截而衣之 也,卷1g其資財之道也。故盍、禹有九年之水,渴有七年之 早,而閾亡捐瘠者,以畜稹多而借先具也。今海內(nèi)懸一,土 地人民之冢,不避禹、涿 加以亡天炎數(shù)年之水旱,而畜稹 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繪力,生毅之士未翥塑,山 潭之利未翥由也,遁食之民未翥岳帚晨也。民刖姿邪生。 it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震;不震刖不地著;不地著,MO 鄉(xiāng)郎馨家。民如舄默,雖隹有高城深池,殿法重刑,彳酉不能禁也
夫寒之於衣,不待馨媛;含黑之于食,不待甘旨。奮黑寒至 身,不K廉骯、。人情一日不再食)!喻酊余冬蕨不制衣刖寒。夫 腹含黑不得
2、食,唐寒不得衣,雖隹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 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矜民于震桑,薄賦敏,If畜稹, 以H盒借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J?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攆也。夫 珠玉金金艮,含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冢之者,以上用之 故也。其卷物馨微易臧,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nèi)而亡含黑寒之 患。此令臣馨背其主,而民易去其夕郎,盜儆興^瘢鎏誘叩事 p瓷也。粟米布帛,生於地,H於畤,聚於力,非可一日成 也;數(shù)石之重,中人弗月券,不卷IS邪所利,一日弗得而奮黑寒 至。是故明君H五毅而峻金玉。
【簡】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 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
3、湯有七 年之早,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nèi)為一, 土地人民之眾,不避禹、湯,加以亡天災(zāi)數(shù)年之水旱,而畜 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 山澤之利未盡生也, 游食之民未盡歸農(nóng)也。 民貧,則奸邪生C 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nóng);不農(nóng)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 鄉(xiāng)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yán)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 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 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 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積, 以實倉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
4、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 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 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nèi)而亡饑寒之 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xiāng),盜賊有所勸,亡逃者 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 成也;數(shù)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 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譯文】
賢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國家),老百姓之所以沒有受
凍挨餓,并不是君主能種由糧食供給老百姓吃,織由布帛供 給老百姓穿,(而是能夠)為百姓開發(fā)那物資財富的途徑。
所以堯、禹的時代有過九年水災(zāi),湯的時候有過七年旱災(zāi), 但國內(nèi)沒有被遺棄和瘦得不成
5、樣子的人, (是)由于糧食儲
備得多,防備的措施事先就做得很充分。如今全國統(tǒng)一,土 地、人口之多不亞于湯、禹的時代,加上沒有接連幾年的水 旱災(zāi)害,但糧食儲備趕不上禹、湯的時代,是為什么? 土地 還有遺留下的利益(即土地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百姓還
有多余的潛力,能生產(chǎn)糧食的土地沒有被完全開墾,山林湖 澤的資源沒有被完全利用起來,游蕩寄食的百姓(指商賈、 技藝、游說等為業(yè)謀生而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還沒有完全 歸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來。
百姓貧困,就會由現(xiàn)犯上作亂、違法亂紀(jì)的壞人壞事。 貧困是由于糧食不足,糧食不足是由于沒有從事耕種。不從 耕種,就不會在農(nóng)村長期安家落戶。不在長期在農(nóng)村安家落 戶,
6、便會離開家鄉(xiāng)把家看得輕。 老百姓象鳥獸一樣四處流竄、 飛翔,不受約束。即使有高高的城墻,深深的護(hù)城河,嚴(yán)格 的法律,很重的刑罰,還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時候,對 于衣服的要求,不一定要有了既輕便又暖和的 (衣服)才穿; 人在饑餓的時候,對于事物的要求,不一定要有了美味才吃
(即饑不擇食)。人在饑寒的時候,就不顧廉恥了。人們的
常情是一天不吃兩頓飯就會饑餓,年終不添做衣服就會受 凍。肚子餓弄不到食物,身子冷弄不到衣服,即使是慈愛的 母親也不能保有自己子女(意謂子女也不得不離開父母而 去),君主又怎么能擁有他的百姓呢?英明的君主知道那道 理是這樣的,所以使百姓盡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減輕賦稅,增 加
7、積蓄,用來充實糧倉,防備水旱災(zāi)害,因此可以得到百姓 并擁有人心(按,前者側(cè)重于得人而言,后者側(cè)重于得心而 言)。
老百姓,在于皇上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治理他們,奔赴財 富的地方,就像水奔流向低下的地方,對于東西南北是沒有 選擇的。那珠玉金銀,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但是眾人 以之為貴,(是)因為君主使用它的緣故。這些東西作為物 品,輕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掌里,可以走遍全國也 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患。這使臣子輕易地背離自己的國君,而 百姓輕易地離開自己的鄉(xiāng)土,盜賊受到豉勵,逃亡的人得到 容易攜帶的輕便資產(chǎn)。糧食桑麻之類的農(nóng)產(chǎn)品生長在地里, 成長起來在于天時,積聚起來在于力氣,不是一天可以完成 的。幾石的重物,一般人不能擔(dān)負(fù)起來, (因而)不被壞人 看重,(但)一天得不到它,饑寒就產(chǎn)生了,因此英明的君 主把五谷看得很貴重而把金玉看得很輕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