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專題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教案(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專題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教案(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專題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教案(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4.2 種群數量的變化 一、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 【知識點講解】 1、曲線比較 2、列表比較 項目 “J”型曲線 “S”型曲線 曲線模型 形成條件 資源無限的理想條件 資源有限的自然條件 增長率 不變 越來越小 有無K值 無K值,持續(xù)增加 有K值,可在K值附 近上下波動 種群增長 速率曲線 3、聯系:兩種增長曲線的差異主要是因環(huán)境阻力大小不同,對種群增長的影響不同。因而有:“J”型曲線因環(huán)境阻力增大而成“S”型曲線。 4、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在生產中的應用 ⑴對于瀕危動植物而言,由于環(huán)境污染、人類破壞等,造成環(huán)境對于此種生物的K值變小,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等措施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是保護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⑵在“S”型曲線中,種群數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K/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資源再生能力最強。因此,在野生生物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方面,要保證捕撈或利用后,生物種群數量不得低于K/2,這樣既可獲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種群的高速增長。 ⑶K值變動的示意圖 ①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在環(huán)境不遭受破壞的情況下,種群數量會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動;當種群數量偏離平均值的時候,會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使種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圍內。 ②環(huán)境遭受破壞,K值會下降;當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改善時,K值會上升。 【例題講解】 (2018浙江卷,18)在對某自然保護區(qū)內甲、乙兩個不同物種的種群數最進行了調查之后,又開展了連續(xù)4年的跟蹤調查,計算其L值(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來種群個體數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這4年調查期間的種群致最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來乙種群數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來乙種群數量達到了最大值 D.這4年中甲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是相等的 【答案】D 【變式訓練】 關于圖中種群數量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種群“J”型曲線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 B.種群呈“S”型增長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長 C.自然狀態(tài)下種群數量達到600時,種群的增長率為0 D.環(huán)境條件變化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 【答案】B 二、種群數量的波動 【知識點講解】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 遷出率 外界因素:食物、氣候、傳染病、天敵 重要因素:人類的活動 【例題講解】 如圖表示某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生物種群因某些外界環(huán)境變化導致種群中生物個體數量改變時的四種情形,下列有關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若圖①所示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某魚類的種群,則a點后的變化可能是大量放養(yǎng)該種魚 B.若圖②所示為某發(fā)酵罐中酵母菌的數量,則b點后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營養(yǎng)供應 C.圖③中c點后種群個體的數量變化反映出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圖④曲線可用于指導海洋漁業(yè)生產中的捕撈活動 【答案】C 【變式訓練】 (2014福建卷.3)研究人員用樣方法調查了某地北點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種群數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972年北點地梅個體間生存斗爭程度較1975年低 B、1971年種子萌發(fā)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 C、統(tǒng)計種群密度時,應去掉采集數據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5年間該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答案】B 【解析】由圖中曲線變化可知,1972年北點地梅個體數量比1975年下降快,即被淘汰的個體數量多,所以1972年生存斗爭程度高,A錯誤;1971年種子萌發(fā)至幼苗時每樣方個體數減少量接近550株,而幼苗至成熟階段每樣方個體數減少量減少量接近100株,所以1971年種子萌發(fā)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B正確;統(tǒng)計種群密度時,要保留原始數據,否則會使誤差增大,C錯誤;由圖中種群數量變化可知,5年間種群數量逐漸減少,不呈S型,D錯誤。 三、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 【知識點講解】 1. 實驗原理 (1)用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養(yǎng)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2)在理想的無限環(huán)境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J”型曲線;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S”型曲線。 2.實驗流程 易錯警示 規(guī)避與該探究實驗有關的5個失分點 (1)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邊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 (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小誤差。 (3)結果記錄最好用記錄表,如下: 時間/天 1 2 3 4 5 6 …… 數量/個 …… (4)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 (5)培養(yǎng)和記錄過程要尊重事實,不能主觀臆造。 【例題講解】 下圖為在等容積容器中,用不同條件培養(yǎng)酵母菌時,其種群增長的曲線。三種條件分別為:不更換培養(yǎng)液;不更換培養(yǎng)液但定時調節(jié)pH使酸堿度恒定且適宜;每3 h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①是不更換培養(yǎng)液但定量調節(jié)pH條件下的種群增長曲線 B.該實驗表明特定空間的環(huán)境容納量是可以改變的 C.該實驗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與種群密度、捕食者無關 D.若在曲線③所示條件下培養(yǎng)140 h后,調節(jié)pH至適宜并繼續(xù)培養(yǎng),種群數量將一直維持恒定 【答案】B 【變式訓練】 (2015廣東卷.4)圖1表示在一個10ml的密閉培養(yǎng)體系中酵母菌細胞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關于酵母菌數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種內斗爭導致初始階段增長緩慢 B 可用數學模型Nt=N0λt 表示 C 可用取樣器取樣法計數 D K值約為120 000個 【答案】D 【解析】種群數量在初始階段增長緩慢的原因是種群剛遷入新環(huán)境中需適應一段時間,A項錯誤;由題圖可知酵母種群數量呈“S”型曲線增長,數學模型Nt=N0λt表示“J”型增長曲線,B項錯誤;應采用血球計數板法對酵母菌進行計數, C項錯誤;在10 mL培養(yǎng)體系中培養(yǎng)到50 h后,種群數量維持相對穩(wěn)定,K=120 000個, D項正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專題4.2 種群數量的變化教案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2018 2019 學年 高中生物 第四 種群 群落 專題 4.2 數量 變化 教案 提升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545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