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考高中語文 4 李白詩三首課件 語文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學考高中語文 4 李白詩三首課件 語文版必修2(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單元詩的唐朝學法提示學法提示1.解讀古代詩歌,“知人論世”很重要。所謂“知人論世”,即通過了解和分析背景知識來解讀作品。背景知識包括時代風貌和作者的人生經歷。掌握了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方便、更準確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2.學習古代詩歌,重在誦讀。誦讀不僅可以把握內容,還可以充分體味語言的美感,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誦讀要注意基本的技巧,包括字音要讀準,節(jié)奏要協(xié)調,韻調要和諧等。3.體味意境。詩歌的主題通常是借助意境來表達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體味意境應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4李白詩三首
2、李白詩三首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寶元年(742)秋天,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都長安,待詔翰林,實際上除了應制作詩、“多陪侍從之游”外,別無他事可做,更無以施展政治抱負。對這種無聊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日漸厭倦;同時,因為詩人蔑視權貴,不斷遭受排擠與誹謗。面對腐敗的朝廷,李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但報國無望,而且有禍患將至。在自知難為朝廷所容的情況下,詩人于天寶三年三月上書奏請還鄉(xiāng)。玄宗以其“非廊廟器”,乃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鄉(xiāng)東魯,心中悲憤難平。次年(745),他決定南游,臨行時,賦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留贈東魯友人。本詩又稱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亦稱別東魯諸公。背景助讀相關
3、鏈接知識梳理蜀道難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初詩人在長安之時。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記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業(yè)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揚眉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再驗之于詩,亦可證明此說可靠:其一,詩中寫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說青泥嶺,再說劍閣,最后說到錦城即成都,這些都是由長安入蜀的必經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絕非偶然;其二,詩中又多次出現“西”字,如“西當太白”“問君西游”“側身西望”,如果詩人當時不在長安,就不會這么說。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天寶四年(745),李白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在天
4、寶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1.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是自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2.古體詩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都算是古代,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
5、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3.吟古體詩中的一種體式,也稱“引”。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不拘一格,節(jié)奏多變,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5.辨活用(1)對此欲倒東南傾(東南,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方向,向東南)(2)栗深林兮驚層巔(栗、驚,使動用法,使戰(zhàn)栗、使驚慌)(3)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4)訇然中開(中,名詞作狀語,在中間)(5)古來萬事東流水(東,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方向,向東)(6)安能摧眉折
6、腰事權貴(事,名詞用作動詞,侍奉)(7)使人聽此凋朱顏(凋,使動用法,使凋謝)(8)猿猱欲度愁攀援(愁,為動用法,為發(fā)愁)背景助讀相關鏈接知識梳理7.積名句(1)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2)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3)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4)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李白蜀道難)(5)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李白蜀道難)(6)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李白蜀道難)(7)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7、,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8)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目標一】【目標一】 了解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特色了解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特色李白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詩豪放飄逸,奇?zhèn)ス妍?充滿著超塵脫俗的浪漫主義情調。本課所選三首詩想象奇特,夸張大膽,集中體現了浪漫主義風格。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知識窗聯想與想象聯想是由一事物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聯想是詩歌藝術的一種技巧。詩人艾青在詩論中曾說:“聯想是由事物喚起的類似的記憶;聯想是經驗與經驗的呼應?!蔽膶W作品中的聯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發(fā)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動的
8、結果。二者的區(qū)別: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內容相對比較單薄,一般不出現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有的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想象雖然也是由具體事物引起的,但設想(假想)出來的內容相對比較豐富,一般都有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而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卻又合情合理的。借助聯想,可跨越時間與空間,增加詩歌內蘊,豐富詩歌思想與情感。借助瑰麗想象,同樣可構筑詩歌意蘊,同時還會觸發(fā)讀者,使讀者產生無限聯想。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提示夢中仙境象征詩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之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
9、對黑暗現實的厭惡。2.在蜀道難中,詩人成功地運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偉奇險得到了充分體現。試舉例分析。提示“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目標二】【目標二】 品味李白詩歌的語言特色品味李白詩歌的語言特色本課所選三首詩的語言流暢自然,句式參差多變,屈伸自如,富有自然節(jié)奏感。細讀下列各句,體會其妙處。1.??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提示“煙濤微?!钡腻夼c“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卻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
10、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詩人神游天姥的念頭。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提示這兩句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堪稱神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對權貴的抗爭。這是詩人保持人格尊嚴、追求個性自由的宣言,唱出了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者的心聲!詩人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3.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提示四個短句,迷離恍惚,亦虛亦實,令人捉摸不定,讓人不寒而栗,而總歸為“兇險”二字。這里主要是用夸張的手法極寫蜀地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險惡,奉勸友人不可以久居,
11、不是實指。4.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提示重疊復沓的語言,一氣鼓蕩、長達十一字的句式,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fā)、發(fā)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tài)。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無點題之處?既然是寫夢游,為何要寫現實?提示“我欲因之夢吳越”中“夢”即“夢游”之意,正是點題之處,其中的“之”代表現實情況,越人談論天姥,是詩人夢游的動因,這首詩借夢游展開想象,用以表現詩人對祖國山川的向往,對自由光明的追求,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憎惡,詩人立足現實,從現實入夢而“夢游”,待夢醒又回到現實生活,“失向來之煙霞”,這樣使夢境與現實形成
12、鮮明的對比,借以表情達意。所以在夢游前后都要寫現實。詩中寫的,是夢游,不是真游,卻又以現實為基礎,這樣使想象不離現實,更加強了表現力。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2.蜀道難有兩處直接描寫山勢高峻之處(第1節(jié)“西當太白有鳥道”以下數句與第2節(jié)“連峰去天不盈尺”以下數句),讀后你是否覺得有雷同之感?說說你的理由。提示不雷同。寫太白山、青泥嶺數句,著重刻畫山峰的高危險阻,表現道路的崎嶇難行。寫懸崖蒼松、急流瀑布數句,則通過山險、巨響和驚心動魄的自然場景描繪,揭示蜀道的奇險可怖。而在兩處描寫之間,又獨具匠心地穿插渲染哀愁氣氛的文字,令詩的格調形成了由高昂到低沉,復由低沉到高昂的變化,讀來波瀾起伏,
13、引人入勝,毫無板滯感覺。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思想感情瞬息萬變,波瀾迭起;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跳躍發(fā)展。試結合詩歌內容對其簡要分析。提示詩一開頭就平地突起波瀾,揭示出郁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緊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覽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然后又迅即從九霄跌入苦悶的深淵。直起直落,大開大合,沒有任何承轉過渡的痕跡。這種起落無端、斷續(xù)無跡的結構,最適于表現詩人因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而產生的急遽變化的感情。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夢游天姥吟留別 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蜀道難 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
14、鑒賞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李白的詩歌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對比、擬人、襯托、夸張等,特別是夸張手法的運用,更加有力地凸現了全詩的主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詩人顯示了他非凡的才能,他寫熊咆龍吟,寫雷電霹靂,寫空中樓閣,寫霓衣風馬把幻想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十分恰當的評論。學以致用俗話說:“三分姿質,七分打扮。”寫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經過“事事四五通”的裝扮,何愁它不“精妙世無雙”?裝扮的手段很多,而重要有效的手段就是善用修辭手法。請借鑒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描寫一個事物,200字左右。問題導思多維探
15、究文脈圖解技法鑒賞示例蘋果不做作,大大方方的樣子讓人放心。那種圓頭大腦的樣子甚至顯得有些傻氣,但我喜歡它那有點傻乎乎的樣子。與太精靈、太會討巧、太會算計、太時髦新潮的東西作朋友,總讓人心里感到不踏實。蘋果卻具有真正朋友的品格,它自然、從容、敦厚、樸實生活中最平實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的,最讓人信賴的。在水果這個大家族中,我偏愛蘋果。美文品讀美文品讀飄逸的詩魂雷抒雁這就是采石磯嗎?這就是那條在支流汨羅江吞噬過屈原、在下游又接納了李白的長江嗎?渾濁的江水,洶涌著恐怖,沒有一點詩意的浪漫和飄逸。在李白公元762年去世后的第1 243年暮秋,在這個灰蒙蒙的下午,我在采石磯前試圖探尋詩人去世時的心境。傳說里李
16、白死得瀟灑和飄逸。那個夜晚,在采石磯的捉月臺,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通痛飲之后,熏然之中,卻見一輪圓月墜入江底,為著撈月,詩人一撒手縱身江中。傳說是美麗的。據說李白投江之后,不是在下游,卻是逆水而上,上游三十里,青山腳下,浣衣村姑在江邊找到李白的遺體。傳說李白遺體撈出,姿態(tài)翩然如仙,沒有一絲痛苦以及被江水沖擊的傷損。依傳說看,同是投江,屈原懷沙,投得沉重,遺體也是逆流而上,被鄉(xiāng)親們撈出,故事充滿著凄冷和哀傷。李白卻死得飄然,洋溢著浪漫和超拔。大約傳說是依著詩人的詩篇和個性而編撰。李白是詩仙、酒仙,一派超凡脫俗,浪漫豁達,“天子呼來不下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
17、肯“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樣的詩人,會有什么愁難,會有什么痛苦!生,既然要生得有尊嚴;死,當然亦應不失尊嚴。聽著這些傳說,真為李白高興。千年以來,竟有這么多知音,認識了李白,讀懂了李白。對于一個詩人,除此復有何求?李白真實的墳墓在當涂縣太白鎮(zhèn)的青山下。人們說,不是李白有幸選擇了這一片優(yōu)美、幽靜的地方,倒是青山有幸,把一個詩人的魂魄擁在懷中。墓碑寫著“唐名賢李太白之墓”,據說是杜甫先生的手筆。不說“名詩人”,卻道是“名賢”,見得古人尊李白,首取其人品。先是“名賢”,而后有“名詩”。自然,李白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與貢獻,則使他的名賢名副其實。大概也是因了這些,千古的荒草才沒有埋沒這一偉
18、大的詩魂,讓我們這些后來者站立墳前,心潮起伏,發(fā)些思古之幽情,悟些做人之道理?!白皆隆敝皇莻髡f賦予詩人的想象。像一切窮困潦倒的英雄豪杰一樣,李白也有一個凄涼的晚年?!拔鍤q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二十五歲仗劍任俠,三十歲文章歷抵卿相,四十二歲,供奉翰林學士,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草答蕃書”,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曾經得意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然而,六十二歲的李白卻無可奈何地重歸了“蓬蒿”。他不得不去求助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將詩稿一并交給這位族叔處理,并于當年病逝于當涂。小小一丘荒冢,既非官方修筑,亦無官家保護,難免雨沖人毀。白居易見到那墳墓時已是荒草連天了,有詩為證:
19、“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蓱z荒垅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崩畎椎乃谰喟拙右壮錾鷥H僅只差了十年。推想白居易眼里的這丘荒冢大約是在李白死后二三十年之后,是在范傳正為李白遷墓之前。白居易在李白墓前流連久久,難免生出許多喟嘆和感傷。一個寫過驚天動地詩篇的大詩人,到頭來竟是如此下場??蓱z!比比那些貴胄豪富的奢侈陰宅,真有天壤之別,世事竟如此不公平。不過,再想想李白留下的偉大詩篇,想想他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不朽的詩魂比起那些速朽的灰塵,要重上百倍、千倍。透過歷史的煙塵,李白輝煌的詩篇和高尚的人格,放射著萬丈光焰,沒有什么屏障可以遮蔽它的光芒。品讀提示關于李白的死,有多種說法,作者選擇他因醉酒捉月
20、而落入江中溺水而亡的傳說來行文,在于強調作為詩人,千年以來不管人們對其生平與作為有著怎樣不同的評價,李白必然擁有眾多的知音。文中提到李白晚年的窘迫、孤寂、凄涼,是要借此反襯他死后被無數人所懷念與崇敬,從而讓讀者透過歷史的煙塵,去感受李白那放射著萬丈光芒的輝煌詩篇與高尚人格。作者緊緊抓住李白的傳說和李白墓來追尋李白那飄逸的詩魂,為文章增添了一份蒼涼和深沉,文中生動細致的陳述無不浸染著作者對李白深深的景仰之情。素材開發(fā)素材開發(fā)李白滿腹詩書卻不能經綸世務,胸懷蒼生卻只能面對宮苑畫廊,才華橫溢卻無人欣賞,只好把包羅萬象的軀體釋放于長天大地。詩人放蕩的思緒飄蕩于崇山峻嶺之間,游弋于碧波萬頃之中,他可曾警悟到自己的渺小?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可曾因驚異而黯然神傷?李白是詩人,是酒仙,是旅行者。詩人的思維是穿越古今的羅盤,承前一千年,啟后一千年,唐代三百年又怎能容得下?飲者的行為放蕩,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看天認為是家中的菜盤,望月言為同酌之友,視托載萬物的大地為羈阻豪邁的絆腳石,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從此,酒詩人搖擺的身軀不羈于長安城內的鶯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載。運用方向這則材料可以用在“理想與現實”“失意”“定位”有關話題或材料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