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3.1 地質作用和內力作用課件 中圖版必修1.ppt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3.1 地質作用和內力作用課件 中圖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3.1 地質作用和內力作用課件 中圖版必修1.ppt(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三節(jié)地殼的運動和變化 第一課時地質作用和內力作用 一 二 一 地質作用1 定義由自然力引起的地殼的物質組成 內部結構和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各種作用 2 按能量來源分類 1 內力作用 由地球內能引起的 2 外力作用 由地球以外的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等引起的 一 二 二 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力作用1 巖漿活動 一 二 2 地殼運動地質構造剖面圖 1 分類 按照運動方向 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2 地質構造 由于地殼運動導致的地殼變形 變位 3 褶皺 如圖中A B處 巖層因受力而發(fā)生彎曲 形成褶曲 一系列褶曲稱為褶皺 巖層發(fā)生褶皺 就會出現(xiàn)高山和谷地等地貌形態(tài) 一 二 一 二 思考討論喜馬拉雅山脈是地殼垂直運動的結果嗎 為什么 提示 不是 喜馬拉雅山脈是地殼在水平擠壓下形成的巨大的褶皺山脈 3 變質作用 1 概念 地殼中原有的巖石 由于經受構造運動 巖漿活動或地殼內的熱流變化等內動力的影響 使其礦物成分 結構和構造發(fā)生變化的作用 2 結果 形成變質巖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地質作用及類型長江三峽地跨重慶 湖北兩省市 兩岸崇山峻嶺 懸崖絕壁 風光奇絕 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 一般高出江面700 800米 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 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 長江三峽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 大峽深谷 曾是三國古戰(zhàn)場 另外還有白帝城 黃陵 南津關孫夫人廟等 它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 名揚四海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詩句猶然在耳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結合材料探究 1 長江三峽的形成包括哪些地質作用 提示 長江三峽的形成是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 2 簡要分析長江三峽的形成過程 提示 先是地殼抬升形成山地 后是經過流水侵蝕形成峽谷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1 地質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殼的物質組成 內部結構和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各種作用統(tǒng)稱為地質作用 注意 地質作用必須是自然力的作用 人類活動也能引起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 但它不是自然力 也就不屬于地質作用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2 地質作用的分類按照能量來源的不同 地質作用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注意 在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中 內 外力同時起作用 它們作用的結果往往交織在一起 只不過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點 往往是某一作用占優(yōu)勢而已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例題1 關于地質作用的說法 錯誤的是 A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B 地殼始終在內 外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斷發(fā)展和變化C 一般來說 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fā)展和變化起著主導作用D 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內 外力作用可能占優(yōu)勢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 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其次是重力能 地殼自形成以來 一直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之中 造成這種運動變化的原因是地質作用 內 外力作用對立統(tǒng)一 相互影響 相互制約 共同推動著地殼不斷發(fā)展變化 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內 往往是某一作用占優(yōu)勢 一般地說 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fā)展變化起著主導作用 答案 A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地質構造及其實踐意義 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素來以險著稱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結合材料探究 1 華山是怎樣形成的 屬于哪種地質構造 提示 華山是兩條斷層之間的巖塊相對上升形成的塊狀山地 屬于地壘構造 2 東非大裂谷的形成也與斷層有關 其成因與華山有何區(qū)別 提示 東非大裂谷是由于兩條斷層之間的巖塊相對下降而形成的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1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方法技巧褶皺山與斷塊山的區(qū)別方法一看坡度 褶皺山坡度緩 斷塊山坡度陡 二看巖層 褶皺山的巖層是連續(xù)的 斷塊山的巖層是不連續(xù)的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2 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說明 了解地質構造規(guī)律 對于找礦 找水 工程建設等有很大的幫助 1 石油 天然氣的儲油構造以背斜最適宜 地下水的含水層以向斜最合適 2 在背斜的山坡上修建大型工廠 鐵路易產生滑坡 而打隧道以背斜為好 3 在斷層交切部位 有利于礦體的形成 而隧道工程通過斷層時必須采取相應的工程加固措施 以免發(fā)生崩塌 4 水庫等大型工程選址 應避開斷層帶 以免誘發(fā)斷層活動 產生地震 滑坡 滲漏等不良后果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例題2 導學號11464071讀某區(qū)域地質剖面簡圖 完成下列各題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1 圖中甲 乙 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 A 斷層 向斜 背斜B 斷層 背斜 向斜C 向斜 斷層 背斜D 背斜 向斜 斷層 2 圖中丙地是 A 沿頂部裂隙侵蝕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堅實抗侵蝕而成的向斜山C 因頂部堅實抗侵蝕而成的背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蝕而成的向斜山 3 有可能在該處找到石油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乙和丙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解析 根據(jù)圖中巖層的彎曲狀況可以判斷 乙為背斜 丙為向斜 甲處兩側巖層斷裂并發(fā)生明顯位移 為斷層 向斜槽部巖性堅硬 不易被侵蝕 常形成山嶺 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 答案 1 B 2 B 3 B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tài)北京時間2015年9月17日早上6 54 智利中部沿海發(fā)生里氏8 2級大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為里氏8 3級 大地震后發(fā)生了里氏6 8級 里氏6 0級 里氏6 1級和里氏6 6級余震 智利是世界上地震最頻繁 震級最強的國家之一 世界全部地震能量的四分之一在智利釋放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三 結合材料探究 智利為什么經常發(fā)生地震 提示 智利地處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 地殼比較活躍 多火山 地震 因此智利地震頻發(f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1 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觀點 巖石圈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成若干個板塊 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美洲板塊 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南極洲板塊 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多火山 地震 這些板塊漂浮在 軟流層 之上 不斷地運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2 板塊之間的兩種基本關系 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 板塊與板塊之間彼此分離 它們對于宏觀地形的形成和變化具有重大影響 板塊運動與地貌的關系見下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例題3 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 完成下列各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題活動 名師精講 典例剖析 1 圖中數(shù)碼 代表板塊 代表板塊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圖中板塊 與 板塊名稱 相撞形成的 2 圖中字母A處與B處相比 地殼較穩(wěn)定的是處 因為 解析 第 1 題 結合板塊分布圖可回答 第 2 題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則比較活躍 答案 1 美洲太平洋印度洋板塊 2 AA位于板塊內部 B位于板塊交界處 1 2 3 4 5 6 1 關于內力作用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B 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 巖漿活動 固結成巖等C 外力作用使地表趨向平坦D 外力作用的強度較小 速度緩慢 內力作用激烈而迅速解析 內力作用主要來自地球內部 主要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 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 有些外力作用 如臺風 龍卷風 海潮等強度不小 速度很快 而有些內力作用如一些地殼運動并不激烈 速度也非常緩慢 答案 C 1 2 3 4 5 6 讀某地地質構造示意圖 完成第2 3題 2 圖示內容反映的是 A 斷層B 地壘C 地塹D 褶皺3 關于圖示構造 說法正確的是 A 甲處地形是谷地 因此應是向斜構造B 乙處地形是山地 因此應是背斜構造C 甲處巖層向上拱起 因此是背斜構造D 乙處巖層向下彎曲 因此是背斜構造 1 2 3 4 5 6 解析 第2題 由巖層的形狀可以看出 巖層主要在水平方向上發(fā)生彎曲 所以為褶皺 第3題 甲處底部未被侵蝕的巖層向上拱起 應是背斜構造 乙處底部未被侵蝕的巖層向下凹陷 為向斜 答案 2 D3 C 1 2 3 4 5 6 讀圖 完成第4 5題 4 圖中所示的山嶺是 A 背斜形成的山嶺B 向斜形成的山嶺C 巖漿噴發(fā)形成的山嶺D 斷層形成的山嶺5 以下地形區(qū)中 如同該圖所示形成的是 A 廬山B 喜馬拉雅山脈C 阿爾卑斯山脈D 夏威夷火山解析 第4題 注意圖示巖塊相對移動的信息思考 第5題 喜馬拉雅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屬于褶皺山脈 夏威夷火山的形成與巖漿活動有關 答案 4 D5 A 1 2 3 4 5 6 6 導學號96100072讀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圖中C D處 屬背斜的是 2 從地形上看 C處是 形成原因是 D處是 形成原因是 1 2 3 4 5 6 3 下列地理事物與圖中B處的地質構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渭河谷地 長江三峽 汾河谷地 雅魯藏布大峽谷A B C D 4 C D兩處如果有油氣 應在處 如果有地下水 應在處 5 A B C D四處適宜建地下隧道的是處 原因是 1 2 3 4 5 6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類型的判讀及研究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第 1 題 從形態(tài)上看 中間巖層向上隆起的為背斜 向下彎曲的為向斜 第 2 題 向斜槽部由于長期受擠壓 巖性堅實 不易被侵蝕 反而形成山嶺 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 巖石破碎 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 第 3 題 A B處巖層錯動 A處巖塊上升 為地壘 B處巖塊下降 為地塹 第 4 題 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 向斜易于儲水 第 5 題 背斜巖層向上拱起 構造穩(wěn)固 不易積水 適宜修建地下隧道 斷層處構造不穩(wěn)定 不宜修建大型工程 向斜處易積水 不宜修建隧道 1 2 3 4 5 6 答案 1 D 2 山嶺向斜槽部巖性堅硬 不易被侵蝕 而成為山嶺谷地背斜頂部因受張力 巖石破碎 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 3 B 4 DC 5 D背斜巖層向上拱起 構造穩(wěn)固且不易積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3.1 地質作用和內力作用課件 中圖版必修1 2019 高中地理 第二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 中的 物質 運動 能量 交換 2.3 地質 作用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571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