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七部分 選修部分 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通關模擬演練.doc
《(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七部分 選修部分 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通關模擬演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七部分 選修部分 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通關模擬演練.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18珠海高三質檢) 材料 西晉時由于戰(zhàn)亂,中原地區(qū)百姓多遷居江南,形成了許多僑郡縣。這些人不在所在州縣編戶,無固定租稅負擔,有的成為豪門世族的佃客、部曲,這不僅在經濟上使國家失去了眾多的勞動力及可供剝削的對象,也給國家的政治造成不便。義熙九年(413),劉裕實行“土斷”,除南徐、南兗、南青三州皆在晉陵(今江蘇鎮(zhèn)江、常州一帶)界內,不在土斷之列外,其余“諸流寓郡縣,多被并省”。在戶籍上,不再分土著和僑人。對于世家大族隱藏戶口的,嚴厲打擊。如京大士族刁逵擁有數千奴客,劉裕沒收其全部家財田地,分給當地貧民。對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擊……并多次下令“馳湖池之禁”,禁止豪強封錮山澤、亂收租稅,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撈。土斷的推行,裁并僑寓郡縣,使混亂的基層行政機構得到整頓;同時也抑制、打擊了豪強,增加了國家直接控制的賦役對象。 ——莊華峰《劉裕與東晉末年改革》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土斷改革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土斷改革帶來的影響。 解析 (1)據材料“西晉時由于戰(zhàn)亂……也給國家的政治造成不便”可知戰(zhàn)亂導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隱藏戶口,逃避稅收等問題。(2)據材料“對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擊”“禁止豪強封錮山澤、亂收租稅”等信息,從打擊了豪強士族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等方面概括歸納回答即可。 答案 (1)原因:戰(zhàn)亂導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隱藏戶口,逃避稅收;勞動力的流失給國家經濟造成損失;豪門世族勢力膨脹威脅中央統(tǒng)治;土地兼并嚴重導致社會矛盾尖銳。(任答三點即可) (2)影響:打擊了豪強士族勢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tǒng)治;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穩(wěn)定小農經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任答三點即可) 2.材料 安史之亂后,唐代漕運遭到極大破壞,更使中央財政空竭。當時的漕糧都是散裝散運,不僅沿途消耗量大,而且便于沿途官吏的截留和盜竊。漕運都由地方承辦,納稅戶均出腳錢,從民間無償征發(fā)船工與船只,委托富戶為“船頭”。他們對船工虐待勒索,以致“人不堪命”。漕船因征自民間,窄小破舊,極易損壞。 為了解決漕運的問題,鹽鐵轉運使劉晏對漕運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命“囊米而載以舟”,把米裝進麻袋,再上船起運。又立綱運之法,“十船為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揚州遣將部送至河陰”。同時,他在淮河以北列置巡院,在揚州設置漕轉院,由國家訓練船工水手,漕務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國家制造。從此漕船堅固,使漕糧得到了安全。此外,再利用鹽利的收入,分別雇用船工進行漕運,并由國家直接管理。此次漕運改革,成效十分顯著,成功地解決了安史之亂后財政調撥上存在的許多困難和問題。 ——摘編自葉振鵬《中國歷代財政改革研究》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晏漕運改革的內容。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劉晏漕運改革的作用。 解析 (1)根據材料中“當時的漕糧都是散裝散運”“把米裝進麻袋,再上船起運。又立綱運之法”得出變散運為綱運(實行集中運輸);根據材料中“漕運都由地方承辦”到“由國家訓練船工水手,漕務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國家制造”得出變民運為官營(由中央設置專門機構管理);根據材料中“從民間無償征發(fā)船工與船只,委托富戶為‘船頭’”“分別雇用船工進行漕運,并由國家直接管理”得出變派役為雇傭(雇傭船工漕運)。(2)根據材料中“使漕糧得到了安全……分別雇用船工進行漕運,并由國家直接管理……成功地解決了安史之亂后財政調撥上存在的許多困難和問題”得出提高漕運效率,保證北方的糧食供應,緩解財政調撥困難,減輕了農民負擔,勞動者獲得更多的人身自由。 答案 (1)內容:變散運為綱運(實行集中運輸);變民運為官營(由中央設置專門機構管理);變派役為雇傭(雇傭船工漕運)。 (2)作用:提高漕運效率,保證北方的糧食供應,緩解財政調撥困難,減輕了農民負擔,勞動者獲得更多的人身自由。 3.材料一 中國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亦是在19世紀90年代的戰(zhàn)爭和變法中醞釀的……19世紀末的戊戌變法運動是對當時中國社會內部和外部的沖突及挑戰(zhàn)的回應。 ——摘編自張立文《論戊戌變法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 材料二 維新運動是一次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運動。胡適在20世紀30年代曾指出:“主張維新的人即當日主張現代化的人?!被仡櫄v史,戊戌變法雖然最終失敗,但它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思考和啟迪。 ——摘編自李麗梅、李陽生《戊戌變法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90年代的戰(zhàn)爭和變法”“中國社會內部和外部的沖突及挑戰(zhàn)”具體指的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述“維新運動是一次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運動”這一觀點。 解析 (1)根據材料一“亦是在19世紀90年代的戰(zhàn)爭和變法中醞釀的……19世紀末的戊戌變法運動是對當時中國社會內部和外部的沖突及挑戰(zhàn)的回應”結合所學19世紀90年代列強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和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得出戰(zhàn)爭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變法為戊戌變法;西方列強侵略推動了西方文明的傳入,與東方文明形成沖突,也推動中國社會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沖擊了中國的夷夏觀念。(2)該問題可轉化為戊戌變法在哪些方面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可從經濟、教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角度進行分析。 答案 (1)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 變法:戊戌變法。 沖突與挑戰(zhàn):東西方文明的沖突,夷夏觀念的沖突,社會轉型的挑戰(zhàn)。 (2)論述:維新運動促進近代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維新運動力倡文教改革,如開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維新運動重視輿論宣傳,創(chuàng)辦大批報刊宣傳資產階級思想主張;革新傳統(tǒng)的陋習,倡導社會習俗的現代化。 4.(2018衡陽高三聯(lián)考) 材料 1883年,德國制定了《疾病社會保險法》,標志著德國法定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德國的醫(yī)療保險現已達到比較完善的程度。 在德國,醫(yī)療保險制度是由法定醫(yī)療保險、私人保險以及法定護理保險組成。法定醫(yī)療保險屬于強制性保險,其覆蓋面達全國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醫(yī)療保險開始迅速發(fā)展,主要投保對象是沒有參加法定醫(yī)療保險的人群。同時,德國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競爭”的理念,這樣患者就可以獲得較高質量的醫(yī)療服務,據統(tǒng)計,德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2.7歲, 女性為79.0歲。但是,社會福利立法卻對長時間在私人醫(yī)療保險公司投保、歲數比較大的群體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們轉為法定醫(yī)療保險的難度。這些現象的存在就表現出對互助原則的損害。 ——摘編自陳成武《德國醫(yī)療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1)根據材料,概括德國醫(y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德國醫(yī)療保障制度改革。 解析 (1)根據材料,由“1883年,德國制定了《疾病社會保險法》……德國的醫(yī)療保險現已達到比較完善的程度”可得出其醫(yī)保改革歷史較早,醫(yī)保制度完備,由“法定醫(yī)療保險屬于強制性保險……主要投保對象是沒有參加法定醫(yī)療保險的人群”可得出醫(yī)保覆蓋人群廣,法定醫(yī)保為主,私營醫(yī)保為輔,由“德國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競爭’的理念,這樣患者就可以獲得較高質量的醫(yī)療服務”可得出引入競爭機制以改善服務。(2)可以從上題歸納的特點來進行說明從積極性和局限性兩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1)特點:醫(yī)保改革歷史較早;醫(yī)保制度完備;醫(yī)保覆蓋人群廣;法定醫(yī)保為主,私營醫(yī)保為輔;立法先行,強制實施;引入競爭機制以改善服務。(答出三點即可) (2)評價:醫(yī)保制度完備和覆蓋率不斷擴大,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提高了德國人的生活質量和平均壽命;醫(yī)保等社會福利制度建設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但限制私營醫(yī)保不利于發(fā)揚社會互助。(答出三點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七部分 選修部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通關模擬演練 通史 2019 高考 歷史 復習 第七 部分 選修 歷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通關 模擬 演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619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