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數(shù)學(xué) 第1章 解三角形章末分層突破學(xué)案 新人教B版必修5.doc
《2018版高中數(shù)學(xué) 第1章 解三角形章末分層突破學(xué)案 新人教B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版高中數(shù)學(xué) 第1章 解三角形章末分層突破學(xué)案 新人教B版必修5.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1章 解三角形 章末分層突破 [自我校對] ①== ②已知兩角和其中一邊 ③c2=a2+b2-2abcos C ④已知三邊 ⑤S=acsin B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中的三個獨立元素(至少一條邊)求出其他元素的過程.三角形中的元素有基本元素(邊和角)和非基本元素(中線、高、角平分線、外接圓半徑和內(nèi)切圓半徑),解三角形通常是指求未知的元素,有時也求三角形的面積. 解斜三角形共包括四種類型:(1)已知三角形的兩角和一邊(一般先用內(nèi)角和求角或用正弦定理求邊);(2)已知兩邊及夾角(一般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邊);(3)已知三邊(先用余弦定理求角);(4)已知兩邊和一邊的對角(先用正弦定理求另一邊的對角或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邊,注意討論解的個數(shù)). △ABC的內(nèi)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asin A+csin C-asin C=bsin B. (1)求角B的大?。? (2)若∠A=75,b=2,求a,c. 【精彩點撥】 (1)用正弦定理將已知關(guān)系式變形為邊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2)先求角C,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邊a,c. 【規(guī)范解答】 (1)由正弦定理得a2+c2-ac=b2.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 故cos B=,因此∠B=45. (2)sin A=sin(30+45) =sin 30cos 45+cos 30sin 45=. 故a=b=1+. 由已知得,∠C=180-45-75=60, c=b=2=. [再練一題] 1.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長分別為a,b,c,設(shè)a,b,c滿足條件b2+c2-bc=a2和=+,求∠A和tan B的值. 【導(dǎo)學(xué)號:18082014】 【解】 由余弦定理cos A==,因此∠A=60.在△ABC中,∠C=180-∠A-∠B=120-∠B. 由已知條件,應(yīng)用正弦定理 +=== = =+,從而tan B=. 正、余弦定理的綜合應(yīng)用 正、余弦定理將三角形中的邊和角關(guān)系進行了量化,為我們解三角形或求三角形的面積提供了依據(jù),而三角形中的問題常與向量、函數(shù)、方程及平面幾何相結(jié)合,通??梢岳谜?、余弦定理完成證明、求值等問題. (1)解三角形與向量的交匯問題,可以結(jié)合向量的平行、垂直、夾角、模等知識轉(zhuǎn)化求解. (2)解三角形與其他知識的交匯問題,可以運用三角形的基礎(chǔ)知識、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積公式與三角恒等變換,通過等價轉(zhuǎn)化或構(gòu)造方程及函數(shù)求解. 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4sin2-cos 2C=,a+b=5,c=. (1)求角C的大??; (2)求△ABC的面積. 【精彩點撥】 (1)先降冪,轉(zhuǎn)化成cos C的方程,求出cos C,進而求出角C;(2)由余弦定理列方程,得方程組,求出a,b,再求面積. 【規(guī)范解答】 (1)由4sin2-cos 2C=, 得4cos2-cos 2C=, 所以4-(2cos2C-1)=. 整理,得4cos2C-4cos C+1=0, 解得cos C=, 所以∠C=60. (2)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 C, 即7=a2+b2-ab. ① 又因為a+b=5,所以a2+b2+2ab=25. ② ①②聯(lián)立,解得ab=6. 所以S△ABC=absin C=6=. [再練一題] 2.△ABC的內(nèi)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2cos C(acos B+bcos A)=c. (1)求∠C; (2)若c=,△ABC的面積為,求△ABC的周長. 【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2cos C(sin Acos B+sin Bcos A)=sin C, 即2cos Csin(A+B)=sin C, 故2sin Ccos C=sin C. 可得cos C=,所以∠C=. (2)由已知得absin C=. 又∠C=,所以ab=6.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2+b2-2abcos C=7, 故a2+b2=13,從而(a+b)2=25. 所以△ABC的周長為5+. 正、余弦定理的實際應(yīng)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yīng)用.常用的有測量距離問題,測量高度問題,測量角度問題等.解決的基本思路是畫出正確的示意圖,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標(biāo)在示意圖中(目的是發(fā)現(xiàn)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確定用哪個定理轉(zhuǎn)化,用哪個定理求解,并進行作答,解題時還要注意近似計算的要求. 在某海濱城市附近海面有臺風(fēng),據(jù)監(jiān)測,當(dāng)前臺風(fēng)中心位于城市O(如圖11)的東偏南θ方向300 km的海面P處,并以20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動.臺風(fēng)侵襲的范圍為圓形區(qū)域,當(dāng)前半徑為60 km,并以10 km/h的速度不斷增大.問幾小時后該城市開始受到臺風(fēng)的侵襲. 圖11 【精彩點撥】 設(shè)臺風(fēng)中心在t小時后由P到Q,所以在△OPQ中,OP=300,∠OPQ=θ-45,PQ=20t,可由余弦定理求出OQ.城市O受到臺風(fēng)的侵襲,需滿足條件OQ≤10t+60,然后通過解不等式求出城市O受到臺風(fēng)侵襲的時間. 【規(guī)范解答】 設(shè)在時刻t(h)臺風(fēng)中心為Q,此時臺風(fēng)侵襲的圓形區(qū)域半徑為(10t+60)km,若在時刻t城市O受到臺風(fēng)的侵襲,則OQ≤10t+60. 由余弦定理,知 OQ2=PQ2+PO2-2PQPOcos∠OPQ. 因為PO=300 km,PQ=20t km, cos∠OPQ=cos(θ-45)=cos θcos 45+sin θsin 45=+=, 所以O(shè)Q2=(20t)2+3002-220t300 =202t2-9 600t+3002. 又因為OQ≤10t+60, 所以202t2-9 600t+3002≤(10t+60)2, 即t2-36t+288≤0, 解得12≤t≤24. 所以12個小時后該城市開始受到臺風(fēng)的侵襲. [再練一題] 3.如圖12,某住宅小區(qū)的平面圖呈扇形AOC.小區(qū)的兩個出入口設(shè)置在點A及點C處,小區(qū)里有兩條筆直的小路AD,DC,且拐彎處的轉(zhuǎn)角為120.已知某人從C沿CD走到D用了10分鐘,從D沿DA走到A用了6分鐘.若此人步行的速度為每分鐘50米,求該扇形的半徑OA的長(精確到1米). 圖12 【解】 法一:設(shè)該扇形的半徑為r米,由題意,得CD=500米,DA=300米,∠CDO=60. 在△CDO中,CD2+OD2-2CDODcos 60=OC2, 即5002+(r-300)2-2500(r-300)=r2, 解得r=≈445(米). 法二:連接AC,作OH⊥AC,交AC于點H, 由題意,得CD=500米,AD=300米,∠CDA=120. 在△ACD中,AC2=CD2+AD2-2CDADcos 120=5002+3002+2500300=7002, ∴AC=700(米). cos∠CAD==. 在Rt△HAO中,AH=350(米),cos∠HAO=, ∴OA==≈445(米). 三角形形狀的判斷 一般來說,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問題常用的方法有兩種:(1)通過邊之間的關(guān)系判斷形狀;(2)通過角之間的關(guān)系判斷形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題中起到將已知條件中的邊、角互化,把條件化為邊之間的關(guān)系或化為角之間的關(guān)系的作用. 在△ABC中,已知∠B=60,2b=a+c,試判斷△ABC的形狀. 【精彩點撥】 通過正弦定理,把2b=a+c化邊為角判斷或通過余弦定理,利用cos B=化角為邊判斷. 【規(guī)范解答】 法一:由正弦定理,得2sin B=sin A+sin C. 因為∠B=60,所以∠A+ ∠C=120, 所以∠A=120-∠C. 代入上式,得2sin 60=sin(120-C)+sin C. 整理,得sin C+cos C=1, 即sin(C+30)=1. 所以∠C+30=90,∠C=60. 所以∠A=60. 所以△ABC為等邊三角形. 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 代入b=(a+c),得(a+c)2=a2+c2-2ac. 化簡,得a2+c2-2ac=0, 即(a-c)2=0, 所以a=c,△ABC為等腰三角形. 又因為∠B=60, 所以△ABC為等邊三角形. [再練一題] 4.在△ABC中,若sin A+cos A=,則這個三角形是( ) A.鈍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銳角三角形 D.等邊三角形 【解析】 法一:若∠A≤90,則sin A+cos A=sin(A+45)≥1>,∴∠A>90,故選A. 法二:∵sin A+cos A=, ∴(sin A+cos A)2=, ∴1+2sin Acos A=, ∴sin Acos A=-<0. ∵0<∠A<180,sin A>0, ∴cos A<0,90<∠A<180,故選A. 【答案】 A 轉(zhuǎn)化與化歸思想 轉(zhuǎn)化與化歸思想用于研究、解決數(shù)學(xué)問題時思維受阻或?qū)で蠛唵畏椒ǖ那闆r下,把一種狀況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狀況,也就是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情境,使問題得到解決,這種轉(zhuǎn)化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同時也是成功的思維方式. 本章主要是綜合運用正、余弦定理解決較為復(fù)雜的與解三角形有關(guān)的問題,在判斷三角形的形狀的問題中,利用邊、角之間的轉(zhuǎn)化與化歸的方法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 在△ABC中,已知(a+b+c)(a+b-c)=3ab,且2cos Asin B=sin C,試確定△ABC的形狀. 【精彩點撥】 充分運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利用邊的關(guān)系判斷,也可轉(zhuǎn)化為角的關(guān)系來判斷. 【規(guī)范解答】 法一:由正弦定理,得=. 又2cos Asin B=sin C,所以cos A==. 由余弦定理,有cos A=. 所以=,即c2=b2+c2-a2. 所以a=b. 又因為(a+b+c)(a+b-c)=3ab, 所以(a+b)2-c2=3ab,所以4b2-c2=3b2. 所以b=c,所以a=b=c. 因此△ABC為等邊三角形. 法二:因為∠A+∠B+∠C=180,所以sin C=sin(A+B). 又因為2cos Asin B=sin C, 所以2cos Asin B=sin Acos B+cos Asin B, 所以sin(A-B)=0. 因為∠A、∠B均為三角形的內(nèi)角,所以∠A=∠B. 又由(a+b+c)(a+b-c)=3ab. 得(a+b)2-c2=3ab,即a2+b2-c2=ab. 所以cos C===. 因為0<∠C<180,所以∠C=60. 因此△ABC為等邊三角形. [再練一題] 5.已知△ABC中,=c2,且acos B=bcos A,試判斷△ABC的形狀. 【解】 由=c2,得a3+b3-c3=c2(a+b)-c3, ∴a2+b2-ab=c2,∴cos C=,∴∠C=60. 由acos B=bcos A,得2Rsin Acos B=2Rsin Bcos A(R為△ABC外接圓的半徑), ∴sin(A-B)=0,∴∠A-∠B=0, ∴∠A=∠B=∠C=60,∴△ABC為等邊三角形. 1.△ABC的內(nèi)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a=,c=2,cos A=,則b=( ) A. B. C.2 D.3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5=b2+4-2b2, 解得b=3或b=-(舍去),故選D. 【答案】 D 2.△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是a,b,c.已知b=c,a2=2b2(1-sin A),則∠A=( ) A. B. C. D. 【解析】 ∵b=c,∴∠B=∠C. 又由∠A+∠B+∠C=π得∠B=-. 由正弦定理及a2=2b2(1-sin A)得 sin2A=2sin2B(1-sin A), 即sin2A=2sin2(1-sin A), 即sin2A=2cos2(1-sin A), 即4sin2cos2=2cos2(1-sin A), 整理得cos2=0, 即cos2(cos A-sin A)=0. ∵0<∠A<π,∴0<<,∴cos ≠0, ∴cos A=sin A. 又0<∠A<π,∴A=. 【答案】 C 3.在△ABC中,∠A=,a=c,則=________. 【解析】 在△ABC中,∠A=, ∴a2=b2+c2-2bccos,即a2=b2+c2+bc. ∵a=c,∴3c2=b2+c2+bc,∴b2+bc-2c2=0, ∴(b+2c)(b-c)=0,∴b-c=0,∴b=c,∴=1. 【答案】 1 4.在△ABC中,內(nèi)角A,B,C所對應(yīng)的邊分別為a,b,c.已知asin 2B=bsin A. (1)求∠B; (2)若cos A=,求sin C的值. 【解】 (1)在△ABC中,由=, 可得asin B=bsin A. 又由asin 2B=bsin A,得 2asin Bcos B=bsin A=asin B, 所以cos B=,所以∠B=. (2)由cos A=,可得sin A=,則 sin C=sin[π-(A+B)]=sin(A+B)=sin =sin A+cos A=. 5.在△ABC中,內(nèi)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已知b+c=2acos B. (1)證明:∠A=2∠B; (2)若cos B=,求cos C的值. 【解】 (1)證明:由正弦定理得sin B+sin C=2sin Acos B, 故2sin Acos B=sin B+sin(A+B)=sin B+sin Acos B+cos Asin B,于是sin B=sin(A-B). 又∠A,∠B∈(0,π),故0<∠A-∠B<π,所以∠B=π-(∠A-∠B)或∠B=∠A-∠B,因此,∠A=π(舍去)或∠A=2∠B,所以∠A=2∠B. (2)由cos B=得sin B=,cos 2B=2cos2B-1=-,故cos A=-,sin A=, cos C=-cos(A+B)=-cos Acos B+sin Asin B=.-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版高中數(shù)學(xué) 第1章 解三角形章末分層突破學(xué)案 新人教B版必修5 2018 高中數(shù)學(xué) 三角形 分層 突破 新人 必修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620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