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方案2015年高三數(shù)學(文科)二輪復習(浙江省專用) 專題限時集訓10》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復習方案2015年高三數(shù)學(文科)二輪復習(浙江省專用) 專題限時集訓10(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限時集訓(十)A
[第10講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表面積與體積]
(時間:5分鐘+30分鐘)
基礎演練
1.下列幾何體各自的三視圖中,有且僅有兩個視圖形狀相同的是( )
圖10-1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2.用一個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去截球得到如圖10-2所示的幾何體,則它的俯視圖是( )
圖10-2
圖10-3
3.一個幾何體的正視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的形狀都相同、大小均相等,則這個幾何體不可以是( )
A.球 B.三棱錐
C.正方體 D.圓柱
4.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4所示,其俯視圖為正三
2、角形,則這個幾何體的體積為( )
圖10-4
A.12 B.36
C.27 D.6
5.若球O1,O2的表面積之比S1∶S2=4∶1,則它們的半徑之比R1∶R2=________.
提升訓練
6.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5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 )
圖10-5
A.12π B.6π C.4π D.2π
7.如圖10-6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長均為2,則此三棱柱的側(cè)視圖的面積為( )
圖10-6
A.2 B.4 C. D.2
8.如圖10-7是一個封閉幾何體的三視圖,則該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3、( )
圖10-7
A.7π cm2 B.8π cm2
C.9π cm2 D.11π cm2
9.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8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等于 ( )
圖10-8
A.2 B.4
C.8 D.12
10.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9所示,則它的表面積為( )
圖10-9
A.2+π B.2+π
C.2+(1+)π D.2+π
11.如圖10-10所示,某幾何體的正視圖和俯視圖都是矩形,側(cè)視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________.
圖10-10
12.若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
4、10-11所示,則這個幾何體的體積是________.
圖10-11
13.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棱垂直于底面,∠ACB=90°,∠BAC=30°,BC=1,且三棱柱ABC-A1B1C1的體積為3,則三棱柱ABC-A1B1C1的外接球的表面積為________.
專題限時集訓(十)B
[第10講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表面積與體積]
(時間:5分鐘+30分鐘 )
基礎演練
1.將一個正方體沿其棱的中點截去兩個三棱錐后所得幾何體如圖10-12所示,則其俯視圖為( )
圖10-12 圖10-13
2.平面α截球O的球面所得
5、圓的半徑為1,球心O到平面α的距離為,則此球的體積為( )
A.π B.4π C.4π D.6π
3.若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14所示,則此幾何體的直觀圖是( )
圖10-14
圖10-15
4.已知三棱錐S-ABC及其三視圖中的正視圖和側(cè)視圖如圖10-16所示,則棱SB的長為( )
圖10-16
A.2 B.4 C.16 D.
5.把邊長為的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起,連接AC,得到三棱錐C-ABD,已知三棱錐C-ABD的正視圖、俯視圖為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10-17所示),則其側(cè)視圖的面積為________.
6、
圖10-17
提升訓練
6.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18所示,根據(jù)圖中標出的尺寸(單位:cm)可得這個幾何體的體積是( )
圖10-18
A. cm3 B. cm3 C. cm3 D. cm3
7.如圖10-19是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幾何體中最長棱的長度是( )
圖10-19
A.6 B.2
C.5 D.
8.已知四棱錐P-ABCD的三視圖如圖10-20所示,則該四棱錐的五個面的最大面積是( )
圖10-20
A.3 B.6
C.8 D.10
9.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
7、10-21所示,側(cè)視圖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俯視圖是半圓和正方形,則這個幾何體的體積為________.
圖10-21
10.已知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22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________.
圖10-22
11.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10-23所示,若其正視圖的面積為5,則該幾何體的體積是________.
圖10-23
12.在四面體ABCD中,已知AB=CD=,AC=BD=,AD=BC=,則四面體ABCD的外接球的表面積為________.
13.如圖10-24所示,在棱柱ABC-A1B1C1的側(cè)棱A1A和B1B上各有一個動點P,Q,且滿足A1P=BQ,M
8、是棱CA上的動點,則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圖10-24
專題限時集訓(十)A
【基礎演練】
1.D [解析] 對于②,其正視圖與側(cè)視圖都是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對于④,其正視圖與側(cè)視圖都是等腰三角形,符合題意.易知另外兩個都不符合題意,故選D.
2.B [解析] 因為截面是一個小圓,所以其俯視圖為選項B.
3.D [解析] 球的的正視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是三個全等的圓;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三棱錐D1-ACD的正視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都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體的正視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都是全等的正方形;圓柱的三視圖中有兩個是全等的矩形,另外一
9、個是圓.故選D.
4.B [解析] 由三視圖知,此幾何體為正三棱柱,此正三棱柱的高為4,底面邊長為6,所以其體積V=×6×3 ×4=36 .
5.2∶1 [解析] 由===4得=2,∴R1∶R2=2∶1.
【提升訓練】
6.B [解析] 由三視圖知,此幾何體為半個圓柱,其體積V=π×22×3=6π.
7.D [解析] 易知該正三棱柱的側(cè)視圖為矩形,矩形的寬為正三棱柱底面的高h=,矩形的長為棱柱的高h′=2,所以側(cè)視圖的面積為2 .
8.C [解析] 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一個直徑為2 cm,高為3 cm的圓柱上部挖去一個直徑為2 cm的半球后剩余的部分,故該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10、π·12+2π·3+(4π·12)=9π(cm2).
9.B [解析] 由三視圖可知,此幾何體為一個四棱錐,底面為長方形,故所求體積V=×2×3×2=4.
10.A [解析] 由幾何體的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半個圓錐,其高是2,底面半徑為1,所以其母線長為,所以其表面積為π+π·+×2×2=2+π.
11.8 [解析] 由幾何體的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為一個直三棱柱,故其體積為×2×2×4=8.
12. [解析] 該幾何體是由一個四棱柱截去一個三棱錐而得,它的體積為(1+2)×1×2-××1×2×1=3-=.
13.16π [解析] 分別取AB,A1B1的中點D,D1,連接DD1記
11、O為DD1的中點,易知O為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由×1××CC1=3,得CC1=2 ,所以所求球的半徑為=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積為16π.
專題限時集訓(十)B
【基礎演練】
1.C [解析] 從所截取的兩個小棱錐知,俯視圖中右下角為一條虛線,左上角為一條實線,故選C.
2.B [解析] 由題意,球的半徑R==,所以球的體積V=πR3=4 π.
3.A [解析] 從正視圖看,有一條從右下角至上邊中點的實斜線,A,B,C都符合;從側(cè)視圖看,有一條從左下角至右上角的虛斜線,只有A符合.故選A.
4.B [解析] 由三視圖知,SC垂直于底面ABC,點B到AC邊的距離為2 ,AC為4,所以
12、BC為4.又SC為4,所以SB為4 .
5. [解析] 由題意可知,其側(cè)視圖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長為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長的一半,即為1,所以所求側(cè)視圖的面積S=×1×1=.
【提升訓練】
6.C [解析] 易知該幾何體的直觀圖如圖所示,其中側(cè)面SAB垂直于底面ABC,SA=SB,AC=BC,且點S到底面ABC的距離為2 cm,AB為2 cm,C到AB邊的距離為2 cm,所以V=××2=(cm3).
7.C [解析] 由三視圖可知幾何體為一個三棱錐,其中棱SA,SB,SC兩兩垂直,如圖所示,則有AC=5,AB=2 ,BC=,所以最長棱的長度為5.
8.C [解析]
13、 由三視圖可知,該四棱錐的側(cè)面PAD垂直于底面ABCD,如圖所示,底面ABCD為矩形,其各面的面積經(jīng)計算分別為8,3,3,2 ,6,所以最大面積為8.
9. [解析] 此幾何體為半個圓錐與一個四棱錐組合而成,它們的高都為,故V=××π×12×+×22×=.
10. [解析] 由幾何體的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的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三條側(cè)棱分別垂直于底面,且兩條側(cè)棱的長度是2,一條側(cè)棱的長度為1,故其體積為×2××1+×2×1×=.
11. [解析] 此幾何體為一組合體,下面為一個棱長為2的正方體,上面為一個正四棱錐,由正視圖的面積為5,知四棱錐的高為1,所以該幾何體的體積V=2×2×2+×2×2×1=.
12.50π [解析] 此四面體ABCD可看成是一個長方體的一部分,如圖所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4,,所以此四面體的外接球的直徑即為此長方體的體對角線的長,即=5 ,所以外接球的半徑為,故外接球的表面積為50π.
13. [解析] 顯然當VM-ABQP的值最大時,有最大值.因為A1P=BQ,所以S四邊形ABQP=S四邊形ABB1A1,所以當M與點C重合時,VM-ABQP的值最大,此時VM-ABQP=VABC-A1B1C1,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