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二 《荷塘月色》教案(四)》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二 《荷塘月色》教案(四)(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荷塘月色》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掌握作家作品;理解散文中景與情的關系,分析準確生動的描摹及聯(lián)想的作用;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學習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品味散文優(yōu)美的語言。
2.情感態(tài)度與世界觀:了解作者不滿現(xiàn)實、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
2.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3.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整體解讀、自由討論、教師點撥。
?四、課時安排
2、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新課導入
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長卷中,朱自清的散文獨樹一幟,“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的作風”。現(xiàn)在請同學們談談你所認識的朱自清。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初中時,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19歲考入北大哲學系;(2)27歲任清華大學教授;(3)毛澤東高度贊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麗樸素。
二、初步感知課文
(一)檢查預習
1.字音辨識
煤屑(xiè) 蓊蓊郁郁(wěnɡ) 踱著(duó)
彌望(mí)??裊娜(niǎo)
3、??羞澀(sè)
酣眠(hān)??倩影(qiàn)??梵婀玲(fàn)
鹢首徐回(yì)??斂裾(jū)??霎時(shà)
2.詞語辨析
(1)斑駁·斑斕
二者都有“色彩多樣”的意思。
“斑駁”也作“班駁”,指的是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
“斑斕”指燦爛多彩。
請將正確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走在皮革廠宿舍的小巷里,斑駁(斑駁/斑斕)的墻壁隨處可見,石灰剝落的地方,露著紅色的方磚。但小路兩邊30多萬盆形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斑駁/斑斕)的鮮花點綴其中,卻讓人覺得溫情四溢。
(2)風流·風韻
二者都有“獨具風味”的意思。
“風流”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
4、學而不拘禮法;跟男女間情愛有關的;輕浮放蕩。
“風韻”指優(yōu)美的姿態(tài);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請將正確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每一組寫真都好似在講述一個故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像在述說一種情懷,褪去當年令狐沖的鋒芒銳氣,今天的呂頌賢依舊風流(風流/風韻)倜儻、氣度不凡。
②他筆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畫的遺風,又有著時代氣息,姿態(tài)風韻(風流/風韻)頗有個性。比起自己的山水和花卉,張大千的仕女畫顯得更加生動真實。
(3)受用·消受
二者都有“享用”之意。二者的使用習慣有所不同。
“受用”指享用,得益。肯定、否定句式都可使用。
“消受”指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請將正確的詞語填在橫
5、線上。
俄羅斯“撐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道,得一塊奧運金牌能使人一生受用(受用/消受),可那超常的訓練是一般人消受(受用/消受)不起的。
3.熟語運用
請判斷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1)小河的南岸綠草如茵,北岸是蓊蓊郁郁的楊樹林,還有那清澈透明的河水,都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請說明理由:“蓊蓊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用在此處合乎要求。
(2)拍攝時眾香港小姐均在烈日下待了兩個多小時,所以大部分佳麗都沒精打采。(√)
請說明理由:“沒精打采”形容不高興,不振作。用在此處合乎要求。
(3)人年紀大了,視線也變得迷迷糊糊起來,外面的花紅柳綠難以清晰入眼
6、。(×)
請說明理由:“迷迷糊糊”指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一般指神志不清。句中是說老年人看得不清楚,應改為“模模糊糊”。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來。
明確:1927年。
2.師生共同回顧歷史:1927年,發(fā)生過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3.提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朱自清先生這時的心境如何呢?讓我們從他的優(yōu)美散文《荷塘月色》中尋找答案吧!
三、整體感知
1.梳理作者游蹤
出家門→踱小路→觀荷塘→賞四周→回家門
(圓形結構)
2.誦讀、鑒賞第4段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
7、問:這一段寫什么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3)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請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明確:(第1組)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边\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lián)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tài)美。
(第2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边\用擬人、比喻的手法?!把U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tài)、羞澀神情的,現(xiàn)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
8、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zhì)。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第3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用通感手法,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翱|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象的跳躍?!扒逑恪迸c“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第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边\用擬人的手法,
9、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弊髡甙阉娕c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重點。
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lián)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
10、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5)齊聲朗讀課文第4段,品味其寫景特點。
?
第2課時
一、新課導入
齊讀4~6段寫景部分。
二、誦讀鑒賞第5段(仿照第4段的鑒賞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本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3.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可分成4組討論后回答)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
11、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tài)。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tài)。
畫——有“人為”動作含于其中,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展開想象,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5.齊聲朗讀第5段,體味作者寫景的高明手法。
三、誦讀、鑒賞第6段
1.齊聲朗讀。
2.提問
12、: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明確: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寫得詳細。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后回答)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
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
13、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葉色的濃重氣氛。?
師生共同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調(diào),富有音樂美。請大家再次朗讀體會。
四、熟讀,品味4~6段(組織學生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五、鑒賞與探究
1.提問:平常我們見到的寫荷花的文章大多是濃艷明麗的,本文描寫的景色卻是素淡的,朦朧的。景語即情語,試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作者夜游荷塘是為了擺脫“心里頗不寧靜”,追求剎那間的安寧。作者筆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
14、了好處”,不濃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樣的調(diào)和、適中、安逸。追求剎那間的安寧正是為了暫時忘卻,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不滿。荷塘景色越寧靜、安逸,越反襯心里“頗不寧靜”。作者把這種情感很自然地融入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
2.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師生共同活動)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忽然想起來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3.提問: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但蟬聲和蛙聲又打破了他內(nèi)心的寧靜,作者的思緒由理想回到現(xiàn)實,似乎可
15、以收尾,為什么還要寫一段描寫古人采蓮和記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試結合語境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誦讀,討論后回答)
明確:從全文看,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剛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蓮,這順理成章。游荷塘沒有使作者擺脫“不寧靜”,于是作者又回憶歷史,描繪出了一幅熱鬧歡快的景象,這不僅反襯出此時的靜,更表現(xiàn)了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是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歷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是以諧音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猶如兩幅畫圖,形成了“冷”與“熱”、“靜”與“動”的強烈對比,寫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內(nèi)心的矛盾與沖突。“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既是因回憶而勾起了鄉(xiāng)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擺脫這種不寧靜而又擺脫不掉的萬分苦惱的心情。
六、小結全文
提問:從課文結構看,作者的一切活動都是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引起的,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關鍵,試聯(lián)系背景討論作者“這幾天心里”為什么“頗不寧靜”?(可以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回答)
明確:(1)對現(xiàn)實不滿的憤激;(2)對政局和個人前途的憂慮;(3)表現(xiàn)了一種我行我素的閑適心情;(4)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