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蘇教化學選修五新突破講義:專題3 第2單元 芳香烴 Word版含答案
《同步蘇教化學選修五新突破講義:專題3 第2單元 芳香烴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同步蘇教化學選修五新突破講義:專題3 第2單元 芳香烴 Word版含答案(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二單元 芳香烴 目標與素養(yǎng):1.了解苯的組成和結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2.理解苯及苯的同系物的性質。(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3.了解芳香烴的來源與應用。(宏觀辨識) 一、苯的結構與性質 1.芳香族化合物 (1)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含有苯環(huán)的有機化合物,并不是指具有芳香氣味的有機物。苯環(huán)是芳香族化合物最基本的結構單元。 (2)芳香烴是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的簡稱,苯是最簡單的芳香烴。 2.苯的分子結構 3.物理性質 苯是一種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易揮發(fā)性液體,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是一種重要的有機溶劑。 4.化學性質 (1)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H2發(fā)生加
2、成反應,試寫出反應方程式:。 (2)苯可燃燒,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取代反應 ①FeBr3作催化劑,與液溴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鄰二溴苯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②苯與濃硝酸、濃硫酸的混合物在60 ℃ 時生成硝基苯的化學方程式為 , 100~110 ℃生成間二硝基苯的化學方程式為 。 (1)怎樣從實驗的角度分析苯與液溴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 [提示] 依據產物的不同進行判斷,若是加成反應,生成物中則不存在HBr,若是取代反應,則產物中存在HBr,因此可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檢測。 (2)苯的硝化反應為什么需要水浴加熱? [提示] 苯的硝化反應
3、需要準確控制反應的溫度,故需用水浴加熱。 二、芳香烴 1.芳香烴的來源及其應用 (1)芳香烴最初來源于煤焦油中。 (2)隨著石油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現代工業(yè)生產中主要通過石油化學工業(yè)中的催化重整和裂化等工藝獲得芳香烴。 (3)一些簡單的芳香烴,如苯、甲苯、對二甲苯、乙苯等是應用得最多的基本有機原料,可用于合成炸藥、染料、藥品、合成材料等。 2.苯的同系物 (1)常見的苯的同系物 名稱 結構簡式 分子式 甲苯 C7H8 乙苯 C8H10 二甲苯 鄰二甲苯 C8H10 間二甲苯 對二甲苯 (3)化學性質(以甲苯為例) ①氧化反應 a.
4、燃燒反應式:C7H8+9O27CO2+4H2O。 b.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4,6三硝基甲苯為淡黃色針狀晶體,簡稱三硝基甲苯,俗稱TNT,常用于國防和民用爆破。 3.乙苯的工業(yè)制備 化學方程式為 。 4.芳香烴的分類和實例(寫出結構簡式) (1)哪些實驗說明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苯環(huán)與側鏈之間發(fā)生了相互影響? [提示] ①苯環(huán)對側鏈的影響,使得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烷烴不能。 ②側鏈對苯環(huán)的影響,甲苯與硝酸反應使得苯環(huán)上甲基的鄰位和對位的氫原子變得活潑,生成三硝基甲苯,而苯與硝酸反應只生成硝基苯。 (2)是否可以用一種試劑把CCl4、苯
5、、甲苯鑒別出來?如果可以,該試劑是什么? [提示] 可以。選用酸性高錳酸鉀可以將它們鑒別出來。 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苯的分子式為C6H6,不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屬于飽和烴。( ) (2)從苯的凱庫勒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屬于烯烴。( ) (3)在催化劑作用下,苯與液溴反應生成溴苯,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 (4)苯的取代反應比其加成反應相對較容易。( ) [答案] (1)× (2)× (3)× (4)√ 2.苯和甲苯相比較,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都屬于芳香烴 B.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
6、.都能在空氣中燃燒 D.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B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下列所給的幾種物質中屬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后同),屬于芳香烴的是________,屬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 [答案] ABCDEFG ABCEFG CG 苯的鹵代反應實驗 1.實驗裝置 2.實驗現象 (1)向三頸燒瓶中加入苯和液溴后,反應迅速進行,溶液幾乎“沸騰”,一段時間后反應停止,三頸燒瓶中有紅棕色氣體。 (2)反應結束后,三頸燒瓶底部出現紅褐色油狀液體(溴苯)。 (3)錐形瓶內有白霧,向錐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出現淺
7、黃色沉淀。 (4)向三頸燒瓶中加入NaOH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Fe(OH)3]。 3.實驗注意事項 (1)此處反應物為液溴(純溴)而不是溴水。溴水與苯不能發(fā)生取代反應,二者混合后會出現分層,水在下層,溶溴的苯在上層。 (2)苯與液溴反應必須有催化劑才能進行。雖然加入鐵粉,但實際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2Fe+3Br2===2FeBr3,上述實驗現象中加入NaOH,即可驗證有Fe3+的存在。 (3)直形冷凝管的作用——使苯和溴苯冷凝回流,導出HBr和少量溴蒸氣。 (4)導管不可插入液面以下,以防倒吸,管口附近出現的白霧,是HBr遇水蒸氣所形成的。 (5)純凈的溴苯是一種無色的液
8、體,密度比水大,難溶于水。燒瓶中生成的溴苯因溶入溴而顯褐色,其提純的方法是將溶有溴的溴苯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振蕩,溴苯比水重,沉在下層,用分液漏斗分離出溴苯。 【典例1】 某化學課外小組用如圖裝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將混合液慢慢滴入反應器A(A下端活塞關閉)中。 (1)寫出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到A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時,打開A下端的活塞,讓反應液流入B中,充分振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證明苯和液溴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可向試管D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產生淡黃色沉淀,則能證明。另一種驗證的方法是向試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現象是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中的反應包括Br2與Fe反應生成FeBr3,苯跟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的取代(溴代)反應。 (2)由于苯跟溴在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是放熱反應,而苯、溴的沸點較低,所以,混合液呈沸騰狀態(tài),A中充滿苯蒸氣和溴蒸氣,溴蒸氣呈紅棕色。 (3)反應后,除生成溴苯外,沒有反應完的溴部分溶解在溴苯中而呈褐色,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 (4)生成的HBr氣體中混有溴蒸氣和苯蒸氣,雜質氣體可用CCl4吸收除去,以防止溴蒸氣(Br2)對HBr氣體檢驗的干擾。 (5)生成的HBr氣體溶于水后呈酸性,所以檢驗它時,可以檢驗Br-,也
11、可以檢驗H+。 [答案] (1)2Fe+3Br2===2FeBr3, C6H6+Br2C6H5Br+HBr (2)反應液微沸,有紅棕色氣體充滿A容器 (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2NaOH===NaBr+NaBrO+H2O (4)除去溴化氫氣體中的溴蒸氣 (5)紫色石蕊試液 溶液變紅色(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已知苯與液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某校學生為探究苯與溴發(fā)生的反應,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 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時,關閉K2,打開K1和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后,在裝置Ⅲ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能防止倒吸的裝置有________(填裝置序號)。 (3)反應結束后要使裝置Ⅰ中的水倒吸入裝置Ⅱ中。這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述這一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4)通過該實驗,可知苯與溴的反應是________反應。 [解析] 苯和液溴在FeBr3(鐵和溴反應生成FeBr3)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溴化氫,該反應是放熱反應,而苯、液溴易揮發(fā),用冷凝的方法減少其揮發(fā)。裝置Ⅲ的目的是防止HBr溶于水而引起倒吸。通過檢驗Br-的存在可知該反應是取代反應。
13、 [答案] (1)小試管中有氣泡,液體變橙紅色;有白霧出現;廣口瓶內溶液中有淺黃色沉淀生成 (2)Ⅲ和Ⅳ (3)除去裝置Ⅱ中存有的溴化氫氣體,以免HBr逸出污染空氣 打開K2,關閉K1和漏斗活塞 (4)取代 苯的硝化反應實驗 1.實驗步驟 (1)先將1.5 mL濃硝酸注入大試管中,再慢慢注入2 mL濃硫酸,并及時搖勻和冷卻。 (2)向冷卻后的酸中逐滴加入1 mL苯,充分振蕩,混合均勻。 (3)將混合物在50~60 ℃的水浴中加熱幾分鐘,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4)將反應后的液體倒入盛冷水的燒杯中,可以看到燒杯底部有黃色油狀物生成,經過分離得到粗硝基苯。 (5)粗產品依次
14、用蒸餾水和5% NaOH溶液洗滌,最后再用蒸餾水洗滌,將用無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進行蒸餾,得到純硝基苯。硝基苯是一種帶有苦杏仁味的、無色油狀液體,密度比水大,有毒,易溶于酒精和乙醚。 2.實驗注意事項 (1)加入藥品順序不可以顛倒,因為向硝酸中加入濃硫酸相當于濃硫酸的稀釋,過程是放熱的。同時由于苯易揮發(fā),故需冷卻后才能加入苯。 (2)將反應容器放入水浴中,便于控制溫度在50~60 ℃。因為溫度在70~80 ℃時,苯將與硫酸發(fā)生磺化反應。當溫度升高至100~110 ℃時則生成二取代產物(間二硝基苯)。 (3)長直導管的作用是將反應物冷凝回流。 (4)反應后的粗產品用5%的NaO
15、H溶液洗滌,除去產品中殘留的HNO3和H2SO4及NO2。 (5)濃硫酸作用為催化劑和脫水劑。 【典例2】 實驗室制備硝基苯的主要步驟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濃硫酸與濃硝酸的混合液,加入反應器中; ②向室溫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蕩,混合均勻; ③在50~60 ℃下發(fā)生反應,直至反應結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產品依次用蒸餾水和5%NaOH溶液洗滌,最后再用蒸餾水洗滌; ⑤將用無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進行蒸餾,得到純硝基苯。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配制一定比例的濃硫酸與濃硝酸的混合酸時,操作注意事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6、步驟③中,為了使反應在50~60 ℃下進行,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④中洗滌、分離粗硝基苯應使用的儀器是____________。 (4)步驟④中粗產品用5%NaOH溶液洗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純硝基苯是無色、密度比水________(填“大”或“小”)、具有________氣味的油狀液體。 [解析] 濃硝酸與濃硫酸混合,相當于稀釋濃硫酸,所以應將濃硫酸加入到濃硝酸中。如果用酒精燈火焰給溶液直接加熱,很難有效控制溶液的溫度,所以凡是需要嚴格控制溶液溫度的,應使用水浴加熱。分離提純硝基苯時,需要考慮硝基苯中
17、可能混有的雜質,雜質具有的性質,以及硝基苯的密度等。 [答案] (1)將濃硫酸慢慢加入濃硝酸中,并不斷攪拌 (2)用水浴加熱,并控制溫度在50~60 ℃ (3)分液漏斗 (4)除去粗產品中混有的硝酸、硫酸、二氧化氮等 (5)大 苦杏仁 2.50~60 ℃時,苯與濃硝酸在濃硫酸催化下可制取硝基苯。下列對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最好用水浴加熱,并用溫度計控溫 B.長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純硝基苯時只需直接用蒸餾水洗滌,便可洗去混在硝基苯中的雜質 D.加入過量硝酸可以提高苯的轉化率 C [該反應溫度不超過100 ℃,所以用水浴加熱,A項正確;因反應物受熱易揮
18、發(fā),所以長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B項正確;加入過量硝酸可以提高苯的轉化率,D項正確。] 苯的同系物的化學性質 苯的同系物中既含有苯環(huán),又含烷烴基,因此在烷烴基上會表現類似烷烴取代反應的性質,在苯環(huán)上會表現類似苯取代反應、加成反應、不易被氧化等性質。但是,由于二者的相互影響,使苯的同系物的性質不完全是苯和烷烴的性質之和。 1.側鏈烷烴基對苯環(huán)的影響 使苯環(huán)比苯的性質活潑,更易發(fā)生取代反應。 2.苯環(huán)對側鏈烷烴基的影響 使烷烴基比烷烴的性質活潑,易被氧化。 。 對—R的要求:與苯環(huán)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有氫原子,且無論—R中碳原子個數有多少,—R都被氧化為—COOH,
19、利用此性質可鑒別苯和苯的同系物。 【典例3】 下列對有機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在FeBr3作催化劑時與Br2發(fā)生取代反應可生成三種一溴代物 C.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加成反應 D.一定條件下可以和濃硝酸、濃硫酸的混合物發(fā)生硝化反應 A [根據其結構可知,該有機物能夠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其褪色;不能和溴水反應,但能發(fā)生萃取而使溴水褪色,A錯誤;在FeBr3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取代反應只能發(fā)生在苯環(huán)上,苯環(huán)上還剩5個氫原子,但是位置只有三種(即側鏈的鄰位、間位與對位),B正確;苯環(huán)在一定條件下能和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C正確
20、;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可以被硝基(—NO2)取代而發(fā)生硝化反應,D正確。] 3.(2019·全國Ⅰ卷)關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可以發(fā)生加成聚合反應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 B 1.苯環(huán)實際上不具有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的簡單交替結構,可以作為證據的事實有( ) ①苯的間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種 ②苯的鄰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種 ③苯分子中碳碳鍵的鍵長均相等 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⑤苯在加熱和催化劑存在條件下,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⑥苯在FeBr3存在的條件下,與液溴發(fā)生
21、取代反應,但不能因發(fā)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B [苯不能因發(fā)生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都說明苯分子中沒有雙鍵。若苯環(huán)上具有單鍵和雙鍵交替的結構,碳碳鍵的鍵長應該不等(雙鍵鍵長比單鍵鍵長短),其鄰位二氯代物應該有兩種,而間位二氯代物仍然只有一種。] 2.(2019·全國Ⅰ卷)實驗室制備溴苯的反應裝置如下圖所示,關于實驗操作或敘述錯誤的是( ) A.向圓底燒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開K B.實驗中裝置b中的液體逐漸變?yōu)闇\紅色 C.裝置c中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氫 D.反應后
22、的混合液經稀堿溶液洗滌、結晶,得到溴苯 [答案] D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芳香烴的分子通式是CnH2n-6(n≥6,n∈N)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僅含有一個苯環(huán)的所有烴類物質 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苯和甲苯都能與鹵素單質、硝酸等發(fā)生取代反應 D [芳香烴是分子中含一個或多個苯環(huán)的烴類化合物,而苯的同系物僅指分子中含有一個苯環(huán),苯環(huán)的側鏈全部為烷基的烴類化合物,其通式為CnH2n-6(n≥7,n∈N);苯和甲苯都能與鹵素單質、硝酸等發(fā)生取代反應,但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不能,這是由于苯環(huán)與側鏈之間的影響所致。] 4.溴苯是一
23、種化工原料,實驗室合成溴苯的裝置示意圖及有關數據如下: 苯 溴 溴苯 密度/(g·cm-3) 0.88 3.10 1.50 沸點/℃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驟回答問題: (1)在a中加入15 mL苯和少量鐵屑。在b中小心加入4 mL 液態(tài)溴。向a中滴入幾滴溴,有白色煙霧產生,是因為生成了________氣體。繼續(xù)滴加至液溴滴完。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經過下列步驟分離提純: 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過濾除去未反應的鐵屑。 ②濾液依次
24、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 水洗滌。NaOH溶液洗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無水氯化鈣,靜置、過濾。加入氯化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經以上分離操作后,粗溴苯中還含有的主要雜質為________,要進一步提純,下列操作中必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重結晶 B.過濾 C.蒸餾 D.萃取 (4)在該實驗中,a的容積最適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
25、L [解析] 根據苯和溴反應制備溴苯的條件知鐵屑起催化作用,然后對產物進行分離和提純。 (1)苯和溴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產生的HBr具有揮發(fā)性,看到有白霧產生。由于該反應放熱,而液溴具有揮發(fā)性,故揮發(fā)出的氣體是Br2和HBr,用NaOH溶液吸收。 (2)(3)反應完畢后,反應容器中的主要成分是溴苯,還有未反應的苯和Br2及生成的HBr,加入NaOH除去HBr和未反應的Br2。再水洗,用CaCl2進一步進行干燥,最后根據苯和溴苯的沸點不同進行蒸餾分離。 (4)燒瓶作為反應容器時,液體的體積不超過容積的,而液體的體積約為15 mL+4 mL=19 mL,故容積選擇50 mL。 [答案] (1)HBr 吸收HBr和Br2 (2)②除去HBr和未反應的Br2?、鄹稍铩?3)苯 C (4)B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