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12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12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第12課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二三一、偉大的歷史轉折1.轉折的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在兩年時間里,國民經濟處于徘徊中前進的狀態(tài)。(2)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指導思想。一二三2.轉折的標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一二三自主思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什么被稱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言書”?提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它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它引導中國開始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
2、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因此,它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重要起點。一二三二、經濟體制改革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1)概況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農村開始實行農業(yè)生產責任制。不久,在全國普遍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2)意義使農民有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開始了歷史性的變革。促進了農村政治體制的改革,促進了城市的改革。一二三自主思考為什么首先在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提示:首先,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而農村改革,又直接關系到農業(yè)生產的健康發(fā)展,所以要在農村首先進
3、行改革。其次,過去對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失誤,在農村中的危害遠遠大于城市,它關系到農民的溫飽問題,所以要先從農村改革。另外,一些思想束縛打破較早的地區(qū),當地農民和地方領導已經開始大膽地進行了改革試驗,農村已出現了改革勢在必行的大趨勢。一二三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2)改革內容管理體制方面,實行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所有制方面,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分配方面,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意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yè)有了競爭機制,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一二三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依據教
4、材內容,自主梳理本知識點)一二三自主思考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有何重大意義?提示: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面臨國際國內形勢轉變的重大關頭,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一些認識問題,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標志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探究點探究點 關于經濟體制改革關于經濟體制改革史料實證19531985年中國農業(yè)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等 互動探究(1)根據表中相關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531985年兩次農業(yè)總產值增長率高峰出現的時間并分析原因。(2)比較兩次增長率高峰出現時的經濟大背景的不同
5、之處。提示:(1)19631965年,農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最高,原因是國家調整了農業(yè)政策,改變了“大躍進”給農業(yè)帶來的困難局面。19811985年,農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國家在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2)19631965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19811985年處于經濟體制改革時期。歷史解釋(1)目的: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2)必要性:原有的經濟體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革經濟體制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高度集中、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本身存
6、在著嚴重的弊端,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其弊端日益阻礙著我國生產力和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在農村,人民公社化體制長期束縛農業(yè)的發(fā)展,造成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不前,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城市,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使城市的經濟生活缺乏活力,束縛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改革經濟體制也是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的迫切需要。舊有的經濟體制束縛了科技創(chuàng)新,制約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進程,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只有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才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適應時代的需要。典例剖析【例題】 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在縣以下設立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作為一級政權機關,行使行政權力。下列屬于這一規(guī)
7、定出臺背景的是()A.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廣泛推行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確立C.政企分開的管理體制已普遍實行D.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從城市轉向鄉(xiāng)村題目立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人民公社的管理體制已成為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的障礙。因此,改革人民公社體制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本題立意在于通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考查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題指導:解答本題,可從題目提供的時間著手分析。1982年,我國僅在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從1984年開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無從談起。因此,B、C、D三項的敘述都是不正確的。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