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導與練高考一輪總復習人教版歷史:選考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師用書 Word版含解析
《版導與練高考一輪總復習人教版歷史:選考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師用書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版導與練高考一輪總復習人教版歷史:選考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師用書 Word版含解析(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選考內容 選考一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商鞅變法 1.時代背景: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社會轉型) (1)經濟 ①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并推廣,推進了農業(yè)以及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 發(fā)展。 ②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了井田制的逐漸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2)政治:周王室衰微,新興地主階級形成且力量壯大,要求掌握政權,發(fā)展封建經濟,紛紛進行建立和強化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改革和變法。 (3)軍事:在春秋爭霸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形勢下,富國強兵成為各國改革的內在動力。 (4)思想文化:出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法家學說成為各諸侯國變法改革的理論依據。 2.具體原因 (1)各國紛紛變法,以
2、實現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2)秦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國,秦孝公決心發(fā)憤圖強,實現富國強兵。 (3)商鞅的變法宣傳和改革精神。 3.商鞅變法的歷史任務:富國強兵,確立新興地主階級統(tǒng)治地位,發(fā)展封建經濟。 4.變法針對措施 措施 內容 影響 以農 求富 廢井田、開阡陌 維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推動了地主經濟的發(fā)展 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使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統(tǒng)一度量衡 為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對經濟的發(fā)展和鞏固中央集權制度都有促進作用 加強 集權 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 保證了社會統(tǒng)治秩
3、序,強化了對基層民眾的管理和統(tǒng)治,使秦國的兵源得到保證 普遍推 行縣制 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tǒng)治 制定秦律,輕罪重刑,以法治國 強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識,保證了變法的徹底執(zhí)行,有利于加強統(tǒng)治 獎勵 軍功 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 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確立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優(yōu)勢,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 思想 控制 “燔詩書而明法令” 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壓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國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損失 改革 舊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強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進一步發(fā)展了小家庭生產,有利于增加國家賦稅,加強了秦國的集權統(tǒng)治 5.特
4、點 (1)以法家思想為理論基礎,以法律推動、鞏固改革。 (2)以富國強兵為目的,措施全面,核心是“農戰(zhàn)”和“法治”。 (3)實質是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建立新興地主階級統(tǒng)治。 6.歷史影響 (1)積極作用 ①政治上:打擊并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開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②經濟上:從根本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系,確立了土地私有制,促進了秦國的農業(yè)生產。 ③軍事上:獎勵軍功,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為秦國下一步的戰(zhàn)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歷史局限 ①輕視教化,刑法嚴苛,鼓吹輕罪重罰。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 ③未與舊的制度
5、、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④重農抑商,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導致經濟結構單一。 7.變法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根本 原因) (2)改革符合秦國的實際情況。 (3)法律一經制定就堅決實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歷史背景 (1)有利條件 ①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初步結束了北方長期分裂割據局面。 ②北魏統(tǒng)治者接受漢族文化,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fā)展。 ③民族融合的趨勢加強。 (2)社會矛盾 ①宗主督護制的實行和吏治混亂導致階級矛盾尖銳。 ②鮮卑貴族實行民族歧視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
6、北魏社會動蕩不安,人民起義,北魏統(tǒng)治面臨危機。 (3)個人因素:馮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圖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fā)展,鞏固統(tǒng)治。 2.措施 項目 時期 措施 內容 作用 前期馮太后主持,重點建立各種新制度 推行均田制與租調制 頒布均田令,把國家控制的土地分給農民,由農民承擔一定的租稅、徭役和兵役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恢復和發(fā)展了北方經濟 設立三長制 改宗主督護制為三長制,直屬州郡,負責檢查戶口、征收租賦、征發(fā)徭役和兵役 加強了對地方政權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權的鞏固,有利于推行均 田制 整頓 吏治 制定了官吏俸祿
7、制,官吏俸祿由國家籌集和發(fā)放 吏治有所好轉,農民賦役負擔減輕,利于社會穩(wěn)定,為其他改革提供條件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點推行漢化措施 遷都 洛陽 由平城遷 都洛陽 打擊了保守勢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移風 易俗 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 便于接受中原地區(qū)的先進文化,促進了鮮卑貴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鞏固了北魏 統(tǒng)治 3.性質: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4.歷史作用 (1)使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相對穩(wěn)定,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商業(yè)活動日趨活躍。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推動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 (3)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8、,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三、王安石變法 1.背景 (1)社會危機 ①北宋統(tǒng)治者集中軍權、財權和行政權,導致冗官、冗兵、冗費現象,形成積貧積弱局面。 ②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尖銳。 ③遼和西夏威脅著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銳。 (2)有利條件 ①慶歷新政為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②宋神宗堅持變法,重用王安石。 (3)目的 ①直接:改變積貧積弱局面,富國強兵。 ②根本:挽救統(tǒng)治危機,鞏固封建統(tǒng)治。 2.內容 項目 領域 目的 措施 內容 作用 經濟 上:富 國之法 改變積貧局面 青苗法 青黃不接時,政府貸
9、款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收入,保障了農民生產生活 農田水 利法 政府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工程 保證灌溉;防洪抗災 免役法 (募役法) 納錢代役 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保證了農民生產時間,打擊了免役特權 方田均 稅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稅 清丈出大量隱瞞的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農民得到實惠 均輸法 采購物資依據“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 打破大商人的壟斷,增加了政府收入 市易法 政府在東京設置市易務 軍事 上:強 兵之法 改變積弱局面 保甲法 政府把農民編為保甲,實行連坐法
10、維護秩序,兵農合一 保馬法 政府鼓勵百姓養(yǎng)馬 節(jié)省開支,提高了馬匹質量和數量 將兵法 “將”為軍隊編制的基本單位 改變了兵將分離的局面,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 設軍器監(jiān) 監(jiān)督制造 兵器 武器產量、質量提高 政治 上:取 士之法 選拔人才,鞏固統(tǒng)治 改革科 舉制度 廢明經諸科,改革進士科;設明法科 有利于選拔和培養(yǎng)人才;有利于推動改革;有利于擴大統(tǒng)治基礎 整頓太學 重新編纂教科書,太學生成績優(yōu)異者可直接為官;設置專門 學校 唯才用人 重改革、破成規(guī),擇優(yōu)錄用,克服“恩蔭”弊病 3.結果:取得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強烈反對,變法最終 失敗。 4.
11、失敗原因 (1)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 (2)執(zhí)行過程中用人不當,引起民眾不滿。 (3)新法施行過快,沒能循序漸進。 (4)變法后期,宋神宗動搖及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勢。 5.作用 (1)積貧局面的改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 (2)積弱局面的改善:節(jié)省了軍費開支;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 6.歷史教訓 (1)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阻撓,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充分考慮到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2)改革的成敗關鍵要看其積極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維持,不以改革者的個人命運為轉移。 (3)改革措施要針對實際情況,行之有效,推行過程
12、中要用人得當。 (4)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四、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1.歷史背景 (1)經濟:落后的農奴制,使俄國工業(yè)發(fā)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其他西歐主要國家。(根本) (2)政治:俄國農奴主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激起農奴的反抗,階級矛盾 激化。 (3)思想:十二月黨人和知識分子激進派積極宣傳資本主義新思想,反對沙皇專制,主張廢除農奴制。 (4)軍事: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充分暴露了農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國內矛盾,加劇了社會危機,推動了農奴制改革。(直接) 2.針對措施(“二一九法令”) (1)政治:廢除農奴制,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 (2)經濟:土地仍歸屬地主所
13、有,但農民可以贖買一塊份地。 (3)組織:強化村社制度,加強對農民的控制。 3.評價 (1)進步性 ①廣大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為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資金。 ②農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促進了俄國農業(yè)乃至經濟的發(fā)展。 ③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動搖了俄國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 (2)局限性 ①不徹底性:保留大量農奴制殘余,農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還被束縛在土地上。 ②掠奪性:高額贖金實際上是地主階級對農民的一次掠奪。 ③欺騙性:改革后農民贖買的土地貧瘠且數量少,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重新
14、受到地主的盤剝和奴役。 ④妥協性: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妥協的產物。 4.特點 (1)從政治方面看,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權利,說明其具有資本主義民主的性質。 (2)從經濟方面看,土地仍歸地主所有,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經濟基礎,具有不徹底性。同時,高額的贖金實際上是對農民的掠奪。 (3)從整個內容來看,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沙皇統(tǒng)治,實現富國強兵。 5.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 (1)經濟: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政治:參照西方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和司法制度,進行了政治改革,使一向專制獨裁的俄國也出現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 (3)
15、軍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系,促進了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4)教育: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促進了教育的近代化。 (5)思想:促進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在俄國的傳播,使人們看到了俄國的落后,變革的愿望日益強烈。 五、日本明治維新 1.歷史背景 (1)政治:各階層對幕府統(tǒng)治的不滿情緒高漲,幕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 (2)經濟: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下,農民負擔沉重;日本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發(fā)展;重農抑商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幕府實行閉關鎖國 政策。 (3)文化:洋學興起,西方文化傳播。 (4)外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
16、地的危機之中,民族危機加劇。 (5)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體制,建立并鞏固了明治政府。 2.主要任務: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機。 3.針對措施 (1)政治 ①廢藩置縣,把全國劃為3府72縣,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之下。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級身份制和武士階層特權。 ③通過以公債補償的形式,逐步收回華族和士族的俸祿和祿米,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體制建立起來。 ④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建立君主立憲制。 (2)經濟 ①改革幣制:以金本位的紙幣日元作為全國唯一的貨幣。 ②土地改革: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確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 買賣。 ③
17、地稅改革:一律按地價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稅,新土地稅以貨幣支付。 ④“殖產興業(yè)”:建立近代企業(yè),政府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和人才,把私人資本引向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的道路。 (3)文化:倡導“文明開化”。派遣學生到歐美國家留學;按照歐美國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則;生活習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進西化。 (4)軍事:實行義務兵役制,仿照歐美國家建立常備軍;大力改進軍事裝備,并建立現代化軍工企業(yè);進行武士道教育,軍隊只向天皇負責。 4.性質:天皇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5.歷史影響 (1)積極作用 ①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加
18、速了日本經濟的發(fā)展,實現了富國強兵。 ②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的國家,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 ③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④其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2)局限性 ①確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農民生活貧困,影響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制約了工業(yè)的發(fā)展。 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形成了帶有濃厚封建專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③日本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給亞洲鄰國帶來了巨大災難。 6.改革特點 (1)從改革領域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和生活習俗等領域,比較全面。 (2)從改革方向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大力發(fā)展資本主義,不僅引進西
19、方先進技術,而且注重更新改造。 (3)從改革方式看,充分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或強制推行,或示范 引導。 (4)從改革內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時,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7.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明治維新前,日本幕府的專制統(tǒng)治面臨嚴重危機,新興社會經濟、政治力量發(fā)展,為明治維新提供了社會基礎。 (2)武裝倒幕后,改革派實際上控制了國家政權,為改革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3)明治維新期間,日本政府全面學習西方國家的近代文明成果,對日本社會的落后因素進行改造,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進程。 (4)19世紀中期,西方國家集中力量侵略中國等亞洲國家,為日本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
20、境。 8.明治維新成功的啟示 (1)為何改?改革是擺脫危機和社會進步的途徑。 (2)向何處改?學習先進文明。 (3)怎么改?結合本國國情,吸收外來先進文明;全方位,多層次,寬 領域。 六、戊戌變法 1.歷史背景 (1)民族危機:帝國主義向中國進行大規(guī)模資本輸出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經濟基礎: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 (3)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政治舞臺,要求實行政治變革,為發(fā)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 (4)思想基礎: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并發(fā)展。 ①早期維新思想:對戊戌變法運動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導作用。 ②
21、康梁維新思想:主張包括呼吁變法圖存,提倡興民權,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宣傳方式上是維新派與頑固勢力論戰(zhàn),“公車上書”,成立強學會和保國會等組織,創(chuàng)辦《中外紀聞》等報刊。 2.百日維新 (1)施政綱領:1898年1月,康有為的《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提出變法的具體措施,成為維新派的施政綱領。 (2)開始變法: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3.變法內容 (1)政治:廣開言路,精簡機構等。 (2)經濟: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等。 (3)軍事:改革軍制;編練新軍等。 (4)文教:提倡西學;改革科舉制;廢八股;培養(yǎng)人才等。 4.結果:失敗。標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fā)
22、動“戊戌政變”。 5.失敗原因 (1)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維新派勢力過于弱小,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 (2)主觀原因 ①既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又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②寄希望于無實權的光緒帝和極少數帝黨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③部分維新人士理論偏激,內部意見分歧。 ④新法推行過程中急于求成,未能循序漸進。 ⑤內容上貪大求全,缺乏通盤考慮。 ⑥康有為性格激進、樹敵過多、政治不成熟。 6.歷史意義 (1)戊戌變法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2)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
23、他們試圖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這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 (3)維新變法運動點燃了愛國、民主的火炬,喚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識,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也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對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留下的許多遺產成為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寶貴財富。 7.結論(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行不通;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漫長而又坎坷。 一、改革的定義、分類及切入點 1.改革的定義 改革是指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人類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
24、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類 (1)從程度上看,一種是在不觸動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進行局部的調整;一種是對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徹底的改革,導致社會制度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2)從內容上看,分為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文化改革。 (3)從性質上看,可分為奴隸制改革、封建性質的改革、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①奴隸制改革: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②封建性質的改革: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歐洲的宗教改革、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等。 ④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25、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改革;中國的改革開 放等。 3.改革的切入點:所有的改革都是圍繞“矛盾”展開的。 (1)矛盾激化——改革的背景。 (2)協調矛盾——改革的內容。 (3)矛盾緩和(或解決)——改革成功;矛盾依舊(或發(fā)展)——改革 失敗。 二、歸納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會發(fā)展趨勢:經濟條件——根本原因。 2.舊的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主要原因。 3.社會危機:內憂(財政危機、政治危機)外患(民族危機)——必要 條件。 4.改革力量:階級條件——組織條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識:思想條件——主觀條件。 6.外部因素:催化劑、導火線——直接原因。
26、 三、歸納改革結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評定改革的結果 一場改革的成敗,不能看改革者個人的結局如何,而要看這一改革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維持。評定改革的成功與否有兩個主要標志:一是改革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斷。即改革達到了預期目標,有利于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同時不管改革者處境怎樣,都能繼續(xù)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如何分析改革成敗的原因 (1)看是否適合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2)看當時力量對比:要從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兩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從內外兩方面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去 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
27、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5)看內外環(huán)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開展和執(zhí)行。 四、評價改革的原則及對改革規(guī)律性的認識 1.原則 (1)歷史的原則。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屬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去加以評價。首先分析當時的歷史條件、歷史要求,再看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或者違背了這一歷史要求,它對社會歷史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據此,對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辯證的原則。要從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全面地、一分為二地評價。 (3)生產力標準??锤母锸欠裼欣谏a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2.規(guī)律性認識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fā)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
28、革。 (2)改革必然會因損害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復雜性,不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適合國情的改革之路。 五、改革和革命的區(qū)別 1.主體不同:改革是國家、政府的行為;而革命一般是群眾的行為。 2.目的不同:改革是在舊制度的基礎上,對其中某些環(huán)節(jié)進行局部的改造,從而維護舊的統(tǒng)治;革命則是對舊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舊制度的斗爭。 3.革命后必然對國
29、家機器等進行重建,需要一段時期的政治穩(wěn)定與經濟恢復;改革則是對原有的社會制度的完善與改進,往往不會對生產力造成重大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 1.(2018·全國Ⅰ卷,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漢武帝的諸多統(tǒng)一政策中,包含年號的制定。此前的紀年方法是,將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為元年,以在位年序紀年?;实墼谖粫r沒有特定的名號,如漢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稱為“二年”,與其他皇帝的“二年”難以區(qū)分。此外,諸王國各以諸侯王之年紀事,更易產生混亂。漢武帝首次“封禪”泰山時,創(chuàng)制了“元封”年號,將當年稱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號通用于全國所有地方,后世根據年號
30、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號制都被沿用,且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據[日]宮崎市定《中國史》等 (1)根據材料,說明漢武帝改革前后紀年方法的區(qū)別。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武帝年號制改革的歷史意義。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信息“此前……以在位年序紀年……諸王國各以諸侯王之年紀事”得出:原紀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紀年,皇帝、諸侯王各自紀年;根據材料信息漢武帝“將當年稱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號通用于全國所有地方”得出:年號制以年號紀年,年號全國各地通用。第(2)問,根據材料信息“后世根據年號也能明白是哪一年”得出:方便紀年;根據材料“諸王國……易產
31、生混亂”得出,有利于君主集權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根據材料信息“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號制都被沿用”得出:長期使用,影響深遠;根據材料信息“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得出:傳播到其他國家,為世界文明做出貢獻。 答案:(1)原紀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紀年,皇帝、諸侯王各自紀年;年號制以年號紀年,年號全國各地通用。 (2)方便紀年;有利于君主集權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長期使用,影響深遠;傳播到其他國家,為世界文明做出貢獻。 2.(2018·全國Ⅲ卷,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紀后期,近代警察制度從西方傳入中國。清代社會治安由八旗、綠營、衙役以及保甲、團練等承擔。近代湖南
32、治安尤難,地方官向來重視。戊戌變法時期,湖南維新運動頗為活躍。1898年,湖南按察使黃遵憲在巡撫陳寶箴的支持下,參照日本警察制度與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長沙創(chuàng)設了湖南保衛(wèi)局。根據《湖南保衛(wèi)局章程》,保衛(wèi)局由官商合辦,職責是“去民害,衛(wèi)民生,檢非違,索罪犯”,其機構設置實行三級體制,即總局、分局、小分局。戊戌變法失敗后,湖南保衛(wèi)局被清廷裁撤。 ——韓延龍等《中國近代警察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湖南保衛(wèi)局創(chuàng)建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湖南保衛(wèi)局相對于以前的治安機構有何不同。 解析:第(1)問,據材料“近代警察制度從西方傳入中國”“近代湖南治安尤難”“湖南維新
33、運動頗為活躍”“湖南按察使黃遵憲在巡撫陳寶箴的支持下……創(chuàng)設了湖南保衛(wèi)局”等信息分別歸納。第(2)問,據材料“近代警察制度從西方傳入中國”“參照日本警察制度與租界巡捕制度”可得出受西方、日本的影響;根據材料“保衛(wèi)局由官商合辦”可以得出官商合辦;根據材料中涉及的湖南保衛(wèi)局的職責及其機構設置可以得出,它屬于專門的警察機構,并且管理規(guī)范化。 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傳入;加強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維新運動活躍;地方官員推動。 (2)受西方、日本的影響;官商合辦;專門的警察機構,管理規(guī)范化。 3.(2018·全國Ⅱ卷,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9~1966年
34、,國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積累了發(fā)展科技的經驗。此后很長時間,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壞,造成了輕視科學與文化知識的社會風氣。1977年9月,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定》,國家科委成為統(tǒng)管全國科技工作的機構。在《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中,中央“號召全國青少年奮發(fā)努力,學政治、學文化,樹立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風氣”。同年,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學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發(fā)出《關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幾點意見》,要求把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落到實處。1981年12月,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成立,從宏觀、戰(zhàn)略方面統(tǒng)領全國科技工作,統(tǒng)籌安排全國科技規(guī)劃,組織管理全
35、國科技隊伍,協調各部門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門的科研機構和科技管理機構也紛紛恢復和創(chuàng)設。 ——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77~1981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77~1981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及影響。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第二句話和所學知識,可以答出“文化大革命”對科技事業(yè)的破壞;再根據1977~1981年的國內、國際形勢分析。第(2)問,“主要內容”根據材料中的信息,從機構和隊伍建設、招生制度、政策等角度概括,注意要點要全。“影響”則要從扭轉“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不良風氣、推動
36、科研事業(yè)發(fā)展及現代化建設等角度分析。 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業(yè)受到沖擊和破壞;改革開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響。 (2)內容:建立統(tǒng)管全國科技工作的機構,恢復、新建科研機構,恢復教育考試招生制度;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加強科技隊伍建設。 影響:實現科技領域撥亂反正,扭轉輕視科技文化的不良風氣;推動科研領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4.【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紳衿戶享有法定的豁免雜項差徭的權利。紳衿免除的賦役負擔必然落在小民身上,這就造成貧民與紳衿的矛盾,貧民與維護紳衿特權的封建政府的對立,后來紳衿還謀求種種非法特權,“或出入官署,包攬詞
37、訟;或武斷鄉(xiāng)曲,欺壓平民;或抗違錢糧,藐視國法;或代民納課,私潤身家”。紳衿的不法行為,同封建政府的職能和權力發(fā)生沖突,他們腐蝕官僚隊伍,造成吏治敗壞。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標志紳衿特權的儒戶、宦戶名目,使他們與百姓一體當差,不許生監(jiān)包攬同姓錢糧,不準他們本身拖欠錢糧,如敢抗頑,即行重處。 ——馮爾康《雍正傳》 (1)根據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紳一體當差改革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雍正帝官紳一體當差改革的作用。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中“紳衿戶享有法定的豁免雜項差徭的權利”可得出紳衿享有免役特權,影響社會公平;根據“造成貧民與紳衿的矛盾,貧民與維護紳衿特權的封建政府
38、的對立”,可得出紳衿與貧民矛盾尖銳;根據“紳衿的不法行為,同封建政府的職能和權力發(fā)生沖突,他們腐蝕官僚隊伍,造成吏治敗壞”可以得出紳衿搶奪權力嚴重干擾政府職能,紳衿的不法行為敗壞了吏治兩條原因,最后對這些具體原因進行總結可得出紳衿特權嚴重影響清政府的統(tǒng)治與社會穩(wěn)定。第(2)問,聯系所學知識,結合雍正帝改革的原因,可以得出改革的作用。 答案:(1)原因:紳衿享有免役特權,影響社會公平;紳衿與貧民矛盾尖銳;紳衿搶奪權力嚴重干擾政府職能;紳衿的不法行為敗壞了吏治;紳衿特權嚴重影響清政府的統(tǒng)治與社會穩(wěn)定。 (2)作用:廢除紳衿特權,優(yōu)化稅收結構,緩和了社會矛盾;緩解了吏治敗壞局面,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
39、鞏固了清王朝統(tǒng)治,推動了社會經濟的 發(fā)展。 5.(2018·華南師大附中模擬)【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傳統(tǒng)的中華法系走向崩潰,中國的法律發(fā)展開始向西方看齊,近代中國司法改革由此開始了艱難、復雜的轉型過程。引發(fā)這場法律改革的事件便是發(fā)生在1895~1910年的清末維新運動和預備立憲。1906年,清政府參照西方“三權分立”的模式改刑部為負責司法的法部,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的審判機關,并負責法律解釋。同年,清政府通過《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以及其后幾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規(guī)定了辯護法和律師制度,被告人有權對自己所受到的控訴進行辯護,并隨時可以自己選擇
40、或由法定代理人為其選任辯護人。1910年,頒布《法院編制法》,規(guī)定全國審判機關的分類以及獨立監(jiān)察機關的配置。 (1)根據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影響。 解析:第(1)問,可以根據材料中的“中國的法律發(fā)展開始向西方看齊”“引發(fā)這場法律改革的事件便是發(fā)生在1895~1910年的清末維新運動和預備立憲”“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規(guī)定了辯護法和律師制度,被告人有權對自己所受到的控訴進行辯護”“規(guī)定全國審判機關的分類以及獨立監(jiān)察機關的配置”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第(2)問,可以根據第(1)問總結出的特點,并聯系所學當時的社會狀況得出:開啟中國法律和司
41、法制度的近代化,奠定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基礎;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民的權利,提高了人們的法律意識;有利于推動近代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答案:(1)特點:學習借鑒西方司法模式和司法體制;司法改革與政治改革緊密結合,改革艱難曲折;建立獨立的司法機構;注重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律師辯護制度;初步形成了近代法律制度和司法體系框架。 (2)影響:開啟中國法律和司法制度的近代化,奠定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基礎;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民的權利,提高了人們的法律意識;有利于推動近代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6.【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國民經濟,盡快實現國家的工業(yè)化和現代化,成為新
42、中國面臨的重要任務,但是當時卻存在著一些必須從語言文字領域克服的困難。例如,當時方言眾多,造成了社會交際的嚴重障礙,制約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并影響了政令暢通。同時,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文盲,因此,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漢字,以便廣大人民群眾迅速地學習使用漢字,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自1952年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開始進行漢字簡化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同時著手開展了拼音化的準備工作,即推廣普通話和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字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世紀末,我國99%的人口習慣使用簡體漢字。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簡體字作為中華文
43、化的載體在全球獲得了廣泛深入的傳播,聯合國從2008年起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簡體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也采用簡體字作為學習和使用漢語的規(guī)范用字。 ——王愛云《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字改革》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國成立后文字改革的背景和內容。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后文字改革的影響。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恢復國民經濟,盡快實現國家的工業(yè)化和現代化”“方言眾多,造成了社會交際的嚴重障礙,制約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并影響了政令暢通”“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文盲”可以得出改革背景;根據“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制定《漢語拼音方案》”可以得出改革內容。第(2)問,根據材料中“截至20世紀末,我國99%的人口習慣使用簡體漢字”“簡體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在全球獲得了廣泛深入的傳播”“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也采用簡體字作為學習和使用漢語的規(guī)范用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總結出新中國成立后文字改革的影響。 答案:(1)背景:恢復經濟,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方言眾多,制約社會交際以及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影響政令暢通;文盲數量大,不利于經濟 發(fā)展。 內容: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2)影響:適應了時代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有助于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對周邊國家學習和使用漢語起到規(guī)范性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