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兩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兩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兩篇)(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兩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我這堂課是《桃花源記》的第二課時。在前堂課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復習舊知和理解主旨。古文的字詞解釋比較枯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兩個檢查的環(huán)節(jié):“大家來找茬”和“古今大不同”,讓學生找錯糾錯,辨析古今詞義,學生發(fā)言踴躍,達到了復習的效果。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會理想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前我布置學生研讀課文,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六個需要研究的問題。我把問題匯總后,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了精心的篩選、分類、組合、提煉,排列,整理出六個探究題。為了使自主探究順利展開,我又為學生搭建腳手架,設計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課上,我把學生的問題和提問者的名單一起出示,提高了學生研究的熱情。我以小組討論作為探究的形式,各小組選擇兩到三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指定一名成員代表小組在全班交流中發(fā)言。教師在小組討論時巡視,了解各小組的選題及進展。最后交流時,各小組都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或各抒己見,或達成共識,相互質(zhì)疑,相互補充,完善了自己的研究結論??偨Y我的這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流程清晰,教師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學生平等對話,突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雖因時間關系未能完成所有的探究題,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對主旨的理解也更進了一步。反思這堂課,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結合我研究的課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我在教師的評價語言上還應作以下的探索和改進:1、評價語言的激勵性還要強化。我在本課教學中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多為“好”“很好”,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2、評價語言的分析性還要細化。當學生答不到點時,教師不應只做簡單的否定,要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分析。3、留白還要藝術化。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教師的評價要有意滯后,留給學生爭論的空間,使問題在思維的碰撞中得以解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錘煉評價語言,使之更凝練、更優(yōu)美、更機智、更豐富。 ? 八年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感受桃源之美,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2.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的基礎上,感受課文內(nèi)容之美。 2.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2.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 這節(jié)課我們將重游桃花源,感受這人間仙境。 二、精讀課文,品讀桃源 1.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去桃花源里走一走,初步感受其美。 2.桃源仙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結合文章分析。 (1)景色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睗O人沿溪行而"忘路之遠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2)生活美。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3)人情美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做食” 三、探尋桃源 ?“桃花源”是否真實存在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它呢?(補充本文寫作背景) (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四、課堂小結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弊鳛槎皇兰o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2、推薦閱讀《桃花源詩》。 《桃花源記》說課稿 白河三中? 陳世麗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桃花源記》,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文在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這篇古文還是比較淺顯易懂,文意理解相對簡單,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凝練,瑯瑯上口,值得品味。所以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把本文的目標定為以下的幾點: 1、跟隨漁人品味桃源美景。 2、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 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優(yōu)美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二、說教學方法: 1、賞讀相結合法? ? 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賞讀課,以“賞”為突破口,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習得語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 2、問題導引法 通過問題的設置和引導,快速指導學生賞讀文章,品味桃源之美和了解作者構想桃源仙境所寄托的社會理想。 三、說學法 1、想象法?? ?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2、討論探究法?? ?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 1、導入新課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景美人樂,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讓我們來欣賞課文,一起走入桃源勝境。 2、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兩步進行: 第一,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描繪。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首先讓學生個別地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啟發(fā)其他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并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著,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的又是怎樣的畫面? 第二,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先啟發(fā)學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朗讀第三段,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fā)現(xiàn)“美”。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里沒有戰(zhàn)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著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前三段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huán)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3.、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討論來突破,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 具體做法: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后思考: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么根據(jù)?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虛構呢?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點撥。并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想的啟迪和熏陶,啟發(fā)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xiàn)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分享:-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桃花源記 年級 語文 下冊 教學 反思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79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