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1.1《沁園春長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語文1.1《沁園春長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1.1《沁園春長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感知分析語言文字,再現詩中意境,品味其組成的宏大氣勢。 2、 了解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詩中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展開聯想,體會詩人壯闊的胸懷和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作者對湘江秋景的描寫、融情于景的抒發(fā)。 【教學難點】 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詩的情感基調的體悟。 【教學思路】 這首詞是語文詩歌閱讀欣賞中的第一課。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詞作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 本課時以詞的上片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部分里作者將生機勃勃,明麗可愛的秋景和昂揚、奮發(fā)的革命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課型及方法】 1、 課型:詩歌講讀鑒賞課 2、 方法:播放錄音、反復誦讀、教師講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 二、題解: (提問:回憶詞牌作用,問本詞詞牌和題目) 詞,又稱為長短句,是我國詩歌中的一種題材,萌芽與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樂(“燕”通“宴”)曲調的歌辭,但在發(fā)展中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每一首詞都有詞牌。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詞牌規(guī)定的各種詞調和詞體,都有特定的字數、句數和格律。 “沁園春”是本詞的詞牌名,與詞的內容無關。沁園: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沁園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詞譜》載,《沁園春》雙調,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聯系《沁園春雪》)。長沙是題目“長沙”是詞的題目,和詞的內容有一定的關系。 三、學生齊讀 注意讀音: 沁園春(qn) 百舸(gě) 崢嶸(zhēng rng) 寥 廓(lio ku) 揮斥方遒(qi) 浪遏飛舟() 四、寫作背景介紹。 這首詞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請同學們重溫歷史的畫面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本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國共合作創(chuàng)造了蓬勃發(fā)展的大好革命形勢。但是,革命應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同學們了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五、播放錄音,欣賞一下毛澤東的手跡,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朗讀、領會,品評、鑒賞。 上片: (一)起三句:注意“獨” 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很大,有語序倒裝,有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讀懂詩句的意思,我們就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本詞的開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是這樣。哪位同學能按調整好的正常語序,把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下? (生:在深秋時節(jié),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看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師:說得不錯。我們敘述事情的習慣一般是先說時間,在說地點人物最后在說情節(jié)。 “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者其他的詞語呢? (生:不行?!蔼毩ⅰ辈粌H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師:對。聯系當時的背景,軍閥趙恒惕正在通輯毛澤東。詩人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秘密到達長沙,獨自來到橘子洲頭。可見一個“獨”字再現了當時的特定環(huán)境,但詩人身處險境仍然“獨立寒秋”,坦蕩從容。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一下這三句,在來看一看這三句描述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獨立寒秋圖) (二)分析湘江寒秋圖:注意:“看”字統領 一個“看”字,領到哪里?(生:“萬類霜天竟自由”) 師:對,共7句。 這在詩詞中這叫“一逗領起”,俗稱“領字”,是詞學中的專用名次,一般上下闕都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這種領字。 在朗讀的時候因為“看”是領字,所以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師范讀此7句)?,F在大家再齊讀這7句(生齊讀)。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有誰能找出它有哪些意象? 山、林、江、舸、鷹、魚 師:這幾句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極有特色。 前兩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詩人是怎樣看的?(生:放眼望去。)對,是“遠眺”,(師演示)這寫的是“遠景”。 接下來兩句“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詩人的視線又怎樣?(生:收回來。)這是“近觀”,師演示。這寫的是“近景”。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又是怎樣看?寫的是什么景?生:“俯瞰”,寫的是“低景”(師演示) 師: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好。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生:染、擊、翔) 師:“染”為什么用得好?(生:用了擬人手法。) “爭”字活現出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擊”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翔”字用的好嗎?我感覺用游是不是好點呢?魚兒怎么能在天空中翔呢? 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 師:其實詩句里不光這些動詞用得精練形象,在詩人眼里,山是萬山,林是層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萬山紅就要紅個遍,層林染就要盡染,漫江碧就要碧個透,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毛澤東同志用詞是生動傳神。 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么? 特點:色彩斑瀾生機勃勃絢麗多姿充滿生機 師:最后一句總括了所有的景致:“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并做了哲理性升華。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特別是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不是更應該競自由嗎?這實際是對被壓迫人民的一種什么? (生:號召和呼喚。) 對,如同說: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為生存自由而斗爭。 古人寫秋多悲秋、哀秋,如大屏幕上所視幾句都是作者在秋天中所抒發(fā)的憂愁之感。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楚辭》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鸥Α兜歉摺?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曹雪芹《紅樓夢》 那么,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嗎?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這與一個人的什么有關? 生:與氣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關。 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書生嗎? 生: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杰出的政治家。 是的,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境界開闊,氣勢磅礴,充滿豪情。 古人云:“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怪不得最后詩人不是順勢而問“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廊,向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個“悵”字的含義是十分豐富的,課本注釋說,它原指失意,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緒。其實,“悵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憂的望,也就是說“悵望”這個詞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天俯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 (三) 煞尾三句: “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師:詞人由大自然的勝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書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壯志豪情。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笔侨姷摹霸娧邸?。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下片: 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下闋,思考一下下闋是如何回答上闋所提出的問題的。 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跟著是怎樣回答的呢? (一)“憶”——“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崢嶸歲月指的是什么呢? 不尋常的歲月。 那我想問大家一句那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兩句在全詞中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呢? 一般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在詞中起承接過渡作用。詞的上下片寫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詞時非常注重過片。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學攜手來游的情景,于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中,在此過度非常的自然,銜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大家在來看,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他回憶的這些在文中具體表現在哪里? (二)憶的內容 恰領起的七句。 好我們先來看前面四句 這幾句寫出了同學們的什么樣的精神面貌呢?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后面三句,指點江山,指點在這應當什么講?(生:評論)江山呢?(國家大事) 激揚文字則指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這兩句寫出了他們對國家政局的關切,并積極參與變革社會的實踐。 糞土當年萬戶侯。則是表明他們敢于斗爭藐視一切反動派的氣魄。 這三句向我們表明了他們的活動和志趣。 (前面我們也說過,“長沙”作為題目,與詞的內容是有關系的。長沙是毛澤東早期的求學和革命活動的中心地方,在這里,有著許多的回憶,911年,毛澤東18歲時到湖南長沙,在此從事革命活動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1918年與何叔衡等創(chuàng)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拔逅摹睍r,組織領導了長沙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隨后,又領導了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軍閥張敬堯的斗爭。1920年與何叔衡等創(chuàng)建了湖南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共產黨成立后,他又組建了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并任書記。1923年離開長沙到上海、廣州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從事農民運動。同年秋,他自韶山經長沙轉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重游岳麓山、水陸洲、湘江這些讀書時經常與朋友游聚的舊地,追述往事,寫下了這首詞。 “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作者選用典型的事例,將往事化為觸手可及的形象,將過去的歲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 最后三句:“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不是一般的游水嬉戲,也不是單純回顧往日的友誼,而是用中流擊水的氣魄豪情給同伴們以期待和鼓勵,是對革命前途的展望。 擊水:指游泳。毛澤東: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浪遏飛舟:有兩種理解。 師:可能有同學又要問:下闋為什么不能直截了當地回答呢?譬如說:“承擔大任舍我其誰,革命前途系于我輩?!薄爸R青年擔當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這樣不是更明白易懂嗎?(笑問)我這兩句詩寫得比毛主席的怎樣?(生:詩味不濃,像口號不像詩。)“稍遜風騷”是嗎?詩歌講究形象性,要把一個主觀意念用具體的形象的畫面來表現出來,而不是赤裸裸地說出來。這也是一切藝術的共性。毛澤東曾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像散文那樣直說?!蔽疫@兩句詩就太直白了,所以不像詩。 《沁園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歸納總結全詞: 師: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高考資源網(www.ks5u.com) www.ks5u.com 來源:高考資源網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www.k s 5 u.com)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www.ks5u.com)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www.ks5u.com)-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沁園春長沙 語文 1.1 沁園春 長沙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825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