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成果報告.doc
《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成果報告.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成果報告.doc(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報 告 蒼溪縣高坡鎮(zhèn)初級中學校課題組 一、 課題的確立 1、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更應體現素質教育,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則,但我校記敘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如下弊端: 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能力,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其次,從課堂效率看,記敘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嚴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費的現象。學生毫無讀書的熱情和興趣,更不必說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再次從記敘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看,目標不明,把簡單的傳授知識等同為培養(yǎng)能力,記敘文閱讀能力簡單為分析、概括大意,歸納中心,寫作特點的把握等等。把學生的思維統一化、簡單化、機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 第四,新教材的啟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的出臺,倡導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倡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課外讀本、推薦名著,綜合實踐活動等。《語文課程標準》指明了大量的閱讀是解決語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師生因時間緊任務重而疲于應付,不能落到實處。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于2009年春起參與了四川省、蒼溪縣“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研究”,提出了“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這一子課題。 2、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記敘文閱讀教學從工具性上說就是要訓練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存在三條線索: 其一,語文知識。字、詞、句的知識,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知識等。 其二,閱讀技能,如分段,概括段意,提煉中心思想,敘述、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法,等等,閱讀技能不像其它科學知識技能是可量化的、精確的,它往往是模糊的、不精確的,許多時候沒有絕對的標準。 其三,思想、道德、情感的理解與共鳴。如字面的簡單機械理解,作者本意或多數人標準答案,學生本人的個性化理解等。追求標準答案就不會引發(fā)學生的內省過程,一旦變成演戲,真正的理解能力無法形成,實效性大打折扣。提倡個性化理解應試上的實效又低了。尋找兼顧的方法對我們教師具有挑戰(zhàn)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關于怎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還要抓住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準確、深入地解讀文本,二是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三是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 準確地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要從普通讀者欣賞性的閱讀、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這三個角度,一步一步地潛心研讀文本,把握其語言特點及人文內涵。第一步,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第二步,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以學什么、不學什么,學習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三步,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 我們期望記敘文閱讀有效性回歸。期望看到真正的常態(tài)下的閱讀教學精品課。也就是人人學得來、做得到的優(yōu)質課,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看著好做不到的觀賞課。那么,就應該: (1)注重并且努力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離開語言,就內容分析內容或就人文內涵進行開掘的課堂明顯減少。大多數課堂做到憑借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有些還注重體會重點語句的作用和表達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習了語言,同時進行了人文熏陶。 (2)目標簡明、內容簡約,既注意整體把握,又突出重點,點面結合,取舍適度?! ? (3)注重整合教學結構、教學過程、問題設計等,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問題,將教學設計成幾大板塊,清清爽爽,一目了然,體現出教與學的層次性。 這樣,教學目標更清楚了,教學內容更集中了,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更簡化了,教學方法更簡便實用了,帶來的明顯效果是,教師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減下來了,學生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多起來了。這就是加與減的辯證法。學生才有比較充裕的讀書時間、思考時間、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學得主動、從容,使自讀自悟漸成風氣,畫批注不再形同虛設;個性化解讀在課上也能有所體現。使課堂更加真實,更加原生態(tài),也更加豐滿了。因此,簡單是使教學走向真實、豐滿的有效策略?! ? 3、本課題研究的實踐依據 我單位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是在縣教研員的引導下,校長的大力支持、領導下展開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課題研究。我校在課題研究方面已取得豐碩成果。其中《農村初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與指導》獲市第二屆教學成果三等獎,《農村初中學生學科課堂合作學習研究》榮獲市、縣教學成果二、三等獎,中語會“十一五”重點課題《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即將結題。 參加課題研究的實驗教師全部都是在教學一線工作的語文老師,平均年齡三十二歲,他們都熱愛教育事業(yè),特別鐘愛語文教學,每年都要把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感受體驗進行總結,上升為理論高度,多篇論文在市、省、國家級的刊物上發(fā)表,在各種各樣的教學基本功評比中榮獲名次,多位老師的課在區(qū)縣市的評比中獲獎。我校實驗教師每周都開展集體備課,共同研究,共同進步。在實驗課題方面定期匯報,定期交流,學校為此大力支持,隨時開放圖書室,多媒體教室,電腦室,并且提供了足夠的資金保障。 二、研究對象: 七——九年級學生。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作 (一)、課題的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初步擬定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問卷調查法、座談會調查法、等組實驗法等方法。所謂“行動研究”,就是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通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教育理論去研究與解決不斷變化的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及自身專業(yè)化水平的一種研究活動。它是有別于教育理論研究者運用規(guī)范的研究方法進行理論構建型的那種教育科研活動。朱永新教授認為,中小學教育科研“應該從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路開始,把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論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蔽覀儗⒃谶@一理念的引導下,確定思路,按照以上的假設進行實施,從而不斷摸索,不斷地完善和探索。 (二)、課題研究工作 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 ) 1、申請立項,做好課題研究的準備工作。 2、組織課題實驗研究人員,成立課題組,做好分工。 3、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4、2009年9月課題組成員研究制定實施方案,進行理論學習。 5、2009年9月開題,頒布實施方案,課題研究開始。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 1、2009年9月課題組成員廣開渠道,進行理論學習。 2、2009年10月組織實驗教師進行校本培訓。 3、2009年10月15日袁宗昌校長主持學習課題實驗文件精神,并強調課題實驗目的意義,課題組組長辜錫慶主任結合我校實際指出研究方向并組織學習《初中記敘文閱讀指導(一)》。此后課題組討論研究課題研究的方向、內容與方法。 4、2009年10月22日課題組組織實驗教師深入解讀實驗方案,結合各年級特點,分年級安排了研究內容:七年級一般記敘文,八年級散文,九年級小說。 5、2009年11月4日開展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專題研討課:羅英《夏感》、袁典《濟南的冬天》。 6、2009年11月九年級開展“中考小說閱讀方法指導與仿真練習”。 7、2009年12月七、八年級分別開展“記敘文閱讀方法及解題思路指導”、“突破散文閱讀的方法與訓練”的專題講座。 8、2009年12月開展學生記敘文讀書筆記展評。 9、2009年12月23日縣教研室陽剛校長等三人來我校進行課題督查及指導。 10、2009年12月底課題組組織實驗教師進行交流、研討;完成了階段性總結。 11、2010年3月及5月開展了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專題研討課:張安飛《爸爸的花兒落了》、羅英《丑小鴨》、張安飛《安塞腰鼓》、羅玉蓉《斑羚飛渡》。 12、2010年4月16日縣教研室陽剛校長等人來我校調研,并對課題研究做了現場指導。 13、2010年5月13日課題組組長辜錫慶主任組織學習《初中記敘文閱讀指導(二)》。 14、2010年9月14日開展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專題研討課:唐麗娟《走一步,再走一步》、李麗《貝殼》。 15、2010年10月13日開展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專題研討課:李麗《白兔與月亮》、羅玉蓉《背影》、蹇軍《故鄉(xiāng)》 16、2010年10月九年級開展“中考小說閱讀方法指導與仿真練習”。 17、2010年11月七、八年級分別開展“記敘文閱讀方法及解題思路指導”、“突破散文閱讀的方法與訓練”的專題講座。 18、2010年12月1日開展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專題研討課:李麗《金色花》、張鍇《孔乙己》、蹇軍《談生命》。 19、2010年12月底開展了學生記敘文讀書筆記展評;課題組組織實驗教師開展了課題實驗經驗交流會,完成了階段性總結。 第三階段: 結題階段(2011年2月至2011年4月) 1、2011年2月至3月繼續(xù)深化、細化課題研究;積累研究資料,整理分析。 2、2011年3月匯總個案研究成果;課題研究材料匯編。 3、2011年4月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申請結題。 四、研究成果: (一)理論成果 1、明確了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導作用和對話過程中“平等中的首席”。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組織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求知活動始終圍繞主要目標進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導、啟發(fā),幫助學生不斷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探索。 (3)激勵作用,隨時給學生以鼓勵、督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4)傳授知識,把握學生認知的需要講授有關知識(如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關于方法的知識以及教材中的難點等)。 教師明白了自己課堂的主體作用,就不會迷失,就不會彷徨,更不會徘徊。簡言之就是組織、引導、啟發(fā)、激勵、傳授。 所以教師要講究課堂的藝術。 師生在平等對話過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這就意味著師生間還有著“平等”中的“不平等”。師生間平等的是人格,是尊嚴,是對追求真理的地位,“不平等”的是專業(yè)地位,教師的首席地位是不可喪失的,那么,在對話過程中應該怎樣體現其“首席”的作用呢? 營造對話氛圍——使對話在民主、寬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組織對話過程——使對話在有序的狀態(tài)下進行。 調控對話方向——使對話始終圍繞當前的話題進行。 保證對話的省時和有效——使對話成為有效率的師生互動過程。 錢夢龍老師就提出了讓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提供“話題”,避免瑣碎的問問答答。這樣可以讓學生有話可說,而且也便于調控對話方向,唐麗娟老師在講授《羚羊木雕》時,當學生正在回答問題時,她果斷的打斷學生的表達,聽課老師無不駭然,課后唐老師說,她要調控對話方向,學生再說下去已對課文的學習無益,甚至容易引導學生進入另外一個誤區(qū)。且不論這位教師的做法是否恰當,當前一些語文教師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讓學生一味的表達,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結果局面無法控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啟示和反思。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學會讀書。 查爾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個動作;播下一個動作,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教師在閱讀指導時,應該站在較高的視點上為學生播下一種閱讀的思想,并敦促他們形成優(yōu)良的閱讀習慣,唯其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閱讀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從六個方面入手: 快樂閱讀:閱讀時一定要帶著快樂的心情走進書籍,并把書籍當作是產生快樂的源泉,這樣,閱讀的效果自然十分顯著。相反,帶著一種不悅的情緒讀書,把書籍視作一種負擔,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 有意閱讀: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同一件事情,有意與無意去做,其結果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意閱讀由于精神較為集中,注意度較高,信息刺激也相應較深,其效果也就顯著優(yōu)于無意閱讀。 專注閱讀: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唯有專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學問上,才能事半功倍?!弊x書要盡力排除雜念,盡量少受外界干擾,即使受了干擾,也要抵制誘惑、純凈大腦,專注于“別問我是誰,請讓我面對”的書香世界。 持續(xù)閱讀:清代學者陸隴其指出“欲速是讀書第一大病,工夫只在綿密不間斷,不在速也。”讀書在于積累,一滴水不可能穿石,一日之功不可能砌好長城,唯有鍥而不舍,方能金石可鏤。 廣泛閱讀和精深閱讀:廣泛閱讀和精深閱讀各有優(yōu)劣。前者有利于開闊視野,豐富閱歷,增加人生感悟,但容易導致膚淺;后者有利于拓展思維的深度,培養(yǎng)鉆研的意識,積淀人生智慧,但容易限制眼界。 3、強化閱讀理念,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生存方式。 教師在閱讀指導時,強化學生樹立閱讀是一種生命行為、一種生存狀態(tài)的理念。 一要學會選擇,以好書為師友。“選書應和交友一樣謹慎,因為你的習性受書籍的影響不亞于朋友。”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壞書猶如毒藥,足以傷害心神”。讀書一定要有所選擇,要引導學生遠離粗俗,親近經典,以好書為師友。 二要學會思考,讀而不思則罔。法國思想家盧梭在談自己的讀書經驗時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弊x書就是要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果沒有思考,不加辨別,“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相反,如果勤于思考,善于質疑,“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 三要學會吸收,不動筆墨不讀書。哲學家培根認為:“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泵鎸ι洗鷤魉拖聛淼摹罢滟F的貨物”,我們絕對不能草率地對待,而應積極地加以吸收。如果只求一目十行,不求學有所得,只是盲目地追求知識的數量,而不重視學習的質量,那些暫時掌握的東西,那些最有用的東西,往往很快就會忘掉。因此,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讀書須動筆,無筆不讀書的”的理念,養(yǎng)成隨時提筆在手,及時地劃一劃(劃精彩處)、摘一摘(摘精美句)、寫一寫(批注、評點或讀后感)的好習慣。 四要學會運用,死書讀活長精神。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讀死書,應該把書讀活。所謂讀活,就是要讀而有記,讀而有思,讀而有疑,讀而有悟,讀而致用,讓閱讀成為知識的發(fā)酵劑,讓書籍成為靈魂的營養(yǎng)液,并最終將其轉化為生命行走的能量,讓人生變得更加輕靈、豐潤、華美、高尚。 4、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應采取對策: (1)記敘文閱讀教學以課堂為主,以文本為本,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 語文和其它學科最大的區(qū)別是語文的魅力在于語言文字的本身(其它學科的語言文字只是事例的載體),在于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之中。老師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去探討作者是怎樣地駕馭語言,是怎樣用文字優(yōu)美地寫景狀物、或筆鋒犀利地揚善懲惡,是怎樣把繁雜的事情要言不煩、條理清晰的表敘出來。這些語言的魅力,需要教師通過對具體文章的解讀指導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和規(guī)律,掌握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讀書的能力。 如片段閱讀《孔乙己》,即使是選詞填空也重在理解。如第一組的三個動詞“罩、蓋、擋”和后面的“在”字組合,都有遮住的意思,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語意有差異,“蓋”是表層,“擋”是行為,而“罩”是自上而下,嚴嚴實實,只有“罩”最能表達出孔乙己當時的心情。又如第二組的“又、卻、竟”三個詞都是副詞,但表達程度不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能是“竟”,因為它要表達的是出乎意料之外叫人難以置信的,因為丁舉人是權力的象征,孔乙己哪能有這樣的膽量在太歲頭上動土呢?一個“竟”字表明當時人們對權力的畏懼。 (2)記敘文閱讀教學應教會學生掌握閱讀規(guī)律,注重語言環(huán)境,把握文本的脈搏,把握整體感知。 語文整體閱讀,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課文側重整體感知,整體把握,注重理清文章內部的相互關系,高屋建瓴地從整體上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吸收文章的精髓。從閱讀本質上說,這是閱讀的規(guī)律,閱讀教學應著眼于整體。 整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語段、句子,文章是一個整體;相對于句子、詞語,語段是一個整體;相對于詞語,句子是一個整體。所謂整體閱讀就是把較小的語言單位放到較大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思考。即依據文章的特點,從文章的立意、思路、篇章結構及表現方法這些全局性的問題入手,逐層深入地去把握文章的核心。即使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也要上靠下聯,讓學生感受到“牽一詞(句)而動全身”的整體魅力,感受到字、詞、句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特定魅力。只有這樣,才能品出語言的味道。反之,如果任意肢解文章,死扣片言只語,孤立靜止地設計些零零碎碎的枝節(jié)問題,或者游離文本之外,不著邊際的夸夸其談,就會讓學生感到語文課或味同嚼蠟,或收效甚微,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3)記敘文閱讀要加強朗讀教學,課堂上要“還我瑯瑯讀書聲”。 “讀”是學習語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認認真真地讀,本身就是一種扎扎實實地學習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強語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讀;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純熟度,也主要靠讀?!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人要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形成語感,豐富詞匯,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體驗,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實踐成果 1、教給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具體的過程及目標包括這樣三個層次: 一是整體感知課文,要求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能明確文章寫的主要內容,各段之間的聯系,以及文章的體裁、中心。不過多顧及細節(jié)?!霸~不離句,句不離篇”是文章閱讀的一個重要的原則。任何語言片斷都是有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的;任何問題都是有語言背景的。 二是精研細讀課文,要逐句逐段的精讀,理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分層分段,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對段意進行歸納概括。由段到篇,理清句、段、篇的關系,從各段之間的聯系中,體會作者的思路。 三是總體把握課文,達到理清全文結構,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即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從閱讀行為看,經過對各部分的感知、辨認、理解,才有可能理解各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更完整、深刻地理解文章全貌。 總之,記敘文閱讀教學既要有系統、科學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閱讀。我們做教師的在指導學生閱讀中,要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要讀之得法,讀之有效。最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以閱讀為本,以學生自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思想,堅決克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閱而不讀”、“讀而不思”的弊端。 2、注重在閱讀教學中依據課標教給學生記敘文閱讀規(guī)范表達的方法和技巧。 課標中關于記敘文閱讀15條中最重要的6條: (1)理解關鍵詞句在文章中的含義。品味、揣摩語言,理解特定語境中的表達作用。同時探究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理解文章的中心或概括內容。要求考生找出中心句(概括中心)。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用簡潔語言概括)。擬標題,概括段落大意等。 (3)理清結構層次。一般不涉及分段或層次劃分題,通過其他形式體現。如某段或某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這類題目,就屬于這種類型。 (4)理解作品寫作特點。具體包括:表達方式、描寫方法、記敘順序、結構特點、表現手法、記敘要素、詳略主次等。命題中一般不重復出現同一個考點。 (5)體驗感悟題。這是閱讀教學新理念的重要體現,為學生提供思考、探究和發(fā)表獨立見解的空間。根據上下文(具體語境)補寫(續(xù)寫),如對話、心理描寫等,這實際上是考查考生聯想、想象能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對文本的個性化體驗,是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還有談個人的感受、受到的教育或得到的啟示等,即關注考生在閱讀中體現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6)課外閱讀情況考查題。根據作品的主題,甚至某個詞,某個語句,有意識地、導向性地考查學生課外閱讀情況。 在這15條要求中,對記敘文還作了明確的要求:讀出個人獨特感受;獲得有益啟示;對作品(作者)情感能評價;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賞語言。 3、規(guī)范答題的方法、語言形式訓練 (1)概括題 ①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jié)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示例:請以朱丹的言行為發(fā)展線索,概括敘述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不超過80個字)(5分) 請概括敘述“我的奇特經歷”。 (不超過60個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a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因此,抓住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b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c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系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 d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e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 ②歸納中心意思題 A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a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夏感》 b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墩勆? c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缎械罉洹?、《第一次真好》 d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侗秤啊? e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讹L箏》 B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fā)了作者的 ……的感情。 ③問文章結構題 a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并列式;對比式。 b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c問文章記敘的順序。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后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后面。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于了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如魯迅的《風箏》一文,采用的是倒敘方法,通過風箏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入題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敘方法,適用于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④問文章的層次題 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a按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先后時間分析;b按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地點轉換分析;c按事情發(fā)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a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b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c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條件分析;d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a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b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致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⑤問文章的詳略題 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并為之折服。閱讀記敘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么,略寫什么,并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2)理解、品味詞句題 ①注音、解釋題:“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于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并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后,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④品味詞語: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C深層含義(聯系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3)理解、品味句段題 ①理解語句、語段的作用:(要從三方面考慮) 從結構上看: A承上啟下(過渡) B 總領全文 C開啟下文或總結上文的作用; 從寫作手法上看: A開篇點題 B為后文設伏筆 C作鋪墊 D深化中心 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 F襯托 G渲染 H呼應、照應 I對比 J象征 K先抑后揚 L預示性作用等特點; 從內容上看:語面的象征義、喻指義,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 點明全文思想意義。 ②談寫作手法和作用 a環(huán)境描寫: 社會環(huán)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自然環(huán)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jié)、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深化主題。 b人物描寫:(語言 動作 外貌 神態(tài) 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征。 c對比、反問、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強調該對象的特征 ,排比:增強了氣勢。 d比喻、擬人、夸張等的作用 :A比喻、擬人的相比兩物的相似點;B生動形象地表現(描寫)該對象的特征。 e象征的作用:象征該事物某種精神(品質、思想)。 示例:以下是有關對主人公朱丹的描寫,根據文意,分別指出其表達作用。(4分) 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謹慎表現出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 ③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a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fā)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b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4)問文章寫作特色 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①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②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③從常見表現手法看: a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 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b對比手法作用: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c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d諷刺手法作用: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e欲揚先抑作用: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f前后照應(首尾呼應)作用:使情節(jié)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g設懸念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jié)曲折。 另外還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樂寫哀、直抒胸臆、鋪墊等。 ④從語言角度看:如含蓄雋永、平實質樸、清新雅致、幽默犀利等。答題模式=表現手法+通用的好處+結合文本內容的具體效果。 ⑤從描寫手法看: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可分為語言、動作、心理、外貌四個方面;環(huán)境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從描寫的詳略看,可分為細描和白描。從描寫的方法看,可分為實寫和虛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⑥立意: 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5)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贊美了 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并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03年《橡數之謎》) (6)問在文中某一具體情境下你的感受、體驗、做法 A指出這一具體情境下蘊含著的思想意義,道理; B結合文中具體的事例談你的感受、體驗、做法,并說明理由; C總結你的觀點。 (7)問閱讀后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8)閱讀表達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A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②寫作手法:開門見山、“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引用、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寓意、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合、夸張,比喻,擬人,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伏筆照應、白描細描、鋪墊、正面?zhèn)让妗⒔韫胖S今、卒章顯志、烘托、渲染、實寫與虛寫 ③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④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⑤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⑥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⑦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⑧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⑨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⑩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線索:時間、空間、感情、人物、某事物、某事件、地點(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角度:俯視、仰視、平視、聽覺、嗅覺、觸覺、視覺、感覺 B①記敘順序的作用:a順敘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b倒敘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c插敘作用:對情節(jié)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d平敘(略)。 ②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③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④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a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b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c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記敘文、小說) ⑤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a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b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 c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d反問:強化對……的……之情;引起讀者思考和關注;讓讀者回味無窮;引發(fā)對……的思索;含蓄地暗含文章主旨。 e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 f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五、研究效益 (一)換觀念,變方法,推陳出新 課題組教師以自學為主,組織學習為輔,廣學博取,提高了理論水平,轉變了教育觀念,樹立大的教育觀,新的人才觀和質量觀,為課題研究夯實了強有力的思想基礎。 通過課題研究,教學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進,課題組成員豐富了教學方法,整合了教學結構、教學過程、問題設計等,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問題,將教學設計成幾大板塊,清清爽爽,一目了然,體現出教與學的層次性。使課堂更加真實,更加原生態(tài),也更加豐滿了。明確了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會了學生掌握閱讀規(guī)律,注重語言環(huán)境和整體感知,把握文本的脈絡。建設了開放性課堂,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展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格局,讓學生充分體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透文本;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文本中讀出了自己。同時做到了評價及時、靈活、客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記敘文閱讀教學是師生文本心靈的對話。記敘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讓語文課成了一種享受,讓學生愛上了語文,感受到了課堂藝術的魅力,在別具匠心的課堂設計中讓學生輕松愉悅地提高了語文的素養(yǎng)。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實驗成員吸收積累了大量的有關閱讀寫作的材料,同時培養(yǎng)了一批語文骨干教師。 (二)勤鉆研,勤總結,效果明顯 課題研究,促使了我校教師自覺學習經驗理論,主動參與課題實踐,及時總結得失,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自身的教學教改水平。通過該課題實驗,取得了下列成績: 1、2009年12月我校在首屆全國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評審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單位。2011年3月我校語文教研組被評為縣“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先進教研組”。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校分獲第十六、十七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二、三等獎。2011年6月20日我校該課題研究被省“語文閱讀學習”總課題組評為一等獎。 2、通過學習、培訓、具體實踐,使廣大教師形成了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能力。撰寫了關于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研究教學看法及體會的論文20余篇,其中唐麗娟老師《如何讓閱讀成為寫作的奠基石》、蒲曉麗老師《找準癥結,跨越障礙》分獲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論文評比一、二等獎。蒲海燕老師《談中學語文的閱讀》、《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張安飛、趙小凡老師《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均榮獲2009年、2010年“全國中小學教師優(yōu)秀教育教學論文大賽”三等獎。辜錫慶、張鍇老師的《關于學生課外閱讀的學情調查報告》獲縣“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成果評比一等獎。2009年、2010年11月唐麗娟老師、辜錫慶老師分別榮獲縣第十六屆、十七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輔導教師優(yōu)秀獎。2011年9月18日向府、羅玉蓉、唐麗娟三位教師獲縣初中語文教師五項基本能力競賽一等獎,9月25日向府老師獲市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競教二等獎。 3、在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研究教學開展后,以讀促寫,以寫促悟,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得到提高。何永繁同學的《別開生面的聚會》、周平同學的《我讀懂了生命》、《我是一棵小草》分別于2009年、2010年發(fā)表在國家級報刊《語文導報》上,2010年3月,周平同學榮獲全市2009年度“感恩?堅強?奮進”書信活動中學組一等獎。2010年7月辜雯、侯欣良、周平等五十位學生榮獲全國“創(chuàng)新杯”作文競賽一、二、三等獎。2010年12月苗孟君、蔣婷、何歡、王媛媛榮獲蒼溪縣教育系統第十三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系列活動美文征文比賽一等獎。2011年3月我校辜雯等23名學生獲全國“新人杯”作文競賽一、二、三等獎。2011年12月許詩佳、劉艷榮獲蒼溪縣教育系統第1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系列活動美文征文比賽一等獎、三等獎。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我校學生的語文成績明顯提高。 2010年春、2010年秋我校課題實驗班期末統考排名及優(yōu)生一覽表: 2010年春 2010年秋 班名次 優(yōu)生數 班名次 優(yōu)生數 2011級 1班 6 14 3 66 2班 2 25 4 67 3班 10 16 5 51 4班 3 17 2 57 5班 4 14 1 57 2012級 1班 9 16 4 22 2班 6 15 7 19 3班 4 12 3 20 4班 1 24 1 25 5班 2 21 2 24 2013級 1班 6 14 2班 5 11 3班 8 10 4班 7 11 5班 9 10 6班 4 17 (備注:片區(qū)2011級 17個班,2012級 18個班,2013級 17個班)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我們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發(fā)現在研究中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引領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繼續(xù)促使他們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投入到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之中,并以此為統領,將有效性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蒼溪縣高坡鎮(zhèn)初級中學校課題組 執(zhí)筆:辜錫慶 向府 2012年3月26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初中 記敘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研究成果 報告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947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