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專題復習三 古代詩歌閱讀 課案6 鑒賞古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課件.ppt
《高三語文專題復習三 古代詩歌閱讀 課案6 鑒賞古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語文專題復習三 古代詩歌閱讀 課案6 鑒賞古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課件.ppt(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案6 鑒賞古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目標,分類點撥,學習目標,1.使學生能辨析詩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2.結合詩歌來訓練。一是能辨別,二是能分析其作用。做到答題規(guī)范。,分類點撥,謀篇布局,類題一,詩詞常見結構特點 古詩詞常見的結構形式:先寫景敘事后議論抒情、欲揚先抑、伏筆照應、情景分寫、情景合寫、小中見大、畫龍點睛、起承轉合。 1.先景后情:詩歌多先寫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礎上抒懷。如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詩中首先細致地描寫了秋天的景色,尾聯(lián)陡轉,以“惆悵”引出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2.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鄙掀瑢懙氖悄贻p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既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nèi)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3.過渡(即承上啟下)。如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聚散匆匆”強調(diào)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nèi)容之間起承上啟下作用。,4.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應。恰當運用這種方法能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5.卒章顯志:作為一種言志的結構方式,是指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即“直抒胸臆”。如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边@首詩是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蒙冤下獄后作。卒章顯志,直抒胸臆,明確表達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獄的愿望,點明主旨。,6.以景結情。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寫景句結束全詩的一種方法。它是詩歌結句的一種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結句寫景,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從而產(chǎn)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王昌齡《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歸棹演漾清陰中。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本詩第三句是議論,直言離別之愁緒無窮無盡。第四句轉而寫景,寫寒露下落,草根間傳來昆蟲凄涼的悲鳴。結句寓離情于哀景,情景交融。,方法突破,1.常見命題 (1)詩歌某句有何作用?試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2)本詩結構有特色,請賞析。 2.答題步驟 (1)確定詩詞結構特色,準確表達。 (2)結合詩句分析,要有理有據(jù)。 (3)落實結構、表達效果。,類題二,對比、襯托,襯托與對比概念分析 襯托與對比不同,襯托兩部分有主次之分,襯體是說明、突出主體的。對比是表明對立現(xiàn)象的,是比較事物之間的不同點,對立的事物之間并無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并列的。 先看襯托,“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蟬噪”“鳥鳴”與“林靜”“山幽”兩者相異,這是反襯還是對比,關鍵看作者要突出的是什么。顯然,作者表達的是林靜山幽的靜謐,這是典型的以動襯靜。再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鼻叭鋵懺絿羧盏姆比A興旺,末句寫今天越宮遺址的凄清荒涼,兩者相反,但我們知道,這是典型的以樂襯哀,當年愈是繁華興旺,今日的衰敗就愈是觸目驚心,今昔劇變,詩人的感慨也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再看對比,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統(tǒng)治階級的窮奢極欲與勞動人民的悲慘凄苦不分主次,以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以及作者對統(tǒng)治者的憤怒,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再如2012年大綱全國卷詩歌鑒賞所選素材,“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修睦《落葉》),最后一聯(lián)以松“立”與葉“落”二者的不同構成鮮明對比,來表達作者對松樹不凋的贊嘆,強化了對落葉飄零的感慨。,1.常見命題 (1)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 (2)詩人是怎樣抒發(fā)情感的?有何效果? (3)詩歌主要運用了對比(襯托)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2.答題步驟 (1)點明詩歌用了什么手法,是對比還是襯托。 (2)結合詩句闡釋:用什么和什么作對比,用什么正襯(或反襯)什么。 (3)通過對比或是襯托,達到了什么表達效果,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方法突破,類題三,虛實相生,古典詩詞中虛境的特點和作用 鑒賞虛實相生法,最難把握的是虛境,詩歌中的“虛境”是指以下幾種境界。 1.神奇怪誕的和虛幻的境界。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以虛像顯實境。李商隱《錦瑟》詩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一句,用古代“鮫人泣淚,顆顆成珠”的傳說指詩人回首美好往事的傷感。 2.歷史的景和境。這類虛境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或歷史上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詩人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句,借故園的雕欄玉砌這種雖然存在但不在眼前的虛景,襯托詩人的亡國 之恨。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但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綿綿不絕。故寫愁,倍增其愁;言樂,倍增其樂。如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借想象分別后的孤單場景更進一步表達了離別的痛苦。,虛實相生手法的表達作用:①豐富詩歌的想象空間,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趣味。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詩從靜謐優(yōu)美的湖月寫到綺麗壯觀的海日,從曲折迷離的千巖萬轉的道路到令人驚恐戰(zhàn)栗的深林層巔,境界愈轉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夢境幻化為仙境。詩人淋漓盡致地揮灑如椽巨筆,寫他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以此來襯托靈魂的苦悶。②通過虛實對比,形象更加鮮明,達情豐富深刻。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笔茁?lián)“共此時”設想對方也和自己一樣望月的情景,情景交融,超越時空。頷聯(lián)頸聯(lián)全從虛處落筆,描繪出在溶溶月色下,佇立庭院,難解相思,露濕衣衫的情人形象,從而烘托出詩人對情人繾綣的思戀之情。③通過虛實結合,詩的結構更加緊湊,意象更為充足。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一、二兩句,詩人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之景的描繪結合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出真摯的感情。三、四句借對夢境的描寫襯托詩人擺脫塵囂后的愉悅之情。全詩繪景敘事,由景而夢,虛實結合,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加之虛實結合的意象營構,使詩境顯得縹緲奇幻。④通過虛實相生,開拓詩的意境,深化詩的主題。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面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首句落筆歷史人物賈誼,以此映襯自身遭遇,流露出對貶謫的不滿,后兩句借笛聲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值初夏,決不會有梅花之落,但是詩人由笛聲觸發(fā)而想象到動聽的笛聲仿佛梅花滿天飄落的情景,委婉傳出詩人冷落的心境,烘托出了詩人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意境蒼涼無窮。,1.常見命題 (1)這首詩的內(nèi)容哪是實景?哪是虛景?有何表達效果? (2)詩人是怎樣抒發(fā)情感的?有何效果? (3)詩歌主要運用了虛實相生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2.答題步驟 (1)點明虛實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哪是虛景,哪是實景。 (3)分析效果:達到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方法突破,類題四,修辭手法,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雙關、夸張、比擬、對偶、反復、互文、反問、設問、通感、用典、化用、列錦等。 1.比喻。詩詞中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生動的意象,強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使抽象的情與理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作銀盤里的青螺,色調(diào)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借代。借代在古詩詞中運用得最廣泛,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關聯(lián)的另一類事物來代稱,有的代稱甚至相沿成習。借代在詩詞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體,或含蓄,或形象,或別致。如:“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絲竹”代音樂。,3.雙關。古典詩詞講究含蓄美,因而雙關手法運用較多,雙關又分諧音雙關和語意雙關。雙關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達意更含蓄,更有趣。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 諧“情”。 4.夸張。夸張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縮小,它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如:“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現(xiàn)的事為誓,表達了對愛情的熱烈堅貞和無所顧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鮮明。 5.比擬。就是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物當作人來寫,從而使描寫生動形象,使畫面鮮明靈動,使表情達意更別致、更雋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把春雪描繪得美好而富有靈性,饒有情趣。,6.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語言簡練,整齊對稱,意義集中含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令人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7.反復。指某些詞句多次出現(xiàn),達到強調(diào)事件,渲染氣氛,抒發(fā)感情的效果。如:“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8.互文。就是兩個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現(xiàn)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如:“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9.反問。加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感情,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亭》)用反問句式,強調(diào)歷史之必然。 10.設問。開篇設問,可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可以承上啟下;結尾設問,可以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11.通感。就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以一種感覺寫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手法。如:“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郎士元《聽鄰家吹笙》)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樂的環(huán)境,烘托出笙樂的明麗新鮮;第四句以花為意象描寫音樂。以上兩句用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別具一格。,12.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的事例和詩句的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由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 13.化用。既加深意境,又節(jié)省筆墨,豐富讀者想象,有時也能借古抒懷,表意含蓄。如:“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王實甫《西廂記》)化用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形象地渲染了主人公二人分手時的凄涼氛圍。 14.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jīng)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像,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薄盁煷濉薄叭思摇薄巴づ_”“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chuàng)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1.常見命題 (1)本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試分析這首詩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答題步驟 (1)確定修辭手法。 (2)結合詩句解說。 (3)分析修辭表情達意的作用。,方法突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三語文專題復習三 古代詩歌閱讀 課案6 鑒賞古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課件 語文 專題 復習 古代 詩歌 閱讀 課案 鑒賞 常見 表現(xiàn)手法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94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