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第11課《敬畏自然》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第11課《敬畏自然》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第11課《敬畏自然》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第11課《敬畏自然》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 文本導讀 名師引領 【學習紀要】 本單元閱讀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趯卧虒W的整體思考和這一篇課文的具體特點,在學習中從下面幾點設定目標。 1、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道理,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理解“敬畏自然”的含義,樹立環(huán)保意識。 這一目標主要是從情感態(tài)度方面,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認識自然的偉大,重新定位 人與自然的關系。 2、學習議論性散文的語言特點,抓住文章的重點、關鍵句,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論證的,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這一目標是從語文學習方面,學習文體知識,訓練學生篩選信息能力概括分析能力。 【文體感悟】 作者:嚴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東省莒縣。1979年考入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1983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跟隨楊壽堪先生學習西方哲學,1986年獲哲學碩士學位?,F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愛好文學,寫過詩歌和散文。 寫作背景:人們對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已經在演變成一場巨大利益鏈條下的瘋狂資源掠奪。這樣掠奪式開采資源,似乎已經成為人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種常態(tài)。最近媒體的一些報道可以作證:沿海地區(qū)違規(guī)批海、占海行為不斷增多、非法填海圈地現象的嚴重性不斷凸顯;一些地方借保護之名,將國有文物交給商家經營,盤活文物資源頻頻觸碰“紅線”;還有一些地方,旅游等資源的開發(fā),地區(qū)和部門之間協調不足,各自為政,出現了殺雞取卵、急功近利等現象……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觀點,為了持續(xù)生存,人類應該可持續(xù)地開發(fā)和消耗自然給我們留下的僅有的“庫存”。 【提綱挈領】 文章主旨 本文就人們十分關心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了,而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 內容結構 一、 段落劃分 (一)(1)為第一部分,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對比論證說明“征服自然”是錯誤的觀點,首先樹靶子。 (二)(2)—(10)是第二部分,擺事實、講道理,論證“征服自然”的提法是錯誤的、 狂妄的。 (三)(11)是第三部分,告誡人類應平等地對待宇宙中的一切生命,應該敬重他們,愛護他們,與他們和諧相處,再也不要“征服自然”了。 二、結構思路 第一部分 (樹把子)正像一滴水是大海的組成一樣,人類只是大自然普通的一部分,“征服自然”不可能。擺錯誤觀點,并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指出其荒謬。 第二部分 (一)人的智慧不值得自傲。 1、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yè)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2、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很幼稚。 3、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 4、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 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二)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 1、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 2、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 3、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宇宙的一切。 (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1、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tài)。 2、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3、愛護自然就是愛人類本身。 (四)由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 1、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固然是高級的生命形態(tài),但也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質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 2、人類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質是平等的兄弟關系。 第三部分:結論是人類理應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寫作特點 1.運用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 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先強調人類智慧不值得驕傲是一層;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進了一層;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了一層。在層層推進的論述中,人類之所以應該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畢,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結論。 2.論證中總括與分說結合。先總說人類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猶如一滴水之于大海。然后展開,從幾個方面議論人類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體的例子議論自然的智慧。 3.巧妙運用對比手法。分說人類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兩大方面構成對比,而且兩個方面的議論又有對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類的智慧,就包含著對比,論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說“人類卻不能”“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也是對比。 4.作者視野開闊多角度論證。用自然的眼光看,用歷史的眼光看,用長遠的眼光看,用宏觀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認,人類在自然面前沒有理由過分自傲。 5.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論證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明確:“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懼。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chuàng)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敬畏之畏,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創(chuàng)作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人類不應該與大自然對立起來,自然界不是人類征服的對象,而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人類應該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fā)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課文所說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擬人的說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chuàng)造,那么這種創(chuàng)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說,“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成為相對的兩個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但是。擬人手法畢竟是擬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認為宇宙間存在一個創(chuàng)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會走向宗教。 2.局部突破 (1)文章開篇就樹靶子,指出人類和自然的關系不是征服與被征服,因為人類是宇宙的一部分,人類的智慧和自然智慧相比就是一滴水與大海的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首先,開篇樹靶子使論證的中心明確,就是要改變人們對于自然的看法,否定征服自然的說法,為下文論證明確論題。同時,作者用比喻論證指出人類的智慧在自然智慧面前的渺小,引出一個自然智慧的概念。自然有智慧嗎?為下文作鋪墊。 (2)作者有沒有接著論證自然智慧?下文從哪些角度論證? 沒有,作者沒有接著論證什么是自然智慧,自然智慧如何偉大。而是從整個宇宙的廣闊角度,說明人類的科技進步是渺小的;從人類進步的歷史角度,論證我們也會成為歷史,成為被后人嘲笑的對象,我們不應該自傲;用長遠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眼光看,我們人類竭澤而漁式的破壞性的開采是愚蠢的等同于自殺的行為;用宏觀的眼光看,整個宇宙廣闊而古老,也一定會有比太陽系的我們更有智慧的生命存在。這樣就使人不得不承認,人類在自然面前沒有理由過分自傲。 在第二部分的第二層作者才接著文章開頭,用舉例論證說明宇宙有智慧而且很深邃高超,可以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宇宙的一切。這難道不說明宇宙的智慧更高超嗎?更值得人類敬畏嗎? (3)那么作者認為自然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人類?人類和宇宙是什么關系? 作者認為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tài),這里作者用擬人的修辭,形象生動說明人與宇宙的關系,認為人只不過是宇宙認識自己的工具,就像人的大腦和人本身一樣,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4)我們如果只是認為作者在運用擬人的修辭,那么就不肯定宇宙有沒有生命,宇宙到底有沒有生命? 有,①永恒的運動,不斷的演化,就是宇宙的生命形式。②我們人類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是有生命的,一個沒有生命的死的宇宙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所以宇宙也是有生命的。③那些我們看來沒有生命的物質,只是宇宙中生命的存在的一種方式,是沉睡的生命,在宇宙物質不斷演變中,它們會被“喚醒”,而不是賦予生命,因為它們本來就有生命。這樣看來,我們人類和宇宙中的一切生命是平等的,我們和宇宙中一切沉睡的看起來沒有生命的物質也是平等的,是“兄弟”。比如,我們和宇宙中遙遠的冰冷的星球是兄弟。 (5)既然我們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看作是我們的“兄弟”,就連冰冷的石頭也是我們的兄弟,那么我們如何對待和我們共有一個地球的山川河流,小鳥花草? 我們要首先把他們看作和我們一樣的平等的生命,不但是平等看待,而且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宇宙的美,他們是宇宙智慧的創(chuàng)造,比如雪花的美麗圖案,花朵的花瓣個數的神奇,看大自然神奇的萬物,怎能不令我們產生敬畏之情?敬畏大自然,就會在人類活動中保護大自然合理利用大自然,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fā)展,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6)“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是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如果從作者的觀點出發(fā),如何看待這句話? 這正說明了人類是宇宙的杰作,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式,但人類并不比宇宙中其他物質高明,人類應該和宇宙中其他物質,其他生命是平等的。 (7)文中一些語句生動形象而富有哲理,體會下面幾句話的含義,理解作者的觀點。(課后練習第二題) ①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從而說明人類是愚蠢的。人類的智慧不值得自傲。 ②宇宙創(chuàng)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chuàng)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從而講明人類與宇宙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③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兄弟。我們人類并不是高高在上。 積累運用 拓展演練 一、基礎知識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狼藉( ) 咫( )尺 吶( )喊 相形見絀( ) 美味佳肴( ) 沾沾( )自喜 2.根據下列成語的解釋寫出成語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 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 極其精致靈巧,無以倫比。 ( ) 美味的飯菜。( ) 形容自以為好而得意的樣子。( ) 3.填空 (1)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文中談論 與 的關系,作者否定了“ ”的口號,提出了“ ”的觀點。 (2)題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是 。 4.按要求仿寫句子 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那么痛苦則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說人生是 , 。如果說人生是 , 。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課文1-3自然段,回答問題。 5.課文開頭,作者首先舉出了人們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 6.作者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種觀點? 。 7.第二自然段“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笑”一句中“這種狂妄的表現”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竊笑的依據是什么? 。 8.試把第二段結尾句“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改為陳述句,體會效果有什么不同? 9.第一段畫線句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形象地寫出了自然與人類的智慧關系是大海與小水滴的關系,你能否想一個新的比方,來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 答: 。 10.怎樣理解第三段中畫線句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的含義? 答: 。 (二)細讀5~7自然段,回答下邊問題。 11.第5自然段中說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這樣說有什么依據? 答: 12.第6自然段中,作者說:“大自然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這種“深意”應該怎樣理解? 答: 1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個器官”這一詞語的用意是什么? 答: 1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終要表達的觀點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答案: 1. j zhǐ n ch yo zhān 2.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沾沾自喜 3. (1) 人 自然 征服自然 敬畏自然 (2) 敬重畏懼并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4. 參考答案: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么挫折則是其中一朵驟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說人生是湛藍的天空,那么失意則是天際一朵漂浮的自云。 5.征服自然 6.敬畏自然 7.“狂妄的表現”是指人類宣稱要征服自然。竊笑的依據是:(1)人類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yōu)楣湃耍?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8.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改后沒有原句語氣強烈。 9.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一片森林:人類的智慧就是一棵小樹。 10.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都是人類破壞大自然造成的,同樣也是人類自掘的陷阱。 11. ①大自然使人體眾多細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協調;②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人類有感情會思維的大腦;③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人體難以形容的美。 12. 宇宙是通過人類來認識(欣賞)自己、表達自己的。 13. 與上句的比喻“肌體”相呼應,增強文意的連貫性,突出強調了人類與宇宙之間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意思對即可) 14. 讓我們愛護自然就像愛護我們自己的身體一樣吧。 素材大觀園 1、 名人名言 1、 康德曾說: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日新月異、有加無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這是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中的一句話,也是康德的墓志銘。 2、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英]莎士比亞 二、“祭山”與“山神節(jié)”的來歷 農歷三月十六日為“山神節(jié)”(也叫老把頭節(jié)或木把節(jié))。由于長白山盛產人參,雖然清初嚴設禁令不準人們進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還是與年俱增的,特別是康熙后期,山東、河北農民大量破產,這些破舊產農民為生活計便翻山過海來到長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區(qū)采挖,絡繹不絕。進山采挖人參,俗稱“放山”,是一項十分艱苦危險的勞動。既要躲避官府的緝拿,又要與嚴酷的大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幾人組織起來集體行動。領頭的叫“把頭”,人多時再設個“二把頭”。進山時,先由把頭領著大伙祭拜山神爺(俗稱老把頭),燒香擺供,磕頭許愿,禱詞曰:“山神爺老把頭在上,弟子進山取貨,請給指路,讓我等開眼,拿了大貨,發(fā)了大財,回來一定殺雞宰豬給你還愿?!? 歷史上滿族是以狩獵為主的游牧民族,滿族人祭山與信仰薩滿教有關,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派,是對自然界的一種崇拜,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靈性,皆有神仙庇護。所以祭山又稱“山神會”滿族的先民女真人歷來有祭山的風俗,在山上找一棵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大樹,村里人就在這棵大樹下宰殺牲畜焚香祈禱;到了晚上點起篝火。人們載歌載舞,(滿族人的舞蹈形式被現代人稱為“跳大神”)。祭山儀式達到高潮。 其實漢族至古以來就有祭山的傳統(tǒng),從秦始皇到蓬萊祭山開始,歷代皇帝都有過類似活動,如祭泰山等等,不一例舉。傳說明末清初的時候,山東萊陽有個窮漢叫孫良,漂洋過海闖關東,來挖山參。路上遇到一個名叫張祿的人,結拜為兄弟,一同進山挖參,在老白山下搭了個窩棚住下。一天,兄弟二人在山中迷了路,走散了。孫良等了幾天不見張祿回來,便沿山路去尋找。走了7天7夜,干糧吃光了,也沒找到張祿,走到喇蛄河和渾江匯合處,由于饑餓和勞累而昏倒。蘇醒后,爬到河邊喝水,見水中有只喇蛄,便捉來充饑。用最后的力氣在一塊大石頭上刻了幾行字:家住萊陽本姓孫,漂洋過海來挖參,路上丟了親兄弟,沿著喇蛄河往上尋,三天吃個喇喇蛄,不見兄弟不甘心。 孫良剛刻完心字,便口吐鮮血死去。人們敬佩孫良的為人,就把農歷三月十六日作為“老把頭” 祭日。所以后來上山挖參的人都要去拜一拜。 另一種說法是農歷三月十六日為“木把節(jié)”(也叫老把頭節(jié)或山神節(jié))。“木把”是當地伐木工人的自稱,“老把頭”也就是伐木工人的祖師神。據伐木工人世代相傳,老把頭孫良實有其人。清初封禁時代,不準漢人進入東北林區(qū),官兵稽查很嚴,獨有孫良冒險入林謀生,為后人開辟了生路。在舊《臨江縣志》(縣文化館藏手抄本)中刊有孫良的一首自述詩:“家住萊陽本姓孫,翻江過海來挖參。三天吃個啦啦咕(昆蟲),教我傷心不傷心!嗣后有人來找我,順著古河往上尋。入山再有迷路者,我當作為引路人?!眰髡f中的孫良白發(fā)銀須,面容慈祥,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死后終年手持“索拔棍”在山林中引導放山的窮漢挖掘“棒槌”(人參),護衛(wèi)山民安全,把迷路者帶出森林……林業(yè)工人認為他生是放山英雄,死后就成了掌管長白山林的山神。木把節(jié)即由此信仰而起。每到這一天,林業(yè)工人就要集會祭祀他,儀式以后,就由工人們跳起豪邁粗獷的“木把舞”。這種舞蹈反映林區(qū)的生產習俗,也有祭祀行業(yè)神——祈求生產安全、行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內涵。 三、“敬畏自然”與“改造自然”論辯 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學 汪永晨 正當我們?yōu)橛《妊蟠蠛[奪走了數萬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獻、而反思的時候,今年第一期的《環(huán)球》雜志竟然刊發(fā)了這樣一篇文章 《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在這篇文章中,著名科學家何祚庥說:“我要嚴厲批評一個口號,即所謂‘人要敬畏大自然’”。 這篇文章說,從歷史來講,在人類發(fā)展的早期,人類對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進步思想家強調人定勝天。而就我所知,我們人類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這在我們傳說中有很多記載。像二郎神就是守護神,現在去九寨溝的路上有川主寺來敬奉。只是到了我們人類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發(fā)明之后,才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人定勝天,改造自然。 而自從有了這個口號后,我們吃的苦頭還少嗎? 在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時,在文中旗幟鮮明地說:應該以人為本。他表示絕不反對保護環(huán)境和保護生態(tài),但需要弄清楚一個觀念,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目的是為了人。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破壞”一下環(huán)境、生態(tài),改變一下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但也是為了人。 在這里,我也要旗幟鮮明地與這一觀點唱唱反調。 人類本是自然界的一員,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們人類才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多少年,為什么一有了我們人類,就要以我們人類為本?民盟中央副主席張梅穎在看了德國一個小學生的環(huán)保紀事后很感慨地說:那種不認為自然為母,反以自然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觀念,助長了環(huán)境災害中日益嚴重的人類行為致災。對于天災實為人禍的警覺,四十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會公眾和政府的廣泛關注。1962年,一本《寂靜的春天》喚起了多少民眾的環(huán)保意識和政府的高度響應。十多年前,1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共同呼吁:“人與自然正處于迎頭相撞的險境,人類的活動為環(huán)境的資源帶來無可逆轉的傷害———人類必須徹底改變管理地球與生命的方式,才能逃過未來的苦難?!? 要按照何先生的話,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要為人類服務了。樹我們可以砍,動物我們可以殺,江河我們可以想怎么截斷就怎么截斷。不知道何先生知道不知道還有生物鏈,今天一個物種的滅絕對明天來說意味著什么? 文章中說,現在中國電力短缺,需要開發(fā)水能,需要修水庫,這就不可避免要破壞一些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這里有一個權衡得失的問題,如果過分強調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那么水庫就不能建設。何先生認為,遇到這樣的情形,權衡輕重得失的標準就應該是以人為本。 我們姑且不說修水庫的愿望是為了防洪,為了發(fā)電,我們只說三門峽水庫修了近半個世紀了,發(fā)電量和預期的設想差距有多大,就是這四十多年來它給渭河流域帶來了多少災難。1992年8月渭河洛河洪水入黃河不暢,漫堤決口,淹沒了農田60多萬畝,約5萬返庫移民受災,近3萬人無家可歸。這樣的修水庫是以人為本嗎?是不可避免地的破壞一些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嗎? 我并不想承認大自然會報復,大自然不會心胸那么狹窄,它容忍了很多我們人類因無知而犯的錯誤。但是如果把自然比喻成我們人類的軀體的話,它當然會生病。 如果承認它也是一個家庭的話,它不只有人類一個孩子,在這個家庭中還有其他成員。 如果在這個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為了人類一個孩子,這是不公平的。人類再進步,科學再發(fā)展,大自然也不僅僅為我們人類而存在。 我希望在我們人類正在面對剛剛發(fā)生的大災難時,真要好好辨一辨,人類需要不需要敬畏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感謝何祚庥院士為我們發(fā)起了這場論戰(zhàn)。(新京報) 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編者按:印度洋大海嘯,奪走的不僅是數以萬計的人的生命,還從某種程度上打擊了人類征服大自然的信心。從人類歷史上看,每當遇到人類力不可拒的天災,總會有人彷徨無措,有人疑懼人類自身的能力,有人對大自然產生敬畏的心理。 然而,不少科學家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類自身能力和開發(fā)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印度洋大海嘯余波未平,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在接受《環(huán)球》雜志專訪時,侃侃而談他對人類和大自然的關系所進行的哲學思考,顯示出當代科學家對科學力量和作用的信心。) 人與自然,以誰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嘯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折射出我們在對人和自然的關系上,認識需要深化。這幾年來,“天人合一”的說法甚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釋為人和自然相處和諧。對這樣與詞語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釋我并不反對,但是我認為,人類要看到天與人之間不完全是和諧的一面,還有不和諧的一面。如果我們在人天關系上沒有一個冷靜的估計,就會放松警惕,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這個問題從哲學角度來看更加值得反思。 從歷史來講,在人類發(fā)展的早期,人類對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進步思想家強調人定勝天,鼓舞人類與自然界作斗爭。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這些年來人類的能力越來越強了,好像自然界的許多問題人類都能夠解決,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類對自然界破壞得太過分,以至于反而對人類不利,所以強調要和諧。 我以上的這番話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的是一些環(huán)境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許多環(huán)境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提醒社會公眾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年來,人類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的確有些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不必要地被破壞了。但我還是要說,我們有的環(huán)境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有一些片面的地方,也就是認為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是不能動的,一切“改造大自然”的主張都遭到某些環(huán)境學家、生態(tài)學家的反對。然而這種觀點不符合人類的利益。 在這里,我要尖銳地提出一個理論問題:我們在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時,奉行的應該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環(huán)境為本,以生態(tài)為本?這是個深刻的哲學問題。我認為,應該是以人為本。我絕不反對保護環(huán)境和保護生態(tài),但需要弄清楚一個觀念,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目的是為了人。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破壞”一下環(huán)境、生態(tài),改變一下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但也是為了人。 這個問題要搞清楚,因為它牽涉到實際工作?,F在中國電力短缺,需要開發(fā)水能,需要修水庫,這就不可避免要破壞一些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這里有一個權衡得失的問題,如果過分強調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那么水庫就不能建設。我認為,遇到這樣的情形,權衡輕重得失的標準就應該是以人為本。胡錦濤總書記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講話中指出,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來指導人口資源環(huán)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幾點,其中第一點就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我覺得,要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一個大的課題,我們的思維不能片面?;氐饺伺c自然的話題上,就是我們也要看到大自然和人類不相友好的一面。從某種意義上講,如何進一步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的改造后果符合人類發(fā)展的利益,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意義值得一些環(huán)境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深思。 駁“人要敬畏大自然” 這次海嘯給人類另外一個啟示是: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不能無所作為,還是要有所作為。 我要嚴厲批評一個口號,即所謂“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種對人和自然的關系無所作為的觀點。我認為,該防御要防御,該制止就制止。我們要盡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但并不意味著要敬,要畏。特別這個觀點是在當時“非典”盛行的時候提出的。人類對“非典”怎么敬,怎么畏?這個觀點實際上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倫理化了。這個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報上發(fā)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號,實際上是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系,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應該看到,近代科學才400多年的歷史,從伽利略開始到現在,科學水準的發(fā)展是極為迅速的。為紀念科學的發(fā)展,紀念愛因斯坦發(fā)表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理論100周年和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聯合國將xx年定為“國際物理年”??茖W是加速發(fā)展的。400年如此,4000年,4萬年又會如何?要相信科學的作用和力量,要看到科學的未來。 到目前為止,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很遺憾這次大海嘯人們沒有預見到,這是科學水準的問題。坦白地說,人類對地震的有些預測的根據不是特別充分的。直到地震海嘯快要發(fā)生了,才能有所警覺。當前人類要阻止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可能的,但人類還是可以做一些預警工作。對于地震海嘯,關鍵在于防御。房子要結實些,抗震結構要好些,這些比預測還要重要,因為這些我們能夠做到。 另外,對于國家安全的概念應該擴大一些,不要只把侵略戰(zhàn)爭看成國家安全問題,自然災害也會造成安全問題。我贊成對國家安全問題有一個全面的審視,有一個系統(tǒng)的考慮。據悉,在我國即將制定的中長期規(guī)劃中,安全問題要列入,并作為重點,這是很重要的。(環(huán)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敬畏自然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第11課敬畏自然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下冊 第三 單元 11 敬畏 自然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29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