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八章第四節(jié)焦耳定律課件ppt.pptx
《自編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八章第四節(jié)焦耳定律課件ppt.ppt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自編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八章第四節(jié)焦耳定律課件ppt.pptx(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焦耳定律,鄭州市啟智中學王東風,,學習目標:,1、能通過生活實例,認識電流的熱效應。2、能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出焦耳定律,會用焦耳定律進行計算。3、通過學習電熱的利用和防止,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生活中,許多用電器通電后,都伴有熱現象產生。請同學們舉例說明。,它們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電能轉化為內能,,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轉化成內能,這個現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還有化學效應和磁效應等。,上面這些生活中常用的電器有什么共同的特性?,1、電流的熱效應,電爐絲和導線通過電流相同,為什么電爐絲熱得發(fā)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發(fā)熱?提出問題: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問題思考?,,猜想四:........,現象一:電爐絲通電能產生熱,不通電不產生熱。,猜想二: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通電時間有關。,猜想三:導體通電時產生的熱量多少與導體的電阻大小有關。,現象二:電阻絲通電的時間越長產生的熱量越多。,事實:電阻絲的材料是鎳鉻合金絲,導線材料是銅。,猜想一: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電流有關,猜想和假設,,問題一:如何比較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問題二: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不同電阻值的關系?(即如何保持電流和時間相同?如何改變電阻大?。?,問題三: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不同電流大小的關系?(即如何改變電流大?。咳绾慰刂齐娮韬蜁r間相同?),設計實驗,控制變量法,問題一:如何比較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由于電流通過用電器所產生熱量的大小不易直接進行觀察比較,實驗中怎樣將它變?yōu)楸阌谥苯佑^察比較的現象呢?,轉換法,想一想議一議,問題一:如何比較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實驗方法:轉換法,設計實驗,實驗裝置,問題二:如何控制電流相同來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不同電阻值的關系?,實驗裝置,實驗方法:控制變變量法,問題三:如何控制電阻相同來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不同電流大小的關系?,問題三:如何控制電流相同來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不同電阻值的關系?,驗裝置,目標:在電流相同、電阻不同時,產生電熱的效果如何呢?思考:①實驗設計中,怎樣保證電流等大?②用什么儀器反映產生熱量的多少?,【演示實驗1】,想一想議一議,①電阻串聯時電流相同。②U型管連接的容器加熱后,溫度升高,氣體膨脹,壓力變大,液面升高。,請回答:①看到了什么現象?②得出了什么結論?,現象:I相同時,R大的一邊液面升的高,即升溫快。結論1:在電流和時間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思考:①此時,哪個電流小?為什么?②并聯分流的電阻為什么要放在盒子外面?,讓相同的電阻,流過不同的電流,看效果會如何呢?,【演示實驗2】,①右邊的發(fā)熱器電流小,因為并聯的電阻分去一半的電流。②不讓它產生的熱量影響盒內的溫度。,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結論?,①電流I大的液面升高快,即產生的熱量Q多。②結論:在電阻相同和時間相同時,通過的電流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跟蹤思考】,通過以上實驗你能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電阻上產生的電熱與電阻大小和流過的電流都有關,電阻越大,電流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焦耳(JamesPrescottJoule,1818—1889),英國物理學家。用近40年的時間做了400多次實驗,研究熱和功的關系。通過大量的實驗,于1840年最先精確地確定了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焦耳,Q=IRt,熱量電流電阻時間,J=AΩS,2,公式:,意義:,單位:,二,焦耳定律:,1,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普遍適用),,為什么用導線連接的電磁爐通電后,電爐很快發(fā)紅發(fā)熱,而導線卻不熱?,因導線電阻很小(0.01~0.001Ω),而電爐電阻很大(幾十、幾百歐姆),串聯時導線生熱很微小,故感覺不熱。,【問題思考】,“試一試”:實例分析,實例1:電褥子長時間通電容易起火,你能解釋么?實例2:電路短路會起火,你能解釋么?實例3:撥打手機時間長了,手上有什么感覺?怎么辦?實例4:兩個燈泡,亮度大的產生的熱量一定更多么?,1.在純電阻電路中(如:電暖器,電飯鍋,電爐子等),當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這樣電流產生的熱量Q就等于消耗的電能W,即Q=W=UIt=Pt==I2Rt,2.在非純電阻電路中,如當電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電機的機械能:,W電>Q熱,三、電能和電熱關系,電能內能+機械能,此時,只能用Q=I2Rt(焦耳定律)來計算電熱,1.在純電阻電路中(如:電暖器,電飯鍋,電爐子等),當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這樣電流產生的熱量Q就等于消耗的電能W,即Q=W=UIt=Pt==I2Rt,2.在非純電阻電路中,如當電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電機的機械能:,W電>Q熱,三、電能和電熱關系,電能內能+機械能,此時,只能用Q=I2Rt(焦耳定律)來計算電熱只能用W=UIt=Pt計算求電能,不能混用。,Q=I2Rt=(0.6A)260W300s=6480J,一根60Ω的電阻絲接在36V的電源兩端,在5min內共產生多少熱量?,答:在5min內共產生6480J熱量。,解:,例題解析,牛刀小試,(1)某導體的電阻是2Ω,當1A安的電流通過時,1分鐘產生的熱量是多少焦?。2、一臺電動機正常工作時線圈兩端的電壓為380V,線圈的電阻為2Ω,線圈中的電流為10A,若這臺電動機正常工作1秒鐘,,牛刀小試,(1)某導體的電阻是2歐,當1安的電流通過時,1分鐘產生的熱量是多少焦?解:Q=I2Rt=(1A)22Ω60S=120J答:1分鐘產生的熱量是120焦。,2、一臺電動機正常工作時線圈兩端的電壓為380伏,線圈的電阻為2歐,線圈中的電流為10安,若這臺電動機正常工作1秒鐘,求:1)消耗的電能W。2)產生的熱量Q。,解:1)消耗的電能為:W=UIt=380V10A1S=3800J2)產生的熱量為:Q=I2Rt=(10A)22Ω1S=200J答:消耗的電能是3800焦;產生的熱量是200焦。,額定電壓相同的燈泡,額定功率越大,電阻越小,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越多??墒前凑战苟桑娮柙酱?,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越多。二者似乎有矛盾,這是怎么回事?,,,,【想想議議】,前者說電阻越小,正常工作時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越多,前提條件是電壓相同,電壓相同時,適用,R越小,Q越大。而后者說,電阻越大,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越多,前提條件是電流相同,電流相同時,適用Q=IRt,R越大Q越大。兩者并不矛盾。所以我們在應用公式時應該特別注意條件。,,,,【想想議議】,1.電熱的利用---電熱器,電熱器的優(yōu)點:清潔衛(wèi)生,沒有環(huán)境污染,熱效率高,還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調節(jié)溫度。,四、電熱的利用和防止,①定義:利用電流的熱效應而制成的發(fā)熱設備。,②原理:焦耳定律,③組成: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fā)熱體,發(fā)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合金制成。,很多情況下我們并不希望用電器的溫度過高。如:電視機的后蓋有很多孔,為了通風散熱;電腦運行時要用微型風扇及時散熱等等。,2.電熱的危害,投影儀的散熱窗,電動機的外殼,電動機的外殼有很多翼狀散熱片,使用時與軸相連的扇葉還向散熱片吹風,也是為了降溫。,燒壞電器導線絕緣皮老化引起火災,,1.電流的熱效應定義:實質:,2.焦耳定律的探究實驗3.焦耳定律內容:公式:,4.電熱的利用和防止,【小結】,1.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__________成正比,跟導體的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成正比,這個規(guī)律叫做焦耳定律,數字表達式是_______.2.電熱器是利用電流的__效應制成的,它的主要部件是______.電流流過電熱器所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____.,電流的平方,電阻,通電的時間,Q=I2Rt,熱,發(fā)熱體,熱量,當堂檢測,3、標有“220V40W”電熱器安裝在220V的電路中,工作100s后,所消耗的電能是J,產生的熱量是J4、下列電器中,不屬于電熱器的是()A.電飯鍋B.電熨斗C.電風扇D.電烤爐,4000,4000,C,5、家庭電路使用的電爐,電爐絲與導線是串聯的,當電爐絲發(fā)熱發(fā)紅時,連接導線卻不熱,這是因為()A.通過電爐絲電流比通過連接導線的電流大B.通過電爐絲電流比通過連接導線的電流小C.電爐絲兩端電壓比連接導線兩端電壓小D.電爐絲的電阻比連接導線的電阻大,D,6.如圖9-3-5所示,a、b相同容器中分別裝有相同質量的水,水中的電阻絲的阻值分別為R1和R2,且R1<R2,則閉分開關S后,a、b容器中水溫上升較快的是()A.a容器中的水B.b容器中的水C.a、b容器中的水溫上升的快慢一樣D.無法判斷,B,圖9-3-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編人教版 九年級 物理 第十八 第四 焦耳 定律 課件 ppt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55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