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16講 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DNA的分子結構和特點夯基提能作業(yè)本(含解析).docx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16講 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DNA的分子結構和特點夯基提能作業(yè)本(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16講 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DNA的分子結構和特點夯基提能作業(yè)本(含解析).docx(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DNA的分子結構和特點 A組 基礎過關 1.(2018海南單科,10,2分)下列與真核生物中核酸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應過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鍵 D.轉錄時有DNA雙鏈解開和恢復的過程 答案 B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確;真核細胞內(nèi)合成核酸的酶促反應過程,需消耗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能量,B錯誤;DNA由雙鏈構成,RNA一般由單鏈構成,兩者都含有磷酸二酯鍵,C正確;轉錄時有DNA雙鏈解開和恢復的過程,D正確。 2.(2017海南單科,24,2分)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與堿基對之間的氫鍵數(shù)目有關。下列關于生物體內(nèi)DNA分子中(A+T)/(G+C)與(A+C)/(G+T)兩個比值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堿基序列不同的雙鏈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個比值越大,雙鏈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越高 C.當兩個比值相同時,可判斷這個DNA分子是雙鏈 D.經(jīng)半保留復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答案 D 雙鏈DNA分子中堿基A=T,G=C,故任何雙鏈DNA分子中(A+C)/(G+T)相同,均等于1,但不同DNA分子的(A+T)/(G+C)不同,A錯誤、D正確;A、T之間有兩個氫鍵,G、C之間有三個氫鍵,G+C所占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越高,B錯誤;單鏈DNA分子中(A+T)/(G+C)與(A+C)/(G+T)兩個比值也可能相同,C錯誤。 3.DNA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關于DNA的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在分裂之前,一定要進行DNA的復制 B.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多樣性是DNA多樣性的原因之一 C.DNA分子雜交技術可以用來比較不同種生物DNA分子的差異 D.格里菲斯(Griffith)實驗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必然存在轉化因子 答案 A 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是需要DNA復制的,但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是沒有DNA復制的,直接分裂,A錯誤;DNA多樣性取決于堿基的數(shù)目和堿基對排列順序,B正確;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序列,不同種生物DNA分子是不同的,所以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可以用來比較不同種生物DNA分子的差異,C正確;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D正確。 4.(2018浙江4月選考,23,2分)下列關于“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的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的子代噬菌體多數(shù)具有放射性 B.肺炎雙球菌活體細菌轉化實驗中,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菌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C.肺炎雙球菌離體細菌轉化實驗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和重建實驗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質(zhì)重建的病毒感染煙草葉片細胞后,可檢測到A型病毒,說明RNA是TMV A的遺傳物質(zhì) 答案 D 本題考查“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三個經(jīng)典實驗。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新鏈合成過程中的原料由細菌提供,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體具有放射性,A錯誤;肺炎雙球菌活體細菌轉化實驗中,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菌是基因重組的結果,B錯誤;肺炎雙球菌離體細菌轉化實驗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不能說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C錯誤。 5.在確定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研究過程中,埃弗里和赫爾希與蔡斯進行的實驗有重要意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兩個實驗的設計思路共同點是將DNA與蛋白質(zhì)分開 B.他們都選用了結構十分簡單的生物——病毒展開研究 C.兩個實驗都應用了細菌培養(yǎng)技術為實驗成功提供了保障 D.兩個實驗表明:親代的各種性狀是通過DNA遺傳給后代的 答案 B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關鍵是設法將DNA與其他物質(zhì)分開,單獨地、直接地觀察他們的作用,A正確;埃弗里選用的實驗材料是肺炎雙球菌,赫爾希與蔡斯選用的實驗材料是噬菌體和大腸桿菌,B錯誤;兩個實驗中都有細菌的培養(yǎng)過程,都應用了細菌培養(yǎng)技術,C正確;兩個實驗都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即親代的各種性狀是通過DNA遺傳給后代的,D正確。 6.如圖為真核細胞內(nèi)某基因(15N標記)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該基因全部堿基中A占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基因的特異性表現(xiàn)在堿基種類上 B.DNA聚合酶催化①和③處化學鍵的形成 C.該基因的一條核苷酸鏈中(C+G)/(A+T)為3/2 D.將該基因置于14N培養(yǎng)液中復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答案 C 雙鏈DNA中的堿基種類都是相同的,DNA的特異性與堿基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有關,A錯誤;DNA聚合酶是催化相鄰脫氧核苷酸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即③處化學鍵的形成,不能催化①處氫鍵的形成,B錯誤;由題干可知,該雙鏈DNA分子中,A=T=20%,C=G=30%,故該基因的每條核苷酸鏈中(C+G)/(A+T)=3/2,C正確;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將該基因置于14N培養(yǎng)液中復制3次后,共形成子代DNA為23=8個,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是2個,即含15N的DNA分子占2/8,D錯誤。 7.(2017課標全國Ⅱ,2,6分)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過程中,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下列與該噬菌體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T2噬菌體也可以在肺炎雙球菌中復制和增殖 B.T2噬菌體病毒顆粒內(nèi)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質(zhì) C.培養(yǎng)基中的32P經(jīng)宿主攝取后可出現(xiàn)在T2噬菌體的核酸中 D.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T2噬菌體的核酸類型和增殖過程相同 答案 C 本題主要考查病毒的相關知識及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T2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大腸桿菌,而不能侵染肺炎雙球菌,A錯誤;T2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在宿主活細胞中進行遺傳物質(zhì)DNA的復制,合成mRNA和蛋白質(zhì),以實現(xiàn)增殖,B錯誤;用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大腸桿菌被32P標記,T2噬菌體寄生在被標記的大腸桿菌中,利用宿主的32P合成噬菌體的核酸,C正確;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其核酸為RNA,增殖時發(fā)生逆轉錄過程,T2噬菌體的核酸為DNA,D錯誤。 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實驗中,若僅用訂書釘將脫氧核糖、磷酸、堿基連為一體并構建一個含10對堿基(A有6個)的DNA雙鏈片段,那么使用的訂書釘個數(shù)為 ( ) A.58 B.78 C.82 D.88 答案 C 每個脫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間需2個訂書釘,每條鏈上的10個脫氧核苷酸間需9個訂書釘,兩條鏈間的6個A—T和4個G—C間各需12個訂書釘,故構建該DNA片段共需訂書釘數(shù)量為(210+9)2+12+12=82。 9.如圖為煙草花葉病毒對葉子細胞的感染和病毒重建實驗示意圖,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 A.該實驗證明了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 B.煙草花葉病毒由RNA和蛋白質(zhì)組成 C.對煙草花葉病毒進行降解的步驟需要用蛋白酶 D.煙草葉片受感染后出現(xiàn)病斑是因為接種的病毒進行了逆轉錄 答案 B 該實驗只證明了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而不能證明其他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也是RNA,A錯誤;由圖可知,煙草花葉病毒由RNA和蛋白質(zhì)組成,B正確;不能用蛋白酶對煙草花葉病毒進行降解,因為蛋白酶會分解蛋白質(zhì),C錯誤;煙草葉片受感染后出現(xiàn)病斑是因為接種的病毒進行了翻譯,而不是逆轉錄,D錯誤。 10.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個實驗中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 答案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僦蠨NA酶能夠?qū)NA水解成脫氧核苷酸,而脫氧核苷酸不是遺傳物質(zhì),不能夠?qū)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因此小鼠能夠存活;②中本來就是有毒的S型細菌,因此小鼠死亡;③由于高溫加熱,可導致R型菌死亡和DNA酶變性失活,注入小鼠體內(nèi)的只是S型細菌的DNA,因此小鼠存活;④由于高溫加熱導致S型菌死亡和DNA酶變性失活,注入小鼠體內(nèi)的只是R型菌的DNA,因此小鼠存活。 B組 能力提升 1.肺炎雙球菌離體轉化實驗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 其中設置乙組對照實驗的目的是證明( ) A.DNA是轉化因子 B.脫氧核苷酸不是轉化因子 C.DNA酶不是轉化因子 D.經(jīng)DNA酶處理后的R型菌不能轉化 答案 A 甲組是實驗組,乙組是條件對照組,構成條件對照類型。對照的目的是為了證明DNA是轉化因子。 2.(2018課標全國Ⅰ,2,6分)生物體內(nèi)的DNA常與蛋白質(zhì)結合,以DNA—蛋白質(zhì)復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真核細胞染色體和染色質(zhì)中都存在DNA—蛋白質(zhì)復合物 B.真核細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質(zhì)復合物,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沒有 C.若復合物中的某蛋白參與DNA復制,則該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復合物中正在進行RNA的合成,則該復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 B 真、原核細胞DNA復制時,與DNA結合的蛋白質(zhì)可能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故真核細胞的染色體、染色質(zhì)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均可能含有DNA-蛋白質(zhì)復合物,A正確,B錯誤;若復合物中的某蛋白質(zhì)參與DNA復制,則該蛋白質(zhì)可能是解旋酶或DNA聚合酶,C正確;RNA聚合酶催化轉錄過程,若復合物中正在進行RNA的合成,則該復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D正確。 3.圖是“以32P標記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錐形瓶內(nèi)的培養(yǎng)液中有含32P的物質(zhì),以便用32P標記噬菌體 B.過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體的外殼與大腸桿菌分離 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 D.實驗中B對應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攪拌不充分 答案 B 本實驗是以32P標記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因此圖中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會侵入大腸桿菌體內(nèi)進行增殖,培養(yǎng)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液中不能用放射性標記的含32P的物質(zhì),A錯誤。過程②為攪拌,目的是使噬菌體的外殼與大腸桿菌分離,B正確。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證明噬菌體的DNA侵入了大腸桿菌,但若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必須還要再設計一組用35S標記的噬菌體實驗進行相互對照,C錯誤。若B(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可能是培養(yǎng)時間過短,部分噬菌體還未吸附、侵染至大腸桿菌細胞,或培養(yǎng)時間過長,造成部分大腸桿菌裂解,D錯誤。 4.有a、b兩類噬菌體,它們均已被32P或35S中的一種標記過。將a、b噬菌體分別侵染甲、乙兩管大腸桿菌,經(jīng)保溫、攪拌和離心后,檢測離心管內(nèi)放射性物質(zhì)的位置,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結果表明a的蛋白質(zhì)外殼和b的DNA均有放射性 B.可以確定甲管的放射性來自32P,乙管的放射性來自35S C.檢測結果表明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zhì)可侵入大腸桿菌內(nèi) D.伴隨著噬菌體DNA的復制,乙管內(nèi)沉淀物的放射性將逐漸增強 答案 A 根據(jù)題干信息和圖甲分析,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沒有放射性,說明a標記的是蛋白質(zhì)外殼;根據(jù)題干信息和圖乙分析,沉淀物中具有放射性,而上清液中沒有放射性,說明標記的是DNA,A正確。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可以確定甲管的放射性來自35S,乙管的放射性來自32P,B錯誤。檢測結果表明噬菌體的DNA可侵入大腸桿菌內(nèi),而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了外面,C錯誤。伴隨著噬菌體DNA的復制,乙管內(nèi)沉淀物的放射性總量不變,而比值將逐漸減小,D錯誤。 5.圖甲是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后兩種細菌的含量變化;圖乙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體具有放射性 B.圖甲中,后期出現(xiàn)的大量S型細菌是由R型細菌轉化并增殖而來的 C.圖甲中,AB對應時間段內(nèi),小鼠體內(nèi)還沒有形成大量抗R型細菌抗體 D.圖乙中若用32P標記親代噬菌體,裂解后子代噬菌體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 答案 A 圖乙中,用于侵染細菌的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被35S標記,蛋白質(zhì)外殼不進入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體沒有放射性,A錯誤;圖甲中,后期出現(xiàn)的大量S型細菌是由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的DNA使R型細菌轉化并增殖而來的,B正確;圖甲中,AB對應時間段內(nèi),R型菌大量繁殖,是小鼠體內(nèi)還沒有形成大量抗R型細菌抗體的結果,C正確;圖乙中若用32P標記親代噬菌體的DNA,DNA能進入大腸桿菌,由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裂解后子代噬菌體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正確。 6.某研究小組測定了多個不同雙鏈DNA分子的堿基組成,根據(jù)測定結果繪制了DNA分子的一條單鏈與其互補鏈、一條單鏈與其所在DNA分子中堿基數(shù)目比值的關系圖,下列正確的是( ) 答案 C 根據(jù)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可知,若雙鏈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為m,則每條鏈中(A+T)/(C+G)比值為m,由此可判斷C正確、D錯誤;DNA分子中(A+C)/(T+G)=1,而每條鏈中的(A+C)/(T+G)不能確定,但兩條鏈中的比值互為倒數(shù),故A、B錯誤。 7.研究者以大腸桿菌為實驗對象,運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密度梯度離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質(zhì)合成過程的相關研究,實驗過程及結果見表。若將第3組帶有放射性標記的大腸桿菌移入無放射性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核糖體的放射性會隨時間延長而下降,且細胞其他部位出現(xiàn)放射性。若用T4噬菌體侵染第2組的大腸桿菌,然后放在第4組的實驗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別 1組 2組 3組 4組 培養(yǎng) 條件 培養(yǎng)液中氮源(無放射性) 14NH4Cl 15NH4Cl 15NH4Cl 14NH4Cl 培養(yǎng)液中碳源(無放射性) 12C-葡萄糖 13C-葡萄糖 13C-葡萄糖 12C-葡萄糖 添加的放射性標記物 無 無 35S-氨基酸 14C-尿嘧啶 操作 和 檢測 核糖體放射性檢測 無 無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用溫和的方法破碎細菌,然后使用密度梯度離心 離心后核糖體位置 輕帶(離心 管的上部) 重帶(離心 管的下部) A A.離心后第4組核糖體的位置位于第2組重帶的上方 B.由第1、2組結果可知,核糖體位于重帶主要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15N和13C C.第3組大腸桿菌繼續(xù)培養(yǎng)后,核糖體放射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具有放射性的蛋白質(zhì)從核糖體上脫離 D.培養(yǎng)時間越長,mRNA分子與大腸桿菌的DNA單鏈形成雜交分子的比例越大 答案 D 2組含有15N和13C,4組含有14C,因此培養(yǎng)后的核糖體經(jīng)離心,第4組核糖體的位置應位于第2組重帶的上方,A正確;由第1、2組結果可知,核糖體位于重帶主要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15N和13C,B正確;第3組大腸桿菌繼續(xù)培養(yǎng)后,具有放射性的蛋白質(zhì)從核糖體上脫離導致核糖體放射性下降,C正確;培養(yǎng)時間越長,mRNA分子與噬菌體的DNA單鏈形成雜交分子的比例越大,D錯誤。 8.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卮鹣铝袉栴}: (1)孟德爾等遺傳學家的研究表明,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基因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 (2)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化實驗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種類型,R型菌是由S型菌突變產(chǎn)生的。利用加熱殺死的SⅢ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出現(xiàn)了S型菌,如果S型菌的出現(xiàn)是由R型菌突變產(chǎn)生的,則出現(xiàn)的S型菌為 ,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jù)是 。 (3)埃弗里所做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如下: ①S型菌的蛋白質(zhì)或多糖+R型菌→只有R型菌 ②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③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只有R型菌 增設實驗③的目的是證明 。 (4)研究表明,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為什么遺傳學家無法推測出RNA分子中四種堿基的比例關系? 。 答案 (1)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 (2)多種類型 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3)無DNA則轉化一定不能發(fā)生 (4)RNA是單鏈,堿基之間不形成堿基對 解析 (1)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而組合。(2)基因突變是不定向性的,所以若S型菌是由R型菌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則S型菌可能有多種類型。(3)埃弗里的實驗增加了DNA和DNA酶的實驗,①②③組實驗互相對照,說明DNA是使R型菌發(fā)生轉化的唯一物質(zhì),沒有DNA,則R型菌不能轉化為S型菌。(4)RNA是單鏈,堿基之間沒有統(tǒng)一的配對關系,所以遺傳學家無法推測出RNA分子中四種堿基的比例關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16講 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DNA的分子結構和特點夯基提能作業(yè)本含解析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一輪 復習 16 核酸 遺傳物質(zhì) 證據(jù) DNA 分子結構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91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