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級科學上冊 晝夜的形成 1教案 冀教版.doc
《2019-2020年四年級科學上冊 晝夜的形成 1教案 冀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四年級科學上冊 晝夜的形成 1教案 冀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四年級科學上冊 晝夜的形成 1教案 冀教版 教學目標: 1.能夠在合作中設計驗證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方案;能積極尋找證據(jù)支持自己的觀點。 2.敢于對別人的結論提出質(zhì)疑;認識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的,很多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需要人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zhì)。 3.能說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球儀、手電筒、小紙人、窗簾等。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課時安排: 用2課時,其中活動1用一課時,活動2和拓展活動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個學術討論會 活動目標: 1.能承認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敢于對別人的結論提出質(zhì)疑。 2.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3.能說出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4.意識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的過程,很多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zhì)。 實施過程: 1.以四人為一組。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全班共同進行。 2.活動從教材的引入開始。布置學生在小組內(nèi)用5—6分鐘的時間為討論會做準備。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體會古人對晝夜成因的解釋。 3.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教材中包括“科學在線”的資料后,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科學認識的艱巨過程,并體會哥白尼日心說的巨大貢獻。 4.科學在線的一段文字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形成,在討論和分析活動中做適當?shù)囊龑А? 二、模擬晝夜的形成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合作的基礎上提出模擬實驗的方案,并能正確操作。 2.能夠較清晰地向其他同學解釋自己的模擬實驗結果。 3.能積極尋找證據(jù)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 實施過程: 1.這項活動在學生已經(jīng)知道晝夜形成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前就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如何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模擬晝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等。 2.引導學生交流實驗計劃,在明確實驗目的和方法,準備好所需材料后,再開始實驗。遮光窗簾將教室變暗,以保證實驗效果。 3.為了幫助學生強化探究中的認識,要告訴學生地球儀旋轉的方向和表針的方向相反。 4.實驗結束后各組分別向全班介紹模擬實驗的結果。 5.教材最后的討論是對知識的運用。一定讓學生先根據(jù)兩地的位置判斷,再用實驗演示。同一天中位置靠東側的地方先被太陽照到,上海在烏魯木齊的東側,所以先被太陽照到。 拓展知識 古時候,人們從直觀的感覺出發(fā),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是由于它們在圍繞地球旋轉。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整個宇宙是一個多層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陽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地心說。 公元二世紀,希臘著名天文學家托勒玫在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礎上,做了系統(tǒng)的總結和提高,進一步完善了地心說,由于亞里士多德和托勒玫的聲望,加上這種理念迎合了后來羅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說整整統(tǒng)治歐洲達1000多年之久。 16世紀初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經(jīng)過長期觀測、研究,發(fā)現(xiàn)托勒玫的地心說有根本性的錯誤。他對星空,尤其是對行星的運動狀況做了將近40年的觀測計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宇宙理論—日心說。哥白尼認為,處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陽,地球和別的行星一道繞太陽運轉,只有月亮繞地球運轉。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轉所引起的。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級科學上冊 晝夜的形成 2教案 冀教版 一、教學設計思路 從影子過渡到黑夜,孩子們的認識提高了一大步,所以說活動1 是學生進行知識拓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同時,對學生來說,影子是直觀的。而黑夜卻是較為抽象的,活動2通過活動既要解決學生的疑問,也要鍛煉學生的分析解決能力。 二、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2.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設計出驗證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方案。 2.能積極尋找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互助合作的精神和意識。 2.要敢于質(zhì)疑別人的結論。小 3.認識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復雜的。只有對事物進行廣泛地研究,才能真正地認識事物。 三、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探究晝夜成因的興趣。 四、教學難點 模擬晝夜形成實驗的設計與分析 五、教學用具 地球儀、手電筒、貼紙等。 六、教學方法 討論、演示、教師引導分析。 七、課時安排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每一天都有白天和黑夜組成,在我們的生活中,白天和黑夜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學習了影子和太陽的關系之后,你能不能解釋晝夜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師明確:太陽光被物體擋住之后就會在物體的背面形成影子。 (板書)活動1:開個學術討論會 1.教師首先讓部分學生說說自己認為的晝夜形成原因。 2.總結學生的說法,主要分為幾大類。 3.教師將這幾種觀點寫在黑板上。 4.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分析,覺得哪一方正確,就加入那一方。 5.由學生自己加入的幾個大組組成討論會的主體,進行討論。 教師要明確討論是要得出一個大家都認為較為合理的說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學生討論) (教師引導)其實,歷史上的人們也在研究到底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 教師播放哥白尼“日心說”的圖片,然后指導學生來閱讀資料《哥白尼的“日心說”》。 (總結)(板書) 1.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系——地球繞著太陽轉。 2.黑夜是怎么形成的? 陽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背光的另一半地區(qū)就出現(xiàn)黑夜。 (承接)如何來直觀演示晝夜變化這樣的現(xiàn)象呢? (板書)活動2:模擬晝夜的形成 思考: 1.我們使用什么樣的物品來進行模擬演示呢? 2.我們怎樣用這些物品來模擬? (小組討論)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商討自己的方案。 3.小組按照方案進行模擬,并將模擬的結果向大家解釋說明。 比一比,看看哪一組模擬的效果最好。結合前面活動1的結論,比比那一組的模擬演示最科學。 九、板書設計 活動1:開個學術討論會 1.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系——地球繞著太陽轉。 2.黑夜是怎么形成的? 陽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背光的另一半地區(qū)就出現(xiàn)黑夜。 活動2:模擬晝夜的形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四年級科學上冊 晝夜的形成 1教案 冀教版 2019 2020 四年級 科學 上冊 晝夜 形成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556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