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全真模擬考試試題D卷 附解析.doc
《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全真模擬考試試題D卷 附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全真模擬考試試題D卷 附解析.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市(區(qū)縣) 姓名 準考證號 ………密……….…………封…………………線…………………內……..………………不……………………. 準…………………答…. …………題… 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全真 模擬考試試題D卷 附解析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120分鐘,本卷滿分為150分。 2、請首先按要求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 3、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線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李哲愛好廣泛,恰逢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賽,又有演唱會,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時間沖突,他很矛盾。他面臨的沖突是( )。 A.雙趨式沖突 B.雙遘式沖突 C.趨思式沖突 D.多重趨勢沖突 2、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學期伊始,高一化學課李老師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摸底考試,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有關能力。這種考試屬于( )。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3、提高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技術不包括( )。 A.自我反思技術 B.角色改變技術 C.教學反饋技術 D.現場指導技術 4、張老師課前宣布:“今天講的課非常重要,講完后當堂進行測驗?!彪S后學生們精神抖擻,全神貫注地投入聽課,課堂秩序井然,這種情況下形成的紀律屬于( )。 A.自我促成的紀律 B.任務促成的紀律 C.規(guī)則促成的紀律 D.集體促成的紀律 5、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 B、課外教學 C、現場教學 D、課堂教學 6、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賓塞 C.赫爾巴特 D.杜威 7、校風、教風和學風是學校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就課程類型而言,它們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顯性課程 D.隱性課程 8、美國學者孟祿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的史實,斷定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這種觀點被稱為( )。 A.交往起源論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勞動起源論 9、陳老師在教學中經常通過口頭提問、課堂作業(yè)和書面檢測等形式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及時測評與反饋。這種教學評價被稱為( ) A.診斷性評價 B.相對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10、當前我國中學開設的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經驗課程性 D社會課程 11、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紐斯 C.洛克 D.盧梭 12、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課程內容前后反復出現,且后面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擴展和深化,這種教材編排方式是( )。 A、直線式 B、螺旋式 C、分支平行式 D、綜合式 13、學生小輝由于會打羽毛球,很快就學會了打網球,這種現象為( )。 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14、以下不屬于范例教學基本特征的是( )。 A.基本性 B.基礎性 C.有效性 D.范例性 15、新課程改革倡導( )的課程評價。 A、強調學生學會學習 B、強調新的學習方式 C、突出甄別和選拔功能 D、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 1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應始終貫徹( )的工作方針。 A、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 B、民主參與、科學決策 C、全員參與 D、個別地區(qū)實行 17、教育的本質特點是( )。 A.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 B.促進社會發(fā)展 C.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產 18、在群眾體育,競技體肓相比,學校體育的突出特點是( )。 A.娛樂與競技性 B.普及性與文化性 C.教肓性與基礎性 D.全體性與全面性 19、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征是( )。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教育實體的出現 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出現 20、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賈德 C、奧蘇伯爾 D、布魯納 21、在科學分類中,首次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劃分出來的學者是( )。 A、盧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與階段性的特點。 2、目前,我國普通高中不屬于基礎教育。 3、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 4、盲人失去視覺,通過實踐活動使聽覺更加敏銳的現象是感覺的補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簡述班集體形成的條件。 2、加涅將學習結果分為哪幾類。 3、簡述壓力產生的來源。 4、簡述增進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 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調皮鬼”,上課不專心,課后追逐打鬧,亂花錢,無節(jié)制,甚至連乘車回家的錢都向老師借。老師找他談話后,他答應改正,但并無實際行動。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師,你將如何運用德育的有關知識來解決這一一現實問題。 2、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從三個班中將成績排名后六位的學生抽出來,組成一個l8名學生的班級,心理學家對這18名學生進行了智力測驗,發(fā)現每一名學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圍。于是要求這l8名學生的任課老師對他們做到以下幾點: 一、分析他們在學業(yè)上失敗的原因; 二、上課提問時,難度適當; 三、對回答問題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回答錯誤的同學給予肯定并耐心糾正錯誤; 四、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后來,這18名同學在半年以后學習大有進步,已經不再是差生了。 請結合以上材料試用動機理論對案例進行分析。 第 5 頁 共 5 頁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A 2、B 3、A 4、B 5、D 6、B 7、D 8、答案:C 心理起源 9、D 10、A 11、A 12、答案:B 13、A 14、C 15、答案:D 16、答案:A 17、C 18、C 19、B 20、C 21、B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正確。理由:心理發(fā)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它具有四個基本特征:其一,連續(xù)性與階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順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異性。 2、【參考答案】錯誤。我國普通高中屬于基礎教育并且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A教育重在“基礎”,重在學習基礎知識(這里指廣義的知識,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領域),“基礎知識”的本質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實用性”?;A教育階段不是培養(yǎng)人才的,而是為培養(yǎng)人才打基礎的,要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總之,要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3、正確答案:(正確 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動機本身不屬于行為活動,它是行為的原因,不是行為的結果;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不能直接觀察,但是可以通過任務選擇、努力程度、活動的堅持性和言語表示等行為進行推斷;動機必須有目標,目標引導個體行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動力。動機具有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功能。 ) 4、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感覺的補償作用是指一種感覺的喪失可由其他感覺來彌補。盲人失去了視覺機能,會增強其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的感受性,以發(fā)揮其補償作用。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參考答案】(1)確定班級發(fā)展目標;(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規(guī)則和秩序;(4)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5)培養(yǎng)集體輿論和班風。 2、加涅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把學習分為如下五類: (1)言語信息的學習即掌握以言語信息傳遞的內容,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現出來的,幫助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2)智慧技能分為辨別、概念、規(guī)則、高級規(guī)則(解決問題)等。 (3)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zhí)行控制成為可能。 (4)態(tài)度指對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動。包括對家庭、社會關系的認識,對某種活動產生的情感等。 (5)動作技能又稱運動技能,如體操運動、寫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3、 壓力是人們對刺激產生的一種心理與生理上的綜合感受。壓力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心理壓力源: (1)認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標模糊、不確定,時間緊,難以選擇或沒有選擇等,都會導致壓力的產生。 (2)情緒:恐懼、焦慮、悲傷、憤怒,厭倦產生的動機沖突等也會導致壓力。 (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產生壓力。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 生理壓力源: (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勞等。 (2)環(huán)境:噪音污染、空氣污染、過度擁擠等。 社會壓力源: (1)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剝奪了個性的發(fā)展; (2)家庭壓力:家庭成員之間缺乏交流溝通等; (3)工作壓力:職業(yè)發(fā)展、人際溝通、人際相處等。 4、(1)真誠:自由地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出開放與誠實 (2)尊重與接納但不對學生進行無理性的溺愛和遷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第一,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第二,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第三,讓對方了解自己對其設身處地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1、(1)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諸因素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凈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培養(yǎng)道德行為習慣。所以,在解決小王品德問題的過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認識,又要重視道德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培養(yǎng)。 (2)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師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積極的活動和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發(fā)展并表現出來,從而進一步接受其檢驗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和參與社會新生活的創(chuàng)造,因此教育者應把組織學生進行社會活動和開展社會交往看成德育過程的基礎。 (3)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思想內部的轉化問題。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教育者既要給受教育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質。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tǒng)一過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與變化,堅持長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反復性,注意反復抓。 2、(1)正確指導結果歸因; (2)充分利用反饋信息; (3)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難度的問題情境; (4)運用正強化的方式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 201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全真模擬考試試題D卷 附解析 2019 教師 資格考試 教育 知識 能力 中學 模擬考試 試題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672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