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shù)》教學設計.docx
《六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shù)》教學設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shù)》教學設計.docx(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六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sh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的花卉品種,學習搜集資料信息,并進行交流,培養(yǎng)愛美情操。 2.開展家庭種植DIY項目,學習簡單的土培和水培方法。在多樣的評價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提高種植技能。 3.安全使用勞動工具,規(guī)范操作,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常見花卉和種植工具 教學難點:學會土培吊蘭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常見花卉圖片和常見花卉種植工具。 土培吊蘭準備材料:瓦片、煤渣可粗土粒、細土、沙、剪刀、水壺、小鏟子和花盆。 準備吊蘭幼苗:剪取花莖上帶根的吊蘭小苗 2.制作多媒體課件 3.收集關于花卉的知識信息 學生準備: 收集關于花卉的知識信息 教學過程: 一、錄像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每年暑假,老師就會到不少同學家去家訪,讓我們跟著老師的錄像一起來參觀兩位同學的家。 2.播放錄像 3.雖然兩位同學家的布置不同,但是他們都用各種花卉裝飾著家庭,使家庭環(huán)境充滿了生機。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家庭種植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家庭種植DIY。 二、探究學習,認識常見的花卉 1.在剛才的錄像里,你看到哪些花卉?指名交流。 2.你還認識哪些常見花卉呢?讓我們一起到校園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更多常見的花卉。 3.組織校園參觀,分小組介紹校園花卉。 4.活動小結(jié),組織評價各小組搜集花卉信息的情況。 三、探究學習,認識常見種植工具和花盆 1.創(chuàng)設情景,分小組比一比哪個小組認識的種植工具多? 2.認識常見的花盆,說說各類花盆的特點和用途。 四、探究學習,學習土培吊蘭 1.出示種植好的一盆吊蘭。你認識這種花卉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土培吊蘭。 3.組織學生自學、思考:土培吊蘭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土培吊蘭的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4.學生自學 5.檢查自學。展示土培吊蘭的材料和工具,交流操作步驟。 6.巧思考:在學習中,你產(chǎn)生了哪些問題?指名交流。 7.教師演示關鍵操作步驟 五、實踐操作,分工合作 1.各小組進行種植吊蘭 2.教師巡視指導 六、成果展示,交流評議 1.學生展示土培吊蘭 2.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 3.教師參與評價,了解土培吊蘭活動中學生的真實體驗,成功經(jīng)驗以及不足之處。 七、拓展思維,總結(jié)課文 1.通過實踐,我們學習了土培吊蘭的方法,生活中還有許多植物都是利用這種方法進行種植的。 2.課后了解,除了這種土培栽種的訪求,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栽種? 3.作業(yè):利用課余時間,用土培吊蘭的方法種植其他植物,寫好觀察記錄,參加班級種植大賽。 2.菊花的種植 教學目標 1.了解菊花幾種常見的科學種植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在了解菊花種植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菊花圖片。一些輕音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假期的新區(qū)景象。 黃金周期間,數(shù)千盆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精品菊花著實讓游客和廣大菊花愛好者飽了眼福。不少游客還萌發(fā)了種菊花的念頭,而許多人卻不知如何栽種菊花。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2.學生自由交流。 (一)、了解菊花的生長習性和種植方法。 1.基礎常識: 菊花為菊科菊屬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菊花原產(chǎn)中國河南等地,為我國十大著名傳統(tǒng)花卉之一,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大約在唐代經(jīng)朝鮮傳入日本,17世紀傳歐美各國,現(xiàn)已成為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發(fā)展至今,菊花品種已達3000多個。 2.常見的繁殖菊花的方法: 可采用分株、扦插、嫁接、播種等多種方法。嫁接法和播種法,技術(shù)要求條件高,繁殖過程比較繁瑣,沒有高超的削切、嫁接技巧及良種的選擇、人工授粉等技術(shù),很難繁殖成功。這兩種繁殖方法,也只有需要大量育苗時,在苗圃中進行,家庭養(yǎng)菊,一般多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來進行繁殖。 過度:種植菊花的學問可多著呢,所以一旦你要種植,千萬不要馬虎。 3.觀賞菊花的圖片。 配上動聽的輕音樂,讓學生觀賞悅目的菊花圖片。 二、實際操作演示。 1.菊花的扦插。 (1)選枝和留枝。 (2)基質(zhì)和扦插盆。 (3)扦插。 2.讓學生觀察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3.引導學生寫一份扦插菊花的操作方案。 幾方面要考慮: (1)選備扦插用的花盆和基質(zhì)。 (2)選備插條,掌握處理插條的方法。 (3)注意扦插的深度。 (4)掌握扦插的最佳時期。 (5)工具及材料的準備。 三、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回家后,自己練習簡易的扦插方法 3.家庭種植—拓展 教學目標 1.明白室內(nèi)綠化對于房間布置的重要性。 2.對于植物生長的必備因素有深入了解。 3.培養(yǎng)學生對于植物的喜愛之情及對美的憧憬和向往。 重點難點 對于植物生長的必備因素有深入了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導入。 1.出示課題:家政種植——拓展 2.你知道室內(nèi)綠化的重要性嗎? 在家中插幾叢鮮花,在陽臺擺幾盆花草,精心養(yǎng)護綠意思蔥蘢庭院,不但是許多人的一種愛好,一種情趣,也是一種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室內(nèi)綠化。它與室外綠化一樣重要,都是為了使人類生活得更舒適。這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室內(nèi)裝修緊密相關。 二、教學新知。 1.室內(nèi)綠化的途徑: (1)選用綠色飾材。 (2)簡化室內(nèi)布置,減少視覺污染。 (3)倡導居室的“綠色環(huán)保設計”。 2.在室內(nèi)種植花卉植物時的要點: 水:植物的根吸收水分,通過莖的導管運輸?shù)饺~,然后由葉的氣孔或植物表面散失到大氣中,這種水汽通過氣孔散失到大氣的過程,就是蒸騰作用。正是因為植物有了蒸騰作用,產(chǎn)生拉力,才使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nèi)運輸,并隨著水的運輸,促進溶解在水中的礦物營養(yǎng)物質(zhì)在植物體內(nèi)運輸。更因水變成水蒸氣要吸收熱量,從而使葉片避免被太陽光灼傷。由此可見,植物離不開水。 土:土壤的組成包括礦物質(zhì)、有機質(zhì)、水分和空氣四種物質(zhì)。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斷地供給和調(diào)節(jié)植物生活中所需要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能夠使水、肥、氣、熱條件達到穩(wěn)、均、足、適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適應植物生長的需要。 光: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數(shù)量是非常巨大的。據(jù)估計,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大約制造四五千億噸有機物,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每年工業(yè)產(chǎn)品的總產(chǎn)量。所以,人們把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比作龐大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的生存離不開自身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肥:植物主要是吸收土壤中游離于水的以氮磷鉀為主的離子狀態(tài)的化合物,不能完全吸收有機物。有機物必須降解后變成離子狀態(tài)才能被植物通過透析作用吸收進植物體。但是植物的生長需要的養(yǎng)料的決大部分不是通過土壤吸收,而是通過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產(chǎn)生,植物葉子里的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能夠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zhuǎn)變?yōu)樘妓衔锖脱鯕?,使植物得以快速生長。 三、總結(jié)。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分、土壤、陽光和肥料,我們只要因地制宜,合理掌科學管理,那就能夠把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裝扮得更加漂亮。 4.水培發(fā)豆芽 教學目標: 1.學習水培發(fā)豆芽的基本方法,并能通過實踐體驗提高種植技術(shù)。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探究能力,進一步拓展思維,探索更多的種植技術(shù)。 教學重點:學習水培發(fā)豆芽的方法。 教學難點:按照一定的步驟完成水培發(fā)豆芽。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花盆,浸泡24小時的綠豆、小石頭、紗布、水培發(fā)豆芽的錄像片段、綠豆芽烹飪錄像等。 學生準備:可樂瓶、浸泡24小時的綠豆、紗布、小石頭、抹布等。收集綠豆芽的烹飪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我們在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土培法種植吊蘭,生活中還有哪些種植方法? 2.指名交流。 3.出示一盆發(fā)好的綠豆芽。豆芽是一種健康蔬菜,它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還有預防消化道疾病和促進消化的功效。 4.這就是用水培方法發(fā)出的豆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嘗試水培發(fā)豆芽。 5.板書課題:家庭種植DIY——水培發(fā)豆芽。 二、學習水培方法 1.自覺課文,了解水培發(fā)豆芽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2.指名交流。 3.如果沒有花盆,可以用什么材料來替代?為什么要在瓶底打孔? 4.學生準備材料。 5.自覺課文,了解水培發(fā)豆芽的基本步驟。 6.指名交流。 7.板書:鋪設盆底——放入綠豆——蓋上濕布——壓上石頭——每天澆水——觀察收獲。 8.提出疑問:對于水培發(fā)豆芽的實踐步驟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9.交流解答。 10. 播放錄像,了解豆芽生長過程中的變化,幫助學生掌握最佳收獲時機。 三、學生實踐體驗 1.按照水培發(fā)豆芽的步驟,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2.教師巡視指導。 (1)盆底紗布是否合適?綠豆是否浸泡?打濕的后面是否蓋好綠豆?小石頭不需要太多。 (2)播放錄像。 四、評價展示 1.填寫活動自我評價表。 2.小組開展活動評價。 5.運用多種材料的小制作(一) 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材料的質(zhì)地、性能和特點。 2.開動腦筋,學會利用手頭的材料做一個小房子。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 重點難點 知道材料特性、數(shù)量和加工方法,利用工具有步驟地制作房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剪刀、美工刀、圖片卡、各種吸管和乳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手工制作,希望大家喜歡。那么,下面的這些材料你們認識嗎?都是在什么情況下認識的,你知道它的性能和特點嗎? 出示材料:美工刀、乳膠、各種吸管等。 2.我們動動腦筋,就能把手里的這些材料拼裝起來,變成美麗的裝飾品。瞧,老師這里就有一些。(展示小樓房、可愛的蜻蜓、多用臺架等) 3.明確要求:制作小房子。 二、學習制作。 1.認識材料的特性。 吸管:可塑性很強,能夠依靠乳膠做成許多東西。 2.按照老師的制作步驟,學習做房子。 (1)剪下各個部件,劃線,折貼。 (2)以一標準長剪好管子。要剪下的管子很多,所以要有耐心。 (3)在屋頂上刷乳膠,排貼吸管。要排貼整齊,有序。 (4)涂乳膠,貼屋脊。 (5)完成房子后,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自我修改。 3.開展評比。 三、拓展延伸。 我們學習一種法子,可以利用相關的經(jīng)驗去制作更多的作品。 6.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制作(二) 教學目標 1.運用預先準備的工具做一個可愛的小瓢蟲。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運用正確的步驟制作一個小瓢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剪刀、美工刀、鉗子、錐子。 2.黏土、細鐵絲、橡皮筋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1.談話:同學們,這是什么?(瓢蟲)談談對瓢蟲的認識。 昆蟲綱,鞘翅目,瓢蟲科。小型甲蟲。體呈半球形。頭小,部分隱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復眼大,觸角短呈棍棒狀。體具斑紋,色多美麗,是遺傳學上研究色斑遺傳的材料。 2.如果我們要制作一個瓢蟲,需要哪些工具呢? (剪刀、美工刀、鉗子、錐子) 二、制作瓢蟲。 1.教師示范制作。 (1)做泥滾子,在柱中穿兩孔,將剪開的橡皮筋兩頭從一側(cè)的兩孔中穿過另一側(cè),打結(jié),陰干。 (2)在泥滾槽中栓線,繞線。 (3)剪好蟲殼及襯板,彎好殼支架。 (4)把支架穿在襯板上。 (5)在襯板上涂上乳膠。 (6)將襯板貼在殼內(nèi)側(cè),并把鐵絲鉤鉤在殼邊上。 (7)把泥滾子的線頭從穿線點由殼內(nèi)側(cè)穿至殼外。 (8)在殼內(nèi),把泥滾子兩頭的橡皮筋套在鐵絲架兩頭的鉤上。 (9)只要把線提起,再松手,瓢蟲就會爬了。 2.看老師的作品,然后分組討論。 3.明確制作步驟后,學生獨立制作。 三、作品展示。 各小組將作品集中展出,推派代表介紹制作經(jīng)驗、體會和教訓。然后根據(jù)自評和互評,選出最佳作品。 7.運用多種材料的小制作(三) 教學目標 1.借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個會響的貓頭鷹鐘。 2.學習線路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對其中的原理有個初步的了解。 3.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熱情,培養(yǎng)他們積極動腦、樂于動手的好品質(zhì)。 重點難點 學習線路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并運用學到的技術(shù)制作一個會響的貓頭鷹鐘。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鉗子、針、美工刀、剪子、圖紙、蜂鳴器、7號電池、單股導線、長棉線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信息的發(fā)展,電視、音響等傳媒工具給我們?nèi)祟悗砹嗣利惖膱D象、悅耳的聲音,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五彩繽紛。請舉例說明。 2.明確要求:做一個貓頭鷹鐘。 看了實物,說說它與我們以前做的手工有什么不同?(它會發(fā)出聲音,使人振奮。) 二、學習線路的連接。 1.了解簡單線路的組成。 所需的材料:導線、電池和蜂鳴器。 組成要點: A、識清楚蜂鳴器的正、負極性,蜂鳴器有兩根引線,其中較長的一根接電池的正極,較短的一根接電池的負極,這樣蜂鳴器才能發(fā)聲。 B、四種連接方式。蜂鳴器引腳和導線繞接;蜂鳴器引腳和導線鉤牢;蜂鳴器引腳和導線擰緊;蜂鳴器引腳和導線壓緊。 2.串聯(lián)電路:把導體一個接一個地依次連接起來,所組成的電路就為串聯(lián)電路。 并聯(lián)電路:把導體并列連接起來,所組成的電路就為串聯(lián)電路。 3.如何識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識別: (a)用電器的連接方式 (b)電流的通路有無分叉 (c)用電器是否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三、學習做貓頭鷹鐘。 1.教師示范,學生跟做。 (1)將紅色導線一端的銅線彎成N形,放在十字鋁箔片上,貼上雙面膠。按圖方向左右兩邊各折5毫米。紅色導線另一端壓上一片小鋁箔。 (2)將十字鋁箔片貼在雙眼片背面的中間位置。 (3)把多出的鋁箔片折到眼片的前面(眼片的背面)。 (4)將綠色導線一端的銅線彎成N形,放在鋁箔上,用雙面膠和套環(huán)紙片粘貼在一起,左右兩側(cè)多出的鋁箔片折到套環(huán)紙片的正面。 (5)將來自兩套環(huán)的兩根綠色導線一起繞在蜂鳴器的長腳上。再把黑色導線一端的銅絲繞在蜂鳴器短腳上,另一端壓上一片鋁箔。 (6)把尾擺的小頭用棉線釘在雙眼板反面的中心處。 (7)將大頭針穿過秒、分、時針以及鐘表面、尾擺、木板,然后將木板上露出的大頭針折彎固定。 (8)把兩節(jié)電池串聯(lián),用膠帶紙裹牢。再將木板上粘上雙面膠,把電池放上去,再用膠帶紙固定。從鐘面緊靠電池正負極處穿兩根大頭針到背面,再把它彎成U形,做電池的電極點。 (9)把套環(huán)套在雙眼板上,調(diào)整好眼的位置,用雙面膠粘牢在鐘的背面。 (10)將雙眼片上的紅色導線夾片插到電池的正極大頭針環(huán)上;將蜂鳴器短腳黑導線上的夾片插到負極的大頭針環(huán)上。 (11)只要將尾擺左右搖動,雙眼片上的鋁箔片碰到套環(huán)上的鋁箔片,電路就通了。不僅眼珠會動,還能發(fā)出貓頭鷹的叫聲——鐘聲響了。 2.檢查貓頭鷹能否發(fā)出聲音。 四、總結(jié)全課。 8.紙編彩蝶 一、教學目的 1.學會用彩色紙條按規(guī)律編織圖畫的一般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勞動態(tài)度及相應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細心地把編織線從上到下依次切開是教學重點。 2.編時,露出編條的顏色與底條色點上的顏色相同是教學難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1.墊板、直尺、小刀、膠水。 2.《小學手工勞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會用什么方法來作圖畫? 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新的作圖方法,那就是用彩色紙條編圖。這種畫獨具一格,別有情趣,你們一定會喜歡。 (二)講解制作 1.剪下圖案底板和彩條,并按圖線切刻底板。 2根據(jù)底板上的色點編上同一顏色的彩 條,編一段,剪一段。 3.編好的彩條要排緊,并在背面用膠水固定。 4.折疊畫框。 5.將編好的彩蝶放入框中,用框邊固定。 6.一副美麗的紙編畫完成了。 (三)動手實踐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正確編上同一顏色的彩條。要提醒學生細心操作。 (四)課后創(chuàng)新 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計、制作其他圖案的紙編彩畫,并將作品展覽出來。 12 / 12-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勞動與技術(shù) 六年級 下冊 勞動 技術(shù)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782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