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就能得到。。?!咀ⅰ浚篸wg后綴為CAD圖,doc,docx為WORD文檔,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304139763
目錄 第一章 課題簡介 3 第二章 工藝分析 4 一 零件工藝分析 4 二 工藝方案的確定 4 三 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 5 第三章 工作力的計算及壓力機的選擇 10 一 沖壓力的計算 10 二 粗選壓力機 12 三 機床壓力中心 12 第四章 填寫沖壓工序卡 14 第五章 模具結構設計 15 一 模具結構形式的選擇 15 二 模具結構的分析與說明 15 三 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的確定 16 四 模具結構設計 20 五 校核壓力機安裝尺寸 23 第六章 彎曲模具的設計 24 一 制件彎曲工藝分析 24 二 沖壓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 25 第七章 彎曲模的結構設計 27 一 模具結構的分析說明 27 二 彎曲模的卸料裝置的設計說明 28 第八章 彎曲模的工作尺寸計算 29 畢業(yè)設計小結 33 參考文獻 35 第一章 課題簡介 零件分析說明 1 零件形狀及其一般要求 制件如圖1 1所示 材料為不銹鋼 材料厚度為0 5mm 制件尺寸精度 按圖紙要求 未注按IT12級 生產(chǎn)綱領年產(chǎn)10萬件 圖1 1 第二章 工藝分析 1 零件工藝分析 本制件形狀簡單 尺寸 厚度適中 一般批量生產(chǎn) 屬于普通沖 壓件 但在設計冷沖壓模具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2 制件的外形輪廓 結構都算簡單 但是要考慮幾個孔的加工 A 兩個2的孔的位置要求 B 由于要裝配 C 兩孔必 須有一定的同D 軸度要求 E 其值為0 15mm 3 此制件的加工難點主要在孔2的中心距的定位 7 由于幾個孔的直徑都較小 并且有一定的批量 在設計時要重視 模具的材料和結構的選擇 保證一定的模具壽命 二 工藝方案的確定 根據(jù)制件的工藝的分析 其基本工序有落料 沖孔 彎曲三種 按其 先后順序組合以及合理的加工方案有以下幾種 1 落料 沖孔 彎曲 單工序沖壓 2 落料 彎曲 沖孔 單工序沖壓 3 落料沖孔 彎曲壓筋 復合沖壓 方案1 為單工序沖壓模具 由于此制件有一定的生產(chǎn)批量 過多的 工序 降低產(chǎn)品的精度 而且此方案生產(chǎn)效率底 不宜批量生產(chǎn) 故 不宜采用此方案 方案2 也為單工序沖壓模具 它除有方案1的毛病外 還有孔的位 置精度難以保證 在并且在彎曲時也缺少定位精度難保證 故不宜采 用此方案 方案3 復合沖壓模具 由于制件的結構 材料的厚度較薄 沖孔與 落料一次沖壓完成 故最宜采用此方案 具體方案示意如下 三 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 1 毛坯尺寸的計算 外形尺寸的長度計算 零件相對彎曲半徑為 R t 2 0 5 4 0 5 式中 R 彎曲半徑 T 料厚 可見 制件屬于圓角半徑較大的彎曲件 應現(xiàn)求彎曲變形區(qū)的 中性層曲率半徑 由課本p145中性層位置計算公式 R Xt 式中 X 由實驗測定的應變中性層位移系數(shù) 由課本p145 表4 5查出X取0 42 所以 R Xt 2 0 42 0 5 2 21mm 圓角半徑較大 R 0 5t 的彎曲件毛坯長度計算公式 L L直 L彎 L彎 180 a 180 ABCDEFGHIJKL 圖2 2 所以制件長度為如圖2 2 L LAB LBC LCD LDE LEF LFG LGH LHI LIJ LJK LKL L 3 3 0342 8 54 14 1 1 1 8028 13 1 8028 1 2 L 50 1798 DE段屬于工藝設置 目的是為了減少彎曲回彈 其半徑很大 可看成是直 線 所以DE段長度按直線計算 1 外形輪廓寬度的計算 由于考考慮到板料的利用率和排樣的方便 此制件由CAD生成的 工藝尺寸為 外形輪廓寬度為L 53 74mm 2 排樣尺寸的計算 1 搭邊值的確定 由課本上P46表3 14查得L 50的工件間a1的值為2 2 0 8 1 76 側邊a的值為2 5 0 8 2 3 條料寬度的計算 在設計模具是為了方便 采用無側壓裝置送料方式條料寬度計算 公式如下 B D 2a Z 0 式中 B 為條料寬度的基本尺寸 D 為條料寬度方向零件輪廓的最大尺寸 a 側面搭邊 Z 導料板與最寬條料之間的間隙 條料寬度的負向偏差 搭邊距a如上所示 間隙 剪切公差Z查課本p47表3 17查得 0 5mm Z 0 5mm 由上面公式計算得B 53 74 2 2 0 5 0 0 5 56 240 0 5mm 2 步距的計算 由制件的展開圖 見右圖2 3 所生成的橫向有效尺寸為Ls 53 74mm 圖2 3 步間距計算公式為 L Ls a1 式中L 為步間距 Ls 為橫向有效尺寸 a1 搭邊距 L 53 74 2 55 74mm 由此可得模具排樣圖如下 圖 2 4 根據(jù)要求查 模具設計指導 史鐵梁主編 表4 1 選板的規(guī)格 1500 800 0 5每塊板可剪1500 56規(guī)格條料14塊 材料利用率達80 以上 3 計算材料利用率 由課本p43式子3 19 nA BL 100 為材料利用率 A 一個步距內(nèi)沖裁件的實際面積 B 條料的寬度 L 條料的長度 n 一張板料上沖裁件的總數(shù)目 28 1932 765 56 1500 65 第三章 工作力的計算及壓力機的選擇 工作力的計算以落料沖孔模具為例計算 一 沖壓力的計算 完成本制件所需的沖壓力由沖裁力 彎曲力 及卸料力 推料力 頂料力和壓料力組成 1 沖裁力F 沖 的計算 由本課本p49式子3 28 F沖 KtL 式中 為材料的抗剪強度 MPa F沖 沖裁力 N L 沖裁周邊總邊長 mm t 材料厚度 mm 說明 系數(shù)K是考慮到?jīng)_裁刃口的磨損 凸模與凹模的波動 數(shù)值 的變化或分布不均 潤滑情況 材料力學性能與厚度公差的變化等因 素而設置的安全系數(shù) 一般取1 3 當查不到抗剪強度 時 可用抗拉 強度 b代替 而取Kp 1的近似計算法計算 查 模具設計指導 p90表4 12取 350 MPa 所以沖裁力F 沖 1 3 0 5 211 059 350 48016 N 48 016KN 2 卸料力F x 推料力FT 頂料力FD的計算 在實際生產(chǎn)中影響卸料力 推料力 頂料力的因素很多 要精確計算 很困難 在實際生產(chǎn)中常采用經(jīng)驗公式計算 查課本p50公式3 30 3 31 3 32 卸料力 F x KxF 推料力 FT nKTF 頂料力 FD KDF 式中 F沖裁力 N Kx卸料力系數(shù) 其值為0 045 0 055 薄料取大值 厚料取 小值 KT 推件力系數(shù) 其值為0 063 KD 頂件力系數(shù) 其值為0 08 n 時卡在凹模內(nèi)的沖裁件數(shù) 或廢料 數(shù) n h t h 凹模洞口的直刃壁高度 t 板料厚度 卸料力和頂料力是設計卸料裝置和彈頂裝置的依據(jù) 因此 Fx 0 045 48 016 2 17 KN FT 0 063 48 016 3 025008 KN FD 0 08 48 016 3 84128 KN 總壓力F總的計算 F總 F 沖 F x FD 54 02728 KN 二 粗選壓力機 由于該制件是一普通制件 且精度要求不高 因此選用開式可傾 壓力機 它具有工作臺三面敞開 操作方便 成本低廉的優(yōu)點 由于 沖孔落料復合模的壓力行程的特點是在開始階段即 需要很大的壓力 而在后面階段所需要的反倒要小的多 因此若按總的壓力來選取壓力 機 很可能出現(xiàn)雖然總的壓力滿足要求 但是在初始階段沖裁時已經(jīng) 超載 同時 選用拉深壓力機還應該對沖裁功進行核算 否則會出現(xiàn) 壓力機在力的大小滿足要求 但是功率有可能過載 飛輪轉速降低 從而引起電動機轉速降低過大 損壞電動機 因此精確確定壓力機壓 力應當根據(jù)壓力機說明書中給出的允許工作負荷曲線 并校核功率 但是在一般條件下 可以根據(jù)生產(chǎn)車間的實際條件 在現(xiàn)有壓力機中 選取 在這里根據(jù)總壓力為54 02728KN 從 模具設計指導 史鐵梁主 編一書中表4 33提供的壓力機公稱壓力序列中選取100KN的壓力機 型 號為J23 10 由此可知 電動機的功率遠遠大于拉深所需壓力機的電動 機功率 故可以選用此電動機 三 計算壓力中心 由于制件圖形規(guī)則 上下對稱 所以其壓力中心必在中心線上 用 實驗法測的該制件的壓力中心坐標為X24 Y0如下圖 第四章 填寫沖壓工序卡 由上可知該制件共有兩道工序 即落料沖孔 彎曲壓筋 冷沖壓工藝卡片如下圖 產(chǎn)品型號 零 部 件 名稱 共 頁常州紡織 服裝職業(yè) 技術學院 沖壓工藝卡片 產(chǎn)品名稱 夾子 零 部 件 型號 第 頁 材料牌號及規(guī)格 材料技術要求 毛坯尺寸 每毛坯可制件數(shù) 毛坯質量 輔助材料 1CrB 條料1500 800 29 工序 號 工序 名稱 工序內(nèi)容 加工簡圖 設備 工藝設備 工時 0 下料 剪床上撬板 1500 800 11 6 2500 1 落料 沖孔 落料與沖孔 J23 250 落料沖孔 復合模 2 彎曲 壓筋 彎曲制件并 壓筋 J23 250 彎曲模 3 檢查 4 5 6 7 8 9 第五章 模具結構設計 根據(jù)確定的沖壓工藝方案和制件的形狀 特點 要求等因素確定沖 模的類型及結構形式 1 模具結構形式的選擇 在模具設計中雖然單工序模具比較簡單也比較容易制造 但是制件 孔離制件邊緣尺寸較小在落料后沖孔勢必會影響模具的精度 且 兩孔在單工序模具中很難保證兩孔的位置精度 所以考慮到用落料 沖孔復合模具來加工第一工序 又因為沖孔在前 落料在后 以凸 模插入材料和凹模內(nèi)進行落料 必然材料的切向流動的壓力 有可 能使 4的凸模變形 因此考慮采用彈壓卸料裝置的復合沖壓 這 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模具的壽命 這樣一來提高了模具的 使用價值 因為制件精度不是多高 采用兩副模具 一副是沖孔落 料復合模 一副是彎曲模 這樣就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難度 且適合 生產(chǎn)條件不是很好的企業(yè)生產(chǎn)模具 給模具生產(chǎn)帶來一定的廣度 給生產(chǎn)降低了成本 帶來了更大的經(jīng)濟利益 二 模具結構的分析與說明 1 沖孔落料模結構的分析與說明 本道模具主要用來完成落料沖孔 目的明確簡單 看似易設計 但 對于本制件來說它是一個上下對稱的制件并且有兩個 4的小孔 為了保證兩孔在彎曲后的精度 所以要在本工序中做到兩孔的精度 在本制件考慮到形狀有一定的復雜 且較薄 0 5mm 為了保證制 件有較高的平直度本 故采用正裝式復合模 制件制造時還要考慮 到制件的定位 根據(jù)制件的特征 為了保證凹模的強度 故采用鉤 形當料銷 和采用外形定位的定位銷 2 彎曲模結構的分析與說明 為了保證坯料在彎曲時不發(fā)生偏移 在設計時用 5的孔為定位孔 用定料銷定位 為了防止坯料轉動 采用左右定位銷定位 三 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的確定 沖裁件的尺寸精度主要決定于模具刃口尺寸精度 模具的合 理間隙值也主要靠刃口尺寸及制造精度來保證 正確決定模具刃口 尺寸及制造公差 是設計沖裁模具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決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制造公差時需考慮下列原則 8 落料件尺寸由凹模尺寸決定 故設計落料精度時 以凹模為 基準 間隙取在凸模上 設計沖孔模時 以凸模為基準 間 隙在凹模上 14 考慮到?jīng)_裁中凸 凹模的磨損 設計時 凹模基本尺寸應取 制件尺寸公差范圍的較小尺寸 設計沖孔時 凸?;境叽?則應取工件孔尺寸公差范圍的較大尺寸 這樣 在凸 凹磨 損到一定的程度的情況下 仍能沖出合格的制件 凸凹模間 隙則取最小合理間隙值 31 確定沖模刃口制造公差時 應考慮制件的公差要求 如果對 刃口尺寸精度要求過高 即制造公差過小 會使模具制造 困難 增加成本 延長生產(chǎn)周期 如果對刃口尺寸精度要求 過低 即制造精度公差過大 則生產(chǎn)出來的制件可能不合 格 會使模具的壽命降低 若制件沒有標注公差 則對于非 圓形件按國家標準 非配合尺寸的公差數(shù)值 IT14級處理 沖 模則可按IT11級制造 對于圓形件 一般可按IT7 IT6級制 造模具 沖壓件的尺寸公差應按 入體 原則標注為單向公差 落料件上偏差為零 下偏差為負 沖孔件上偏差為正 下偏 差為零 1 計算落料凸 凹模的刃口尺寸 本制件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故按配作法計算凸 凹模刃口尺寸 根據(jù)凸 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公式 先計算出落料凹模刃口尺寸 課本p35式子3 3 3 4 落料 A0maxA D mina 0inT TZ Zp DA 落料凹模的基本尺寸mm DT 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mm Dmax 落料件最大極限尺寸mm Zmin 凸凹模最小初始雙面間隙mm T 凸模制造下偏差 可查表3 6 或取 T 0 4 Zmax Zmin A 凹模制造上偏差 可查表3 6 或取 A 0 6 Zmax Zmin 沖裁件制造公差 x 系數(shù) 為了避免沖裁件尺寸偏向極限尺寸 落料時偏向最 小尺寸 沖孔時偏向最大尺寸 X值在0 5 1之間 與工件精度有關 可查課本p36表3 7或按下列關系取值 當制件公差為IT10以上時 取x 1 當制件公差為IT11 IT13時 取x 0 75 當制件公差為IT14以下時 取x 0 5 由課本p33表3 4 3 6 3 7得 Zmin 0 035mm Zmax 0 045mm T 0 02mm A 0 03mm X 0 75mm 則Z max Zmin 0 045 0 035 0 01mm T A 0 02 0 03 0 05mm 0 01mm 說明所取凸凹模公差不滿足 T A Z max Zmin條 件 此時可調整如下 T 0 4 Zmax Zmin 0 4 0 01 0 004 A 0 6 Zmax Zmin 0 6 0 01 0 006 校核 0 004 0 006 0 01mm 由此可得該尺寸能保證間隙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 故可取 故有 50 0 75 0 1 A0maxA D 49 925 mm 06 49 925 0 035 minmax 0inAT TZ Zp 49 89 mm 04 由課本p36式子3 5 3 6 沖孔 0minT pxd AZ 0minin0iAAZ DA 沖孔凹模的基本尺寸mm DT 沖孔凸模的基本尺寸mm dmin 沖孔件最小極限尺寸mm 沖裁件制造的公差mm Zmin 凸凹模最小初始雙面間隙mm T 凸模下偏差 可查表3 6 或取 T 0 4 Zmax Zmin A 凹模上偏差 可查表3 6 或取 T 0 6 Zmax Zmin x 系數(shù) 為了避免沖裁件尺寸偏向極限尺寸 落料時偏向最 小尺寸 沖孔時偏向最大尺寸 X值在0 5 1之間 與工件精度有關 可查課本p36表3 7或按下列關系取值 當制件公差為IT10以上時 取x 1 當制件公差為IT11 IT13時 取x 0 75 當制件公差為IT14以下時 取x 0 5 計算孔 4的凸 凹模尺寸 查課本p33表3 4得 Zmin 0 035mm Zmax 0 045mm T 0 02mm A 0 02mm X 0 75mm 則Z max Zmin 0 045 0 035 0 01mm T A 0 02 0 02 0 04mm 0 01mm 說明所取凸凹模公差不滿足 T A Z max Zmin條 件 此時可調整如下 T 0 4 Zmax Zmin 0 4 0 01 0 004 A 0 6 Zmax Zmin 0 6 0 01 0 006 校核 0 004 0 006 0 01mm 由此可得該尺寸能保證間隙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 故可取 故 d T 4 0 75 0 12 04 9 DA 4 09 0 035 6125 四 模具結構設計 1 凹模周界尺寸計算 因制件形狀簡單 尺寸不大 又是對稱零件 考慮到為了便于加工 故 選用整體式凹模比較合理 1 凹模厚度尺寸H的計算 由凹模的計算公式為 16mm 3沖FH 016 48 又因為沖裁輪廓線全長為211 059mm 超過了50mm 故應乘以修正系數(shù)K 由 模具設計指導 表4 21可得凹模厚度的修正系數(shù)K的值為k 1 37 則 H凹 1 37 16 21 92mm 將凹模厚度圓整成22mm 2 落料凹模周界尺寸L B的計算 因為凹??卓谳喞獮橹本€和圓弧形組 成所以 B S 2 5 4 H 53 74 55 88 109 142mm L S1 2S2 53 74 2 28 109 74 110mm 2 選擇模架及確定其他沖模零件的有關標準 根據(jù)凹模周界尺寸 B 109 142mm L 110mm 查 模具設計指導 史鐵梁主編表5 8選 取典型結構并結合實際125 125 150 190I GB T2851 3 1990 并 選用滑動導向后側導柱模架 3 落料凸模的強度和剛度校核 凸模承載能力的校核 凸模最小斷面承受的壓應力 必須小于凸模材料強度允許的壓應力 即 minbcZAF 凸模的最小斷面面積 inA2m 凸??v向總壓力包括沖裁力和推件力 N ZF bc 凸模材料的許用抗彎強度 對于一般工具鋼 凸模淬火硬度HRC為58 62時 取1000 1600MPa 如果有特 殊導向時 可取2000 3000 MPa 51 85728 50 265482457437 1 032 MPa minA Z 由已知 bc 450 MPa bc 即落料凸模承載壓力完全合格 由于本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綱領為10萬件 即在沖裁過程中由于材料本身 屬于硬質材料 為此需要經(jīng)常磨刃口 適當給落料凸模適當加厚 3 卸料 壓邊彈性元件的確定 沖壓工藝中常見的彈性元件有彈簧和橡膠等 但是由于這副模具的 結構和結合實際生產(chǎn) 因此我們選用橡膠作為卸料的彈性元件 1 確定卸料橡膠 確定橡膠的自由高度H自 有資料查 模具設計指導 史鐵梁主編表 3 9得 H自 L工 0 25 0 30 h修磨 式中的L工為模具的工作行程再加1 3mm 本模具的工作行程為沖孔落料 故L工 1mm h修磨的取值范圍為4 6mm 在這里取中間值5mm H自 1 0 3 5 mm 9mm 確定L預和H裝 由表3 9可得如下計算公式 L預 0 1 0 15 H自 0 15 9 1 35mm H裝 H自 L預 9 1 35 mm 7 65mm 確定橡膠橫截面積A A F q F由前可知為F 2 17KN q 0 26 0 5MPa 在這里 由于該模具的工作行程 比較小 因此取q 0 4MPa 則 A 2170 0 4mm 5425mm 核算橡膠的安裝空間 可以安裝橡膠的空間可按 凹模外形表面積與凸凹模底部面積之差 的80 估算 經(jīng)計算為S 13692 235mm 則可以安裝橡膠的面積 S 10953 788mm 大于所需的橡膠面積 因此滿足安裝橡膠的需要 五 校核壓力機安裝尺寸 模座的外形尺寸為125 125 閉合高度為160mm 由資料查 模具設計 指導 史鐵梁主編表4 33查得J23 10型壓力機的工作臺尺寸為 360mm 240mm 最大閉合高度為180mm 連桿調節(jié)長度為50mm 故符合安 裝要求 第六章 彎曲模具的設計 彎曲是使材料產(chǎn)生塑性變形 形成有一定角度或一定曲率形狀零件 的沖壓工序 彎曲的材料可以是板材 型材 也可以是棒料 管料 彎曲工序除了使用模具在普通壓力機上進行外 還可以使用其他專門 的彎曲設備進行 以下幾例可看出 圖6 1 1 制件彎曲工藝分析 本制件彎曲為綜合的折彎 折彎角度為165度和90度 彎曲半 徑為2mm 并且制件為對稱件的 彎曲形狀為U和V形彎曲的綜合彎 曲 在彎曲過程中要考慮彎曲回彈 最小彎曲半徑計算r t 2 0 5 4 5 8 彎曲半徑變化一般很小 可不考慮 而僅考慮彎曲角度的回彈變化 回彈角以彎曲前后工件 彎曲角度的變化量 表示 回彈角 0 t 其中 0為工件彎 曲后的實際彎曲角度 t為回彈前的彎曲角度 即凸模的彎曲角 可以運用相關手冊查取回彈角修正經(jīng)驗系數(shù)值 本制件在彎曲時帶有壓筋 在減小回彈上有一定的作用 即 它在結構上改良了彎曲 使制件更容易達到要求 2 沖壓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 1 沖壓力的計算 1 彎曲力的計算 為了選擇合適的壓力機需要對彎曲力進行計算 影響彎曲力的因 素很多 如材料的性能 工件的形狀尺寸 板料厚度 彎曲方式 模 具結構等 此外模具間隙和模具的工作表面質量也會影響彎曲力的大 小 因此 理論分析的方法很難精確計算彎曲力 在生產(chǎn)實際中 通 常根據(jù)板料的機械性能以及厚度和寬度 按照經(jīng)驗公式計算彎曲力 查課本p147式子 彎曲力的計算F彎 為了有效控制回彈 采用校正彎曲 由 模具設計指導 史鐵梁主編一書中文獻 2 知 F自 0 7Kbt b r t b 為彎曲件的寬度mm t 為彎曲件的厚度mm r 為內(nèi)圓彎曲半徑mm b 為彎曲材料的抗拉強度MPa 查表 4 12得 b 450MPa K 為安全系數(shù) 一般取1 3 故有 F自 0 7 1 3 53 74 0 25 450 2 0 5 2 200653KN 3 頂料力和壓料力的計算 計算公式 FQ 0 3 0 8 F自 0 6601959 1 7605224KN 4 總壓力F總 F自 FQ 2 200653 1 7605224 3 9605224653K N 5 F壓機 1 3F總 5 14867920489 根據(jù)F壓機可選壓力機類型為J23 4 第七章 彎曲模的結構設計 彎曲模具的結構設計是在彎曲工序確定后的基礎上進行的 設計 時應考慮彎曲件的形狀要求 材料性能以及生產(chǎn)批量等因素 一 模具結構的分析說明 本制件為U形彎曲和V形彎曲的綜合 并且在下面兩側還有加 強壓筋 假如把模具設計成整體的 凸凹模難以加工制造 而且也 會增加成本 即使能制造出來也會在以后的生產(chǎn)中修模也帶來了困 難 不易修理 故可以把模具設計成相拼的 在外面用一凹??蚶?面用凹模鑲塊 這樣有利于模具的加工和修理 其結構如圖7 1 注 鑲塊主要用于限位的作用 凹模主要用于成型作用 壤 塊凹 模 圖7 1 上圖的結構是模具工作時的部位是這副模具的核心 這樣的結構可以 適用于批量生產(chǎn) 即使壞了也可以再制造一個新的重新加工 這大大 縮短了工作周期 提高了生產(chǎn)率 而且卸料方便 給生產(chǎn)產(chǎn)家?guī)砹?更好的經(jīng)濟利益 二 彎曲模的卸料裝置的設計說明 本制件在彎曲后將包在凸模上 在模具開模時用采用剛性卸料 在 開模時利用卸料板把制件從凸模上卸下來 在此同時下面也有一個 彈性卸料裝置把料和凹模從壤塊中頂出來其結構如圖6 3 圖7 2 圖中在卸料螺釘下面有個彈性裝置在合模時它處于壓縮狀態(tài) 在開模 時要恢復原狀而釋放力起了卸料作用 第八章 彎曲模的工作尺寸計算 工作尺寸設計的幾點說明 1 凸模圓角半徑 當彎曲件的相對彎曲半徑r t較小時 取凸模圓角半徑等于或 略小于工件內(nèi)側的圓角半徑r 但不能小于材料允許的最小彎曲半 徑 若彎曲件的r t小于最小相對彎曲半徑 則應取凸模圓角半徑 rt rmin 然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使整形模圓角半徑rt r0 當彎曲件的相對彎曲半徑r t較大時 大于10 并且精度要求 較高時 必須考慮回彈的影響 根據(jù)回彈值的大小對凸模圓角半 徑進行修正 2 凹模圓角半徑 凹模入口處的圓角半徑的大小對彎曲力以及彎曲件的質量均 有影響 過小的凹模圓角半徑會使彎距的彎曲力臂減小 毛坯沿 凹模圓角滑入時的阻力增大 彎曲力增加 并容易使工件表面擦 傷甚至出現(xiàn)壓痕 在生產(chǎn)中 通常根據(jù)材料的厚度選擇凹模圓角半徑 當t 2mm時 ra 3 t 當t mm時 ra t 當t mm時 ra t 本制件凹模圓角半徑應取ra 2 5mm 凹模的深度 凹模的深度要適當 若過小則彎曲件的兩端自由部分太長 工 件回彈大 不平直 若深度過大則凹模增加高度 多耗材并需要較 大的壓力機工作行程 對于 彎曲件 若直邊高度過大或要求兩邊平直 則凹模深度 應大于工件深度 彎曲凸凹模的間隙 行件的彎曲時必須合理確定凸 凹之間的間隙 間隙過大則 回彈 工件形狀和尺寸誤差增大 間隙過小會增加彎曲力 使工件 厚度減薄 增加摩擦 擦傷工件并降低模具的壽命 形件的凸凹 模具的單面間隙值一般可按下式計算 c t kt 式中 c 為凸凹模的單面間隙mm t 板料厚度的基本尺寸mm 板料厚度的正偏差mm k 根據(jù)彎曲件的高度和寬度而決定的間 隙系數(shù) 當工件精度高的時候 間隙值應適當減小 可以取c t 形件彎曲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計算 彎曲件外形尺寸的標注應以凹模為基準 先確定凹模的尺寸 然后再減去間隙值確定凸模尺寸 當彎曲為雙向對稱偏差時 凹模尺寸為 d d 0 當彎曲件為單向偏差時 凹模尺寸為 dLd 0 43 凸模尺寸為 2 pcdp 或者凸模尺寸按凹模實際尺寸配制 保證單面間隙值c式中 d p為凹模 凸模的制造公差 彎曲件內(nèi)形尺寸的標注應以凸模為基準件 先確定凸模尺寸 然后再增加間隙值確定凹模尺寸 當彎曲件為雙向對稱偏差時 凸模尺寸為 0 21 pLp 當彎曲件為單向偏差時 凸模尺寸為 0 43 pp 凹模尺寸為 dcLd 0 2 或者凹模尺寸按凸模實際尺寸配制 保證單面間隙值c 式中 p d為凸模 凹模的制造公差 選用IT7 IT9級精度mm 經(jīng)過上述幾點說明可得凹凸模尺寸為如圖8 1 凸模 c 凹模 圖8 1 結論 時光飛逝 轉眼間我們就要大學畢業(yè)了 剛結束畢業(yè)設計的我有很多的感想 要對大家說 在此我就利用這個機會來發(fā)表我的長篇大論了 通過這次的畢業(yè)設計 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以前在學理論的時候 我以為自己學到了很多專業(yè)方面 知識 曾經(jīng)還一度的認為自己不錯 但是在實習的這段時間以后 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 缺陷和不足 而且還非常的缺乏經(jīng)驗 因為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接觸的都是些純理論 的專業(yè)知識 并沒有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 所以我們對模具的認識只局限在表面上的感 性的認識 而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換句話說就是還沒有真正的認識模具這 一名詞的真正含義 但是只有實踐還是不夠的 經(jīng)驗才是最寶貴的 而對與我們這 些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畢業(yè)生來說最缺乏的就是經(jīng)驗了 所以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我 吃了不少苦頭 這次我設計的是書夾 這個零件的形狀不是很復雜 是個軸對稱零件 對于工 廠來說 是個比較簡單的零件 不過對于我們這些剛要畢業(yè)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 難的 這個零件共分兩道工序 落料沖孔 彎曲壓筋 兩道工序中有一道是復合的 特別是一道彎曲壓筋難度較大 難的不是彎曲而是壓筋這樣來實現(xiàn) 我看到了廠的 的設計他們設計了很巧妙 把彎曲外形和壓筋鑲塊分開制造 這樣即省了錢又提高 了效率 也在制造上降低了難度是很可取的辦法 我開始是打算用個比較精密的沖 側孔模具把之加工出來 但是是師傅看到了問為什么這樣而不用金加工的方法加工 出來 我的回答另他們很不滿意 在后來我才發(fā)覺到我這樣加工太浪費了不切合實 際 理論就是理論要把它和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算是真正的有用理論 我那樣加工固 然是個很不錯的加工方法 但是在生產(chǎn)是太浪費達不到原有的經(jīng)濟利益 在制造模 具時要浪費大量的錢 并且在模具裝夾定位時也很困難 很難不易不讓它變形 最 后不得不向實際低頭采納師傅們的意見 確定了該制件的工藝方案以后 通過力的 計算 進行各套模具的壓力機的選擇 通過凸凹模尺寸的計算 選擇所需要的模架 和導柱導套 并對其進行校核 最后畫各套模具的零件圖和裝配圖 在設計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問題 比如說 設計打桿的時候 由于不知道打桿在 模具中靠什么工作的 所以就不知道它的長度該怎么確定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時 都是師傅不厭其煩地教我 直到我懂為止 這段時間師傅教了我很多在學校里沒學 過的東西 使我對模具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了 對模具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的收獲很多 最主要的是實踐方面的收獲 因為通過畢業(yè) 設計 讓我了解了沖壓模具的主要結構組成 同時還了解了設計一套模具的主要流 程 但學會這些還是不夠的 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將更加努力 從而彌補自己的 不足 由于水平所限 設計中的錯誤再所難免 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王新華 袁聯(lián)富編 沖模結構圖冊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 2 機械設計手冊 3 沖壓手冊 4 模具設計手冊 5 金滌塵 宋放之 現(xiàn)代模具制造技術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1 6 胡石玉 模具制造技術 M 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7 7 李云程 模具制造工藝學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8 8 孫鳳勤 模具制造工藝與設備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 9 孫鳳勤 沖壓與塑壓設備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7 10 模具標準匯編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 11 標準件手冊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 12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