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期末試卷A、B卷.doc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期末試卷A、B卷.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期末試卷A、B卷.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期末試卷A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于( )年11月批準加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 A、1966 B、1978 C、1985 D、1999 2、下列那項不是我國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 ) A、萬里長城 B、武陵源 C、九寨溝 D、黃龍 3、第一個獲得國際 公認的城市規(guī)劃綱領性文件是( ) A、《威尼斯憲章》 B、《雅典憲章》 C、《華盛頓憲章》 D、《內羅畢建議》 4、開創(chuàng)了我國從總體規(guī)劃布局上保護先例的城市是( ) A、安陽 B、武漢 C、洛陽 D、濟南 5、到1994年為止,國務院共分( )批,公布了( )個歷史文化名城。 A、三,82 B、二,99 C、二,82 D、三,99 6、保護區(qū)范圍卻的影響因素不包括( ) A、視線分析 B、噪聲環(huán)境分析 C、景區(qū)等級 D、文物安全保護要求 7、從城市整體的把握走向深入細致的保護是我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的( ) A、起步階段 B、發(fā)展階段 C、前進階段 D、深化階段 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承德 D、西安 9、確立了日本文物保護制度最初體系的是( ) A、《古都保存法》 B、《城市規(guī)劃法》 C、《文物法》 D、《文物保護法》 10、下列名城中堅持以舊城為中心的“分散集團式”城市總體布局的是( ) A、南京 B、北京 C、杭州 D、開封 二、判斷題(每題3分,共6題18分) 1、到1997年12月為止,我國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共20項。 ( ) 2、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立的第一個歷史階段是以文物保護為中心內容的單一體系的形成階段。 ( ) 3、我國的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的行政管理實施國家、地方兩級管理。 ( ) 4、從憲法、專門的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到相關法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以文物為中心的保護制度趨于成熟。 ( ) 5、我國城市保護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民國末期。 ( ) 6、在英國任何未經同意而對登陸建筑進行拆毀、擴建等行為均屬民事犯罪,罰款金額沒有上限,依該工程的經濟效益決定。 ( ) 三、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4題20分) 1、自然遺產 2、歷史文化名城 3、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4、結構 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兩題16分) 1、簡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原則 2、簡述中國歷史城市的特點 五、論述題(每題16分,共一題16分) 1、請比較中國和英國、日本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參考答案: 一、單選:1、C 2、A 3、B 4、C 5、 6、C 7、B 8、A 9、D 10、B 二、判斷:1、錯 2、對 3、對 4、對 5、錯 6、錯 三、名詞解釋 1、自然遺產:(1)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存區(qū);(2)從列舉、保護或自然美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通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qū)域。 2、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把歷史文化名城定義為“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睉撝赋?,“歷史文化名城”這一概念是作為我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和政府的保護策略而提出的,具有明顯的本國特色和實踐意義。 3、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指“文物占跡比較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歷史時期傳統(tǒng)風貌利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qū)、建筑群、小鎮(zhèn)、村落等”,可以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4、結構:城市的傳統(tǒng)特征是由一系列具有深刻含義的要素通過一定組織關系而形成的,這種非物質的組織關系即結構。歷史文化名城的結構主要是:風貌構成,城市歷史發(fā)展袖,城市特色構件等。 四、簡答 1、(1)歷史文化名城應該保護城市的文物古跡和歷史地段,保護和延續(xù)古城的風貌特點,繼承和發(fā)揚城市的傳統(tǒng)文化,保護規(guī)劃要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編制和落實; (2)編制保護規(guī)劃應當分析城市歷史演變及性質、規(guī)模、相關特點,并根據歷史文化遺存的性質、形態(tài)、分布等特點,確定保護原則和工作重點; (3)編制保護規(guī)劃要從城市總體上采取規(guī)劃措施,為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又要注意滿足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的需要,使保護與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 (4)編制保護規(guī)劃應當注意對城市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發(fā)掘與繼承,促進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 (5)編制保護規(guī)劃應當突出保護重點,即:保護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及其環(huán)境;對于具有傳統(tǒng)風貌的商業(yè)、手工業(yè)、居住以及其他性質的銜區(qū),需要保護整體環(huán)境的文物古跡、紀念建筑集中連片的地區(qū),或在城市發(fā)展史上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劃定為“歷史文化保擴區(qū)”于以重點保護。特別要注意瀕臨破壞的歷史實物遺存的搶救和保護,不使繼續(xù)破壞,對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跡”一般不提倡重建。 2、(l)中國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歷史性城鎮(zhèn)遍及全國,約有2000多個,數量之多,傳統(tǒng)特色之豐富是舉世聞名的,這些城鎮(zhèn)擁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名勝古跡以及各具特色的鄉(xiāng)土建筑,它們體現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2)中國的歷史古城,大多是按規(guī)劃建造的,據科學考古和史料查證從春秋戰(zhàn)國的城市—直到明清時代,古代的都城以及地區(qū)統(tǒng)治中心,以至一些重要的邊防城市,都事先有周密的規(guī)劃、然后再先地下后地上營建。而規(guī)劃又基本時候、上遵循了中國儒家傳統(tǒng)思想,因而一脈相承,具有特性。 (3)中國由于幅員廣大、民族眾多、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差別很大,因而中國的城市類型很多,頗具特色,風格迥異。 (4)中國的歷史京城都有文化職能,城市既是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城市具有各種職能,古城市的官衙、宗教寺廟、學官等是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也是今天主要的文化名勝古跡。 (5)中國的城市從未出現過衰落,不像歐洲曾出現過幾次的城市衰落。中國古代社會長別處于統(tǒng)一的大帝國,且中國古代文化長期不衰,經濟發(fā)展又比較緩慢,因而城市延續(xù)著發(fā)展,歷史從未中斷、城市中留了許多古建古跡,就是佐證。 五、論述 答:總的來說,英國和日本的保護制度已經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框架,而我國則需及時借鑒國外的經驗盡快填補起—些明顯的空缺,適時調整,建構起一個完整而穩(wěn)固的保護制度。 一、各國立法體系比較 英國立法體系是以國家立法為核心,建立針對古跡、登錄建筑、保護區(qū)以及歷史古城不同層次保護的對象,對保護辦法、保護機構與團體、地方政府職能資金政策等都給予了較為詳盡的規(guī)定,地方政府主要執(zhí)行、解釋這些法律條文,并為公眾提供規(guī)劃指南、建設與保護咨詢,同時通過制定本地區(qū)的規(guī)劃及法規(guī)性文件對國家立法作有限的補充與深化。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將保護組織的監(jiān)督以及立法參與都納入立法與執(zhí)法的程序 日本的保護立法體系也是采用同家與地方立法相結合的方式,不同的是日本的國家立法保護的對象往往只是確定由中央政府負責的全國歷史文化遺產的最重要的部分,而更廣大的地區(qū)由地方政府通過地方立法確立保護。因此,日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體系實質上是以地方立法為核心的。 我國的保護立法體系采用國家立法與地方立法相結合的方式,國家制定全國性保護法律,法規(guī)以及法規(guī)性文件,地方在立法權限范圍內制定 地方性法規(guī)、法規(guī)性文件。與英、法、日等過的法律制度相比,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制度仍顯得很不健全。 首先,與我國歷史文化一次保護體系相對的全國性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 其次,目前有關保護的法規(guī)文件多以國務院及其部委活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頒布、制定的“指示”、“辦法”、“規(guī)定”、“通知”等文件形式出現,大部分文件由于缺失正是的立法程序,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作國家或地方的行政法規(guī)。 第三,法規(guī)文件涉及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強。我國現行的法規(guī)文件的內容往往以明確保護的對象、內容與方法為主要內容,而對保護運行過程中具體管理操作所實際的問題的法律規(guī)定是否缺乏。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立法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完善和充實保護的法律體系和加強法規(guī)的時操作性仍是我國保護立法中的首要與緊迫問題,同時在法規(guī)中還需補充經濟制約、部門協(xié)調、發(fā)揮民間保護組織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等等具體問題。 二、各國保護行政管理體系比較 英、日、中三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行政管理都是實施中央及地方兩級管理體系。在英國,國家環(huán)境保護部和地方規(guī)劃部門分別是中央和地方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行政機構,環(huán)境保護部負責保護有關法規(guī)、政策的制定,地方規(guī)劃部門負責轄區(qū)內保護法規(guī)劃的落實及日常管理工作。 在日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由文化部門和城市規(guī)劃部門兩個相對獨立、平行的行政體系分管。其中文化部門主管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中央主管機構為文部省文化廳,地方主管機構為地方教育委員會。城市規(guī)劃部門主管古都保護及城市景觀保全等與城市規(guī)劃密切相關的保護管理,中央主管機構為建設省城市局,地方主管部門為地方城市規(guī)劃局。 與英國單一體系的行政管理制度相比較,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系與日本的較為相似,保護工作亦是由文化部門和城市規(guī)劃部門面?zhèn)€平行的行政體系來共同承擔。所不同的是,除文物保護外的歷史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等的保護管理工作是由規(guī)劃部門和文化部門共同負責,即在中央由建設部(城市規(guī)劃司)和國家文物局主管,在地方由地方城建規(guī)劃部門和文物、文化部門負責。 由此時見。英國與日本盡管在保護的行政管理體系的組織結構上有所不同,但共同之處在于:對城市歷史遺產保護的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保護管理都只設立有—個行政主管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在自身職責范圍內協(xié)助或監(jiān)督該主管部門工作。這樣就從體系上避免了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因存在兩個或多個主管部門而造成的互相扯皮、職責不清的狀況。相比之下,我國在保護行政管理職能上的分工還有待明確,由兩個部門共同主管的體制應適時進行調整。 三、各國保護資金保障制度比較 英國和日本兩國雖然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內容體系及保護管理體系上有很多差異,但在資金保障制度方面卻十分相似。它們共向之處表現為以四個方面: (1)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是保護資金最主要的來源,款項數額巨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以國家投資帶動地方政府資金相配合,并輔以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及個人的多方合作。國家和地方資金分擔的份額,由保護對象及重要程度決定。 (3)資金保障與立法制度相結合。在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保護對象的資金補助的額度成數量,為保護資金來源的長期穩(wěn)定提供了立法保障。 (4)各類相關政策的制定為保護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籌措方式。如減免稅收、貸款、公用事業(yè)撥款、發(fā)行獎券、白籌資金等形式。 相比較而言,我國歷史遺產的保護資金問題無論從資金投入的絕對數量,資金籌集的渠道與方式以及政策的配合與引導上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三、各國保護資金保障制度比較 英國和日本兩國雖然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內容體系及保護管理體系上有很多差異,但在資金保障制度方面卻十分相似。它們共同之處: (1分) (1)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是保護資金最主要的來源,款項數額巨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1分) (2)以國家投資帶動地方政府資金相配合,并輔以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及個人的多方合作。國家和地方資金分擔的份額由保護對象及重要程度決定。(1分) (3)資金保障與立法制度相結合。在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保護對象的資金補助的額度成數量,為保護資金來源的長期穩(wěn)定提供了立法保障。 (1分) (4)各類相關政策的制定為保護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籌措方式。如減免稅收、貸款、公用事業(yè)撥款、發(fā)行獎券、白籌資金等形式。 (1分) 相比較而言,我國歷史遺產的保護資金問題無論從資金投入的絕對數量,資金籌集的渠道與方式以及政策的配合與引導上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1分)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期末試卷B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是( )年確定的,共有( )個。 A、1982,24 B、1987,28 C、1990,24 D、1996,23 2、第一個明確指出城市保護必須納入城市發(fā)展政策與規(guī)劃的文件是( ) A、《威尼斯憲章》 B、《雅典憲章》 C、《華盛頓憲章》 D、《內羅畢建議》 3、下列各項全部屬于自然和文化雙遺產的是( ) A、長城、故宮 B、泰山、黃山 C、孔廟、九寨溝 D、莫高窟、黃龍 4、中國歷史古城大多是按規(guī)劃建造的,而規(guī)劃又基本上遵循了( )傳統(tǒng)思想。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文物古跡分類的是( ) A、古建筑物 B、遺址 C、非建筑物 D、民俗文化 6、文物古跡的保護和修復要遵循( )的原則。 A、修舊如舊 B、去偽存真 C、原封不動 D、以假亂真 7、下列各項不屬于分析歷史文化名城的特征要素的內容是( ) A、含義 B、框架 C、構成要素 D、結構 8、下列名城規(guī)劃中將城市性質擬定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城市”的是( ) A、武漢 B、上海 C、蘇州 D、平遙 9、英國歷史古城的保護管理是以( )和保護區(qū)的管理為主要內容的。 A、登陸建筑 B、歷史文化名城 C、文化遺產 D、文物古跡 10、下列名城規(guī)劃中以“保持古都風貌”為規(guī)劃基調和建設原則的是( ) A、北京 B、張掖 C、西安 D、濟南 二、判斷題(每題3分,共6題18分) 1、我國《文物保護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走向成熟。( ) 2、傳統(tǒng)建筑保存地區(qū)制度已成為目前日本歷史環(huán)境保護體系中的基本核心。( ) 3、凡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都必須符合真實性標準。( ) 4、文物古跡的修復可以摒棄原來的風格重新打造成符合時代潮流的樣式。( ) 5、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內容可以分為物質形態(tài)方面和非物質形態(tài)方面。( ) 6、我國由國務院審批總體規(guī)劃的歷史文化名城,其保護規(guī)劃由建設部審批。( ) 三、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4題20分) 1、文物古跡 2、文化遺產 3、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法 4、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框架 四、簡答題(第一題7分,第二題9分,共兩題16分) 1、簡述各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立法體系的共同特點 2、簡述當今世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現狀 五、論述題(每題16分,共一題16分) 1、請論述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現方面 參考答案: 一、單選:1、 A 2、C 3、B 4、D 5、D 6、A 7、B 8、B 9、A 10、C 二、判斷:1、錯 2、對 3、對 4、錯 5、對 6、錯 三、名詞解釋 1、文物古跡:不僅包括單個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夠從中找出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fā)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xiāng)村環(huán)境。這不僅包括偉大的藝 術作品,而且亦適用于隨時光流逝而獲得文化意義的過去一些較為樸實的藝術品。 2、文化遺產:(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2)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獨立或連接的建筑群;(3)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3、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法:從狹義上講,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方法是指對傳統(tǒng)建筑或街區(qū)的復原或修復及原樣保存,以及對城市總體中間結構的保護的方法;從廣義上而言還包括對舊建筑以及歷史風貌地段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建筑與傳統(tǒng)建筑的協(xié)調方法、文脈繼承、特色保持等問題。 4、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框架:指歷史文化名城中要保護的實體對象和通過保護規(guī)劃的實施預期達到的目標。保護框架的意義就在于將城市歷史傳統(tǒng)空間中那些真正具有穩(wěn)定性、積極意義的東西組織連接起來,并將歷史發(fā)展的因素及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結合進來,形成一個以保護傳統(tǒng)文化為目的的城市空間框架。 四、簡答 1、(1)全國性的法律法規(guī)健全,與各自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想配合,形成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的法律框架。 (2)給保護對象提供資金保障是各國法律的終于內容之一,資金保障的內容往往不僅包括資金投入的對象,還明確提供資金的機構,甚至還涉及具體的金額與比例等,非常詳細而落實。 (3)法律文件內容的可操作性很強。我國的保護立法體系采用國家立法與地方立法相結合的方式,國家制定全國性保護法律,法規(guī)以及法規(guī)性文件,地方在立法權限范圍內制定 地方性法規(guī)、法規(guī)性文件。與英、法、日等過的法律制度相比,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制度扔顯得很不健全。 2、答:從當今山界各國的情況來看,對歷史件城市及古建筑的保護,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斷地擴展和深化,內容也在不斷地增添和豐富。 一、從保護對象上看,過去只有杰出的、在歷史上或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所謂偉大的建筑作品和藝術品才得到考慮。而現在,許多出于時光的流逝而獲得文化意義的一般建筑、各歷史時期的構造物及能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見證物的對象也被列入歷史傳統(tǒng)建筑的保護范圍。 二、從保護范圍上看,作為保護的對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從大的方面來說,開始擴大到它周圍的建筑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從單純的建筑藝術作品擴大到與歷史文化和人們當前生活密切相關的街區(qū)和城市;也就是說從點的保護擴大到地段乃至城市的所謂全面保護。從小的方面說.延伸到環(huán)境中的各個組成元素,包括公園和街道的裝飾小品和標志物在內。 三、從保護深度上看,文物建筑、歷史地段和城市的保護規(guī)劃,其內容原都限于物質方面,保護歷史遺存及其環(huán)境。但正如《馬丘比丘憲章》所指出的:“一個城市的個性和特征是其形體結構和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因而,除了物質環(huán)境以外,現在人們也開始認識到還需要保護具有濃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保護和發(fā)掘城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廣泛的內容。也就是說,從單純建筑實體的保護演進到對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護的綜合慨念。 此外,從保護方法及手段上,亦由過去單純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復,演進為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綜合行為,采用各種的技術手段,更具有多學科、綜合性和多樣化的特點。城市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也從建筑師、規(guī)劃師、文物保護者單方面的參與行為轉化為更廣泛的社會調查和群眾參與。 五、論述 答:名城的主要內存決定名城的特色。通常名城的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文物古跡的持色 它主要表現在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內存和形式上。如開封的文物古跡是以宋文化為主,是歷史上著名的宋東京城又稱汗梁,它的鐵色琉璃塔、繁(音婆)塔都是宋代的文物遺產,大相國寺雖然已是明清時代的建筑,但宋代的軼事卻至今還膾炙人口。再如安陽雖然城內外留有各個時代的文物古跡,但最重要的是殷商遺址,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早的都城遺址,因此殷墟王宮遺址、墓葬及—些文物考古發(fā)掘陳列及現場是這個古都最明顯的特色。 2、自然環(huán)境的特色 它主要表現在名城的山、水、風景的特色風貌上。如紹興是南方水鄉(xiāng)城市特色,承德則以具有北國江南風光的大型皇家園林與自然環(huán)境密切結合的外八廟和承德十景為主要特征。再如大理濱臨洱海,泉州緊靠晉江,即使均為依山傍水,但因山水的景色不同,氣質各異而形成不同自然環(huán)境的特色。 3、城市的格局特色 它反映了一個城市的規(guī)劃思想,如我國大部分城市大都構圖方正,軸線分明。如河南商丘縣,外城圓形、內城方正.河壕寬廣,城中道路縱橫規(guī)則,路格劃分均等,是典型的州府城市格局。蘇州則因水網密布,城市又仰仗水運、排洪和生活需要而形成前街后河的街河相交的雙棋盤格局。又如常熟的“十里青山半人壩,七條琴河齊人?!钡母窬值取? 4、城市輪廓景觀及主要建筑和綠化空間的特色 它包括名城的主要入城方向,城市制高點的景觀特色,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建筑群體等。如陜西榆林城,東倚駝山,西臨榆溪河,城中一條貫通南北的大街,跨街有十座牌坊和樓閣(今尚存四座)。城中多為低層瓦房,長街踞城中背地的隆起脊背之上,雕樓重重。城南有凌霄塔,形成邊塞古城獨特的雄健輪廓,城外的防沙林又造就廠沙漠衛(wèi)士的綠化特色 5、建筑風格和城市風貌的特色 出于地區(qū)、氣候、地方材料及民族等情況的不同,各地方建筑風格是大不相同的,人們一般地說,北方厚重,南方明快,高原粗獷,水鄉(xiāng)秀麗。如西藏色彩僅有黑、繹、黃、白、金五色;而山西平遙則多大宅院錮窯房,明清時城市富庶而建筑裝飾華麗,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如近代名城上海海外灘的西方文藝復興式、古典式以及摩登建筑等構成了優(yōu)美獨特的城市輪廓,城市中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建筑形式,成為豐富而多樣的城市與建筑景觀風貌。 6、名城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歷史名城中包涵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傳統(tǒng)和特有的傳統(tǒng)社會基礎,如詩歌、音樂、舞蹈、戲曲、書法、繪畫、雕塑、編織、印染、冶煉、菜肴、風味飲食、工藝美術、衣冠裝飾、民俗、風情等等部是名城特色的組成部分。有的久享感名,有的已經湮沒失傳,因此需發(fā)掘、扶植以使其和建筑及風景一樣得到合理的發(fā)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 歷史文化名城 保護 理論 規(guī)劃 期末試卷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855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