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分制的數學課程改革初探 - 中職數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基于學分制的數學課程改革初探 - 中職數學(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基于學分制的數學課程改革初探
林韶春
廣州市交通運輸中等專業(yè)學校 510440
【摘 要】在實施學分制的條件下,作為當前中職學校最難教學課程之一的數學課,
應充分利用學分制所提供的靈活、彈性以及個性化的教學管理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為出發(fā)點,在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
核方式等各方面進行改革,從而解決數學課程的教學難問題。
[關鍵詞] 數學 學分制 發(fā)展性評價 選修課 必修課
近年來,在高校擴招和普高熱的影響下,中職學校普遍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招生難、教學難和就業(yè)難的三難問題,其中的教學難則是三難問題中的關鍵,因為
2、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招生和就業(yè)。數學課由于其內容抽象、邏輯性強和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求比較高的特點,成為最難教學的課程之一,為此數學教師紛紛對數學課程改革進行不懈的探討和實踐。與此同時各校面對三難問題,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其中改革傳統學年制的教學管理制度,實施學分制已經成為職業(yè)學校改革的熱點。由于學分制特有的管理措施,為數學的課程改革提供了比學年制更多的制度支持和空間。本文討論在學校實施學分制的條件下,數學課程改革的思路。
一、數學教學難的成因分析
對于形成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數學教學難的問題,通常都被籠統地認為學生素質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然而如果我們遵循這樣的觀點,問題的解決之道只有是在
3、招生時提高學生的入學門檻了,將所謂的素質低的學生拒之門外。這顯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是關閉了職業(yè)學校的生存之門了!
事實上,從學生層面看,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因素有入學動機、學習基礎和數學情感三個方面。首先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入學動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有的學生希望畢業(yè)后能考入高等院校深造;有的則希望能學到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后就業(yè)。顯然前者需要學習更多的數學,而后者則只需要學習必要的數學。
從學生的學習基礎來看,學生的學習基礎兩極分化現象非常明顯:要么有一定的基礎,基本上能完成中職數學的學習任務;要么只有初二、初一甚至小學水平,難以完成中職數學的學習任務。
如果在上述兩個方面我們
4、仍能看到一些學生是想學且也能學好數學的話,那么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則是非常令人憂慮的:幾乎沒有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即使是一些能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也對數學課提不起什么興趣來,問其原因,答曰數學太難了,常要動腦筋才能解出問題來。事實上我們還不難發(fā)現,學習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已經很難成為一件樂事,其原因就是他們大多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少體驗過學習的成功和樂趣,更多的是體驗了學習的失敗和苦澀,久而久之對學習產生了懼怕甚至抵觸的心理。他們大多有一個堂而皇之但卻明顯是自暴自棄的理由:“我就是因為學不好才來讀職業(yè)學校;如果我愛學習,我就讀高中了?!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入學動機和學習基礎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影響學
5、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然而學生自己對學習失去信心才是教學的最大障礙。
由此看來,根據學生不同的入學動機和學習基礎,制定有針對性措施幫助學生重新樹立數學的學習信心應該成為中職數學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
二、學分制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學分制是一種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管理制度,強調教學要鼓勵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它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難度甚至是選擇教師等,主要的管理制度有:
⒈ 選課制。選課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選課程,學分制下有占20%左右學分的選修課程,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修,喜歡的、學得好的可以多學些,不喜歡的可以不學;二是
6、選教師,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對教師的了解,選擇自己所學課程的任課教師。
⒉ 免修、免聽制。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強或者對某門課程學得比較好的學生,允許他們通過免修考試,或者不聽課而直接參加課程的考核,成績合格者直接取得課程的學分。
⒊ 分層教學與考核和重修制。對于學習能力弱或者某門課程學得比較吃力的學生,允許他們選擇難度較課程標準低一級的目標進行學習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則可以通過課程重修來取得課程的學分。如果通過重修仍未能獲得足夠畢業(yè)的學分,則可以通過延長畢業(yè)時間繼續(xù)學習。
⒋ “合格加特長”的學生評價。學分制規(guī)定學生只要獲得課程考核60分即可取得課程的學分,關注的是學生學習“合格量
7、”的多少,而對于學習“質”的要求則由學生根據自己情況自行確定,這事實上是將學習的評價權交給了學生。
可見,學分制將學習的決定權和評價權交給學生,前者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后者則非常有利于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關鍵是我們如何使用好學分制所給予的這些制度保障。
三、數學課程改革的思路
根據我們目前面臨的教學困難和學分制的特色,數學課程改革可從學習的評價和學習內容的安排兩個方面入手。
1.深化“合格加特長”的學生評價方式,改革課程評價體系,建立發(fā)展性教學評價體系,為數學的課程、教學和教材的各項改革奠定基礎。
學分制作為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管理制度,僅有“合格加特長”的學
8、生評價方式是不夠的,必然呼喚一種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評價模式,而發(fā)展性課程評價正是這樣的一種評價模式。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是將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的發(fā)展,而不是將學生分出等級來;為了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獨特性給予積極評價,發(fā)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從而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評價的內容可以多元化;在評價的過程中還讓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參與進來,由此將從根本上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為了對自己作出適當的評價,學生必將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去;更重要的是發(fā)展性教學評價追求評價結果是教師、學生、同學和家長等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結果,這將使評價真正地發(fā)揮出它的激勵
9、、導向功能。由于這種評價已不再是對學生的打擊,而是給他們鼓勵和引導,從中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必然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因此,面對對數學的學習缺乏信心的學生,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在學分制的“合格加特長”的學生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建立發(fā)展性教學評價體系,具體應該包含以下方面:
⑴教師詳細了解學生的入學動機、學習基礎和學習情感等影響數學學習的因素,在此基礎上結合數學的教學計劃,與學生共同制定數學的學習目標、計劃和評價指標。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申請免修或者是免聽;反之可以指導他們先按較低的教學要求參加學習和考核,待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后再按課程標準參加學習。
10、
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發(fā)展性做好及時的評價。課堂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在師生和生生之間進行的,圍繞一定教學目標的交流、合作和溝通話動。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評價對滿足學生的多方面需要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評價時教師要注意理解學生的數學,這樣才會使教師對學生所作出的評價更接近學生的實際;同時在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間互相評價的作用,學生間的評價不但要求作出評價的學生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其次還要求他對被評價者的學習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作出合理的評價,當然最關鍵的是在互評過程中學生間各種觀點的相互碰撞,必將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
⑶改革課程的考核方法
11、。傳統的考核方法是按統一的教學進度、學習同一內容、達到一樣目標為指導思想,以單元測驗和期末考試為主要形式,強調發(fā)展學生共性的評價模式。然而這種評價模式與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和評價過程化的理念相去甚遠,既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更不利于推動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發(fā)展性課程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綜合的評價,根據學生在發(fā)展的基礎、目標、進度上的不同,以教學只要能在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上,以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進度,最終達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的目標就是有效教學為主要依據進行評價。例如對于單元測驗或期末考試,可以采用分層考核、學生命題教師組題、開卷等考核
12、辦法;考核后,還應做好分層教學和再考核工作,即組織未達標的學生進行成功教學,組織已達標的學生進行深化學習,而且如果學生對考核結果不滿意,還可以允許學生參加第二次的考核;最后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表現、考核和再考核的結果以及學生個人學習計劃中所提出的學習目標的達到度作出評價結論。
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和突出數學的表現性評價,例如在學習“函數”的內容后,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用所學的“函數表示法”知識表示一段時間內最高氣溫變化的趨勢并讓學生分析討論各種表示方法的優(yōu)缺點,教師根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數學思維方法、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給予評價,就是一種表現性評價的方法。表現性評價關注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
13、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這正是中職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
當然,發(fā)展性評價要貫穿于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同時也必然要求為數學的教學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而不是目前的“深、難、繁、重”的數學。
2.開設數學必修課和選修課,將教學內容在兩類型課程中合理安排,解決數學的“深、難、繁、重”問題,同時也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由于中職教育屬于高中階段教育,目前的中職數學課程的學習內容大致與高中相同,只是在深度要求低一些罷了,然而中職數學的學習時間大多只有一年,學時在200節(jié)以內。用如此少的時間來學習如此多的內容,學習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可謂是典型的“深、難、繁、重
14、”課程。
考慮到學生的入學動機和學習基礎,尤其是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必修課的學習內容應取各專業(yè)的最低要求,同時教學時間盡量地多些,以利于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成功教學,幫助學生重新學習數學的信心,換言之,數學必修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其次才是數學知識。當然這樣一來對于一些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如果能提前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則可以允許他們免修或免聽。
選修課則在完成必修課的學習后開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能力和需求(如想升讀高校等)自行選修,當然如果在必修課里一直都學習不好,不想再學數學的同學則可以不選修。
例如
15、我們可以將集合與函數部分(包括數列、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數)設置為必修課,因為這部分內容不論是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或者是為專業(yè)課學習打下基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習時間為一年共約160節(jié)。而對于數學的其他內容諸如平面解析幾何等內容則設置為選修課。而對于一些希望升讀高校的學生,我們還可以在選修課中開設高考數學輔導課,滿足他們的需求。
綜上所述,利用學分制所給予的制度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將數學內容分別在必修課和選修課中合理安排,為數學的課程改革營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建立數學的發(fā)展性教學評價體系為出發(fā)點,不斷地推進數學的課程改革,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最終解決數學課程的教學難問題。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郭、張華主編,朱慕菊主審:《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2.周衛(wèi)勇主編,李雁冰主審,《走向發(fā)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北京出版社2002年7月。
3.林韶春,《基于建構主義的數學教學觀》,《廣州教學研究》200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