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唐詩三首》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部編版八年級(下)《唐詩三首》導學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4 唐詩三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學習目標
1.結(jié)合注釋初步了解詩歌,感受詩中所描述的社會現(xiàn)實,體會詩人的情懷。
2.朗誦本詩,體會本詩的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學習重點
1. 品味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2.領(lǐng)會人物形象,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
2、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其風格沉郁頓挫。
1. 寫作背景
“安史之亂”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輾轉(zhuǎn)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資助在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茅屋,暫時有了安身之處,但生活依舊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寫的是自己的數(shù)間茅屋,表現(xiàn)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
【自主學習】
1. 注音
怒號( ) 掛罥( ) 突兀( ) 布衾( )
俄頃( ) 喪( )亂 廣廈( )
3、 見( )此屋
長( )林梢 三重( )茅 沉塘坳( ) 庇( )
【整體感知】
誦讀課文,嘗試翻譯全文大意: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4、!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合作探究】
1.詩歌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詩歌為我們呈現(xiàn)了幾幅畫面?給每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
3.畫面里描寫秋風、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并用一個含“痛”的詞組表達“我”的情感。
【拓展延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奔耐辛嗽娙嗽鯓拥睦硐??有何現(xiàn)實意義?
【課后集訓】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高者掛罥(罥:掛,纏繞)長林梢
B.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塘坳:低洼積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漠漠:烏云密布的樣子)向昏黑
D.俄頃(俄頃:突然)風定云墨色
2.題
5、目“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什么意思?“歌”該怎樣解釋?
3.默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最后一段表現(xiàn)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憂國憂民的崇高理想的幾句詩。
4.詩人杜甫在這首詩中憂思深廣,推己及人,舍己為人,但他卻對“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南村群童說是“忍能對面為盜賊”,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5.聯(lián)系全詩,簡要分析“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幾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賣炭翁》
【學習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2.通過朗讀領(lǐng)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6、
【知識鏈接】
1.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現(xiàn)實主義詩人。
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喻、閑適、感傷、雜律。
他的詩,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zāi)芙狻?,《賣炭翁》是一首敘事諷喻詩。
2.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題下自注:“苦宮市也”,說明了詩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宮市的巧取豪奪;二是指宦官的惡行,敗壞了宮市之名,毀了皇家的聲譽。既為民生叫屈,又為皇上擔憂。
韓愈《順宗實錄》
7、一語道破:“名為宮市,其實奪之。”
【自主學習】
1. 注音
鬢( ) 輾( ) 轍( )
騎( ) 敕( ) 叱( )
將( ) 系( )
【整體感知】
誦讀課文,嘗試翻譯全文大意: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
8、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合作探究】
1.詩歌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賣炭翁和黃衣使者白衫兒(宮使)
2.詩歌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一個賣炭翁辛苦燒的一車炭最終被宮使用半匹紅綃一丈綾掠奪一空
3.圍繞炭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
燒炭——運炭——被奪炭
【拓展延伸】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畫方法
1.詩中刻畫了兩組人物,請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人物形象。
2.本詩中有哪幾種人物描寫方法,舉出詩句進行說明?
角度二:體會對比的寫作手法
“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 對比,寫出了宮使掠奪的殘酷;
9、 “牛困人饑”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勞動者的艱辛,宮使的得意忘形、驕橫無理;
“衣正單”與“愿天寒”對比,寫出賣炭翁買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艱難處境。
角度三:把握作者的情感
作者對賣炭翁給予深切的同情,對宮市的暴行進行了揭露,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角度四:嘗試歸納主旨
本詩通過記敘( ),揭露了( )的罪惡和( )的殘暴,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 )。
【課后集訓】
1.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滿面塵灰煙
10、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币酝饷裁鑼懕憩F(xiàn)了賣炭翁的辛酸勞作。
B.“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币孕睦砻鑼懛从沉速u炭翁悲慘的生活境遇。
C.“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币陨駪B(tài)描寫表現(xiàn)了賣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币詣幼髅鑼懡衣读藢m使兇殘掠奪的面目。
2.下列對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賣炭翁》一詩揭露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稱”、“叱”、“牽”,幾個簡潔而有力的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的蠻橫掠奪。
C.“手把文書口稱敕”中的“文書”是行政機
11、構(gòu)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監(jiān)手里卻有“文書”和“敕”,這兩個詞表現(xiàn)了宮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奪。
D.“牛困人饑日已高”七個字就直接寫出了賣炭翁在雪地趕車行走的整個過程,形象地寫出了賣炭翁賣炭的艱難困苦:路遠、車重、雪厚、人苦。
3.下列對詩歌理解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一首諷喻詩,也是一首敘事詩。從題下自注“苦宮市也”,可以看出詩的主題在于揭露唐朝宮市的公開掠奪性。
B.白居易是宋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與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樣都是著名詩人。
C.全詩完整地記述了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的經(jīng)過,刻畫了賣炭翁受壓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
12、象。
D.“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運用敘述,“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則運用說明,全詩筆法簡潔,富有表現(xiàn)力。
《石壕吏》
學習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2.通過朗讀領(lǐng)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自主學習
1、 注音
逾( ) 鄴( ) 戍( ) 嫗( )
咽( ) 泣( )
整體感知
誦讀課文,嘗試翻譯全文大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13、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合作探究
1. 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2、 梳理故事的六要素。
3、 為什么官吏要利用夜間捉人呢?
4、 老婦人致詞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圍繞這個字,展示了老婦人家庭哪些遭遇?
5、 詩題是《石壕吏》,而詩中重點卻寫了老婦的致詞,這是為什么?
6、 老婦有哪些苦呢?
課后集訓
1、給下列的字注音。
嫗( ) 衰( ) 泣
14、( ) 咽( ) 逾( )
戍( ) 裙( )
2、文學常識1)
1)、杜甫是_________朝偉大的_________主義詩人,后人稱他為_________,稱他的詩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過工部員外郎,所以人們又稱他為_________。2
2)、本詩的寫作背景是“______之亂”,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兩人發(fā)動的叛亂。以此為背景,杜甫創(chuàng)作了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篇“三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問題。
(1)說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
(2)表現(xiàn)戰(zhàn)爭慘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說明戰(zhàn)爭破壞嚴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現(xiàn)老婦喪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詩內(nèi)容的: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