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顱腦損傷》課件(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四章 顱腦損傷文字部分 常規(guī)CT顱腦損傷檢查需注意幾點 1、包括全部頭顱的檢查由枕大孔上至穹窿。 2、要顱底使用薄層掃描(1.5mm)。 3、診斷應包括骨窗及常規(guī)像。 4、急性外傷檢查都使用橫切面掃描,僅在急性期過后,觀察腦脊液鼻漏時可使用冠狀切面的方法。 正面頭皮解剖一.頭皮損傷頭皮血腫,即位于頭皮即帽狀腱膜下的皮下血腫,局限。帽狀腱膜下血腫:位于帽狀腱膜與骨膜之間,呈新月形。 二.顱骨骨折(一)顱蓋骨骨折 包括線狀骨折.顱縫分離(2mm),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穿通骨折。(二)顱底骨折 骨窗高分辨率掃描,間接征象為氣顱,蝶竇等副鼻竇即乳突氣房內的“液平”。 CT表現 1.線狀骨折:常見,
2、CT骨窗像上表現為線狀透亮帶。 2.凹陷性骨折:測量凹陷的深度,對臨床治療十分有意義。臨床上常以凹陷深度大于0.5cm,須手術復位。 3.骨縫分離:2mm診斷骨縫分離常需雙側對比觀察。如明顯增寬則不難診斷。 4粉碎骨折:可見兩塊以上的碎骨片。 一、硬膜外血腫 硬腦膜、軟腦膜、蛛網膜解剖 一、硬膜外血腫 1、血腫較為局限,顱骨內板下雙凸透鏡狀或“梭形”高密度影。由于硬腦膜緊貼于顱骨內板,所以并沒有硬膜外間隙。 2、常有骨折并存。 3、常位于腦膜動脈走行分布區(qū)。 4、一般不跨越顱縫,如骨折跨越顱縫,硬膜外血腫亦可跨越顱縫呈雙凸透鏡樣改變。 5、間接征象:局部腦組織受壓明顯、而無中線結構移位,顱內積
3、氣。 一、硬膜下血腫血腫呈“新月形” 一、硬膜外血腫按發(fā)病急緩分:急性 為3天之內。 CT:高密度亞急性 常為3天至3周。 CT:低、等、高混雜密度。慢性 3周以上。 CT:多呈低密度甚至等同于腦脊液的密度。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沿著腦溝、池填塞的線樣或帶狀高密度影。常在一周內消失。 一、腦挫傷 CT表現:低密度的水腫區(qū)出現多發(fā)的散在的點狀高密度出血灶?!胞}椒征”(salt and pepper)。有展位效應:腦室受壓、腦溝消失。 腦水腫、腦腫脹、腦白質損傷腦水腫、腦腫脹 CT表現相同。表現為腦溝、裂變窄消失,腦灰、白質界面消失。腦室變小。 彌漫性腦腫脹加彌漫性白質損傷腦白質剪貼傷彌漫性
4、腦腫脹加彌漫性白質損傷(white matter shearing)是在旋轉力的作用下導致腦的白質,灰白質交界處和中線結構等部位的撕裂。病理上可見上述部位的神經軸突剪貼傷,常伴有多發(fā)而少量的微笑出血灶。臨床表現危重,即傷后意識喪失,多數患者立刻死亡,部分患者可昏迷數周至數月,甚至成為植物人,即便存活者多有嚴重的后遺癥。特征外傷24h內很重,而CT表現甚少。即病情與CT表現不成比例。 腦白質剪貼傷 CT表現為彌漫性腦腫脹,卻很難檢測出血。有的可見腦白質,灰、白質交界、胼胝體、基底節(jié)散在小灶出血,薄層出血對小的出血點發(fā)現率較高。 MRI對白質損傷更敏感。 腦內血腫 CT表現:1、圓形不規(guī)則形均一高密度腫塊。 2、周邊常有的低密度的水腫帶環(huán)繞而顯得邊緣清晰。 3、占位效應的輕重與血腫的大小成正比,亦與部位有關。 4、隨著時間的變化,密度變低。 5、診斷血腫標準:出血體積:直徑2cm 6出血量計算:血腫體積=/6長寬高 or 長寬高 四、腦室內出血:腦室鑄型五、顱內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