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情景三 吸收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及操作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60336381 上傳時間:2022-03-07 格式:DOCX 頁數(shù):76 大小:1.34M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學習情景三 吸收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及操作_第1頁
第1頁 / 共76頁
學習情景三 吸收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及操作_第2頁
第2頁 / 共76頁
學習情景三 吸收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及操作_第3頁
第3頁 / 共7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學習情景三 吸收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及操作》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學習情景三 吸收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及操作(7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習情景三 吸收過程及設備的選擇與操作 學習目標 1、了解吸收操作在化工生產(chǎn)中的重要應用,熟悉工程上常見的氣體吸收與解吸方案,能根據(jù)生產(chǎn)任務選擇正確的吸收與解吸方案; 2、掌握吸收與解吸的基本原理,能根據(jù)生產(chǎn)任務確定合理吸收操作參數(shù)。 3、熟悉吸收與解吸過程中常用設備的結(jié)構(gòu)、性能,會根據(jù)任務進行相關設備的選型和簡單設計。 4、掌握吸收與解吸裝置的操作與控制要點,能熟練操作吸收與解吸裝置。 引 言 前已介紹,非均相混合物系一般用沉降、過濾等方法來分離;那么均相混合物又該如何分離呢?由于均相混合物系有氣態(tài)均相混合物和液態(tài)均相混合物之分,從本學習情境三開始介紹均相氣態(tài)

2、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均相氣體混合物分離方法目前有吸收法和吸附法二種。 吸附法是將多孔性固體物料與氣態(tài)或液態(tài)混合物進行接觸,有選擇地使流體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分附著于固體的內(nèi)外表面,從而使混合物中各組分得以分離方法。用于氣相分離時主要目的是分離和純化氣體混合物,如常溫空氣分離氧氮,酸性氣體脫除,從各種氣體中分離回收H2、CO、CO2、CH4、C2H4等,但這種方法處理氣體的能力有限。對于大量氣體混合物的分離則普遍使用吸收法。 吸收是分離氣體混合物的最常用的單元操作。它利用混合氣體中各組分在所選擇的液體中溶解程度的差異,有選擇的使混合氣體中一種或幾種組分溶于此液體而形成溶液,其它未溶解的組分仍保

3、留在氣相中,以達到從混合氣體中分離出某組分的目的。 吸收在化工生產(chǎn)中應用甚為廣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離混合氣體以獲得一個或幾個組分。如:從裂化氣或天然氣的高溫裂解氣中分離乙炔,從乙醇催化裂解氣中分離丁二烯等。 (2)除去有害組分以凈化氣體。如:合成氨工業(yè)中用水或堿液脫除原料氣中的二氧化碳,用銅氨液除去原料氣中的一氧化碳等。 (3)制取成品。如:用水吸收氯化氫以制取鹽酸,用水吸收甲醛以制取福爾馬林等。 (4)廢氣處理、尾氣回收。如:磷肥生產(chǎn)中,放出的含氟廢氣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可采用水及其它鹽類經(jīng)吸收制成有用的氟硅酸鈉、冰晶石等,硝酸尾氣中含氮的氧化物可以用堿吸收制成硝酸鈉等

4、有用物質(zhì)。 吸收是一個單向傳質(zhì)過程,即僅有氣相中的易溶組分由氣相向液相轉(zhuǎn)移。在吸收操作過程中,能夠溶解于液體中的氣體組分稱為吸收質(zhì)(或溶質(zhì));而不能溶解的氣體組分稱為惰性組分(或載體);所用的液體稱為吸收劑(或溶劑);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液體稱為溶液(或吸收液),其主要成分為吸收劑和溶質(zhì);被吸收后的氣體稱為吸收尾氣,其主要成分應為惰性氣體,還有殘余的吸收質(zhì)。下面我們基于合成氨生產(chǎn)工藝中原料氣脫除CO2分離任務的完成來學習有關吸收操作的知識。 工作任務氨是重要的無機化工產(chǎn)品之一,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每年合成氨產(chǎn)量已達到1億噸以上,其中約有80%的氨用來生產(chǎn)化學肥料,20%作為硝酸等

5、其它化工產(chǎn)品的原料。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氫混合氣。原料氣中的氫氣主要由天然氣、石腦油、重質(zhì)油、煤、焦炭、焦爐氣等原料制取。由任何含碳原料制得的原料氣,經(jīng)變換后都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二氧化碳,在合成之前必須清除干凈。同時二氧化碳是生產(chǎn)尿素、碳酸氫銨和純堿的重要原料,還制成干冰用于食品等其它行業(yè)。因此二氧化碳可以回收利用。 某合成氨廠變換氣經(jīng)過初脫碳后,原料氣中CO2含量為??9%(體積),其余主要成分為N2、H2和少量CO,已知該廠年產(chǎn)量為24萬噸合成氨(折算原料氣量為100000Nm3/h)?,F(xiàn)工藝要求必須將原料氣中CO2濃度降到1%以下,分離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可根據(jù)需要送往尿素工段作為原料或送往附近某

6、特氣廠生產(chǎn)干冰。請為該企業(yè)擬定一個從原料氣中分離出二氧化碳的方案。 某合成氨廠原料氣脫二氧化碳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這是一個典型的氣體混合物的分離任務,要完成此任務,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工程上常用的脫除合成氨原料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 如前所述工程上脫除氣體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方法也是吸附法和吸收法二種。吸附法雖然二氧化碳脫除率高,但該方法處理能力較小,有效氣體消耗較大并且能耗較高,是精細分離和純化氣體的操作方法。且這種方法操作壓力低,所以不適宜用于處理量大且雜質(zhì)組分濃度高的混合氣體的分離。本任務中原料氣的處理量大且CO2的含量也高,因此,應選擇目前合成氨廠普遍使用的吸收法來脫除

7、原料氣中二氧化碳。 吸收法脫除CO2就是選取一種溶劑作為吸收劑,利用原料氣中CO2與其它組分在選取的溶劑中溶解度的差異(CO2在其中的溶解度大,而N2、H2在其中幾乎不溶),將CO2選擇吸收,以達到脫除CO2的目的。由于吸收法脫除CO2的工藝方案有多種,要完成總的生產(chǎn)任務,實現(xiàn)脫除目標必須按序完成以下幾個任務: 1、選擇合理的吸收工藝方案 2、在已有吸收方案中進一步選擇合適的吸收劑并確定其用量? 3、確定性能好經(jīng)濟合理的吸收設備 4、學會吸收裝置的操作與運行 模塊一 吸收方案的選擇 要選擇適當?shù)奈辗桨?,首先要了解吸收的分類方法及工業(yè)常見的吸收二氧化碳方案。工業(yè)生產(chǎn)中利用溶

8、液吸收法脫除二氧化碳的方案有很多,主要分為二大類:一類是循環(huán)吸收法,既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在再生塔中解吸出純態(tài)的二氧化碳以提供生產(chǎn)尿素的原料等,再生后的溶液循環(huán)使用。另一類是將吸收二氧化碳與生產(chǎn)產(chǎn)品聯(lián)合起來同時進行,稱為聯(lián)合吸收法,例如碳銨、聯(lián)堿和尿素的生產(chǎn)過程。本學習情境只介紹循環(huán)吸收法,有關聯(lián)合吸收法的知識可查閱化學肥料和純堿生產(chǎn)工藝學。 一、循環(huán)吸收法的分類 循環(huán)吸收法可分為物理吸收法和化學吸收法等。 1、物理吸收法 在吸收過程中,如果吸收質(zhì)與吸收劑之間不發(fā)生顯著的化學反應,可認為僅是氣體溶解于液體的物理過程,則稱為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操作的極限主要決定于當時條件下吸收質(zhì)在吸收劑中的

9、溶解度。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者有機溶劑的性質(zhì)完成,例如水洗法、低溫甲醇法、碳酸丙烯脂法等。 2、化學吸收法 在吸收過程中,吸收質(zhì)與吸收劑之間發(fā)生顯著的化學反應,則稱為化學吸收。化學吸收操作的極限主要決定于當時條件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特征而與堿性物質(zhì)反應將其吸收,主要有: 氨水法: CO2+NH3H2O <=>(NH4)HCO3 乙醇胺法(改良乙醇胺法): CO2+H2O+(HOCH2CH2)2NCH3 <=> (HOCH2CH2)2CH3NH+ +HCO3- 熱鉀減法(熱的碳酸鉀水溶液):

10、 CO2 + H2O +K2CO3 <=> KHCO3 3、物理─化學吸收法 吸收過程既具有物理吸收過程也具有化學吸收過程。例如環(huán)丁砜法和多胺法。 不管物理吸收還是化學吸收如果在吸收過程中,混合氣體中只有一個組分進入吸收劑,其余組分皆可認為不溶解于吸收劑,這樣的吸收過程稱為單組分吸收。如果混合氣體中有兩個或更多個組分進入液相,則稱為多組分吸收,如用熱鉀堿法中碳酸鉀溶液吸收CO2的同時也會對混合氣體中的H2S進行吸收,這就是典型的多組分吸收。 吸收質(zhì)溶解于吸收劑時,有時會釋放出相當大的溶解熱或反應熱,結(jié)果使液相溫度逐漸升高。如果放熱量很小或被吸收的

11、組分在氣相中濃度很低,而吸收劑的用量相對很大時,溫度變化并不明顯,則稱為等溫吸收。若放熱量較大,所形成的溶液濃度又高,溫度變化很劇烈,這樣的吸收過程稱為非等溫吸收。通常物理吸收放出熱量是由溶解熱引起的,化學吸收熱量主要是由反應熱引起的,化學吸收熱效應要比物理吸收大。 二、吸收解吸收方案的認識 在循環(huán)吸收法中,為了得到較純凈的吸收質(zhì)或回收吸收劑循環(huán)使用,常常需要將吸收質(zhì)從吸收劑中分離出來。使溶解于液相中的氣體釋放出來的操作稱為解吸或脫吸。解吸是吸收的相反過程,通常是使溶液與惰性氣體或水蒸汽在解吸裝置中接觸,氣體溶質(zhì)則逐漸從溶液中釋放出來。在實際生產(chǎn)中往往采用吸收與解吸的聯(lián)合流程,吸收后即進行

12、解吸,在操作中兩者相互影響和制約。應該注意的是對于化學吸收,如果吸收過程中發(fā)生了不可逆的化學反應,解吸就不能發(fā)生。 案例一 洗油回收煤氣中苯 圖3-1是一個回收煤氣中苯的吸收-解吸聯(lián)合裝置流程示意圖。 在焦爐煤氣的生產(chǎn)過程中,由于煤氣中含有少量的苯和甲苯類低碳氫化合物的蒸汽,應予以回收。所用吸收劑是煤焦油的精制品(煤焦油中230~300℃的餾分),稱為洗油。 圖3-1 用洗油回收煤氣中苯的吸收與解吸流程 含苯煤氣在常溫下由吸收塔底部進入塔內(nèi),溫度為27~30℃洗油從塔頂淋下,氣液兩相逆流流動,并在塔內(nèi)填充物(木柵等物)上接觸,進行傳質(zhì),使苯等轉(zhuǎn)溶到洗油中,含苯量降到規(guī)定要求(

13、煤氣中苯族烴含量<為2g/m3)的脫苯煤氣由塔頂排出。吸收苯的洗油(含苯量約2.5%,稱為富油)從塔底進入富油貯槽。為了分離出富油中溶解的苯等,需對吸收劑進行解吸,目的是回收苯及使洗油循環(huán)使用(亦稱吸收劑的再生)。解吸過程在解吸塔中進行,即將富油用泵從貯槽中抽出,經(jīng)富油加熱器加熱至規(guī)定溫度后,從頂部進入解吸塔,與從解吸塔底部通入的過熱水蒸汽接觸,則富油中的苯等在高溫下解吸出被水蒸汽帶走,經(jīng)冷凝后進入分層槽,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故在上層,水在下層,將水除去即可得到苯類液體。富油脫苯后(亦稱貧油)從塔底進入洗油貯槽,用泵抽出經(jīng)冷卻器冷卻至規(guī)定溫度,即可作為循環(huán)使用的吸收劑再次送入吸收塔中。

14、 1、這是物理吸收過程還是化學吸收過程? 2、為什么貧油進吸收塔前要經(jīng)過冷卻器降溫,在吸收塔和解吸收塔之間的換熱器有什么作用? 案例二 堿性栲膠-釩酸鹽水溶液脫除H2S 如圖3-2所示的是利用堿性栲膠釩酸鹽水溶液脫除半水煤氣中的硫化氫工藝方案。栲膠是酚類物質(zhì)(丹寧)作為載氧體可焦釩酸鈉氧化成偏釩酸鈉,再生時可由空氣將還原態(tài)栲膠氧化。脫硫原理如下:(TQ------氧化型栲膠; THQ----還原型栲膠) NaCO3+H2S→NaHS+ NaHCO3 2NaHS+4NaVO3+H2O→Na2V4O9+4NaOH+2S Na2V4O9+TQ+NaOH+H2O=NaVO3+

15、THQ THQ+O2→TH+H2O NaHCO3+NaOH→Na2CO3+H2O 從電除塵來的半水煤氣進接力風機進口水封,由接力風機升壓至1000mmH2O左右進入各風機的出口水封,然后氣體從脫硫塔底部進、塔頂出,在塔內(nèi)與從塔頂向下灑的栲膠堿溶液在填料的潤濕表面充分接觸,吸收并脫除H2S,從脫硫塔頂出來的氣體中含H2S應<15毫克/標準米3,分別經(jīng)兩個除沫器,再經(jīng)兩個旋流板除去堿沫后,送往壓縮機一段。 一定組份的栲膠溶液(也稱貧液)自循環(huán)槽經(jīng)貧液泵升壓0.6Mpa左右送往脫硫塔頂,溶液自塔頂流向塔底,充分潤濕填料表面與氣體接觸,吸收半水煤氣中的H2S氣體,吸收H2S后的溶(富液)從脫硫

16、塔底流到反應槽內(nèi),進入反應槽內(nèi)的液體再經(jīng)富液泵加壓0.6Mpa左右。經(jīng)溶液加熱器加熱進入噴射再生器,自吸空氣,富液與空氣在喉管處混合后進再生槽,再生后的溶液經(jīng)液位調(diào)節(jié)器全部回到循環(huán)槽,以后照此反復循環(huán)使用。硫泡沫在再生槽內(nèi)浮洗分離,溢流至硫泡沫槽,在硫泡沫槽用蒸汽加熱至70~90℃攪拌沉硫,再經(jīng)分離放入熔硫釜,回收固體硫磺,釜內(nèi)清液靠虹吸作用流至虹吸罐,罐內(nèi)沉渣回釜,清液去循環(huán)槽。 圖3-2 栲膠法脫除H2S的吸收與再生流程 1、這是物理吸收過程還是化學吸收過程? 2、在這一工藝流程中,H2S最終轉(zhuǎn)變成了什么? 案例三 乙醇胺法吸收二氧化碳 如圖3-3所

17、示的是乙醇胺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解吸聯(lián)合流程。 圖3-3 乙醇胺法吸收二氧化碳流程 將合成氨原料氣從底部進入吸收塔,塔頂噴乙醇胺液體,乙醇胺吸收了CO2后從塔底排出,從塔頂排出的氣體中含CO2可降到0.2%-0.5%。將吸收塔底排出的含CO2的乙醇胺溶液用泵送至加熱器,加熱(130°C左右)后從解吸塔頂噴淋下來,塔底通入水蒸氣,乙醇在高溫、低壓(約300kPa)下自溶液中解吸。從解吸塔頂排出的氣體經(jīng)冷卻、冷凝后得到可用的CO2。解吸塔底排出的溶液經(jīng)冷卻降溫(約50°C)、加壓(約1800kPa)后仍作為吸收劑。這樣吸收劑可循環(huán)使用,溶質(zhì)氣體得到回收。該吸收過程為化學吸收過程。 既

18、然吸收方案有物理吸收與化學吸收之分,由大量的工程經(jīng)驗資料,可查出它們的各自特點如下。 化學吸收的優(yōu)點是:①由于選用的吸收劑能夠有選擇地與溶解在液相中的溶質(zhì)進行反應,使得化學吸收具有較高的選擇性。②化學反應將溶解在液相中的溶質(zhì)組分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使得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降低了溶質(zhì)在氣相中的分壓,可較徹底地除去氣相中的溶質(zhì),可提高氣體的凈化程度。凈化分離效果好。③反應增加了溶質(zhì)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提高了吸收劑對溶質(zhì)的吸收能力,可減少吸收劑用量。④化學反應降低了吸收劑中游離態(tài)溶質(zhì)的濃度,增大了傳質(zhì)推動力,化學反應改變了液相中溶質(zhì)的濃度分布,因而可減小液相傳質(zhì)阻力,提高液相的傳質(zhì)分系數(shù)。因此,化

19、學吸收的傳質(zhì)速率高,所需設備尺寸小。缺點是:①化學吸收時溶劑的再生比較困難。由栲膠法脫除H2S的吸收與再生流程可見化學吸收后的吸收劑再生往往需要消耗較多能量,裝置也較復雜。②如果化學反應不可逆,則吸收劑無法循環(huán)使用。 物理吸收的優(yōu)點是:不可逆程度較低,解吸比較容易,解吸所需要的能耗一般比化學吸收小。物理吸收法吸收劑價格便宜,熱效應較小,設備簡單。如果采用物理解吸可得到較純凈的溶質(zhì)氣體。缺點是:因物理溶解平衡的限制,氣體凈化程度和分離效果不是很好,溶質(zhì)的吸收率不是很高 由于本工作任務對分離要求不高(尾氣CO2濃度降到1%),分離過程要除去CO2,而且又要回收CO2氣體用于制取干冰,因此,可采

20、用:①醇胺法的吸收與解吸聯(lián)合流程,②物理的吸收與解吸法。 雖然醇胺法分離效果顯著,凈化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體積分數(shù)小于100×10-6(0.01%), 但由于吸收劑乙醇胺價格高,且再生能耗高[ 4.3×104kJ/(kmolCO2)], 因此根據(jù)經(jīng)濟和適用因素考慮,目前選用物理吸收與解吸方案法。 任務解決1 拓展知識 物理吸收過程的機理 1、吸收機理 (1)傳質(zhì)的基本方式 吸收操作是吸收質(zhì)從氣相轉(zhuǎn)移到液相的傳質(zhì)過程,其中包括吸收質(zhì)由氣相主體向氣液相界面的傳遞,及由相界面向液相主體的傳遞。因此,討論吸收過程的機理,首先說明物質(zhì)在單相(氣相或液相)中的傳遞規(guī)律。 物質(zhì)在單一相(氣相或

21、液相)中的傳遞是靠擴散作用,發(fā)生在流體中的擴散有分子擴散與渦流擴散兩種。 ①流體中的分子擴散 如將一滴紅墨水滴在一杯水中,會看見紅色慢慢向四周擴散,最終整杯水變紅了,這就是分子擴散。分子擴散是物質(zhì)在一相內(nèi)有濃度差異的條件下,由流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而引起的物質(zhì)傳遞現(xiàn)象。習慣上常把分子擴散稱為擴散。這種擴散發(fā)生在靜止或滯流流體中相鄰流體層的傳質(zhì)中。 分子擴散的速率主要決定于擴散物質(zhì)和流體溫度以及某些物理性質(zhì)。根據(jù)菲克定律,當物質(zhì)A在介質(zhì)B中發(fā)生分子擴散時,分子擴散速率與其在擴散方向上的濃度梯度成正比。參照圖3-4所示,這一關系可表達為:

22、 NA= (3-1) 圖3-4 分子擴散示意圖 式中:NA —— 組分A的分子擴散速率 kmol/(m2·s); CA —— 組分A的濃度 kmol/m3; Z —— 沿擴散方向的距離 m; D —— 擴散系數(shù),表示組分A在介質(zhì)B中的擴散能力 m2/s。 式中負號表示擴散方向與濃度梯度相反。 分子擴散系數(shù)D是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之一。擴散系數(shù)大,表示分子擴散快。對不太大的分子而言,在氣相中的擴散系數(shù)值約為0.1—1 cm2/s的量級;在液體中約為在氣體中的104—105分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液體的密度比氣體的密度大的多,其分子間距

23、小,故分子在液體中擴散速率要慢的多。擴散系數(shù)之值須由實驗方法求取,有時也可由物質(zhì)本身的基礎物性數(shù)據(jù)及狀態(tài)參數(shù)估算。氣體的液體擴散系數(shù)可查閱有關手冊。 ②流體中的渦流擴散 如果在把紅墨水滴入杯子中的同時,用玻璃棒進行攪拌,杯子中的水瞬間就變紅了。這就是渦流擴散。在湍流流體中,流體質(zhì)點在湍流中產(chǎn)生漩渦,引起各部分流體間的劇烈混合,在有濃度差的條件下,物質(zhì)便朝其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擴散。這種憑藉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漩渦來傳遞物質(zhì)的現(xiàn)象,稱為渦流擴散。渦流擴散速率決定于流體的湍動程度。實際上,在湍流流體中,由于分子運動而產(chǎn)生的分子擴散是與渦流擴散同時發(fā)揮著作用。但渦流擴散速率比分子擴散速率大得多,因此渦

24、流擴散的效果應占主要地位。此時,通過一個湍流流體的擴散速率可以下式表達,即 NA= -(D+De) (3—2) 式中:NA —— 組分A的擴散速率 kmol/(m2·s); CA —— 組分A的濃度 kmol/m3; Z —— 沿擴散方向的距離 m; D —— 分子擴散系數(shù)m2/s; De—— 渦流擴散系數(shù) m2/s。 對流擴散。它與傳熱過程中的對流傳熱類似,由于對流擴散過程極為復雜,影響其因素很多,所以對流擴散速率,一般難以解析求出,而是采用類似解決對

25、流傳熱的處理方法依靠試驗測定。 (2)吸收過程的機理 吸收過程中,吸收質(zhì)除了要分別在氣相和液相中進行單一相的傳遞外,還必須通過氣液接觸界面才能由氣相進入液相,但氣液兩相流動狀態(tài)不同,界面狀態(tài)就不同,流體流動狀態(tài)不僅決定于流體的物性、流速等參數(shù),還與設備的幾何尺寸密切相關,由此可知吸收過程的機理是復雜的,人們已對其進行了長期的深入的研究。曾提出多種不同的關于吸收這樣的相際傳質(zhì)過程的機理的理論,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劉易斯和惠特曼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提出的雙膜理論。 雙膜理論的基本論點如下: 1、在氣液兩流體相接觸處,有一穩(wěn)定的分界面,叫相界面。在相界面的兩側(cè)附近各有一層穩(wěn)定的作滯流流動的薄膜層,

26、在氣相一側(cè)的叫氣膜、液相一側(cè)的叫液膜。吸收質(zhì)以分子擴散方式通過這兩個薄膜層。 2、兩膜層以外的氣、液兩相分別稱為氣相主體與液相主體。在氣、液兩相的主體中,由于流體的充分湍動,吸收質(zhì)的濃度基本上是均勻的,即兩相主體內(nèi)濃度梯度皆為零,全部濃度變化集中在這兩個膜層中,即阻力集中在兩膜層之中。 3、無論氣、液兩相主體中吸收質(zhì)的濃度是否達到平衡,而在相界面處,吸收質(zhì)在氣、液兩相中的濃度關系卻已達于平衡。即認為界面上沒有阻力。 通過以上假設,就把吸收這個相際傳質(zhì)的復雜過程,簡化為吸收質(zhì)只是經(jīng)由氣、液兩膜層的分子擴散過程。提高吸收質(zhì)在膜內(nèi)的分子擴散速率就能有效地提高吸收速率,因而兩膜層也就成為吸收過程

27、的兩個基本阻力,雙膜理論又稱為雙阻力理論。在兩相主體濃度一定的情況下,兩膜層的阻力便決定了傳質(zhì)速率的大小。由于膜內(nèi)阻力與膜的厚度成正比,根據(jù)流體力學原理,流速越大,則膜的厚度越薄,因此增大氣液兩流體的相對運動,使流體內(nèi)產(chǎn)生強烈的攪動,都能減小膜的厚度,從而降低吸收阻力,增大吸收傳質(zhì)系數(shù),提高吸收速率。雙膜理論的假想模型,如圖3-5所示。 實際濃度分布線 虛擬濃度分布線 圖3-5雙膜理論的假想模型示意圖 對于具有固定相界面的系統(tǒng)以及流動速度不高的兩流體間的傳質(zhì),雙膜理論與實際情況是相當符合的,根據(jù)這一理論的基本概念所確定的吸收過程

28、的傳質(zhì)速率關系,至今仍是吸收設備設計的主要依據(jù),這一理論對于生產(chǎn)實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對于具有自由相界面的系統(tǒng),尤其是高度湍動的兩流體間的傳質(zhì),雙膜理論表現(xiàn)出它的局限性。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相界面已不再是穩(wěn)定的、而是處于不斷更新的過程中,此時界面兩側(cè)存在穩(wěn)定的滯流膜層及物質(zhì)以分子擴散方式通過此兩膜層的假設都很難成立。 針對雙膜理論的局限性,后來相繼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如溶質(zhì)滲透理論、表面更新理論、界面動力狀態(tài)理論等。這些理論對于相際傳質(zhì)過程中的界面狀況及流體力學因素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和描述都有所前進,但目前尚不足據(jù)以進行傳質(zhì)設備的計算或解決其它實際問題。 實踐與練習1 01. 查找資

29、料,了解合成氨原料氣凈化主要方法和過程。 02. 查找工業(yè)上其他吸收實例。分析這些實例是吸收在哪方面的應用,吸收過程是物理吸收還是化學吸收,是等溫吸收還是非等溫吸收,是單組分吸收還是多組分吸收,有沒有采用解吸過程? 模塊二 吸收劑的選擇與吸收劑用量的確定 在模塊一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得出,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案有很多,方案的不同關鍵就是吸收劑的不同,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劑性能的優(yōu)劣,常常是吸收操作好壞的關鍵。那么吸收操作吸收劑是如何選擇的呢?用物理吸收方法來吸收二氧化碳又有哪些吸收劑可用呢?引言里的工作任務中選擇什么物質(zhì)作為吸收劑比較合適呢? 一、吸收劑的選擇 如果吸收的目的是制取某種溶

30、液作成品,如用HCl氣體生產(chǎn)鹽酸,溶劑只能用水,自然沒有選擇的余地。如果目的在于把一部分氣體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便應考慮選擇適當?shù)娜軇? 要想選擇好合適的吸收劑,我們必須首先掌握吸收劑的選擇原則。吸收劑選擇的常用原則為: 1、所選用的吸收劑必須有良好的選擇性,即吸收劑對吸收質(zhì)要有較大的溶解度而對其它惰性組分的溶解度要極小或幾乎不溶解。這樣可以提高吸收效果、減小吸收劑的用量;吸收速率也大、設備的尺寸便小。 2、所選擇的吸收劑應在較為合適的條件(溫度、壓力)下進行吸收操作。 3、吸收劑的揮發(fā)度要小,即在操作溫度下吸收劑的蒸氣壓要小。因為離開吸收設備的氣體,往往被吸收劑蒸氣所飽和,吸收劑的揮

31、發(fā)度愈高,其損失便愈大。 另外所選用的吸收劑應盡可能無毒、無腐蝕性、不易燃、不發(fā)泡、價廉易得和具有化學穩(wěn)定性等。 顯然完全滿足上述各種要求的吸收劑是沒有的,實際生產(chǎn)中應從滿足工藝要求、符合經(jīng)濟原則的前提出發(fā),根據(jù)具體情況全面均衡得失來選擇最合適的吸收劑。 工業(yè)上的氣體吸收大多用水作溶劑,難溶于水的氣體才采用特殊溶劑。例如,烴類氣體的吸收用液態(tài)烴。為了提高氣體吸收的效果,也常采用與溶質(zhì)氣體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物質(zhì)作溶劑。例如,CO2的吸收可以用NaOH溶液、Na2CO3溶液或乙醇胺溶液。表3-1為某些氣體選用的部分吸收劑的實例。 表3-1 吸收劑選用實例 吸收質(zhì) 可選用吸收劑 吸收質(zhì)

32、選用吸收劑 水汽 濃硫酸 H2S 亞砷酸鈉溶液 CO2 水 H2S 偏釩酸鈉的堿性溶液 CO2 碳酸丙烯酯 NH3 水 CO2 堿液 HCl 水 CO2 乙醇胺 HF 水 SO2 濃硫酸 CO 銅氨液 SO2 水 丁二烯 乙醇、乙腈 H2S 氨水 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和碳酸丙烯酯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原料氣中其它組分如N2、H2和CO在其中的物理溶解度大得多,所以水和碳酸丙烯酯對于CO2均具有較好的選擇吸收性。水和碳酸丙烯酯均可以作為物理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劑。考慮到碳酸丙烯酯有腐蝕性且價格較高,而水具有無毒、無腐

33、蝕性、不易燃、不發(fā)泡、價廉易得和具有化學穩(wěn)定性等特點。加上生產(chǎn)任務對分離要求并不太高,因此,我們可暫選用水作為吸收劑,設法讓水循環(huán)使用。 任務解決2 吸收劑的選擇 選擇完溶劑后就要考慮的是氣、液兩相的流向問題。圖3-6 是吸收塔內(nèi)內(nèi)常見的兩種流向示意圖。 逆流 貧液 富液 混合氣體 凈化氣 并流 貧液 富液 混合氣體 凈化氣 圖3-6 氣-液兩相逆流和并流接觸示意圖 吸收塔內(nèi),氣、液兩相可作逆流也可作并流流動。在氣、液兩相進出口濃度相同的情況下,逆流與并流相比有著顯著優(yōu)點:逆流時,傳質(zhì)平均推動力最大,這樣可提高吸收速率、減

34、小設備尺寸;逆流時,塔底引出的溶液在出塔前是與濃度最大的進塔氣體接觸,使出塔溶液濃度可達最大值,從而降低了吸收劑耗用量;逆流時,塔頂引出的氣體出塔前是與純凈的或濃度較低的吸收劑接觸,可使出塔氣體的濃度能達最低值,這樣可大大提高吸收率。但并流操作也有其自身優(yōu)點:并流操作可以防止逆流操作時的縱向攪動現(xiàn)象;提高氣速時不受液泛的限制,不會限制設備的生產(chǎn)能力。一般吸收操作均采用逆流,以使過程具有最大的推動力。特殊情況下,如吸收質(zhì)極易溶于吸收劑,此時逆流操作的優(yōu)點并不明顯,為提高生產(chǎn)能力,可以考慮采用并流。考慮到工作任務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較低,為了加大傳質(zhì)速率,考慮采用逆流接觸形式。 二、吸收過程操

35、作條件的確定 工作任務中用水吸收含有9%(體積)CO2的原料氣過程中,什么時候會發(fā)生吸收現(xiàn)象?吸收過程選擇在多少溫度,多高壓力下進行呢? 1、物理過程吸收的條件 (1)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溫度下,使某一定量的可溶性氣體溶質(zhì)與一定量的液體溶劑在密閉的容器內(nèi)相接觸,溶質(zhì)便向溶劑轉(zhuǎn)移。經(jīng)過足夠長的時間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氣體的壓力和該氣體在溶液中的濃度不再變化。此時并非沒有氣體分子進入液體,而是由于在任何瞬間內(nèi),氣體進入液體的分子數(shù)與從液體中逸出并返回到氣體中的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之故。所以宏觀上,過程就像停止一樣,這種狀況稱為相際動平衡,簡稱相平衡。在此平衡狀態(tài)下,溶液上方氣相中溶質(zhì)的壓力稱

36、為當時條件下的平衡壓力,而液相中所含溶質(zhì)氣體的濃度即在當時條件下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習慣上溶解度是以在一定的溫度和溶質(zhì)氣體的平衡壓力下,溶解在單位質(zhì)量的液體溶劑中溶質(zhì)氣體的質(zhì)量數(shù)表示,kg氣體溶質(zhì)/kg液體溶劑。 只有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的氣液相接觸,才有可能發(fā)生吸收現(xiàn)象。在氣液系統(tǒng)中,只要液相中吸收質(zhì)的實際濃度小于平衡濃度或氣相中吸收質(zhì)的分壓大于平衡分壓,吸收質(zhì)就從氣相轉(zhuǎn)入液相,吸收過程一直進行到相平衡為止。所以相平衡是物理吸收過程的極限,該極限取決于溶解度。溶解度的大小是隨物系、溫度和壓力而異,通常由實驗測定。如圖3-7(a)、3-7(b)、3-7(c)分別表示出氨、二氧化硫和氧在水中溶解度

37、與其氣相平衡壓力之間的關系。圖中的關系線稱為溶解度曲線。 將圖3-7(a)、(b)、(c)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溫度、壓力一定時,氨的溶解度最大、二氧化硫其次、氧溶解度最小。這說明氨易溶解于水、氧難溶解于水。我們都知道如果要使一種氣體在溶液中達到一定的濃度,必須在溶液上方維持較高的平衡壓力,由圖可見,溫度一定時,同樣質(zhì)量的氨、二氧化硫、氧各溶解于一定量的水,氨在其溶液上方的平衡壓力最小,二氧化硫的平衡壓力居中,氧在其溶液上方的平衡壓力最大。 圖3-7 氨、二氧化硫、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 顯然:對應于同樣濃度的氣體溶液,易溶氣體溶液上方的平衡壓力小,而難溶氣體溶液上方的平衡壓力大。換

38、言之,如欲獲得一定濃度的氣體溶液,對于易溶氣體所需的平衡壓力較低,而對于難溶氣體所需的平衡壓力則很高。 由圖3-7還可發(fā)現(xiàn),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表現(xiàn)出同樣的變化趨勢:當壓力一定時,溫度越低,溶解度越大;當溫度一定時,壓力越高,溶解度越大。這說明加大壓力和降低溫度可以提高溶解度,對吸收操作有利;反之,升溫和減小壓力則降低溶解度,對吸收操作不利。 溶解度是分析吸收操作過程的基礎,關于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至今已發(fā)表了許多數(shù)據(jù),這些實測值載于有關手冊之中以供查用。 (2)亨利定律 隨著對氣液間相平衡關系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的積累,人們發(fā)現(xiàn)當總壓力不高時,在一定溫度下,稀溶液上方的氣體溶質(zhì)平衡分壓與

39、溶質(zhì)在液相中的摩爾分率之間存在著如下的關系: p*= Ex (3-3) 式中:p* —— 溶質(zhì)在氣相中平衡分壓,kN/m2 x —— 溶質(zhì)在液相中的摩爾分率 E —— 亨利系數(shù),其單位與壓力單位一致。 圖3-8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式3-3稱為亨利定律。此式表明稀溶液上方的溶質(zhì)分壓與溶質(zhì)在液相的摩爾分率成正比,比例常數(shù)稱為亨利系數(shù)。E值的大小表示氣體溶于液體中的難易程度。由于同一種氣體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所以E不同;同樣不同氣體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度也不同,E也就不同。E值愈大,表示該氣

40、體的溶解度越小,即愈難溶,E值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各種氣體的E值皆由實驗測得,書末附尋中列出若干種氣體水溶液的亨利系數(shù)值。 亨利定律是一個稀溶液定律,因此它對常壓或接近于常壓下的難溶氣體較為適合,對于易溶氣體適用于低濃度的較小范圍,如圖3-8所示NH3-H2O系統(tǒng)的平衡線的直線部分是很短的,而對于難溶氣體如CO2,則在較廣的平衡壓力范圍內(nèi)符合亨利定律。 在實際生產(chǎn)中被吸收的氣體,往往是氣體混合物的某組分,而不是單一的純氣體。當混合氣體總壓力不超過5標準大氣壓的情況下,被吸收組分在液體中的溶解度,可以認為與總壓無關,而只取決于溶質(zhì)氣體的分壓和溫度。 由于互成平衡的氣液兩相組成各可采用不同的

41、表示法,因而亨利定律有不同的表達形式。 若溶質(zhì)在液相和氣相中的組成分別用摩爾分率x及y表示,亨利定律可寫成如下形式,即: y* = mx (3-4) 式中 x —— 液相中溶質(zhì)的摩爾分率 y —— 與該液相成平衡的氣相中溶質(zhì)的摩爾分率 m —— 相平衡常數(shù) 若系統(tǒng)的總壓為P,則依道爾頓分壓定律可知溶質(zhì)在混合氣體中的分壓為 p = Py 同理 p* = Py* 將上式代入式3-3中可得 Py* = Ex 將此式

42、與式3-4相比較可知 m = E/P (3-5) 相平衡常數(shù)m也是依實驗結(jié)果計算出來的數(shù)值。對于一定物系,它是溫度和壓力的函數(shù)。由m值的大小同樣可以比較不同氣體溶解度的大小,m值愈大,則表明該氣體的溶解度愈小。由式3-5可以看出,溫度升高、總壓下降則m值增大,不利于吸收操作。 若溶質(zhì)在液相和氣相中的組成分別用比摩爾X及Y表示時,則可知 x = (a) y = (b) 將式(a)和式(b)代入式(3-4)可

43、得: = m 整理后得 Y* = (3-6) 式中 Y*—— 氣、液相平衡時,每kmol惰性組分中含有氣體溶質(zhì)的kmol數(shù) X —— 氣、液相平衡時,每kmol吸收劑中含有氣體溶質(zhì)的kmol數(shù) m —— 相平衡常數(shù) 式3-6是用比摩爾分率表示亨利定律的一種形式。此式在Y—X直角坐標系中的圖形總是通過原點的一條直線,如圖3-9所示,此圖線稱為氣、液相平衡線或吸收平衡線。但是,當溶液濃度很低時,式

44、3-6分母趨近于1,于是該式可簡化為式3-7是亨利定律又一形式,它表明當液相中溶質(zhì)溶解度足夠低時,氣液相平衡關系在Y—X圖中,也可近似地表示成通過原點的直線。其斜率為m,如圖3-10所示。 Y* = mX (3-7) 若氣相組成用分壓,液相組成用物質(zhì)的量濃度時,亨利定律為: p*= (3-8) 式中: C —— 液相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kmol/m3 H —— 溶解度系數(shù)

45、kmol/(kN·m) 溶解度系數(shù)H也是溫度的函數(shù),對一定的溶質(zhì)和吸收劑而言,H值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易溶性氣體H值很大,難溶性氣體H值很小。 溶解度系數(shù)H與亨利系數(shù)E的關系為: H = (3-9) 式中:ρ—— 溶液的密度 kg/m3 MS —— 吸收劑的摩爾質(zhì)量 kg/kmol 圖3-9 吸收平衡線 圖3-10 稀溶液吸收平衡線 上述亨利定律的各種表達式所表示的都是互成平衡的氣、液兩相

46、組成間的關系,利用它們即可根據(jù)液相組成計算平衡的氣相組成,同樣也可根據(jù)氣相組成計算平衡的液相組成。從這種意義上講,上述亨利定律的幾種表達形式也可改寫如下: x *= C* = x *=

47、 X *= 根據(jù)吸收操作的特點,我們常用比摩爾濃度來表示相組成,因此在表示氣液相平衡關系時,也就常常采用式3-6或式3-7。 【例3-1】 某礦石焙燒爐送出來的氣體,經(jīng)冷卻后將溫度降到20℃,然后送入填料吸收塔中用水洗滌以除去其中SO2,已知平均操作壓力為1標準大氣壓,20℃時SO2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數(shù)據(jù)如本例附表1 例3-1 附表1 SO2溶解度kgSO2/100kgH2O 0.02 0.05 0.10 0.15 0.2 0.3 0.5 0.7 1.0 1.5 SO2平衡

48、分壓kN/m2 0.067 0.16 4.26 0.773 1.13 1.88 3.46 5.2 7.86 12.3 試按以上數(shù)據(jù)標繪Y*—X曲線。 解:; 現(xiàn)以第1組數(shù)據(jù)為例計算如下: 各組數(shù)據(jù)計算結(jié)果列于本例附表2 例3-1 附表2 SO2溶液濃度X 氣相中SO2平衡濃度Y SO2溶液濃度X 氣相中SO2平衡濃度Y 0.0000562 0.000662 0.00084 0.019 0.00014 0.00158 0.0014 0.035 0.00028 0.0042 0.00197 0.054 0.00042

49、0.0077 0.0028 0.084 0.00056 0.0113 0.0042 0.138 將以上數(shù)據(jù)關系標繪于本題附圖中,為通過原點O的曲線。 例3-1 附圖 (3)相平衡與吸收操作 當不平衡的氣液兩相接觸時,溶質(zhì)是被吸收,還是被解吸,這要由相平衡關系來決定。人們可以依據(jù)物系的氣液平衡關系來判明吸收過程進行的方向、限度和難易程度。 ①根據(jù)氣液相平衡關系判明過程進行的方向和限度 在吸收塔的計算中通常以氣液兩相的實際狀態(tài)與相應的平衡狀態(tài)的偏離程度來表示吸收推動力的大小。如果氣液兩相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兩相的實際狀態(tài)與平衡狀態(tài)無偏離,吸收推動力為0,吸收速率也為0。

50、實際狀態(tài)與平衡狀態(tài)偏離越大,則吸收推動力也越大,吸收推動力可用氣相濃度差ΔY=Y-Y*表示,也可用液相濃度差ΔX=X*-X表示。若Y>Y*或X*>X,從圖3-9或3-10上可看出,實際物系點位于平衡曲線上方,此時溶質(zhì)由氣相向液相傳遞,這就是吸收。隨著吸收過程的進行,氣相中被吸收組分的含量不斷降低,溶液濃度不斷上升,直到Y(jié)=Y*或X*=X,此時實際物系點與平衡曲線重合,吸收達到了極限。若Y

51、 p - p*、 Δx = x*- x、Δy = y-y*。 在吸收塔中沿塔高各處的氣、液相的濃度是不同的,所對應的平衡濃度就不同,這樣吸收推動力也就不同了,因此所表示出來的推動力只能反映出吸收塔中某一個截面的情況。 表3-2吸收過程判據(jù) 濃度關系 傳遞過程 液相濃度 X*-X>0 吸收 X*-X<0 解吸 X*-X=0 平衡 氣相濃度 Y-Y*>0 吸收 Y-Y*<0 解吸 Y-Y*=0 平衡 ②判斷吸收操作的難易程度 在一定壓強和溫度下,對于一定濃度的溶液,被溶解氣體在氣相中平衡分壓的大小,反映了氣體溶解度的大小即氣體被吸收的難易程度。平衡分壓越小

52、,則溶解度越大氣體越容易被吸收。氣體吸收的難易程度還可從亨利系數(shù)E或相平衡常數(shù)m的值的大小來判斷。E或m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小,吸收就越困難。 ③根據(jù)氣液平衡關系選擇操作條件 對于同一物系,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和壓力而改變。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小。因此,吸收操作在較低溫度下進行較為有利,對于熱效應較大的物系,可以在吸收過程中采取冷卻措施,為此通常要設置中間冷卻器以降低吸收溫度。但要注意的是操作時如果溫度太低,除了消耗大量冷凍物外,還會增大吸收劑的粘度,甚至會有固體結(jié)晶析出,影響吸收操作順利進行。因此應綜合考慮不同因素,選擇一個最適宜的溫度。 提高操作壓力可以提高混合氣中被吸收組分的分壓

53、,增大吸收的推動力,有利于吸收。但在壓力增高的同時,動力消耗就會隨之增大,對設備的強度要求也隨之提高,使設備投資的經(jīng)常性生產(chǎn)費用加大。因此一般能在常壓下進行的吸收操作不必在高壓下進行。除非在常壓下溶解度太小,才采用加壓吸收。若吸收后氣體需進行高壓反應,則可采用高壓下吸收操作,既有利于吸收,又增大吸收塔的生產(chǎn)能力。 根據(jù)二氧化碳-水的平衡關系,引言工作任務中操作條件選擇常溫(25C°),10個標準大氣壓(1.013×106 Pa)。 任務解決3 操作溫度和操作壓力的選擇 三、吸收劑用量的確定 吸收劑用量是通過對吸收過程進行物料衡算和操作分析得到的。為完成工作任務,吸收劑水的用

54、量最小為多少?化工實際生產(chǎn)中通常用量為多少?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與操作線方程 (1)物料衡算 圖3-11 逆流吸收塔操作示意 如圖3-11所示為一處于穩(wěn)定操作狀態(tài)下,氣、液兩相逆流接觸的吸收塔,混合氣體自下而上流動;吸收劑則自上而下流動。 在吸收過程中,混合氣體通過吸收塔的過程中,可溶組分不斷被吸收,在氣相中的濃度逐漸減小,氣體總量沿塔高而變;液體因其中不斷溶入可溶組分,液相中可溶組分的濃度是逐漸增大的,液體總量也沿塔高而變。但V和L的量卻沒有變化,假設無物料損失,對單位時間內(nèi)進、出吸收塔的吸收質(zhì)進行衡算則得: V Y1 + L X2 = V Y2 + L X1

55、 (3-10) 式中:V —— 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吸收塔惰性氣體量 kmol/ s L —— 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吸收塔的吸收劑 kmol/ s Y1、Y2 ——分別為進塔及出塔氣體中吸收質(zhì)的比摩爾分率 kmol吸收質(zhì)/ kmol惰性組分 X1、X2 —— 分別為出塔及進塔液中吸收質(zhì)的比摩爾分率 kmol吸收質(zhì)/ kmol吸收劑 式3-10可改寫為: V(Y1-Y2)= L(X1-X2)= GA (3-11) 式中:GA —— 吸收塔的吸收負荷(單位時間內(nèi)的傳質(zhì)量)kmol/s 則可得:

56、 (3-12) L/V稱為“液氣比”,即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劑與惰性氣體摩爾流量的比值,亦稱吸收劑的單位耗用量。 在吸收操作中,氣相中吸收質(zhì)被吸收的質(zhì)量與氣相中原有的吸收質(zhì)質(zhì)量之比,稱為吸收率。用符號Φ表示。 Φ = = = (3-13) 式(3-11)可改寫成: Y2 = Y1(1- Φ) (3-14) 在吸收塔的計算中,已知V、L、X1、X2、Y1及Y2中的任何5項,即可求出其余的一項。如:已知V、L、X2、Y1及Y2即可依式(3-10)求得塔底排出

57、的溶液濃度X1;已知V、L、X1、X2、Y1即可依式(3-10)求出Y2,后依式(3-13)而求算吸收塔的吸收率Φ是否達到了規(guī)定的指標;已知Y1及Φ可依式(3-14)計算吸收塔的尾氣濃度Y2。 (2)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與操作線 參照圖3-11,取任一截面M-M,在M-M與塔底端之間做吸收質(zhì)的物料衡算。設截面M-M上氣、液兩相濃度分別為Y、X,則得: V Y1 + L X = V Y + L X1 (3-15) 將上式可改寫成: Y = X +(Y1-X1)=(X -

58、X1 )+ Y1 (3-15a) 式(3-15a)即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它反映了吸收操作過程中吸收塔內(nèi)任一截面上氣相濃度Y與液相濃度X之間的關系。在穩(wěn)定操作中,式中X1、Y1、L/V都是定值,所以該操作線方程為一直線方程,其斜率為L/V。 圖3-12 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線 由式(3-15)可得: 同理可得: 而由前知: 因此: 這說明逆流吸收操作的操作線方程過吸收塔的塔頂、塔底截面所對應的狀態(tài)

59、點A(X1、Y1)、B(X2、Y2),因此只要找出A、B兩點即可繪制出逆流吸收操作的操作線。依此方法繪出逆流吸收操作的操作線,如圖3-12所示。此操作線上任一點C代表著塔內(nèi)相應截面上的氣、液相濃度Y、X之間的對應關系。端點A代表塔底的氣、液相濃度Y、X的對應關系;端點B則代表著塔頂?shù)臍?、液相濃度Y、X的對應關系。 圖3-13 吸收塔的最小液氣比 在進行吸收操作時,在塔內(nèi)任一截面上,吸收質(zhì)在氣相中的分壓總是要高于與其接觸的液相平衡分壓的,所以吸收操作線的位置總是位于平衡線的上方。與之相應的是在解吸操作中,吸收質(zhì)在氣相中的分壓小于與其接觸的液相平衡分壓,因此解吸操作線總是位于平衡線的下方。

60、 2、吸收劑的用量 在吸收塔的計算中,需要處理的氣體流量以及氣相的初濃度和終濃度均由生產(chǎn)任務所規(guī)定。吸收劑的入塔濃度則常由工藝條件決定或由設計者選定,因此吸收劑的用量仍需選擇。吸收劑的用量通常是根據(jù)分離要求和相平衡關系先確定最小吸收劑用量再乘以一個經(jīng)驗系數(shù)得到。 由前知,當V、Y1、Y2及X2已知的情況下,吸收塔操作線的一個端點B已經(jīng)固定,而另一個端點A在Y=Y1的水平線上移動,且點A的橫坐標X1將取決于操作線的斜率L/V。如圖3-13所示。 若增大吸收劑用量,則操作線的斜率L/V將增大,點A將沿Y=Y1的水平線左移,塔底出口溶液的濃度X1減小,操作線遠離平衡線,從而過程推動力X1*-X

61、1增大,減小設備尺寸、節(jié)約設備費用(主要是塔的造價)。但超過一定限度后,則使吸收劑輸送及回收等項操作費用急劇增加。 反之,若減少吸收劑用量,則操作線的斜率L/V將減小,點A將沿Y=Y1的水平線右移,塔底出口溶液的濃度X1增大,操作線靠近平衡線,從而過程推動力X1*-X1減小,要在單位時間內(nèi)吸收同量的溶質(zhì),設備也就要大一些,以致設備費用增大。若吸收劑用量減少到恰好使點A移到水平線Y=Y1與平衡線的交點A*時,則X1* = X1即塔底流出的溶液與剛進塔的混合氣體這兩相中吸收質(zhì)濃度是平衡的,這也是理論上在操作條件下溶液所能達到的最高濃度。但此時的推動力為零,表示取得一定的吸收效果必須要用無限大的接

62、觸面積,顯然這是一種達不到的極限狀況,實際生產(chǎn)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此種狀況下吸收操作線A*B的斜率稱為最小液氣比,以(L/V)min表示,相應的吸收劑用量稱為最小吸收劑用量,以Lmin表示。 由以上分析可見,吸收劑用量的大、小的不同,將從設備費與操作費兩方面影響到生產(chǎn)過程的經(jīng)濟效果,因此應選擇適宜的液氣比,而使兩種費用之和最小。根據(jù)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一般情況下認為取吸收劑用量為最小吸收劑用量的1.1-2.0倍是比較適宜的,即: = 1.1 ~2.0()min 或: L =(1.1~2.0)Lmin 由式(3

63、-12)可得: ()min (3-16) 或: L min = V (3-16a) 如果平衡線符合圖3-13中(a)所示的的一般情況,則需找到水平線Y=Y1與平衡線的交點A*,從而讀出X1*之值,然后代入上式即可計算出最小液氣比(L/V)min或最小吸收劑用量Lmin。 如果平衡線呈現(xiàn)如圖3-13中(b)所示的形狀,則應過點B作平衡曲線的切線,找到水平線Y=Y1與平衡線的交點A*,從而讀出X1*之值,然后代入上式即可計算出最小液氣比(L/V)min

64、或最小吸收劑用量Lmin。 如果平衡線為直線,則可用Y= mX*計算出X1*的值,然后代入上式即可計算出最小液氣比(L/V)min或最小吸收劑用量Lmin。 必須指出,為了保證填料表面被液體充分潤濕,還應考慮到單位塔截面上單位時間內(nèi)流下的液體量不得小于某一最低值。如果按上式計算出的吸收劑用量不能滿足充分潤濕的起碼要求,則應采取更大的液氣比。 【例3-2】 洗油吸收焦爐氣中的芳烴。吸收塔內(nèi)溫度為27℃、壓力為800mmHg。焦爐氣流量為850m3/h,其中含芳烴的摩爾分率為0.02,要求芳烴吸收率不低于95%。進入吸收塔頂?shù)南从椭兴紵N的摩爾分率為0.005。若取溶劑用量為理論最小用量

65、的1.5倍,求每小時送入吸收塔頂?shù)南从土考八琢鞒龅娜芤簼舛取? 操作條件下的平衡關系可用下式表達,即 解:進入吸收塔的惰性氣體摩爾流量為 進塔氣體中芳烴的濃度為 出塔氣體中芳烴的濃度為 進塔洗油中芳烴的濃度為 按照已知的平衡關系式,在Y—X直角坐標系中繪出平衡曲線OG,如本題附圖所示。再按X2、Y2之值在圖上確定操作線的端點B。過點B作平衡曲線OG的切線,交水平線Y=0.0204于點A**,讀出點A**的橫坐標值為X1**=0.176,則 例3-2 附圖 L =1.5Lmin=1.5×4.04=6.06kmol/h 所以每小時送入吸收塔頂?shù)南从土繎獮椋? 6.0

66、6×1/(1-0.005)=6.09kmol/h 吸收液濃度可依全塔物料衡算式求出 任務解決4 吸收劑水用量的確定 解: 由式3-14知: 根據(jù)二氧化碳-水的平衡關系,引言工作任務中操作條件選擇25C°,10個標準大氣壓(1.013×106 Pa)。 吸收操作條件是25℃,1.013×106Pa,查有關手冊得,CO2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76×10-6Nm3/g水,液相中CO2極限濃度(摩爾分率) 工作任務中的濃度范圍亨利定律可以適用 已知CO2的分壓,在達到氣、液平衡時,CO2在氣相中分壓即為p*。 依亨利定律,亨利系數(shù)為 相平衡常數(shù) 由式3-16a知 實際用水量若選擇最小用水量的1.5倍,則L=1.5Lmin=1.5×5.87×104=8.81×104kmol/h 即完成分離任務所需最小吸收劑用量為5.87×104 kmol/h,而通常實際生產(chǎn)用量為8.81×104kmol/h。 練習與實踐2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五月丁香婷婷狠狠色,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久久久不卡,欧美日韩国产黄片三级,手机在线观看成人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