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分配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按比分配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按比分配解決問題》教學設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按比分配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54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shù)比是5:7。 師:“女生和男生的人數(shù)比是5:7”,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一條簡單的現(xiàn)實生活信息,不但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shù)比是5:7。 師:根據(jù)這兩條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會算嗎? 2.學生獨立嘗試。 3.同桌交流。 師:與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 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上臺板演,交流匯報。 預設(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師: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別是什么意思?這種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師:還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嗎? 預設(2):女生:(人); 男生:(人)。 師:這種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配合課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據(jù)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求出一份的數(shù)量,再算幾份的數(shù)量;方法二是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shù)的知識來解決。這兩種方法都不失為好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直接用書本上的例題,而是用了班級男生、女生人數(shù)比這一實際情況。因為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學生很樂意去探索、交流、實踐。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揭示課題 師:像上題這樣,把數(shù)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按比分配。(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三)實踐嘗試 出示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 1.閱讀與理解。 濃縮液和稀釋液指的是什么?(濃縮液是純清潔劑,稀釋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潔劑。) 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嗎?(學生獨立解題,交流匯報。) 2.分析與解答。 預設(1):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師:這里的5表示什么?(把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 預設(2):濃縮液有(mL),水有(mL)。 師:表示什么?(濃縮液占總體積的;) 呢?(水占總體積的。) 3.回顧與反思。 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對結果進行驗證? 預設:看濃縮液與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結:體現(xiàn)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兩個量之間的比。 【設計意圖】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最后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三、實踐應用 (一)基本練習 1.師:打開教材第55頁,看第一題。 (1)師: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2)交流:說說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種黃瓜和茄子。 師:請你來設計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預設一:1:1。 師:如果按1:1分配,那么種黃瓜和茄子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計算) 師: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按1:1分配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對于其余各種分配方法,都讓學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發(fā)展提高 1.師:增加點難度行不行?我把這一題變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頁第7題: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用種西紅柿,剩下的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三種蔬菜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1)比較:這一題和前幾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這一題是把哪個數(shù)量進行分配,按怎樣的比來分配?這個數(shù)量直接告訴我們了嗎?所以我們應該先算什么?那你會算嗎? (3)學生嘗試。 (4)交流算法。 師: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學生作業(yè))還有同學用其他方法做嗎?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 師: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出示:學校把栽7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shù)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樹? (1)比較分析: 師:這一題又有什么不一樣?沒有直接給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辦? 師:我們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進行分配。 (2)學生獨立嘗試,交流算法。 (三)小結 師:通過上面兩個問題的解答,你覺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師:說得對,在解答這類問題時,我們要認真審題,看清楚是對哪個數(shù)量進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比,我們要先根據(jù)題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基本練習到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再到?jīng)]有直接給出比的題目,層層深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和價值,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探索中驗證、品嘗自己的學習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帶來的樂趣。 四、課堂總結 1.師:學到這里,誰能告訴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和感受。(指名回答) 2.課外延伸。 師:比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請你課后搜集生活中的實例,編一道按比分配的題目,在下一節(jié)課中進行交流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抓住“收獲”、“感受”來進行課堂總結,可以再次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培養(yǎng)評價、反思的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按比分配解決問題 分配 解決問題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027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