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酒店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酒店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2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主編 張新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北京第1版) 主編(張新民)簡介 張新民,1962年12月20日生。管理學博士,企業(yè)財務狀況質量分析理論的倡導者,現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會計學教授,并任中國會計學會理事、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唯一一位擁有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資格的現職會計學教授。 其出版的專著有:《企業(yè)財務狀況質量分析理論研究》、《企業(yè)財務分析》、《企業(yè)財務報表分析》、《中國會計熱點問題》;主編了《稅務會計》、《中級會計英語》、《會計學原理》、《當代企業(yè)會計叢書》和《布萊克韋爾會計學百科辭典》等10余部專業(yè)書籍和辭典;主譯了《高級會計實務》、《企業(yè)財務報表解釋》、《績效管理》等書。 在《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等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前言 本書從理論、政策與實務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主要項目以及企業(yè)整體的財務狀況分析方法。在內容上形成了以下風格與突出特點: 1.在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進行分析時,按照資產質量分類的觀點,除了對各資產項目進行一般分析外,還對主要資產如商業(yè)債權、存貨、對外投資、無形資產等展開質量分析; 2.在對利潤表項目進行分析時,強化了對利潤質量的分析內容,并對企業(yè)利潤質量下降的種種表現進行了分析; 3.在對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時,側重于對現金流量的質量進行分析,強調現金流量的整體觀,注重將企業(yè)現金流量的狀態(tài)與企業(yè)的發(fā)展階段、經營狀況相結合進行分析; 4.在對企業(yè)財務狀況進行整體分析時,強調企業(yè)財務信息的質量對信息分析以及非貨幣信息的極端重要性,并對與財務信息質量有密切關系的審計報告及審計質量進行了分析。 5.進行了相當數量的案例分析,使讀者有機會接觸到最具有時代感的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 此外,書中還對資產重組、企業(yè)重組、資本重組以及債轉股等熱點問題從財務角度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MBA學員以及相關專業(yè)師生開設《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教材,也可以作為企業(yè)管理人員、研究人員以及其他各類人員培訓和學習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教材。 本書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張新民教授任主編。各章編寫分工是:武艷輝編寫第一章,王晗編寫第三章,何謙編寫第四章,曲昱編寫第五章,林鐵蓉編寫第八章、第九章,張新民編寫第二、六、七、十章。張新民負責總纂、定稿。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2年8月29日于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目錄 第一章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概論……………………………(1) 第一節(jié)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對財務狀況的不同關注點…(2) 第二節(jié)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組成內容……………………(6) 第三節(jié)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基本會計假設………(16) 第四節(jié)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一般原則……………(21) 第五節(jié)會計基本假設和一般會計原則對報表信息的影響(29) 第六節(jié)制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編制的法規(guī)體系………(33) 第二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40) 第一節(jié)招股說明書………………………………………(41) 第二節(jié)上市公告書………………………………………(70) 第三節(jié)定期報告…………………………………………(75) 第四節(jié)臨時報告…………………………………………(90) 第五節(jié)配股和增發(fā)的信息披露…………………………(94) 第三章資產負債表分析——資產……………………………(107) 第一節(jié)資產負債表的作用………………………………(108) 第二節(jié)資產負債表的結構………………………………(109) 第三節(jié)流動資產分析……………………………………(110) 第四節(jié)長期投資分析……………………………………(159) 第五節(jié)固定資產分析……………………………………(193) 第六節(jié)無形資產分析……………………………………(211) 第七節(jié)長期待攤費用、其他長期資產與遞延稅款(資產)分析…(224) 第八節(jié)對資產按照質量分類的理論研究………………(225) 第四章資產負債表分析——負債與所有者權益……………(235) 第一節(jié)負債分析——流動負債…………………………(236) 第二節(jié)負債分析——長期負債…………………………(242) 第三節(jié)負債分析——或有負債…………………………(247) 第四節(jié)應交所得稅、遞延稅款、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相互關系的分析…………(250) 第五節(jié)所有者權益以及資本結構質量分析……………(278) 第六節(jié)關于資產重組、債務重組、資本重組、企業(yè)重組以及債轉股等問題的專題研究(285) 第七節(jié)與資產負債表有關的財務比率…………………(305) 第五章利潤表及其分析………………………………………(312) 第一節(jié)利潤表的基本結構與具體格式…………………(313) 第二節(jié)利潤表收入的確認與計量………………………(317) 第三節(jié)利潤表成本費用類項目及其他項目的確認與計量………………………………(332) 第四節(jié)分部報告及其分析………………………………(344) 第五節(jié)對上市公司利潤質量的分析……………………(348) 第六節(jié)與利潤表有關的財務比率………………………(361) 第六章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365) 第一節(jié)現金流量表及現金流量的分類…………………(366) 第二節(jié)現金流量表的格式與編制………………………(373) 第三節(jié)現金流量的質量分析……………………………(375) 第四節(jié)與現金流量表有關的比率………………………(384) 第七章合并報表及其分析……………………………………(388) 第一節(jié)企業(yè)合并的種類與原因…………………………(389) 第二節(jié)與合并報表有關的若干重要概念………………(391) 第三節(jié)合并報表的一般原理……………………………(398) 第四節(jié)我國企業(yè)合并報表問題…………………………(414) 第五節(jié)對合并報表作用的認識與分析…………………(419) 第八章與財務報表有關的其他重要信息……………………(425) 第一節(jié)財務報表附注的基本內容………………………(427) 第二節(jié)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報表附注的主要內容………(430) 第三節(jié)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432) 第四節(jié)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442)…………………… 第五節(jié)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452)…………………………… 第六節(jié)審計報告及其對財務信息的質量含義(456)………… 第九章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一)(472)…………………… 第一節(jié)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472)…………… 第二節(jié)比率分析的基本原理(477)…………………………… 第三節(jié)我國評價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指標體系(488)……… 第十章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二)(494)…………………… 第一節(jié)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質量的綜合分析方法(494)……… 第二節(jié)不同企業(yè)間進行比較分析時應注意的若干問題(508)……………………………………………… 第三節(jié)報表比率分析的局限性(512) 第四節(jié)避免陷入“利潤泡沫”、“現金泡沫”、“資產泡沫”(515)……………………………………… 第五節(jié)應用案例分析(525)…………………………………… 主要參考文獻(550) 第一章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概論 本章提要 本章將向讀者介紹進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所必備的基礎知識。 本章學習目標 1.了解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以及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不同關注點; 2.了解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組成內容; 3.了解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基本會計假設; 4.了解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一般會計原則; 5.了解基本會計假設與一般會計原則對報表信息的影響; 6.了解制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編制的法規(guī)體系。 第一節(jié)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對財務狀況的不同關注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上市公司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有關方面通常要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 關于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含義,可以有很多認識與理解。從分析的內容來看,財務分析既可以指對上市公司歷史的財務狀況與成果進行的分析,也可以是指對上市公司將要實施的投資項目在財務方面進行評價與分析;等等。從分析的主體來看,既可以指從外部股權持有者(即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和債權人的角度利用財務報表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也可以指從上市公司內部管理者的角度對上市公司過去整體與局部的財務狀況進行的分析,還可以指上市公司內部管理者從管理者的角度對上市公司整體或局部未來財務狀況的預測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書所涉及的財務報表分析是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重要方面,特指上市公司的有關信息使用者借助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以財務報表為基礎的一系列財務指標來對上市公司進行財務狀況進行的分析與評價。 因此,我們首先應明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信息使用者及其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關注點。 一般而言,與上市公司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有關方面可以分為:上市公司股東、上市公司的貸款提供者、商品或勞務供應商、上市公司管理人員、顧客、上市公司雇員、政府管理部門、公眾和競爭對手等。這些方面構成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由于與上市公司經濟關系的程度不同,上述諸方面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關注點也就不同。主要關注點分別為: 一、上市公司業(yè)主或股東 上市公司業(yè)主或股東是上市公司的入資者或購買上市公司股票的人。一般來說,他們要作的決策往往在于是否向某一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或是否保留其在某一上市公司的投資。為了作出這類決策,業(yè)主或股東需要估計上市公司的未來收益與風險水平。因此,他們對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以及投資風險方面感興趣。對于上市公司的股東而言,他們還會關心自己持有的公司的股票的市場價值。公司的現金(貨幣資金)流入和流出方面的信息也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為良好的現金流轉狀況既可以使公司能順利地維持其經營活動,還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分紅時能考慮分發(fā)適度的現金股利。 但是,應當看到,在上市公司的業(yè)主或股東之間,由于對上市公司持有的股份比例不同,上市公司的業(yè)主或股東在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和影響力方面有著較大的不同。這種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和影響力方面的不同直接導致了持有不同份額股份的股東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關注方面的差異:對于控制性股東和重大影響性股東而言,由于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被持股上市公司重要崗位上的人事安排、投資決策、經營決策,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等,因此,這類股東往往關心與上市公司戰(zhàn)略性發(fā)展有關的財務信息,如上市公司資產的基本結構和質量、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上市公司長期獲取質量較高利潤的前景等等;非控制性、非重大影響性股東則更關心上市公司近期業(yè)績、股利分配政策以及短期現金流轉狀況等。 二、上市公司的貸款提供者 按照一般分類,上市公司的貸款提供者可以分為短期貸款者和長期貸款者。其中,短期貸款者提供的貸款期限在12個月以內,長期貸款者提供的貸款期限在12個月以上。同樣,擁有上市公司不同期限與金額債權的貸款提供者也會關注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得不同側面。短期貸款者一般關心上市公司支付短期債務的能力,對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并不十分關心。長期貸款者則關心其利息和本金是否能按期清償。對上市公司而言,能按期清償到期長期貸款及利息,應以具有長期獲利能力及良好的現金流動性為基礎。因此,盡管長期貸款者并不指望從上市公司中分紅,但他們仍然關心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 三、商品和勞務供應商 商品和勞務供應商與上市公司的貸款提供者的情況類似。他們在向上市公司提供商品或勞務后即成為上市公司的債權人。因而他們必須判斷上市公司能否支付所需商品或勞務的價款。從這一點來說,大多數商品和勞務供應商對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感興趣。另一方面,某些供應商可能與上市公司存在著較為持久的穩(wěn)固的經濟聯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對上市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感興趣。 四、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 管理人員受上市公司業(yè)主或股東的委托,對上市公司業(yè)主或股東投入上市公司的資本的保值和增值負有責任。他們負責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必須確保公司支付給股東與風險相適應的收益,及時償還各種到期債務,并能使上市公司的各種經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一般來說,管理人員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各個方面均感興趣。 但是,也應看到,處于上市公司不同管理層次的管理人員由于所處的位置不同,管理范圍和權限大小不同,因而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關注仍然有較大差異:處于較高管理層次的管理者,其所處的位置就要求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有較為全面的掌握,同時,由于較高管理層次的管理者擁有了解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較為全面信息的有利條件,因此,較高層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既需要也有可能關心上市公司較為全面的財務狀況。而上市公司較低管理層次的管理者,由于其所作出的決策一般只能影響其管理范圍內的活動,因而往往關心與自己決策范圍內有關的財務信息,諸如與上市公司工資有關的信息等。 五、顧客 在許多情況下,上市公司可能成為某個顧客的重要的商品或勞務供應商。此時,顧客關心的是上市公司連續(xù)提供商品或勞務的能力。因此,顧客關心上市公司的長期發(fā)展前景及有助于對此作出估計的獲利能力指標與財務杠桿指標等。 六、上市公司雇員 上市公司的雇員通常與上市公司存在長久、持續(xù)的關系。他們關心工作崗位的穩(wěn)定性、工作環(huán)境的安全性以及獲取報酬的前景。因而,他們對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感興趣。 七、政府管理部門 政府與上市公司間的關系表現在多種形式上。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全民所有制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即為有關政府管理部門。此外,工商管理部門、稅務管理部門等均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感興趣。因此,政府管理部門可能對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與持續(xù)經營能力感興趣。 八、公眾 公眾對特定上市公司的關心也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他們關心上市公司的就業(yè)政策、環(huán)境政策、產品政策等方面。對這些方面的分析,往往可以借助于獲利能力的分析。 九、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希望獲取關于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會計信息及其他信息,借以判斷上市公司間的相對效率。同時,還可為未來可能出現的上市公司兼并提供信息。因此,競爭對手可能把上市公司作為接管目標,因而他們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各個方面均感興趣。 從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財務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面向未來的; 2.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因此,即使對待同一對象,他們所要求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3.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的深度和廣度不同; 4.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并不包括使用者需要的所有信息。 第二節(jié)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組成內容 我們這里討論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與通常說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一致的。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或財務報告是指包含基本財務報表、附表、附注及財務情況說明書等內容的統(tǒng)一體。 一、基本財務報表 一般而言,基本財務報表是由上市公司會計部門提供的反映上市公司某一時期(或時點)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從基本財務報表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來看,世界各國的報表體系逐漸趨于形式上的一致(盡管其概念內涵、指標口徑等在各國間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目前,世界各國的基本財務報表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或Profit and Loss Account)以及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Cash Flows或Cash Flow Statement)。 按照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以及有關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正是由于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揭示了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才使上市公司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業(yè)主)、貸款提供者以及其他與上市公司有經濟利害關系的信息使用者能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在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有關經濟決策。 (一)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基本財務報表之一,它是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為平衡關系,反映上市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其中: 資產是上市公司因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獲得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資產具有如下特征: 1.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所獲得的。上市公司所能利用的經濟資源能否列為資產,其區(qū)分標志之一就是是否由已發(fā)生的交易所引起。 2.資產應能為上市公司所實際控制或擁有。在這里擁有是指上市公司擁有資產的所有權;“控制”則是指上市公司雖然沒有某些資產的所有權,但實際上可以對其自由支配和使用,例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3.資產必須能以貨幣計量。這就是說,會計報表上列示的資產并不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資源,能用貨幣計量的資源才予以在報表中列示。而對上市公司的某些資源,如人力資源等,由于無法用貨幣計量,目前的會計實務并不在會計系統(tǒng)中處理。 4.資產應能為上市公司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在這里,所謂“未來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地為未來的現金凈流入作出貢獻的能力。這種貢獻,可以是直接增加未來的現金流入,也可以是因耗用(如材料存貨)或提供經濟效用(如對各種非流動資產的使用)而節(jié)約的未來的現金流出。 在我國目前的有關制度中,把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 關于各項資產的具體含義與包含的內容,我們將在以后對資產負債表的詳細討論中予以介紹。 負債是指上市公司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引起,在現在承擔的將在未來向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交付資產或提供勞務的責任。負債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與資產一樣,負債應由上市公司過去的交易引起。 2.負債必須在未來某個時點(且通常有確切的受款人和償付日期)通過轉讓資產或提供勞務來清償。 3.負債應是能用貨幣進行計量的債務責任。 一般而言,負債按償還期的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至于負債的具體內容,我們也留待以后介紹。 所有者權益是指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凈資產的所有權,包括上市公司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投入資本以及形成的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二)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上市公司某一會計期間財務成果的報表。它可以提供上市公司在月度、季度或年度內凈利潤或虧損的形成情況。利潤表各項目間的關系可用“收入-費用=利潤”來概括。其中: 收入是上市公司通過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而實現的營業(yè)收入。包括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其他業(yè)務收入。 費用是指上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各種耗費。應該指出,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其費用構成不盡相同。 對工業(yè)上市公司而言,按照是否構成產品成本、費用可劃分為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 制造費用是指與生產產品有關的各種費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間接制造費用。一般而言,在制造過程中發(fā)生的上述費用應通過有關成本計算方法,歸集、分配到各成本計算對象。各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將從有關產品的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期間費用是指那些與產品的生產無直接關系,與某一時期相聯系的費用。對工業(yè)上市公司而言,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此外,在上市公司的費用中,還有一項所得稅費用。在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沒有差異的條件下,所得稅費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當期應稅利潤與適用稅率確定的應交納的所得稅支出。我國會計理論與實務界長期遵循“所得稅是利潤分配的結果”的認識,將所得稅支出作為利潤分配的內容。隨著會計制度改革的深入和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國已將所得稅支出從原來的“利潤分配表”中移至“利潤表”,這實際上是接受了將所得稅支出作為一項費用處理(盡管在表中只出現“所得稅”而不是“所得稅費用”)的觀念。 關于上述收入與費用的具體構成及利潤表的格式,我們將在“利潤表分析”一章中討論。 (三)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上市公司在一定會計期間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情況的報表。 需要說明的是,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概念,指的是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等)和現金等價物(一般包括短期投資等變現能力極強的資產項目)。 二、附表 這里的附表,是指那些對基本財務報表的某些重大的項目進行補充說明的報表。 我們前面所談的基本財務報表,只能提供反映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基本信息。從各國會計的實踐來看,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對基本報表內容予以精煉化、概括化,大量詳細、重要的信息則在附表中列示。因此,附表對揭示財務狀況正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資產負債表的附表主要包括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和應繳增值稅明細表等;利潤表的附表包括利潤分配表和分部報表(業(yè)務分部和地區(qū)分部)等。 三、財務報表附注與財務情況說明書 財務報表附注主要是以文字和數字形式對基本財務報表的內容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財務報表的有關事項進行必要的說明,包括基本的會計政策以及運用的主要會計方法等內容。 財務情況說明書則是對上市公司當期財務分析結果進行總結的文字說明。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運用情況等內容。 關于財務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具體內容,我們留待本書后續(xù)部分討論。 我國企業(yè)目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資產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現金流量表 第三節(jié) 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基本會計假設 上市公司的會計部門從事財務會計活動,編制財務報表,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而會計原則又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會計假設基礎之上的。因此,本節(jié)及下節(jié)將討論會計的基本假設與一般原則。會計的基本假設與一般原則,也是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基本假設與一般原則。 一般認為,會計假設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那些未經確認或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業(yè)務或會計事項,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變化趨勢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斷。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界對會計假設的概念一直存有疑義,認為從“會計假設”一詞所包含的內容與會計工作的實際兩方面看,稱為“假設”有些名不符實。因而,會計假設一詞從概念到內容只是出現在某些教科書中或學術論文中,在我國的會計法規(guī)中并未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將國際上公認的4個基本會計假設,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xù)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寫入了總則,但仍未出現“會計假設”字樣,在有關介紹《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文獻中也未將上述4個會計假設稱為“會計假設”,而將其稱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基本會計假設的含義及其對報表編制的影響。 一、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的基本含義是指每個上市公司的經濟業(yè)務必須與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及其他經濟組織分開。會計主體假設規(guī)定了會計處理與財務報告的空間范圍,也限定了上市公司的會計活動范圍。有了會計主體假設,會計處理的經濟業(yè)務和財務報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體來識別。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對會計主體假設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以上市公司發(fā)生的各項經濟業(yè)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上市公司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需要說明的是,上市公司會計主體并不一定是作為法律主體的法人。作為法律主體的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門注冊登記、有獨立的財產、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實體,它強調上市公司與各方面的經濟法律關系。而會計主體則強調上市公司的會計活動的空間范圍,它是按照正確處理所有者等其他經濟組織與上市公司本身的經濟關系的要求而設立的。從會計實踐上看,會計主體與作為法律主體的法人經常出現差異。比如,在我國,在上市公司集團內部,獨立核算的母子公司均是法律主體,但從上市公司集團整體來講,本身并不是法律實體。從會計的角度來看,為了全面反映上市公司集團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成果,就應將上市公司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來對待,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又比如,在西方,獨資上市公司和合伙上市公司不是法人,但從會計的角度仍可將獨資上市公司和合伙上市公司作為會計主體并組織其會計活動。此外,我國上市公司實行的內部銀行及內部承包制,對上市公司內部劃分的各“責任單位”,均可作為會計主體來看待,但這些單位就可能不是法人。 會計主體假設的作用除了是限定上市公司會計活動的空間范圍以外,對會計概念、會計行為、會計法規(guī)建設及報表編制等方面還有重大影響。比如,對會計概念的影響,要求基本的會計概念具有鮮明的會計主體性。例如,會計中的資產概念,指的是特定上市公司可以支配的經濟資源。離開了一定的會計主體,就不可能談論會計概念。這是會計學概念與其主體的立場而不是上市公司以外的立場。按照會計主體假設的要求,上市公司會計行為只能對上市公司管理層負責,而不能對上市公司以外的其他利益集團負責。實際上,我國新近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規(guī)定的“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內容,就是在法規(guī)建設中尊重會計活動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要求的體現。再如,對報表編制的影響,要求特定會計主體的財務報表只能反映某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等等。明確會計主體假設對會計的重要意義,對制定會計政策、評價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持續(xù)經營假設 持續(xù)經營假設的基本含義是,上市公司會計方法的選擇應以上市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以它現實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標持續(xù)不斷地經營下去為假設。通俗地講,就是上市公司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對此,《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以上市公司持續(xù)、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在這里,上市公司在可預見的將來保持持續(xù)經營并不意味著上市公司會永久存在,而是指上市公司能存在足夠長的時間,使上市公司能按其既定的目標開展其經營活動、按已有的承諾去償清其債務。 持續(xù)經營假設為上市公司在編制報表時會計方法的選擇奠定了基礎。主要表現在:一是在一般情況下,資產以其取得時的歷史成本計價,而不按其立即進入解散、清算狀態(tài)的現行市價計價;二是對長期資產攤銷,如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問題的處理,均以上市公司在折舊年限或攤銷期內會持續(xù)經營為假設;三是上市公司償債能力的評價與分析也是基于上市公司在會計報告期后仍能持續(xù)經營的假設;四是正是由于考慮到持續(xù)經營假設才有了會計上除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以外其他權責發(fā)生制方法的選擇(如壞賬處理的的備抵法、銷售收入的確認等),等等。 不僅如此,持續(xù)經營假設還要求當傳統(tǒng)方法可能危及上市公司的“持續(xù)經營”時上市公司的會計活動能夠選擇對上市公司“持續(xù)經營”有利的方法。比如,在市場上存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當簡單的價值補償已不能維持其實物替換的“持續(xù)經營”時,就需要研究通貨膨脹對持續(xù)經營的不利影響,并力求在會計方法上予以消除;又如,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存貨計價采用后進先出法比較有利于“持續(xù)經營”;等等。 三、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的含義是,上市公司在持續(xù)經營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各種經濟業(yè)務可以歸屬于人為地劃分的各個期間。這種因會計的需要而劃分的期間稱為會計期間,會計期間通常是按月、季和年來劃分。 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xù)經營假設的必然結果。由于我們假設上市公司會在可預見的將來保持其持續(xù)經營狀態(tài),這就存在著在持續(xù)經營的過程中,什么時候向與上市公司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提供財務報告的問題。在會計實踐上,絕不可能等到上市公司的全部經營活動完結以后才向外界提供財務報告。為了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時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上就應把其持續(xù)經營的經濟活動人為地進行劃分,使其歸屬于各不相同的會計期間,并進行會計處理及財務報告的編制。 以年度劃分的會計期間,稱為會計年度。會計年度既可與日歷年度相一致,又可與日歷年度不一致。我國規(guī)定以日歷年度作為上市公司的會計年度,即以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在以季度和月份作為會計期間時,其起訖日期也采用公歷日期。 會計期間的確定,實際上決定了上市公司對外報送報表的時間間隔以及上市公司報表所涵蓋的時間跨度。從會計信息本身應當反映的經濟內容以及報表信息使用者所希望了解的內容來看,會計期間的劃分應當體現較為完整的生產經營過程。在上市公司連續(xù)、大批、大量生產和經營產品且季節(jié)性影響對其影響較小的條件下,會計期間的劃分不會對信息披露以及信息使用者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在上市公司季節(jié)性生產的條件下,整齊劃一地以日歷年度為會計年度,將有可能因財務信息代表性較差而使得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部分信息(如資產負債表信息)難以反映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從而誤導信息使用者。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越來越多地要求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情況下,整齊劃一地以日歷年度作為會計年度,也將使得審計人員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和第二年的第一季度空前地繁忙。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下,審計人員難免會降低審計質量。這就是說,會計期間的劃分,對會計信息的質量、審計工作的質量關系重大。會計分期假設除了為上市公司進行會計處理計算損益和編制財務報告限定了時間區(qū)域、對會計信息質量有重要影響外,對會計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受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許多會計概念具有鮮明的“時期”特性。比如,利潤總額、收入、費用等均帶有鮮明的時期特色。此外,會計分期假設與持續(xù)經營假設一起,構成了權責發(fā)生制原則的理論基礎。 四、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的基本含義是,只有能用貨幣反映的經濟活動,才能納入到會計系統(tǒng)中來。這意味著:第一,會計所計量和反映的,只是上市公司能用貨幣計量的方面;第二,不同實物形態(tài)的資產需用貨幣作為統(tǒng)一計量單位,才能據以進行會計處理,揭示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 貨幣計量假設使得上市公司對大量復雜的經濟業(yè)務進行統(tǒng)一匯總、計量成為可能。 第四節(jié) 制約上市公司報表編制的一般原則 會計原則是從會計實踐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被公認為公正、妥善和有用的系統(tǒng)化的慣例,是會計人員據以辨認、計量和記錄經濟業(yè)務、提供財務報告的指南。 我國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以及《企業(yè)會計制度》中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以及報表編制應遵循的基本會計原則作了規(guī)定。現分述如下: 一、客觀性原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對客觀性原則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我們認為,客觀性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可驗證性,二是會計人員對某些會計事項的估計判斷合法、合規(guī)、合理。 可驗證性是指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應當盡量以實際發(fā)生的業(yè)務為基礎,以取得的業(yè)務憑證為依據。這樣,就能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從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會計報表等過程都有可靠的憑證為依據,也能保證會計上的賬證、賬賬、賬表和賬實之間的相互一致。 在會計實務上,除了能夠取得記載業(yè)務發(fā)生情況憑證的業(yè)務以外,還有一些業(yè)務雖已發(fā)生,但其金額需要靠會計人員的職業(yè)估計和判斷才能確定的業(yè)務。對這類業(yè)務的處理,就很難要求其達到數據準確性。這些業(yè)務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攤銷、壞賬損失的預先估計,制造費用在完工產品和產成品的分攤、或有損失的估計,等等。很明顯,這些“業(yè)務”在各個會計期間都會發(fā)生,但其金額大小,不同的會計人員可能會估計出不同的結果。對這些問題的估計,我們只能要求會計人員的處理能盡量合法、合規(guī)、合理,不帶主觀偏見。因此,美國會計界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解認為,財務信息客觀性的標志是:“如果兩個以上有資格的人員查證同樣的數據時,基本上能得出相同的計量和結論?!?轉引自:常勛著:《現代西方財務會計》,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4年版)。 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按照交易或經濟事項的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是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制度》中作出的新規(guī)定。按照該項原則,上市公司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對那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相符合的業(yè)務或者事項,可以按照經濟實質進行處理。如對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承租方在租賃期內,應將被租賃的固定資產視同自己的固定資產進行處理。 三、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信息使用者相關,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用。會計的相關性原則,是會計信息的生命力所在。因為,任何一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都可能希望通過對有關會計信息的使用以做出相應的決策。如果會計信息不能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有關決策,會計信息乃至會計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 《企業(yè)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相關性的要求,“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上市公司加強內部營管理的需要”。這說明,上市公司會計在新形勢下應同時滿足三方面的要求。但如何做到這一點,還需進行進一步地探索。 四、可比性原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對可比性原則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guī)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這就是說,對于不同上市公司、特別是同一行業(yè)內部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間,應使用類似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以使不同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編制建立在相同的基礎上,從而有利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進行上市公司間的分析比較。遵守可比性原則,將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大大提高。 五、一貫性原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對一貫性原則的表述是:“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確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情況、變更的原因及其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財務報告中說明。”這就是說,一貫性原則要求上市公司在編制報表時所采用的會計方法和報表的指標口徑、核算內容、編制規(guī)則在前后各會計期間應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堅持一貫性原則,可以使上市公司連續(xù)幾個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對經營決策有使用價值,還可以使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報表和會計信息進行縱向的分析和對比;也可以防止個別上市公司或個別人利用會計方法的變動,人為地操縱體現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指標如成本、利潤等以粉飾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的情況發(fā)生。 需要說明的是,強調會計的一貫性原則,并不等于會計方法在任何條件下均不能變動。對此,《企業(yè)會計準則》也有提及。對上市公司來講,一旦其所選擇的會計方法已不適合于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就應對現行的會計方法作出調整或變更。但應在財務報告中對有關情況作出說明。 六、及時性原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對及時性原則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我們認為,及時性原則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在上市公司的經濟活動發(fā)生以后,會計人員應對其進行及時的會計處理,將其納入會計系統(tǒng);二是在會計期間結束以后,應能及時地編制財務報告,使有關利害相關者能夠及時地了解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最新發(fā)展變化情況。 上述及時性的兩方面含義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對已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進行及時的會計處理,才有可能在會計期間結束以后迅速編制財務報告;但如果在會計期間結束以后,未能及時編制財務報告,即使會計記錄做到了及時性,也會使會計信息的價值大打折扣。 七、明晰性原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對明晰性原則的表述是:“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強調明晰性原則是由會計核算的目的決定的。我們知道,會計核算的目的之一是要向與上市公司有關的各個方面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求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能夠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如果因為上市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清晰度不高而使信息使用者無從使用,不僅給信息使用者造成困難,對提供信息的上市公司也是一種損失。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上市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符合客觀性原則,還需要通過特定的方法對會計信息及其產生的過程進行審查和驗證。這就需要上市公司的會計記錄準確、清晰,會計憑證和賬簿要據實填制和登記,賬戶對應關系清楚,文字摘要屬實,手續(xù)齊備,程序合理。 八、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也稱應計制原則,其基本含義是,凡屬于本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付,均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其款項已在本期收取或付出,也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在這里,屬于本期的收入,也稱已實現的收入,其確認主要關注實現收入的過程是否完成,并不關注貨幣的收取情況:只要商品銷售的過程完成或收入的賺取過程完成,在會計上就確認收入。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會計上所確認的收入(體現為利潤表中引起利潤增加的因素)與貨幣收款情況有三種對應關系:一是在銷售活動完結或勞務提供過程完結時立即收取貨款(如現銷),從而使得收入的確認引起貨幣同時增加;二是在銷售活動完結或勞務提供過程完結時并不立即收取貨款(部分或全部),但卻取得在未來確定的時間內收取貨款的權利(如賒銷),從而使得收入的確認引起債權增加;三是在向顧客提供商品和勞務以前已經收取了貨幣(如預收款銷售),此時收入的確認引起債務減少。在會計實務中,各種情況下收入的確認問題,在各行業(yè)財務制度中均有原則規(guī)定。 所謂屬于本期的費用,也稱已發(fā)生的費用,是指為產生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而發(fā)生的耗費,在利潤表中表現為使利潤減少的因素。按照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對費用進行確認,其確認主要關注資源的消耗與實現收入的過程是否相關,并不關注貨幣的支付情況:只要是為實現收入發(fā)生的資源消耗,在會計上就確認為費用。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會計上所確認的費用(體現為利潤表各項費用等)與貨幣支付情況有三種對應關系:一是在費用發(fā)生時立即支付貨款(如小額的費用開支),從而使得費用的確認引起貨幣同時減少;二是在費用發(fā)生時并不立即支付款項(部分或全部),但卻承擔在未來確定的時間內支付款項的義務(如先耗用他人資源,后付款),從而使得費用減少。 九、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上應將上市公司實現的收入與取得這些收入所發(fā)生的耗費相對應、相比較,以計算得失??梢?上市公司的財務成果是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結果。 實際上,前面的權責發(fā)生制原則解決了上市公司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問題。在收入和費用確認以后,利潤計算問題實際上已經解決。因此,我們認為,權責發(fā)生制原則與配比原則實質上是一致的,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著眼點在于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后者著眼點在于損益的計算。 應用配比原則,將上市公司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可以反映該期間的財務成果,并據以對上市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作出評價;如果將上市公司內部某部門的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可以揭示該部門的財務狀況并對其業(yè)績進行評價;如果將某種產品的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可以揭示具體產品的盈利水平,上市公司可據此作出產品決策。 十、謹慎原則 謹慎原則又稱穩(wěn)健性原則,是指在對上市公司不確定的經濟業(yè)務進行處理時,應持保守態(tài)度。具體地說,就是凡是可以預見的損失和費用均應予以確認,而對不確定的收入則不予確認。 我國會計界對謹慎原則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持否定或抵制態(tài)度。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穩(wěn)健原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上市公司會計活動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這是因為,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上市公司只要與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發(fā)生商品賒銷業(yè)務,就存在發(fā)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商業(yè)上市公司的購入商品,在經營活動中可能存在削價處理損失以及其他一些或有損失等,所有這些,都可能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影響。對于上述可能發(fā)生的費用和損失,如果不進行預先處理,可能導致高估資產和收益、低估費用和損失,從而使上市公司在財務分配上處于不利的境地,也會響上市公司未來的正常經營活動。 《企業(yè)會計準則》將穩(wěn)健性原則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是我國對會計原則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的重大突破。目前,一般認為,允許上市公司采用謹慎原則的方面有:以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百分比按備提法進行會計處理;允許上市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對存貨計價采用后進先出法;對部分固定資產可以采用加速拆舊法等。 十一、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的含義是指在對上市公司的經濟活動進行計量時,應以交易發(fā)生時的實際價格作為記錄依據。具體地說就是,上市公司的資產應以使其達到可利用狀態(tài)以前的所有支出計價入賬;費用和損失也應以所耗用的資產的歷史成本為基礎計算入賬;負債也應以負債發(fā)生時所確認的負債金額進行清償;資本也應按其投入時所確認的價值入賬。 采用歷史成本原則計價的優(yōu)越性在于:第一,由于交易價格是由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外部共同確定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第二,歷史成本的確定通常要有一定的會計憑證作依據,具有可驗證性;第三,歷史成本原則還可抑制因主觀判斷而產生的可能蓄意歪曲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事件發(fā)生。 十二、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收益性支出是指直接服務于當期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當期收入的支出,如材料費支出、人工費用支出等;資本性支出是指那些與本期和以后各期的經營活動及收益均有關系的支出,如無形資產的取得支出、固定資產的購建支出等。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要求上市公司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對于收益性支出,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損益表中予以反映;對于資本性支出則應作為資產處理,列入資產負債表。 十三、重要性原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要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在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同時,對于重要的經濟業(yè)務,應當單獨反映。 重要性原則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經濟業(yè)務,因其金額或數量較小,不單獨反映對揭示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不至發(fā)生重大影響,因而在處理時采取與其他項目合并、以突出其他重要性項目的做法。例如,對低值易耗品的會計處理,盡管其受益期將持續(xù)若干會計期間,但因其與固定資產相比,金額較小,因而對低值易耗品的處理在實務上多采用簡化的方法,如一次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而對固定資產則采用比較規(guī)范化的折舊處理。 至于哪些項目可視為重要性項目,則應視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而定。 需提醒讀者注意的是,有的會計書籍中又對上述原則進行了進一步的分類,分成總體性要求原則、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以及會計確認計量原則。其中,總體性要求原則包括可比性原則、一貫性(一致性)原則和謹慎性原則;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原則包括客觀性、相關性、及時性、清晰性和重要性等原則;而對會計確認計量的原則包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權責發(fā)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等。 第五節(jié)會計基本假設和一般會計原則對報表信息的影響 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是傳統(tǒng)會計理論的基礎與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會計所面對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進行推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系列有關確認與計量的基本原則,會計工作實現了對會計信息的收集、記錄、匯總與產出。但是,基于會計假設與一般會計原則而產生的財務報表信息是否就完全真實、可靠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全貌?通過分析這樣的財務報表是否就能清楚、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本節(jié)所討論的問題旨在給讀者提供一個新的思路,使讀者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信息可能產生的影響,同時也使讀者能正確理解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和局限性。 一、會計假設的影響 現行的四條基本會計假設——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最終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是與當時的工業(yè)時代的會計環(huán)境相適應的。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人類社會也步入了后工業(yè)經濟時期并大步向知識經濟邁進,會計賴以生存的經濟環(huán)境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會計假設與經濟現實的差距越來越大,主要表現為: 首先,上市公司形式的多樣化發(fā)展使上市公司概念的外延越來越難以界定,給會計主體假設提出了挑戰(zhàn)。一般地說,一個上市公司便是一個會計主體,但在信息技術發(fā)展浪潮的推動下,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虛擬公司(Visual Corporation)的誕生。虛擬公司是由眾多的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上市公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相互結合而成,打破了普通聯合公司的時間間隔和空間距離——一旦市場存在需要,眾多公司甚至個人能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yōu)勢和信息優(yōu)勢,通過網絡迅速聯合成一個新公司,以最小的成本使資源得以最充分的利用。對待如此形式的上市公司,若依據傳統(tǒng)的會計主體假設則很難真實、公允地計量他們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也就缺乏足夠的相關性。 其次,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使持續(xù)經營假設關于會計主體前途穩(wěn)定性的設想不斷受到沖擊。持續(xù)經營假設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不斷地進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清算或兼并。持續(xù)經營是每個上市公司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是每個上市公司的目標,但在現實的經濟環(huán)境下,伴隨著不斷加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上市公司的隨時都有可能被清算、被兼并,從而被迫終止經營活動。而如前所述的虛擬公司,它的經營活動是建立在短期合作的基礎之上——一旦預期的任務完成,新公司的經營也就宣告結束——更談不上“持續(xù)經營”了。 再次,會計分期假設的缺陷日益暴露。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計分期假設是與持續(xù)經營假設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假定一個會計主體能夠持續(xù)經營,才有必要和可能進行會計分期。由于人為的把持續(xù)不斷的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較短的經營期間,為了分清各期間的經營責任和業(yè)績,在會計處理上就需要運用“應計”、“應付”、“預提”、“待攤”和“攤銷”等特殊的會計處理程序來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因此也可以說,會計分期假設是權責發(fā)生制產生的理論基礎。而在權責發(fā)生制下,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要受到人們主觀認識的影響,且應計、應付的收入或費用等項目往往與實際的現金流量不一致,這些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 最后,世界范圍內的通貨膨脹和信息使用者對非貨幣性信息需求的不斷增大,使貨幣計量假設與現代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不相適應。貨幣計量假設暗含著兩個假設前提,一是幣值穩(wěn)定,這顯然與世界范圍內的通貨膨脹現狀相去甚遠,物價變動會計的出現就是明證。二是會計信息應理解為基本上是可按貨幣定量或帶有財務性的。這樣的結果是把大量的諸如上市公司聲譽、人力資源等重要的非貨幣性信息排斥在會計信息系統(tǒng)之外,致使會計信息外部使用者無法真正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面貌。 二、會計原則的影響 相對于會計假設,會計原則在會計理論結構中并不居于基礎的層次,但它卻是制定具體準則或選擇特定程序的必要依據。本節(jié)僅就歷史成本原則、穩(wěn)健性原則和權責發(fā)生制原則為例進行評述。 (一)歷史成本原則 從傳統(tǒng)會計理論的內在結構與聯系方面看,歷史成本原則是建立在持續(xù)經營假設與貨幣計量假設基礎之上的。前者為歷史成本計量提供了可能性,而后者則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必要條件。由于歷史成本計價的客觀性、可溯性和方便性,它曾一度被認為是最合理的計價原則。然而,隨著會計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以及內外部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日益復雜化、多樣化,歷史成本原則賴以存在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喪失。 首先,歷史成本原則以取得資產時的貨幣支出作為其計價依據,使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報表信息成了真正的“歷史”信息,根本不能代表該資產的現行成本或變現價值,從而導致了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逐漸降低。其次,在歷史成本計價模式下,計量收益所采用的方法是配比。在通貨膨脹普遍存在的情形下,由于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收入按取得時的市價計價,這樣就產生了兩個不可比的計價基礎,使上市公司多計了收入少計了成本,容易造成虛增利潤的假象。最后,在無形資產計價方面,歷史成本原則也顯得力不從心。無形資產計價具有其特有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其中之一便表現在無形資產的成本項目往往不明確,即形成無形資產的原因往往難以溯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商譽。由于沒有具體可計算的成本費用支出,許多對上市公司經營有著重大影響的無形資產,如商譽、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便無法按歷史成本原則在資產負債表上得到反映。 (二)穩(wěn)健性原則 穩(wěn)健性原則要求對可能的損失或負債應予以充分的估計,而對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則一般不予估計或必須十分謹慎地估計。目前會計實務中常用的成本與市價孰低、計提投資準備和存貨跌價損失準備等即是穩(wěn)健性原則的具體運用。但是它仍然存在許多缺陷: 從理論上看,穩(wěn)健性原則與其他的會計理論沒有必然的聯系,也不是邏輯推理的必然結果,它只是基于這樣一種觀點,即“在財務呈報上,悲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酒店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上市公司 財務報表 分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51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