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10 短新聞兩篇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10 短新聞兩篇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1(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單元,本單元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所選文章都是這兩種文體中的典范作品。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我們每天要接觸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各種媒體的新聞報道。新聞又分為消息、通訊、特寫等樣式。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屬于新聞中的特寫。特寫是一種以描寫為主要手法,截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現(xiàn)力的片段和場面,形象地再現(xiàn)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報道形式。它刻畫的是新聞事物的“橫斷面”。包身工屬于報告文學。報告文學脫胎于新聞,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是新聞性與文學性的高度融合。飛向太空的航程屬于新聞中的通訊。通訊是一種采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詳盡生動地報道客觀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這些文章或
2、報道新聞事件,或展示社會生活,都包含著豐富的信息,跳動著時代的脈搏。,目標導航,學習建議 1.學習新聞,首先要了解新聞的結(jié)構(gòu)。新聞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等部分組成;閱讀新聞,首先要關(guān)注新聞的標題和導語,而本單元的新聞在這些方面又各有特點,需要區(qū)別對待,仔細體會。 2.無論是新聞還是報告文學,在內(nèi)容上都有新聞事實和新聞背景材料,學習時要注意新聞背景材料的作用,還要學會篩選新聞事實材料中的信息要點,把握新聞的內(nèi)容,了解新聞的意義。 3.學習報告文學,要聯(lián)系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注意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寫人敘事的手法,了解文學化手法與客觀事實之間的關(guān)系,體會作品反映的生活深度和廣度。,10
3、短新聞兩篇,香港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舉世矚目的一件大事,別了,“不列顛尼亞”帶領(lǐng)我們回到當年香港政權(quán)交接儀式現(xiàn)場,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奧斯維辛,這個波蘭境內(nèi)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鎮(zhèn),因納粹德國慘絕人寰的暴行,成了人間地獄的代名詞。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14年后,一位名叫羅森塔爾的美國新聞記者,踏上這片慘不忍睹的土地,寫下了控訴納粹暴行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新課助讀,自主梳理,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報道香港回歸祖國的特寫。1842年,英國通過鴉片戰(zhàn)爭強占了香港島。1860年英國又侵占了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國又強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
4、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島嶼。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莊嚴宣布廢除一切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堅持香港必須回歸祖國的立場。經(jīng)中英兩國多次談判,1984年12月19日,兩國政府簽署了關(guān)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之后,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本文就記錄了這一莊嚴而神圣的時刻。,新課助讀,自主梳理,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寫的。這篇新聞報道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新課助讀,自主梳理,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軍于1940年在波蘭布熱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關(guān)押和處死猶太人的監(jiān)獄,也是納粹
5、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到蘇聯(lián)軍隊解放此地時為止,有400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因此它又被稱為“殺人工廠”。1945年1月27日,蘇聯(lián)紅軍發(fā)現(xiàn)了這座用鐵絲網(wǎng)圍起的集中營,當時在押人員有7 000多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此為外人所知。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集中營原址辟為殉難者紀念館,并在其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qū)。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新課助讀,自主梳理,普利策獎也稱為普利策新聞獎,1917年根據(jù)美國報業(yè)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愿設立,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美國
6、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F(xiàn)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策獎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獎項。,新課助讀,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課助讀,自主梳理,2.寫漢字,新課助讀,自主梳理,3.解詞義 停泊:(船只)???停留。 凝重:端莊,莊重。(聲音)渾厚。濃重。 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眼睛)明亮動人。 撰寫:寫作。 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的地方。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數(shù)以萬計:用萬來計算。,新課助讀,自主梳理,4.辨用法 (1)管治管制 把路面作為深入整治公車管治行為的主戰(zhàn)場,督察民警深入路
7、面對公車私用現(xiàn)象進行不定時檢查。 記者從首都機場獲悉,據(jù)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相關(guān)管理措施,今日12時開始在四環(huán)內(nèi)會有交通管制。 提示兩者都有“管理”的意思,但側(cè)重點不同。管治:管轄治理,一般用于對某一地域的管轄。管制:強制管理。一般用于具體的人或事。,,,新課助讀,自主梳理,(2)心智心志 一些幸存者撰寫的回憶錄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象的。 具有堅定的心志,就能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最終達到理想的巔峰。 提示兩者從構(gòu)成詞語的語素來看,讀音相同,詞性一致,用法上也十分相近,要注意其細微的區(qū)別。心智:表示思考能力、智慧,也表示心理、性情。心志:表示意志。,,,新課助讀,自主梳理
8、,(3)驚恐萬狀驚慌失措 從錄像顯示的情況看,乘客當時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屈膝抱頭,驚恐萬狀,不一而足。 洪水來臨時,他們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有條不紊地組織了有效的自救。 提示兩者都有因驚嚇而惶恐的意思,但側(cè)重點不同。驚恐萬狀:十分驚恐的樣子,側(cè)重描寫狀態(tài)。驚慌失措:害怕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側(cè)重說明慌張。,,,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1.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gòu)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點評: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荊花圖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標志著英國對香港150多年的管治的結(jié)束和香港自治新歷史階
9、段的開始。 英國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管治地,于1997年結(jié)束英國的管治,回歸祖國??梢哉f,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國管治的太陽永遠不可能再升起來了,所以說這是一個“日落儀式”。這句話含蓄地表達了對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的喜悅心情。,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2.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點評:“從海上來”,是說當年不可一世的英國遠征軍從海上乘船登陸香港,開始了長達156年的管治;“從海上去”,明寫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暗寫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已經(jīng)結(jié)束,點明題意。 這里既沒有諷刺,也沒有痛罵,我們卻可以在看似平實的語言
10、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這句話客觀地寫出英國管治結(jié)束了,使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3.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 點評:“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為什么?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 布熱金卡曾經(jīng)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diào)才是與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進布熱金卡,作者卻吃驚地看到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因此
11、感到“可怕”。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地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4.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點評:這句議論十分精辟,耐人尋味:作禱告的人,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在奧斯維辛,是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他們的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的;無辜的人們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1.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xiàn)出作者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文字駕馭的能力。在有關(guān)
12、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對英方撤離的報道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管治結(jié)束的象征意義。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出作者的苦心?,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2.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作品本身的價值在哪里?社會價值又在哪里? 提示: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了新聞“零度寫作”的原則,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它喚起人們對災難的記憶、對生命的思考、對人性的自省。它的發(fā)表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
13、逼人的力量震撼著生者的心靈。本文雖然沒有報道新聞事件,卻成為了新聞史上不朽的名篇。,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別具一格的新聞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也是新聞中最重要、最講究的一部分。這兩篇新聞的標題都獨具一格。 我們先來看別了,“不列顛尼亞”。這是獲得第8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一篇通訊的標題。1997年7月1日凌晨,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香港回歸,沒有哪個記者認識不到這一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而這篇通訊卻獨勝一籌,僅從標題上就可見一斑。從標題
14、中,一方面,我們看到了“不列顛尼亞”號在中國人的視線中,漸漸消失在茫茫海面的情景;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管治宣告終結(jié),中國的一段屈辱的歷史終于被洗刷。這個標題傳遞出中華民族在這種特定歷史時刻的自豪感,同時,所傳遞出的情感又是復雜和深沉的。標題寓虛境于實境,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句段點評,多維探究,結(jié)構(gòu)圖解,審美鑒賞,我們再看一下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個標題。關(guān)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殘酷,很多人包括許多新聞記者都寫過,都試圖從中發(fā)現(xiàn)“新意”,但本文的作者在標題上卻直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就與眾不同,給人以懸念:“沒有什么新聞”,那么有的是什么?“沒有什么新聞”,又寫
15、什么新聞?是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讀過全文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確實沒有什么新聞(新鮮事),有的只是罪行,有的只是恐怖,有的只是人們對和平生活的珍惜。這則新聞的原標題是布熱金卡: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就原標題來看,也是大有講究的:“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怎能用來形容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的布熱金卡?為什么“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這是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這樣寫就將納粹的暴行和美好的和平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省卻了許多筆墨,卻收到了奇特的效果。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一文獲得普利策新聞獎,標題起到了重要
16、的作用。,美文品讀,素材積累,當記憶流經(jīng)奧斯維辛 當歷史的車輪軋過奧斯維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維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這里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jīng)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1970年12月7日,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獻花圈,并突然下跪。男兒下跪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忘記。,美文品讀,素材積累,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知道知恥而后勇,于是在
17、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jīng)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的人民都沒有忘記,因為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愿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維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記憶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為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志,以示警鐘長鳴?,F(xiàn)在的猶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美文品讀,素材積累,古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猶太人就是憑著這一股浩然之氣,將心中的憤怒轉(zhuǎn)化成一股復興民族的決心。不要以為不聲不語的他
18、們已將歷史忘卻,時間永遠不會使有些記憶風化,就像葉延濱永遠不會將荒野無燈的感觸忘記一樣,奧斯維辛也永不會將屈辱的歷史遺忘,即使時間不斷輪回。 那天,奧斯維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jīng)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極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戰(zhàn)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響徹和平者的心中。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維辛風化在記憶底層!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美文品讀,素材積累,品讀提示作者大膽采用歷史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確實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這種寫作較難出新,但本文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開篇即大氣入題,運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重述那歷史上的一刻,而后對比如今的奧斯維辛,指出在這寧靜的背后,時間并沒有將
19、歷史風化。然后由德國總理的懺悔一跪作為議論的總起點,夾雜評議,引用正氣歌中的文句,點出“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愿望”的大主題。全文結(jié)構(gòu)緊湊,敘議自然得體。,美文品讀,素材積累,本課兩篇文章從體裁上看是新聞,從主旨上看,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要銘記歷史,熱愛和平,維護正義,反對侵略。 請積累以下有關(guān)“銘記歷史,維護和平”的語言材料,并嘗試運用到作文中。,美文品讀,素材積累,愛因斯坦一生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他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希望人類得到永久的和平。他一生中發(fā)表了很多反對法西斯戰(zhàn)爭、聲援各國人民正義斗爭的文章。這位著名的科學家,不僅對人類科學事業(yè)做出跨時代的貢獻,他的反法西斯的優(yōu)秀品格也一直為人傳
20、頌。1932年11月,希特勒上臺,德國政府命令正在國外講學的愛因斯坦立即回國,愛因斯坦置之不理。德國政府竟懸賞兩萬馬克捉拿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毅然辭去了普魯士科學院院士的職務,在普林斯頓研究院安頓下來,進行研究工作,他在那里度過了22個年頭。在這期間,當他得知德國正在將核裂變用于軍事時,便給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寫信提出警告。在德國戰(zhàn)敗后,愛因斯坦又兩次致函羅斯福,要求禁用原子武器。他晚年一直進行著反對發(fā)展核武器和爭取人類和平的斗爭。,美文品讀,素材積累,1970年12月7日,正在華沙訪問的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獻花圈。當勃蘭特佇立凝視一幅幅清晰的受難者的浮雕時,突然下跪,并發(fā)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愿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當時(1985年)的德國總統(tǒng)魏茨澤克發(fā)表了著名講話:“德國應明確承認戰(zhàn)爭罪責?!?994年5月,德國眾議院修改刑法,規(guī)定不管以何種形式否定屠殺猶太人的歷史都將被判刑。1995年1月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50周年之際,德國總統(tǒng)赫爾佐克訪問奧斯維辛時,再次為德國納粹的侵略暴行向波蘭人民請求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