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2篇 曹劌論戰(zhàn)課件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2篇 曹劌論戰(zhàn)課件1(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 2篇 曹 劌 論 戰(zhàn)山西專用 版本及考情(人教九下21課,蘇教九下13課,北師八下12課;山西近六年未考)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p>
2、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一、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左傳 ,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留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間的許多史料。它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jin b b f zh sh m “徧”通“遍”,遍及,普遍 古義:案件今義:監(jiān)獄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正義事業(yè)獻身 古義:目光短淺今義:輕視 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能、行 古義:軍隊今義:老師 古
3、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 原因 所以 服從、順從 跟隨 名詞做動詞,賜福、保佑 名詞做動詞,擊鼓進軍 參與 養(yǎng) 回答 個人專有 為人所信服 虛報 驅車追趕 已經 充滿,文中指士氣正旺盛 誠實、可信 實情判斷 追趕,追擊 倒下 介詞,按照,依據 介詞,憑借 介詞,把 助詞,的 代詞,他,指曹劌 語氣助詞,不譯 三、成語探源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奮士兵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四、重點句子翻譯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準備應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2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他的同鄉(xiāng)說:“當權的
4、人來策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3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辈軇セ卮鹫f:“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 從您的?!?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豬牛羊、玉器、絲織品等祭祀品,(我)從來不敢虛報,一定按照實情(報告)。5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辈軇セ卮鹫f:“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衰減了,等到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 五、問題探究1本文詳細介紹了曹劌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表現,而對于交戰(zhàn)的具體過程則略寫,這樣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因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不是記敘這次戰(zhàn)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于戰(zhàn)爭的論述。其
5、他內容與中心關聯不大。這樣處理表現了軍事家曹劌的遠見卓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幾層意思?分兩層。第一層:“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就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聯系全文,說說曹劌在對話中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只有盡心盡職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 戰(zhàn)爭取勝的基本條件。 4你對本文中曹劌這個人物形象有何認識?請結合其言行簡要作答。“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表現了曹劌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情懷?!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曹劌有正確的戰(zhàn)略思想,明確戰(zhàn)爭
6、勝利的條件是取信于民?!褒R人三鼓”之后才下令攻擊,說明曹劌有聰明的軍事頭腦,認為戰(zhàn)勝齊師的方法是后發(fā)制人?!耙暺滢H亂,望其旗靡”后才下令攻擊,說明曹劌有卓越的指揮才能,懂得取得勝利的途徑是適時追擊。 5讀了這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的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示例:我們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他人的意見往往凝聚著他們的經驗,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能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六、文章中心本文以曹劌與魯莊公的談話為主要內容,通過他們有關齊、魯戰(zhàn)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zhàn)爭中所采取的戰(zhàn)略原則,即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fā)制人等。 A 【解析】“間”在這里讀“jin”,譯為“參與”
7、。案件 追趕(追擊) 原因(緣故) 推測(估計)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2)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4選文第段用了對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以魯莊公的“鄙”來襯托曹劌的“遠謀”。 二、(2016廣安)文言文閱讀。(導學號:96732155)【甲】曹劌論戰(zhàn)(全文)【乙】夫戰(zhàn),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chuàng)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chuàng)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 之拔逼陽,氣已竭而
8、復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養(yǎng)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之自斃。此善于用氣者也。(節(jié)選自曾國藩挺經)【注】荀罃(yng):春秋時晉國大將。 逼陽: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 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標兩處)。受 創(chuàng) 于 郝 昭 皆 初 氣 過 銳 漸 就 衰 竭 之 故。/ /參與 倒下 攻下 準備 C 【解析】“善”都譯為“擅長”。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2)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大概用兵并無其他奧妙,經常保持銳氣而不用盡罷了。5結合【甲】【乙】兩文內容,
9、用自己的話概括用兵者應該怎樣利用士氣取勝?(1)當敵人士氣衰竭,我方士氣高漲時要及時進攻。(2)要善于保存士氣,不要“初氣過銳”。(3)當士氣衰竭時要設法振作士氣。(4)當不能迅速取勝時,要善于蓄養(yǎng)銳氣。 三、(2016泰州)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4題。鶴色潔形清,能鳴善舞,衛(wèi)懿公好之。所畜之鶴,皆有品位俸祿。厚斂于民,以充鶴糧。民有饑凍,全不撫恤。大夫石祁子,賢臣也。進諫屢次,俱不聽。時衛(wèi)懿公欲載鶴出游,諜報:“狄人入寇?!避补篌@,即時斂兵授甲,為戰(zhàn)守計。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親往街市,述衛(wèi)侯悔過之意,百姓始稍稍復集。大夫渠孔為將,命鼓行而進。狄人詐敗,引入伏中,將衛(wèi)兵截做三
10、處,你我不能相顧。衛(wèi)兵原無心交戰(zhàn),見敵勢兇猛,盡棄車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圍之數重。須臾,懿公與渠孔先后被害,全軍俱沒。(選自東周列國志,有刪節(jié))【注】即戎,指參軍。 擅長 盔甲 才 擂鼓、擊鼓 D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與“前人之述”的“之”用法相同。A項中的“之”是賓主前置的標志;B項中的“之”是代詞,代“馬”;C項中的“之”是動詞,“去,往”的意思。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時 衛(wèi)懿公 欲載鶴出游 【解析】“時”是句首狀語,“衛(wèi)懿公”主語,“欲載鶴出游”是謂語。體現了停頓的兩個規(guī)律,句首狀語后要停頓,主謂之間要停頓。3翻譯下列句子。(1)厚斂于民,以充鶴糧。譯文:_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譯文:_/ /(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稅,來充當鶴的糧食。位高祿厚的人謀劃這些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4曹劌論戰(zhàn)中魯國能以弱勝強而文中衛(wèi)國卻全軍覆沒,其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曹劌論戰(zhàn)中魯國能以弱勝強是因為魯莊公聽從了曹劌的建議,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進攻和追擊的時機;而衛(wèi)懿公好鶴,“厚斂于民,以充鶴糧。民有饑凍,全不撫恤”,失去了民心,戰(zhàn)爭時又急躁冒進,中了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