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第10講氣壓帶和風帶學案魯教版.doc
《2019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第10講氣壓帶和風帶學案魯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第10講氣壓帶和風帶學案魯教版.doc(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第10講氣壓帶和風帶學案魯教版 知考綱 明考情 理線索 1.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2.季風環(huán)流的形成及影響 1.以區(qū)域分布圖、統(tǒng)計圖等形式,考查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 2.以等值線圖為材料,考查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及季風等??疾轭l度高,選擇題、綜合題的命題形式均有呈現(xiàn),分值4~8分,難度中等 (1)七個氣壓帶 (2)六個風帶 (3)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 ①移動原因: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 ②移動規(guī)律: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方法技巧 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 (1)從氣壓帶來看,全球七個氣壓帶是高低相間分布的,且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 (2)風帶的分布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個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 (3)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主要取決于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氣流的區(qū)域,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qū),則為低氣壓帶。 高效速記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 地球表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分布特點如下: 高壓低壓相間插,形成風帶向低壓; 熱力動力齊上陣,熱量水分大搬家。 【深度思考1】 氣壓帶的形成都是由氣溫高低造成的嗎? 提示 不是。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的形成是氣溫高低造成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氣流運動造成的。 二、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體、組成物質均一等)基礎之上的。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陸分布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了海洋、陸地上高、低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其影響有:①陸地高壓(冬季)切斷副極地低壓帶并在亞洲地區(qū)形成典型的冬季風。②陸地低壓(夏季)切斷副熱帶高壓帶并在亞洲地區(qū)形成典型的夏季風。 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風帶對氣溫的影響 對于氣溫來說,主要考慮緯度因素,即根據(jù)其所在緯度判斷熱量帶,從而考慮其氣溫狀況。從赤道到兩極方向,熱量帶由熱帶過渡到寒帶,氣溫也逐漸降低。 2.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 對于降水來說,主要考慮不同氣壓帶和風帶的大氣運動狀況(是否含有豐富的水汽或者具備降溫過程),具體如下表所示。 氣壓帶或風帶 關鍵信息點 對降水的影響 典例 氣壓帶 垂直運動是上升還是下沉 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 赤道低氣壓帶 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副熱帶高氣壓帶 風帶 水平運動的海陸方向 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多 西風影響的大陸西部地區(qū) 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東風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qū) 水平運動的緯度方向 風從低緯度吹向高緯度,降水多 中緯西風帶 風從高緯度吹向低緯度,降水少 極地東風帶 【深度思考2】 為什么西風帶控制下的地區(qū)降水較多? 提示 南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共同點是從海洋吹向陸地(影響大陸西岸),含有充沛水汽;且是從低緯吹向高緯,因此西風帶是暖性、降溫的氣流運動,受其影響,容易形成降水。 【深度思考3】 所有受信風帶影響的地區(qū)氣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斷對嗎?試說明理由。 提示 不一定。并非所有受信風帶影響的地區(qū)氣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陸的東岸的信風迎風地帶,信風來自海洋,帶來了大量的水汽,如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巴西東南側、澳大利亞東北側和中美洲等地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都和信風關系密切。 考點一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影響 1.“冷熱不均使其動” 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自轉的情況下,極地與赤道間形成單圈閉合環(huán)流,如圖所示。 2.“地球自轉使其偏” 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形成三圈環(huán)流,如下圖所示。 3.“地球公轉使其移” 地球公轉使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南北移動,在假設地表均勻、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情況下,氣壓帶、風帶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地移動。 4.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的規(guī)律 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fā)生季節(jié)變化。 (1)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圖所示。 (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晚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即“移動不同步”。 (3)氣壓帶、風帶年移動幅度約10。夏季向北半球偏5個緯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個緯度,即“移動不同幅”。 5.氣壓帶、風帶的性質及對氣候的影響(以北半球為例) (xx福建師大附中期末)若右圖為三圈環(huán)流中的中緯度環(huán)流側視圖,讀圖回答(1)~(2)題。 (1)a、b、c、d四點氣壓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 )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2)b與d之間是( ) A.副熱帶高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 C.干冷的氣流 D.西風帶 解析 第(1)題,若圖為三圈環(huán)流中的中緯度環(huán)流側視圖,b處為下沉氣流,則b處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d處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則b點氣壓高于d點,高空氣流從c點流向a點,故c點氣壓高于a點,又因為同一地點近地面氣壓高于高空氣壓,則b點氣壓高于a點,d點氣壓高于c點,故a、b、c、d四點氣壓由高到低排序應為b、d、c、a。第(2)題,b與d之間是風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形成的西風帶。 答案 (1)B (2)D 氣壓帶、風帶判斷與分析 1.借圖巧判氣壓帶、風帶名稱 (1)結合0、30、60、90等緯度,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如圖乙。 (2)結合風向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 ①風向右偏為北半球,如甲、乙、??;②風向左偏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壓氣流向外,如甲、丙;④低壓氣流向內,如乙、丁、戊。 2.從兩方面入手分析氣壓帶成因 (1)熱力原因,如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2)動力原因,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 3.根據(jù)季節(jié)分析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guī)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來分析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方向及其與季節(jié)的關系,如(1)中圖乙,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說明此時為北半球夏季。 考法一 氣壓帶、風帶的判斷 1.(xx課標Ⅱ,10~11)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xiàn)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當暖濕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jù)此完成(1)~(2)題。 (1)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 A.降水較少 B.氣溫較高 C.風力較弱 D.光照較強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風影響 B.西風帶影響 C.低壓控制 D.高壓控制 解析 S市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多下沉氣流,風力較弱,導致常被霧籠罩。 答案 (1)C (2)D 考法二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2.(xx海南地理,21,10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蘭首都惠靈頓依山坡而建,三面環(huán)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風城”之稱。下圖示意惠靈頓的位置。 分析惠靈頓常年多風的原因。(10分) 解析 結合圖示分析可知,惠靈頓地處西風帶,常年受西風控制,盛行西北風,與海峽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風的深入。 答案 地處西風帶,常年盛行偏西風,兩島之間為海峽,風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風。 考點二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和季風環(huán)流 1.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南半球: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因為海洋面積占絕對優(yōu)勢。 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相間分布。 (1)1月份氣壓中心分布與冬季風(如下圖) (2)7月份氣壓中心分布與夏季風(如下圖) 2.季風環(huán)流的成因(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1)1月份季風環(huán)流的成因(如下圖): 此時東亞、南亞季風均是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澳大利亞西北季風則是北半球東北信風南移越過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風環(huán)流的成因(如下圖): 此時南亞的西南季風是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右偏而形成;東亞地區(qū)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澳大利亞西北部受東南信風影響。 3.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比較 鏈接拓展 夏季風對我國降水的影響 (1)夏季,副熱帶高壓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海洋上。此時,我國東部地區(qū)受到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形成豐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約在北緯15~20,雨帶在華南;6月份副高北進到北緯20左右,雨帶推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并 在此擺動一個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氣;7~8月份,副高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30,雨帶隨之北進到華北、東北地區(qū);9月,副高南退,雨帶亦隨之南移,北方雨季結束;10月份,雨帶退出大陸。 (3)夏季風強弱帶來的影響:夏季風勢力強,則鋒面運行快,我國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夏季風勢力弱,則鋒面運行慢,我國易出現(xiàn)北旱南澇。 (xx連云港五校聯(lián)考)讀亞洲某月季風示意圖,回答(1)~(2)題。 (1)關于圖中A、B、C三種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三種風都是季節(jié)性的 B.三種風都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導致的 C.受三種風影響的地區(qū),都易出現(xiàn)降水 D.B風是C風越過赤道后偏轉而形成的 (2)圖示季節(jié)( ) A.亞歐大陸被印度低壓控制 B.亞歐大陸上的溫度低于同緯度海洋 C.亞洲東部地區(qū)低溫少雨 D.全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 解析 第(1)題,圖中A表示東南季風、B表示西南季風,C表示東南信風。A、B是季節(jié)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導致的;受C影響的地區(qū)不一定會出現(xiàn)降水;西南季風是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右偏形成的。第(2)題,圖示季節(jié),亞洲的東部、南部盛行偏南風,為北半球的夏季,此時亞歐大陸上溫度高于同緯度海洋;亞歐大陸被印度低壓控制;亞洲東部地區(qū)高溫多雨;全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 答案 (1)D (2)A 季風環(huán)流的判斷與分析 1.通過30N或60N處的氣壓分布狀況判斷季節(jié):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壓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壓)分布,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壓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分布,為北半球的冬季。 2.通過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風向判斷季節(jié):偏北風為冬季,偏南風為夏季。 3.根據(jù)季節(jié)可判斷30N或60N處氣壓狀況及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風向。 考法 季風環(huán)流及其影響 (xx安徽文綜,31~32)鄱陽湖地區(qū)夏季的風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鄱陽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遼闊;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歸槽成為“贛江”(下圖b)。圖中的沙嶺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萬年前,由松散沙粒組成。沙山臨湖一側發(fā)育了一系列壟(脊)槽(谷)相間的地形。讀圖,完成(1)~(2)題。 (1)受大氣環(huán)流和地形分布(圖a)的影響,圖b所示地區(qū)( ) A.全年以偏北風為主,冬半年風速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風為主,風速較大 C.全年以偏南風為主,夏半年風速較小 D.冬半年以東北風為主,風速較小 (2)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 A.風力堆積、流水侵蝕 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 C.風力堆積、風力侵蝕 D.流水堆積、流水侵蝕 解析 第(1)題,從大氣環(huán)流的角度看,該區(qū)域冬半年肯定是偏北風,夏半年當副高高壓脊位于該區(qū)北部時,也是偏北風,所以全年以偏北風為主。得出這個結論要注意到題干給出的“夏季的風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這一文字提示信息。從地形上看,該地地處河谷,且河流走向與冬季風向一致,兩側地勢高,狹管效應,故冬季風速大。第(2)題,題干說由“松散沙粒”組成,可推測是由風力堆積,而非流水堆積而成。從圖b中壟槽的走向,可知與冬季風一致,應是風力侵蝕的結果。 答案 (1)A (2)C 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的判讀 氣壓帶、風帶圖是建立在理想地球基礎上大氣環(huán)流的基本模式。分為側視圖、俯視圖和各種變式圖。常見的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主要有平面分布圖和剖面圖兩種,一方面表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氣壓帶、風帶的空間移動規(guī)律。就考查方式而言,可以是單純的選擇題,也可以是和實際區(qū)域相結合的綜合考查——大氣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本身就是組成氣候的要素。 [典 圖 示 例] 獲取信息 本圖為氣壓帶風帶的局部分布圖,考查氣壓帶、風帶名稱的判斷及移動規(guī)律,讀圖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是緯度分布,②是圖例,③、④體現(xiàn)了氣壓帶相對于緯線的位置,可判斷移動方向。 解讀信息 (1)緯度判斷:圖中①顯示緯度自南向北增加,故為北半球,緯度范圍為0~40N,故位于中低緯度。 (2)圖例分析:從②圖例可以看出N、M分別為兩種不同的氣壓帶,結合緯度可判斷N氣壓帶為赤道低氣壓帶,M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進一步可以判斷空白部分為風帶。 (3)季節(jié)判斷:由③可以看出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南,可判斷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為北半球冬季;由④可以看出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N以北,可判斷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為北半球夏季。 [類 圖 通 法] 壓帶、風帶分布圖的讀圖流程 第一步:明確圖像類型 閱讀圖名(圖例),據(jù)圖像基本特征判斷圖像類型(側視圖、俯視圖、變式圖或應用圖)。 第二步:判斷所屬半球和氣壓帶、風帶名稱等 據(jù)不同半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原理、風向特征推斷模擬區(qū)域或實際區(qū)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確定氣壓帶風帶名稱以及相應季節(jié)等。 第三步:結合實際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將氣壓帶、風帶的特征與具體區(qū)域結合起來分析當?shù)貧夂?氣溫、降水、風等)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學 以 致 用] 考法一 氣壓帶、風帶俯視圖的判讀 1.(xx揚州模擬)下圖為某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 ) A.1月①常被大陸上的低壓切斷 B.6月氣壓帶、風帶向低緯移動 C.②、③控制的地區(qū)多形成對流雨 D.④是帶來較少降水的東北信風帶 (2)冬至日前后( ) A.地中海沿岸主要受①控制 B.內蒙古高原主要受②控制 C.西歐平原主要受③控制 D.華北平原主要受④控制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1月①常被海洋上的低壓切斷;6月氣壓帶、風帶向高緯移動;②、③控制的地區(qū)多形成鋒面雨;④是帶來較少降水的東北信風帶。第(2)題,冬至日前后,即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主要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即③;內蒙古高原主要受亞洲高壓控制;西歐平原主要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即③;華北平原主要受亞洲高壓控制。 答案 (1)D (2)C 考法二 氣壓帶、風帶控制時間判讀 2.(xx北京豐臺區(qū)模擬)下圖為四地受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時間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圖示四地緯度由低到高依次為( )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 解析 甲受西風帶控制時間最長,緯度最高;乙地受信風帶控制的時間長于丁地,緯度最低。 答案 B 限時規(guī)范專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題4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xx東北師大附中高三模擬)讀世界局部區(qū)域不同時間沙塵空間分布圖,回答1~2題。 1.造成該區(qū)域沙塵擴散的主要因素是( ) A.副熱帶高壓 B.信風 C.西風 D.季風 2.當沙塵擴散如甲所示時,最可能的時間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 第1題,據(jù)圖可知,該區(qū)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內,沙塵的擴散主要是由東北信風從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帶來大量沙塵所致。第2題,沙塵擴散如甲所示時,東北信風帶的最北位置可以達到北緯30,可以看出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所以是7月。 答案 1.B 2.C (xx天津五校聯(lián)考)圖1為沿某經線的大氣運動示意圖,圖2為圖1中甲氣壓帶及其南北兩側風帶的風向圖。讀圖,回答3~4題。 3.圖示氣壓帶位置反映的時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黃 B.我國東北地區(qū)晝短夜長 C.密西西比河進入枯水季節(jié) D.北印度洋自東向西的船只順風順水 4.關于圖示氣壓帶、風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熱帶草原氣候受甲氣壓帶和丁風帶交替控制 B.受乙風帶的影響,西歐全年溫和濕潤 C.丙氣壓帶影響下的地區(qū)總是高溫少雨 D.受丁風帶移動影響,南亞夏季多雨 解析 第3題,由圖2中風帶、風向知甲氣壓帶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在圖1中其北移了,說明為北半球夏季,A正確。第4題,圖示乙、丙、丁分別為盛行西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東北信風帶。熱帶草原氣候受信風帶和赤道低氣壓帶的交替控制;受乙風帶的影響,西歐全年溫和濕潤;丙氣壓帶為副極地低氣壓帶,該地區(qū)形成極鋒,降水相對較多,故C錯。南亞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偏轉形成的西南季風的影響而成,并非丁風帶的影響。 答案 3.A 4.B (xx湖南長沙長郡中學模擬)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之間氣壓最低,氣流匯合的地帶稱為熱帶輻合帶,其主要分為季風輻合帶和信風輻合帶。季風輻合帶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風與東北信風相遇而形成的熱帶輻合帶;信風輻合帶是指東南信風直接和越過赤道的東北信風相遇組成的輻合帶。讀圖,據(jù)此完成5~6題。 5.圖示輻合帶的主要分布區(qū)有( ) ①東熱帶太平洋 ②北美地區(qū)?、蹡|南亞?、軣釒в《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乙圖所示季節(jié)( )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B.天山冰雪帶下限海拔降低 C.海河徑流量變大 D.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增強 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輻合帶甲位于10N附近,在北半球夏季,由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偏轉成西南季風,西南季風與北半球東北信風相遇而形成的輻合帶,由季風分布可知,該輻合帶位于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輻合帶乙位于10S附近,在北半球冬季,由北半球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偏轉成西北季風與南半球東南信風相遇形成的輻合帶,由該輻合帶成因可知,其典型分布地區(qū)為澳大利亞西北部,即熱帶印度洋地區(qū)。第6題,乙圖所示風帶和氣壓帶向南移,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草木茂盛,A錯;冬季天山氣溫低,冰雪帶下限海拔降低,B對;冬季海河流域降水少,徑流量變小,C錯;冬季黃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減弱,D錯。 答案 5.C 6.B (xx江蘇大聯(lián)考)下圖為“地球局部地區(qū)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 7.圖中關于M、N氣壓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M氣壓帶反映的時間是7月份 B.N氣壓帶反映的時間是7月份 C.M氣壓帶控制下多陰雨天氣 D.N控制下天氣炎熱干燥 8.圖中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受P風帶移動影響,南亞地區(qū)夏季多雨 B.受Q風帶影響,歐洲西部全年高溫多雨 C.地中海氣候受M氣壓帶和Q風帶交替控制 D.熱帶沙漠氣候區(qū)受N氣壓帶和P風帶交替控制 解析 第7題,圖中M氣壓帶為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其控制范圍移到了20N到30N間,為1月份,多晴朗天氣;N為赤道低氣壓帶,其控制范圍移到了赤道以北,為7月份,多陰雨天氣。第8題,P為東北信風帶,Q為中緯西風帶。南亞地區(qū)多雨是因為西南季風的影響,歐洲西部全年溫和多雨是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熱帶沙漠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答案 7.B 8.C (xx常州一模改編)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guī)律,讀下圖回答第9題。 9.若圖中甲、乙、丙表示地表三個不同氣壓帶,箭頭表示風帶,則( ) A.①②均位于信風帶 B.乙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 C.①②偏轉方向不同 D.乙表示赤道低氣壓帶 解析 據(jù)圖可知,乙為高壓,甲丙為低壓,結合題意“甲乙丙表示地表三個不同氣壓帶”,故知乙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且①②位于同一半球,偏轉方向相同,一個為信風帶,一個為西風帶。 答案 B 10.下圖中納馬夸蘭地區(qū)雨季短暫,年降水量小。納馬夸蘭南部地區(qū)雨季主要受( ) A.東南信風影響 B.西南季風影響 C.熱帶氣旋影響 D.盛行西風影響 解析 納馬夸蘭南部地區(qū)位于30S~40S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受盛行西風影響。 答案 D (xx揚州一模)下圖為沿20E經線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圖及大氣環(huán)流形勢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下圖為四種等壓面與等溫面組合示意圖,能正確表示上圖中B地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圖中所示季節(jié),下列現(xiàn)象可信的是( ) A.尼羅河進入汛期,河流徑流量大增 B.開普敦天氣晴朗,附近海域風平浪靜 C.A地草類蔥綠,動物大規(guī)模向南遷移 D.與C海區(qū)相比,D海區(qū)降水更多 解析 第11題,B地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氣流,屬于赤道低氣壓帶。其特征為氣溫高,氣壓低。等溫面應上凸,等壓面應下凹。第12題,圖中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北,此時為北半球夏季。尼羅河的源地進入雨季,導致河水大增;開普敦為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正值冬季,雨水較多;A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干旱少雨,草木枯黃;D海區(qū)盛行下沉氣流,晴朗少雨。 答案 11.B 12.A (xx鎮(zhèn)江一模)下圖為高空等壓面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3~14題。 13.若圖中a、b、c位于同一緯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赼、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陸地?、躡代表晚上的陸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若圖中a、b、c位于同一條經線,且a、b、c三地之間的環(huán)流屬于三圈環(huán)流的一部分,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處可能為極地高氣壓帶 B.a、c所在的氣壓帶移動方向相反 C.a、b和b、c間盛行信風 D.a、c間距離接近6 660千米 解析 第13題,根據(jù)高空等壓面分布特點可以判斷f、d為高壓,e為低壓,因此近地面a、c為低壓,b為高壓;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原理a、c代表冬季海洋或白天陸地;b代表夏季海洋或晚上陸地。第14題,若a、b、c三地之間的環(huán)流屬于三圈環(huán)流的一部分,則可以判斷b為副熱帶高氣壓帶;a、c為赤道低氣壓帶或副極地低氣壓帶,位于同一半球,移動方向一致;ac之間緯度相差約60度,距離相差約6 660千米。 答案 13.C 14.D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漏選、錯選皆不得分) 甲、乙兩地位于非洲大陸西岸。下圖表示兩地受氣壓帶、風帶控制的天數(shù)比例。讀圖,回答15~16題。 15.甲、乙兩地氣候可能是( ) A.甲-熱帶草原氣候 B.乙-溫帶海洋性氣候 C.甲-熱帶沙漠氣候 D.乙-地中海氣候 16.與乙地相比,甲地( ) A.緯度較低 B.1月均溫較低 C.位置偏南 D.年降水量較少 解析 第15題,甲地受副高和信風控制,終年氣候干旱,為熱帶沙漠氣候;乙地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屬于地中海氣候。第16題,信風帶比西風帶的緯度低,所以甲的緯度更低,降水更少。 答案 15.CD 16.AD 下圖為“澳大利亞1月、7月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17~18題。 17.該國甲、乙、丙、丁四地中( ) A.1月份甲地氣壓高于乙地 B.7月份丙地氣溫高于丁地 C.丁地7月份氣壓高于1月份 D.甲地1月份氣溫高于7月份 18.圖中①區(qū)域( ) A.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B.1月盛行西北風,7月盛行東南風 C.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干燥 D.氣候的形成與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有關 解析 第17題,1月份甲地氣壓約為1 012百帕,乙地在兩條1 012百帕等壓線之間,無法判斷其氣壓高低,故A錯。南半球7月為冬季,丙地比丁地緯度高,氣溫更低,B錯。7月份,丁地氣壓約為1 018百帕,1月份氣壓約為1 008~1 010百帕,所以C對。甲地為亞熱帶濕潤氣候,1月份為夏季,氣溫高;7月份為冬季,氣溫低,故D對。第18題,1月份亞洲的東北季風越過赤道后在南半球的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偏轉成西北風影響澳大利亞大陸西北部,所以1月份①地風向為西北風;7月份,澳大利亞為冬季,大陸氣溫低,氣壓高,與赤道低氣壓帶之間形成東南風,與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疊加,風力更強。 答案 17.CD 18.BD 三、綜合題(共24分) 19.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2分) 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導致地球上出現(xiàn)了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獨特的氣候區(qū),如在下面右圖中大約10N~20N大陸西部地區(qū)以及30N~40N大陸西部地區(qū)的氣候均屬于這一情況。30N~40N大陸西部地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氣環(huán)流控制地區(qū)內的不同地點,大氣環(huán)流也存在差異。下圖分別示意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左圖)和歐洲、非洲局部地區(qū)某時刻氣壓分布(右圖)。 (1)若此刻氣壓形勢在這一季節(jié)屬于常態(tài),請判斷此刻北半球所處的季節(jié)是夏季還是冬季,并說明判斷理由。(3分) (2)請根據(jù)圖文材料,推測除文字材料中所述兩個地區(qū)外,上面右圖中哪些地區(qū)理論上還可能出現(xiàn)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區(qū)?并說明其成因。(舉一例進行說明即可)(5分) (3)N、P兩地都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請從所處位置及大氣環(huán)流角度推測兩地年降水量的異同并簡要分析原因。(4分)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知,北大西洋為低壓區(qū);亞歐大陸中部為高壓區(qū),故圖示季節(jié)為北半球的冬季。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氣候區(qū),并說明各風帶、氣壓帶的名稱和控制時間。第(3)題,比較氣候異同主要從形成原因、所處位置、降水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為低壓區(qū)或亞歐大陸中部為高壓區(qū)。 (2)北回歸線附近及偏南地區(qū)(副熱帶高氣壓帶中心控制區(qū)偏南)的大陸西部。成因:夏季受來自內陸的東北信風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偏南)的大陸西部。 成因:夏季受西風控制,降水較多,冬季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 或:70N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偏北)的大陸西部。 成因:夏季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冬季受極地東風帶控制,降水少。 (3)相同點及原因:降水較多。兩地都位于40N~60N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控制。 不同點及原因:N地西風強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N地比P地緯度高,N地位于西風中心控制區(qū),受西風影響大;P地位于西風邊緣控制區(qū),受西風影響小。 20.(xx江蘇學考)下圖為“某區(qū)域某季節(jié)季風環(huán)流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我國東部地區(qū)季風環(huán)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該圖反映了北半球________(季節(jié))的季風環(huán)流。(4分) (2)該季節(jié)甲處形成了________(高或低)氣壓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現(xiàn)________天氣。(2分) (3)乙處的風向為________,丙處位于________(風帶)。(2分) (4)此季節(jié),圖中赤道低壓帶處于一年中偏________(南或北)的位置,受該氣壓帶影響,丁地氣候特征為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 第(1)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東亞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陸地上氣溫高,近地面形成低壓,而同緯度洋面上氣溫相對低,近洋面形成高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東南季風,帶來豐沛降水;冬季陸地上氣溫較低,近地面形成高壓,而同緯度洋面上氣溫相對高,近洋面形成低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風,天氣陰冷干燥。據(jù)此分析,該圖反映的應該是北半球冬季。第(2)題,甲處位于內陸,近地面形成高氣壓中心(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或稱亞洲高壓),氣流下沉,不易降水,形成陰冷干燥天氣。第(3)題,乙處此季節(jié)吹西北風。據(jù)圖可看出丙位于南半球,處于東南信風帶控制下。第(4)題,此季節(jié)氣壓帶、風帶向南移,赤道低氣壓帶偏南,該氣壓帶控制下,氣流上升,降水多,而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此刻丁處是夏季,高溫多雨。 答案 (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冬季 (2)高 晴朗(或干冷) (3)西北(或偏北) 東南信風帶 (4)南 高溫多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年高 地理 一輪 復習 第一 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 單元 地球 圈層看 地理環(huán)境 10 氣壓 風帶 學案魯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53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