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收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路收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反思(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一路收獲,一路思索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授課反思】
上個月4月18日在泰安六中舉行的課堂診斷活動,教學專家畢淑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觸動特別大。畢老師一再強調: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真實的、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有滋味兒的課堂。我想,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如何讓自己的課堂鮮活起來、生動起來,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歷史味兒,讓學生喜歡上歷史?這將是我過去、現在和將來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所以我也力求在這堂課的設計中體現這一點。
(一)力求把地方課程資源和國家課程資源有機的整合,感受身邊的歷史。
泰山是歷史文化名山,我們當地有許多民間傳
2、說、文物古跡、風俗習慣,還有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引入一些本地的課程資源,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使他們認識了家鄉(xiāng),產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從而達到認識國情、熱愛祖國的目的。
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就注意了多處引入地方課程資源。如在學習故宮建筑風格時,我引入了泰安的古建筑群岱廟,在學習長城的歷史時,我引入了山東濟南長清附近的齊長城,在學習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時,我聯系了泰山的四大名貴中草藥。這樣,就把遙遠的歷史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把課本的歷史知識與地方史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其實歷史并不遙遠,歷史是鮮活的,生動的,歷史就在身邊,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
3、趣。事實上,在講課過程中,我發(fā)現每次提及這些地方史時,學生都瞪大了眼睛看圖片,認真聽老師講解,這就說明這種做法起到了作用。
二、力求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達到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明清文化屬于文化史內容,我總感到文化史的教學情意目標的培養(yǎng)重于知識目標的達成。因為文化史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涵,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好素材。因此,在備課時,我深入研讀教材,盡量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力求滲透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并貫穿始終。
三、追求細節(jié)與生動,還原歷史的鮮活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起讓學生仿佛置身于一種歷史氛圍中的教學情境,“
4、把骨架添上血肉,有血有肉,讓逝去的歷史變得鮮活起來。”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這是歷史課的真滋味。
例如,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為了引導學生從北京紫禁城的建筑風格中理解皇權至上的時代特點。我從故宮的設計理念做文章,從宮殿的主色調是紅黃兩色、宮殿的長寬比例是9:5、殿內的橫梁和柱子、殿頂的走獸、宮殿大門上的釘子都和數字9有關找到突破口,從而引導學生水到渠成的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感到這個細節(jié)的運用對于難點的突破還是比較讓我滿意的。
當然,這節(jié)課的遺憾也有很多。
首先,我感到課堂的生成和我最初的預設之間是有距離的。比如,開課時問學生:“誰去過故
5、宮?誰了解故宮?”在無人回應的情況下應該迅速調整思路,可以話鋒一轉:“沒去過不要緊,不了解也不要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故宮感受故宮?!痹偃纾鹤寣W生歸納“為什么明朝涌現出這么多的巨著?”時,有的學生回答脫離了我預設的軌道,我一時無法應付,顯得過渡銜接不自然甚至很別扭。雖然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而不是靜態(tài)的展示教學預設的過程。但是如何對待和處理課堂上的生成,還是我非常欠缺的。說到底,是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對學情掌握的不到位,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導致的。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其次,問題設計缺乏科學性,價值性。有的問題設計指向不明確,學生不知道回答什么,從哪個角度思考,進行回答。
6、比如:“這些科技巨著有哪些共同點?”因為問題指向不明確,導致學生有的回答出:“朝代相同都是明朝的;內容相同都是科學技術類的?!钡鹊取S械膯栴}設問的太難,一下子把學生問住了,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如何設計問題上,我還應該多思考,合理設計。
【與專家的碰撞】
江蘇師范大學薛偉強教授針對我執(zhí)教的《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提出了改進之處,從課程的角度、史學研究的高度和方法的引領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和知道,聽后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同時更加強烈的意識到肩負的重任。
一、重視課標的研讀,指導確定重難點
2011版新課標對本課的內容標準做出的規(guī)定是
【知道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
7、會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清時代的科技成就及影響?!?
依據課標確定的重點是:
1、體會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2、知道三部科技巨著及其影響。難點:如何通過明長城和北京紫禁城的學習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改進之處】紫禁城授課環(huán)節(jié)可從建筑技術和建筑風格兩個層面入手,從細節(jié)突破,研究故宮的智慧。長城環(huán)節(jié)可從修建時間長、工程量大、施工艱難和保存完整的角度設計,突出長城的智慧?!侗静菥V目》突出李時珍開創(chuàng)了動植物的分類方法,《天工開物》記載的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農政全書》則強調第一次介紹了歐洲水利方法和第一次把歐洲的數學引入中國。
二、問題設計要有效更要有價值
【改進之處】1、導課和收課要首尾照應,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出“為什么把明清文化比喻為落日余暉?”2、故宮環(huán)節(jié)可以由“故宮的智慧表現在哪些方面?”一個大問題展開教學。3、科技巨著部分由一個大問題“明朝科技發(fā)展呈現出由盛轉衰、衰中有盛的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引出三部科技巨著的影響。如《本草綱目》首先要解釋題目的含義,突出李時珍對動植物分類的方法是世界首創(chuàng);又如《天工開物》對日本的影響,是一部世界奇書;再如《農政全書》的作者徐光啟話費大量時間翻譯舉出的數學知識,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