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語文(人教大綱)第一冊 15*巴爾扎克葬詞(第二課時)大綱人教版第一冊.doc
《2019-2020年高一語文(人教大綱)第一冊 15*巴爾扎克葬詞(第二課時)大綱人教版第一冊.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語文(人教大綱)第一冊 15*巴爾扎克葬詞(第二課時)大綱人教版第一冊.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語文(人教大綱)第一冊 15*巴爾扎克葬詞(第二課時)大綱人教版第一冊 [教學要點] 1.品味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對散文的情理進行再鑒賞。 2.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巴爾扎克葬詞》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品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語調、詩化的語言、透辟的哲思,頌揚了巴爾扎克偉大的貢獻和不朽的價值,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大師雨果的文學才華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義深遠的句子比比皆是,本節(jié)課我們將從中選取一些經典語句,反復解讀,細細品味。 二、具體鑒賞 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對散文的情和理進行再鑒賞。 多媒體逐條顯示如下語句,學生分組研究、探討,教師相機點撥,提示學生運用從上篇課文學到的揣摩語句的方法。教師也可示范分析前3句,意在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后5句可由學生獨立完成。 1.巴爾扎克先生屬于19世紀拿破侖之后的強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紀一群顯赫的作家,涌現(xiàn)在黎塞留之后一樣——就像文明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一種規(guī)律,促使武力統(tǒng)治者之后出現(xiàn)精神統(tǒng)治者一樣。 明確:體味這句話的豐富含義,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葉梳理法明確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爾扎克是一個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葉部分顯示,這個代表者是當時人們思想、精神的統(tǒng)治者;二是明確破折號的作用,從研究規(guī)律來理解句子含義。作者高度贊譽巴爾扎克,把他看成一個比武力統(tǒng)治者更偉大的精神統(tǒng)治者。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明確:巴爾扎克逝世時年僅51歲,他留下的作品卻有91部之多,從這個方面說他的一生是豐富的,“作品比歲月還多”。但這只是表層含義,深層含義是巴爾扎克的生命是短暫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將長存于世,留芳萬載。 3.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 明確:這句話的理解要結合內外語境來領悟含義?!斑@樣一個時代”是指法國從七月革命到1850年這一時期,也就是雨果生活的時代。當時,有數不清的黑暗與罪惡,因此也有數不清的對現(xiàn)實不滿的人們;而偉人的逝世,將進一步警醒和啟迪進步的人們,使他們對現(xiàn)存世界的一切產生懷疑和動搖,巴爾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作品,喚醒了一批人。 4.對我們來說,一切虛構都消失了。 明確:重點揣摩“虛構”一詞的含義。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巴爾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創(chuàng)作生命的結束,他不能再給人們創(chuàng)造小說這一“虛構”世界了;二是巴爾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提醒人們直面這一偉大的死亡。 5.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 明確:這句話高度評價了巴爾扎克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雨果把《人間喜劇》看作一部濃縮的歷史,使人們從中看出“整個現(xiàn)代文明的走向”。 6.偉人們?yōu)樽约航ㄔ炝说鬃磥碡撈鸢卜诺裣竦呢熑巍? 明確:巴爾扎克這位偉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給自己安裝好了堅實的底座,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未來的人們,一定會給他塑起一尊尊有形無形的雕像,以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懷念。 7.上天在讓人們面對崇高的奧秘,并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明確:面對巴爾扎克這樣的偉人的辭世,雨果在這里感慨萬千,不由得思考生與死這樣重大而沉重的主題。他認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巴爾扎克的逝世,觸動了許多人去思索生死問題,把巴爾扎克當作坐標,思考活著的真義。 8.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恒! 明確:作者用排比句,語調鏗鏘,激昂慷慨地指出巴爾扎克逝世的深遠影響。巴爾扎克的逝世固然讓人悲哀,使人們覺得似乎是黑暗的降臨,某種無言的結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給人們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無窮力量,它預示著光明的到來,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象征著一種永恒。 (解說:語言是鑒賞評析的依據。這些語句是形象化的語言,卻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是蓄滿詩意的語言,卻洋溢著思辨的光輝;它不像形式邏輯那么嚴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畫面那么直觀,卻能引起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豐富聯(lián)想。在品析、涵泳的同時,這位偉大的致詞者華麗的文采,深邃而博大的思想,崇高而光輝的人格,同時展現(xiàn)給了我們。教師提示學生在學習作品的同時,更應該學習他們人格的偉岸) 三、組織學生探究性學習 探究話題: 1.對《巴爾扎克葬詞》出色的辯證法的再鑒賞。 《巴爾扎克葬詞》與一般葬詞的區(qū)別在于它不僅評說作者,而且闡述自己的生死觀。雨果認為,像巴爾扎克這樣的“精神統(tǒng)治者”,人民會永遠記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是虛無,而是永恒”。這是本文“出色的辯證法”這一藝術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巴爾扎克的去世,帶給人們悲痛傷感的同時,也給了人們無窮的力量,它預示著光明的到來,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象征著一種永恒,體現(xiàn)了一種偉大的辯證法。 對本文“出色的辯證法”的分析,教參P169有如下表述:“……本來表達對他人的崇敬,結果卻無意中贏得了更多的人對自己的崇敬。這就體現(xiàn)了這篇葬詞出色的辯證法?!边@種表述是欠妥的,這種脫離文章實際而進行主觀臆造的鑒賞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雨果的悼詞,確實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這是作者崇高人格的自然展現(xiàn)。雨果作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愛戴,“維克多雨果街”的命名、“維克多雨果萬歲”的心聲、雨果去世后進人偉人祠等等足以證明。他無須借巴爾扎克來表現(xiàn)自己。 2.雨果是懷著什么樣的情感評價巴爾扎克及其作品的?讀了本文(或借助于其他資料)你對這兩位作家有怎樣的看法? (解說:本題目是一道開放性的題,學生只要有自己的獨特的觀點即可,無須統(tǒng)一答案,課堂上要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四、比較鑒賞 1.比較《巴爾扎克葬詞》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異同。 參考答案:(見教參) (1)相同點:從文體看。都是悼詞,而又具有演講詞的某些特點;從內容看,都表達了沉痛悼念之情,對死者的偉大貢獻,作出了崇高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對他們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損失和深遠影響,作了深刻的闡發(fā);從表達方法看,都以議論為主,而又與敘述、抒情完美結合,且都運用了諱飾等修辭方法。 (2)不同點:《巴爾扎克葬詞》除具備一般悼詞的特點之外,還闡述了演講者的生死觀,打上了鮮明的個人印記,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不具備這一特點;《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結構嚴謹,層層深入,過渡銜接緊密,顯示了強大的邏輯力量。而《巴爾扎克葬詞》一文,則更富于散文特點,如大河奔流,飽含著哲理性的思考;《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情調樸實、冷靜、深沉。而《巴爾扎克葬詞》則華美、悲壯、激越,一篇以理智啟人,一篇以感情動人。 2.比較巴爾扎克和雨果這兩位作家。 五、課文總結 雨果用詩一般精湛的語言描繪了巴爾扎克的創(chuàng)作,贊譽了巴爾扎克高貴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再現(xiàn)了一位非凡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以及革命者的形象,使這個形象永駐人們心中。雨果的語言凝重中透著雋永,深沉中顯出壯麗,冷靜中掩著奔放。在緬懷巴爾扎克的同時,我們充分領略到這位語言大師的非凡魅力。他們是法蘭西的驕傲,更是全世界人們的驕傲。 六、布置作業(yè) 1.魯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7日去世,10月22日在上海膠州路萬國殯儀館,魯迅葬禮隆重舉行。假如你親臨現(xiàn)場,你會想到很多很多,想到先生的作品,想到先生的人格,想到先生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想到先生荷戟獨彷徨的無奈與悲哀……請你為魯迅先生寫一篇葬詞。 2.閱讀《在陳嘉庚先生墓前的沉思》一文,作者在陳嘉庚先生墓前沉思什么?具體說說作者展開聯(lián)想的具體思路。 ●板書設計 巴爾扎克葬詞 ●延伸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奧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a)這將被后代永遠懷著敬畏之情朝拜的尊嚴圣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b)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c)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d)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游戲不久也就忘了。(f)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噸往事和關于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g)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h) 后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夏天風兒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今天,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采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殘寢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候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基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注: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年)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1.“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漢一樣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樣戰(zhàn)斗。 B.(他)終于與流浪漢、士兵那樣的社會底層民眾融為一體。 C.(他)就像倒斃的流浪漢、陣亡的士兵一樣在世上消失。 D.(他的名聲)像流浪漢、士兵等勞苦大眾那樣被社會吞噬。 2.“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在不容大聲說話的地方,描寫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反襯出墓地的寧靜。 B.象征偉人將與大自然一樣永世長存,更顯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沒有奢華裝飾,描寫自然景物更顯示墳墓的樸素。 D.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活潑的景物可增添一點生氣和溫暖的情凋。 3.作者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所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可以顯示出三人與托爾斯泰思想品格的差異.從而表明托爾斯泰才真正偉大。 B.從墳墓的迥然不同的風格,可以反襯出托爾斯泰的逼人的樸素。 C.三個人都聞名世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D.前文雖提到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偉人墓不同,但較籠統(tǒng),以這三人的墓為例,讀者才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4.作者說托爾斯泰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參觀者這樣崇敬之情的句子。 5.如果要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huán)境和形狀,下面的語句中哪四項是必不可少的( ) A.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 B.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 C.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 D.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E.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F.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G.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H.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 I.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 6.作者用哪兩個字來形容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參考答案: 1.C 2.B 3.A 4.①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5.BDEI 6.樸素 7.托爾斯泰誕生一百周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語文人教大綱第一冊 15巴爾扎克葬詞第二課時大綱人教版第一冊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大綱 一冊 15 巴爾扎克 第二 課時 人教版第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58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