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人教大綱)第三冊 10故都的秋(第一課時).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人教大綱)第三冊 10故都的秋(第一課時).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中語文(人教大綱)第三冊 10故都的秋(第一課時).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人教大綱)第三冊 10故都的秋(第一課時) 從容說課 在郁達夫?qū)懢笆闱榈纳⑽闹?,《故都的秋》是較有特色的一篇。文章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氨眹那?,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以情馭景,以景顯情,信手寫來,情、景渾然一體。 “秋”,可寫的東西很多。在故都,火一般的香山紅葉,明鏡似的昆明湖水,都能映出“秋”的倩影。但由于作者身處的時代,在作家的內(nèi)心投下了深遠的憂慮和孤獨者冷落之感的陰影,因此,作者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自然也就籠上了一層主觀感情色彩,它們是經(jīng)過了感情過濾以后的“結(jié)晶”。但是,“故都的秋”,又并沒有因為作家主觀感情的強化而受到扭曲、變形,失卻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牽牛花,那槐樹的落蕊,那秋蟬的殘聲與秋風秋雨,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數(shù)筆略作勾勒,便將讀者帶進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之中。 從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達夫曾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進行創(chuàng)作。1933年4月,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隱逸恬適的山水之間,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淡。直到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他才毅然投入了戰(zhàn)斗的洪流。學習這篇寫于1934年的佳作,要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認識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思想感情的合理性,進一步體會散文“情”與“景”、“形”與“神”相輔相成的辯證關(guān)系。學習本文,要指導學生美讀。要帶著美好的感情來讀,讀出課文中的美味,最好是朗讀。在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讀中體味文章疏朗不羈的行文與精到細膩的筆觸相結(jié)合的語言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 2.領(lǐng)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品味文章明白曉暢、簡潔清麗的語言。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散文的能力。 2.品味本文語言,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在山河破碎、內(nèi)外交困的現(xiàn)實下,贊美自然風物的真情以及內(nèi)心的憂思及落寞;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故都秋景的特點進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對故都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2.引導學生推敲文中悲涼、傷感的情調(diào)的由來,從深層次理解此文的豐富內(nèi)涵。 ●教學方法 1.美讀法。反復誦讀,體味意境。 2.比較賞析法。將本文與羅蘭《秋頌》對比閱讀,深刻把握結(jié)構(gòu)及情感特點。 3.組織討論法。如對“清、靜、悲涼”等秋的特點的深層把握。 4.研究性閱讀。如對“黃酒之與白干……黃犬之與駱駝”中四對喻體的本體的探討。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課文朗誦帶、多媒體投影、制作CAI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反復朗讀,貼近作者心靈,感悟作者情感。 2.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清思路,把握首尾照應,回環(huán)往復的結(jié)構(gòu)。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shè)計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騷人墨客。從古至今,關(guān)于“秋”的詩文,可謂汗牛充棟。名篇和佳句舉不勝舉,(和學生一起舉例)名篇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王維的《山居秋瞑》、歐陽修的《秋聲賦》、峻青的《秋色賦》等等。佳句如: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等等。有的描寫了秋天的蕭殺凄涼,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畫了秋天的絢爛多彩,寄寓了作者濃濃的贊秋之情。那么,著名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筆下的“秋”會是怎樣一種景象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獨領(lǐng)20世紀30年代詠秋散文風騷的精品《故都的秋》! 二、解題 出示投影: 1.郁達夫簡介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陽人,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隨長兄郁華赴日留學。這期間,他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激發(fā)了愛國熱忱。1921年郁達夫與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后來,郁達夫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郁達夫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后經(jīng)新加坡,流亡到蘇門答臘,堅持抗日斗爭,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 郁達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說、散文、詩詞、文論等諸多領(lǐng)域都具有深堪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暢達而熱情坦蕩的風格。郁達夫的散文,帶有比小說更直接、更鮮明的自敘傳的性質(zhì),發(fā)出的是帶有強烈個性的自己的聲音,篇篇洋溢著回腸蕩氣的詩的調(diào)子,充滿了內(nèi)熱的、濃郁的、清新的情韻,熱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現(xiàn)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里的苦悶心境,展現(xiàn)出一幅幅感傷、憂郁而秀麗雋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 2.《故都的秋》的寫作背景 1933年到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虎視中原,國民黨政府對外投降,對內(nèi)鎮(zhèn)壓,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脅,郁達夫離開上海,避居杭州,過著游山玩水的隱逸生活,這期間,作者寫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散文。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對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態(tài)”的描繪中,寄寓了眷戀故都自然風物的情愫和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流露出一種沉靜、寡淡的心境?!肮识肌北砻髅鑼懙牡攸c,含有深切的眷戀之意;“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題目明確而又深沉。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讓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感氛圍中。 2.教師范讀或指定一名朗誦水平較高的學生朗讀全文。 3.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本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誦讀時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懷部分時要讀得意味深長,準確表達出作者的心境、情懷。 (解說:通過以上反復誦讀,學生已基本上感受到了作者眷戀、向往、贊美之情,及悲涼、孤寂之味,并感知了內(nèi)容,為理清思路奠定了基礎(chǔ)) 四、重、難點解決過程 1.理清文章思路。 (1)提問:文章的文眼在哪里? 明確:“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是文章的文眼。 (2)學生朗讀前兩段,然后思考:這兩段寫什么?是用什么手法來寫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文章前兩段,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3)學生默讀課文3~11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然后男、女生交替朗讀作者所描寫的景象。 明確:作者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共有五種景況,即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閑人、勝日秋果。 (4)學生集體朗讀最后兩段,教師提問:這兩段寫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這兩段主要寫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無比眷戀之情。 (5)學生試列結(jié)構(gòu)框架圖,然后教師出示投影(見下),師生對比評價。 總起(1~2):寫感受,抒發(fā)向往之情 藍色的牽?;? 槐樹的落蕊 分寫(3~12) 衰弱的蟬聲 秋雨秋風 棗子樹 總結(jié)(13~14):結(jié)全文,抒發(fā)眷戀之情 故都的秋 2.具體研習 (1)學生默讀第12段,用原句概括這段議論性文字的內(nèi)容,并討論它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從記敘到議論,這是散文特有的從“形”到“神”的深化過程。這段議論,是在前面記敘的基礎(chǔ)上,從理喻的角度,進一步贊頌秋,贊頌北國之秋。 (2)學生思考:文章的總起部分與總括部分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結(jié)構(gòu)上,首尾呼應;意境上,總括部分強化、升華了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情感。 五、比較閱讀 閱讀羅蘭的《秋頌》,比較它和《故都的秋》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 出示投影(或印發(fā)給學生): 秋 頌 羅 蘭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的人眸子像秋,有的人風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并不僅在那經(jīng)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最動人的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酡紅所懾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jié)。 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后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嘗過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里,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最耐人尋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閑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于衷。 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凈的風。那么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顧——季節(jié)就是季節(jié),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需參預,不必流連。 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份明澈,沒有什么可憂心,可緊張,可執(zhí)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地一塵不染。 “閑云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凈的天宇間,那一抹白云,當?shù)闷鹨粋€“閑”字。野鶴的美,淡如秋水,遠如秋山,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飄瀟,當?shù)闷鹨粋€“逸”字?!伴e”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nèi)在,他擁有一切,卻并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識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明澈與灑脫。 秋是成熟的季節(ji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充實的季節(jié)卻也是淡泊的季節(jié)。它飽經(jīng)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的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淡淡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選自《現(xiàn)代散文精品》) 參考答案:臺灣著名作家羅蘭的《秋頌》與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在結(jié)構(gòu)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第一,開篇即揭示文眼;“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給予秋天一種獨特的審美定位,同時也為全文的論述做了很好的張本。第二,都選取了秋天景物中五個最具典型意義的畫面(《秋頌》中有楓葉圖、秋林落日圖、秋云圖、秋風圖、秋水圖)。第三,文中都有議論性文字,使文意由趣到理有了提升。 六、課堂小結(jié) 文章從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起,突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接著分述,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寫故都之秋景,贊美北國之秋;最后總括全文,抒發(fā)了對故都之秋的眷戀之情。文章首尾照應,層次嚴謹,渾然一體。 七、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并背誦有關(guān)“秋晨靜觀”和“秋雨秋風”描寫的段落。 2.比較閱讀老舍的《想北平》。(見《讀本》)-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人教大綱第三冊 10故都的秋第一課時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大綱 第三 10 故都 第一 課時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66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