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五課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教案北師大版(1).doc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五課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教案北師大版(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五課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教案北師大版(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十五課 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教案 北師大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課程標準 了解四大發(fā)明,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要求: 知道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了解活字印刷的優(yōu)點,認識中國發(fā)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對傳播知識、促進世界文明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了解指南針、火藥的發(fā)明、改進、應用及其向外傳播情況,認識指南針促進了歐洲航海業(yè)的發(fā)展,火藥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震動。 了解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革新、對元代棉紡織業(yè)的貢獻,初步認識先進生產工具對社會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2.主要教學方法: 本課頭緒多而雜,針對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抓住重點,拓展知識面。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 通過研討比較分析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區(qū)別,體會活字印刷術的創(chuàng)新性,認識此項發(fā)明對中國和世界的貢獻。 通過閱讀了解指南針的發(fā)明、改進、應用、傳播情況,認識指南針對中國及歐洲航海業(yè)的促進作用。 回憶已學有關火藥的知識,了解火藥、火器的改進,應用情況,及其對中國作戰(zhàn)技術的影響,對歐洲社會的巨大的震動。 講述黃道婆的事跡,使學生認識到黃道婆對元朝棉紡織業(yè)的貢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 通過學習宋元時期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激勵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熱情。 三大發(fā)明及棉紡織技術革新多出自普通勞動者,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重點: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發(fā)明與傳播。; 難點: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課堂導入: 啟發(fā)提問入手。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同學們能列出我國作為文明古國的標志嗎? (四大發(fā)明、文字、長城、唐詩、宋詞、兵馬俑、四大名著等等) 關于四大發(fā)明,我們都了解哪些相關的內容? (學生能夠說出四大發(fā)明,但宋以前的成就僅限于司南、造紙、雕版印刷術、火藥) 到了宋元時期,中國的科技又有了巨大的進步,都有哪些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 (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進入新課的學習。 一、印刷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1.教師提出問題。 動腦筋想一想: 雕版印刷術的優(yōu)點和缺點? 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相比,究竟好在哪里(或畢昇的貢獻)? 活字印刷術又有什么發(fā)展?王楨還有什么貢獻? 推一推、算一算: 從雕版印刷的出現到活字印刷的發(fā)明經歷了多長時間? 2.教師應給出的材料: 實物刻章,并在紙上印出漢字; 宋太祖時,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經》,花費12年時間,雕版達13萬塊; 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北宋平民畢昇畫像及活字印刷的操作步驟;記載活字印刷的惟一著作《夢溪筆談》及其作者沈括,可讓學生看 “每課一得”,了解沈括是我國北宋時期以博學著稱的科學家,其著作《夢溪筆談》被英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譽為‘沖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3.學生討論研究,得出答案,發(fā)現新問題:(結合給出的材料,閱讀教材,分組進行討論) 雕版印刷的缺點:麻煩、費時、效率低、數量少、易抄錯漏抄、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發(fā)現錯別字需整版重新雕刻,這些缺點促成了印刷術的改進。 活字印刷的優(yōu)點:省時、省力、省料、省錢、靈活、方便、效率高,尤為讓中國人感到自豪的是:我們的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多年,為世界最早。 發(fā)現新問題:活字印刷術從發(fā)明到普及為什么經歷了那么長的時間? 4.問題的延伸,學習內容的升華:(強調以下內容) 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傳播極廣,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fā)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最后請學生聯系現實想一想,說說我國近年來印刷術的發(fā)展變化,體會科技日新月異的新局面,勉勵學生認真學習,增長才干?;钭钟∷⒌陌l(fā)明無疑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革新。畢昇的偉大發(fā)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提高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但是這一科技成果未被統治者重視,畢昇死后,也只在小范圍內運用,又由于泥活字易損壞,難著墨,未大力推廣; 王楨的貢獻:制成木活字,還發(fā)明了圓盤形活字盤,大大的降低了勞動強度 此外明、清出現了錫、銅、鉛鑄成的金屬活字。例如:清朝雍正年間用新制的銅活字印成《古今圖書集成》,共五千零二十冊,一萬零四十卷。早在宋元時期還出現了套色印刷; 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紀走出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朝鮮人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推陳出新,將木活字改為銅活字,鑄成了二三百萬個銅活字,并在1436年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鉛活字。約十五世紀活字印刷傳入歐洲國家。1456年德國使用活字印成了歐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經》,比畢昇的發(fā)明晚四百多年?;钭钟∷⒂謴牡聡鴤鞅闅W洲,為歐洲的科學文明走出中世紀漫長的黑夜,以及社會文化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條件,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打下了基礎。 拓展視野:想一想,印刷術在技術上的不斷改進帶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們手中精美的課本是怎么印制而成的呢?現代印刷手段有哪些?(掃描、靜電復印、膠印、油印等等)印刷術未來會有什么發(fā)展? (給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使學生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二、指南針、火藥的發(fā)展。 1.教師提出問題: 我國何時出現指示方向的儀器? 指南針何時出現?有何優(yōu)勢?除用于航海外,還可用于其他什么方面? 古人如何發(fā)明了火藥?火藥有哪些用途? 2.教師應給出的材料: 司南、指南魚和地盤的復原模型圖; 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到:“風雨冥晦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毫厘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火長:專管指南針的人) 補充介紹一些新式火器的名稱、種類和性能:南宋制造出最早可發(fā)射“子窠”(現在的子彈,可能是碎鐵片、瓷片、石頭一類的東西)的突火槍。在槍簡內裝有子窠,當火藥點燃時把子窠發(fā)射出去,殺傷敵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的發(fā)射原理成為后世步槍火炮發(fā)射原理的先導。宋朝軍器制造工業(yè)發(fā)達,規(guī)模宏大,國家設軍器監(jiān),總管全國軍器制造工業(yè)。首都汴京的大型兵工廠,曾一天生產出火藥箭7000支,弓火藥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xx0支,其生產規(guī)??上攵?。許多兵器家研制新式火器,火器的種類增多,性能不斷改進?!段浣浛傄穼Ρ彼蔚幕鹌鳎隽嗽敿毜挠浭?,列舉了十余種火器名稱。 3.討論研究,得出答案: 古代司南:曾用于占卜。在平滑的地盤上自由旋轉勺子,勺子靜止時勺柄指向南方。后來又有了指南魚。它用薄鐵葉裁成魚形,用地磁鐵磁化法使它帶有磁性。只要放在盛水的碗中,置于無風之處,就能指南。直到十九世紀,現代電磁鐵出現以前,幾乎所有的指南針都采用這一人工磁化法制成。 指南針及其發(fā)展:作為一種指向儀器,除航海外,在軍事、生產、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險、勘探、旅游等。我國宋元時代航海事業(yè)的高度發(fā)展,明初鄭和下西洋的空前壯舉,都與指南針的應用密不可分。約1180年,與中國在海上頻繁貿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針帶到近東地區(qū),約十二世紀下半葉指南針傳入歐洲,促成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fā)現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火藥作用: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彈藥、開山修路、開采礦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軍事應用中顯示出來的。人們利用火藥的燃燒、爆炸作用或發(fā)射彈丸制作出具有殺傷破壞力的武器,統稱為火器?;鹌髡嬲龖糜谔拼?。唐末北宋的火箭是在箭頭附近裝上用火藥制成的燃燒物,點燃后用弓箭射向敵營,燃燒敵人的營房、人員、軍械。北宋的火器主要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對人馬的殺傷力不大,后期制造出爆炸性火器,如霹靂火炮,射出碎片可以殺傷敵人,威力較大?;鹌鞯陌l(fā)明是兵器史上的重大轉折。以往的武器戰(zhàn)爭僅僅是機械力量和人的勇力智謀的廝殺,而火器的發(fā)明開始了軍事方面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戰(zhàn)術革命。它首次把化學力量和單兵戰(zhàn)斗結合起來,在戰(zhàn)爭中顯示出強大威力。 4.問題的延伸: 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現代軍事技術發(fā)展的情況怎樣?你怎樣看待戰(zhàn)爭? 三、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 提出問題: 元朝以前,人們的主要衣料是什么? 黃道婆對棉紡織業(yè)的貢獻主要有哪些? 給出材料: 黃道婆對棉紡織業(yè)的貢獻主要是改進紡織工具和提高生產技術兩個方面。她改進了捍、彈、紡、織等一套生產工具。 “黃道婆”創(chuàng)制的紡車是同時可以紡三個紡錠的腳踏紡車,比以前使用的一個紡錠的手搖車,速度快,效率高。有詩云:莩繀隨輪共一弦,車頭霜縷入周旋,已知單緊勻堪愛,更欲雙聯作線棉。” 在紡織技術上,黃道婆教人們學會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技術。所織成的被、褥、帶、手巾,上面織有折枝、團鳳、棋局、圖案字等花飾,十分鮮艷,像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她還把崖州被的織造方法傳授給鎮(zhèn)上的婦女,一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遠銷各地。原來“民食不給”的烏泥涇,自從黃道婆傳授了新工具、新技術后,棉織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到元末時,從事棉織業(yè)的居民已有一千多家。到了明代,烏泥涇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國的棉紡織業(yè)中心,贏得了“衣被天下”的聲譽。為紀念這位為我國紡織業(yè)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女紡織家,松江烏泥涇鎮(zhèn)(上海華涇鎮(zhèn))人民為她建祠,歲時祭奠不輟。當地長期傳誦著一首歌謠:“黃婆婆,黃婆婆,做是做,吃是吃,一天能織三個布。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顯示一些棉織品的圖片。 棉布廣為民眾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 學生討論研究,得出答案: 4、問題的延伸: 今天人們的服裝原料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設想未來人們衣料的發(fā)展? 可布置學生做一社會調查:現代社會服裝衣料 小結: 宋元時期涌現出許多偉大的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新,極大地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文化發(fā)展。這些成就多出自普通勞動者的智慧和辛勞,你從畢異、黃道婆身上學到了什么? 讓學生課后討論。題目是:我國古代科技成就舉世公認,但魯迅先生卻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來看風水;外國用鴉片看病,中國卻用它來當飯吃?!睂Υ耍阍鯓永斫??(提示:中國的科技確曾輝煌過,但由于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專制,缺乏開明的社會制度,缺乏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明清之際閉關鎖國,最終導致科技沒能成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動力,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實惠,以至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為第一生產力是有條件限制的)。 7 / 7-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年級 歷史 下冊 第十五 推動 社會進步 科技成就 教案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091296.html